《鸟的天堂》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969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鸟的天堂》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鸟的天堂》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鸟的天堂》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鸟的天堂》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鸟的天堂》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鸟的天堂》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鸟的天堂》案例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鸟的天堂案例分析鸟的天堂案例分析 麒麟区麒麟小学 张丽萍 鸟的天堂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第七册第一组课文第3课,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性。“少教多学”,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此教学环节我有这样的感受: 首先,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悟榕树的美。 教师没有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孩子们的阅读感悟而是通过提问的方 式,一步一步地引

2、导学生说话自己的理解。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 生: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美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师:那些句子展示了榕树的美,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榕树富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美。 师:体会得真好!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能! 师:这句话写得很美,我也很喜欢,想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听我读得怎么样。 生:老

3、师读的有声调高低的变化。 生:有的地方读慢,有的读快。 师:我是带着自己的感受,倾注自己的感情在读。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那就再练习练习吧! 师: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还有哪些喜欢的地方? 生:我喜欢这一句“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我从这里知道了榕树长得十分茂盛。 生:我还给他补充一点,这株榕树长在一座小岛上,一株树就占据了整座小岛,就说明了榕树很大,很茂盛。 师:孩子们,刚才读书时,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生: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

4、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这样吧,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可以联系着上下文,可以联系着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师:想好了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前后的同学听一听。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看到这每一片绿叶,在晚霞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尤其是那新生的嫩叶,绿得鲜亮,绿得发光,让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孩子,你的感受多深刻呀! 生:作者是黄昏时到那儿去的,这时候小鸟们都回窝了,躲在大榕树上,只是偶尔扑扑翅膀。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

5、晃动起来。可是绿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 师:这是你的理解,多么独特。谁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生: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的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你能联系着上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孩子们理解的多到位啊,孩子们就是在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中说出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其次,教师让学生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想象的 空间里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成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舞台。学生通

6、过 品词对句子获得一定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明亮、照耀,颤动” 对生命力有了初步的感悟。教师引导孩子们想象并提问: 师:“平时,我们形容什么明亮?什么照耀?” 生:灯光明亮,阳光照耀! 师:那为什么这里要说“叶子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呢?大家可以联系前后文,别忘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想很多种可能哦! 生:提出“明亮”“照耀”和“颤动”写得好。 师:你为什么觉得它写得好呢? 师:“明亮”和“照耀”在这里是描写什么的? 生齐答:是写叶子的颜色。 师:平时,我们形容什么明亮?什么照耀? 生:灯光明亮,阳光照耀! 师:那为什么这里要说“叶子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呢?大家可以联系前

7、后文,别忘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想很多种可能哦! 生:我觉得是因为“翠绿”。那颜色很鲜艳,有阳光照射,就显得明亮,所以说“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太晃眼睛了,所以“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大榕树四周都是水,当时是傍晚,水里的光反射到大榕树上,映得“明亮”,有风吹过,树枝摇动就会像人一样“颤动”。 生:树叶长得茂盛,上面有油,所以阳光照上去反光。 生:还有一种可能,傍晚,会出现露珠。露珠也会晶莹透亮,显得明亮。 师:现在,我们眼前只有大榕树吗?学生们纷纷说;“不,还有夕阳、 小河、微风、露珠”“翠绿的颜色,明亮的霞光” 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丰富啊,只有层层深入的引导,才让孩子有了这么深的感悟。教师在此教学环节中不止一次让孩子联系前后文思考,让学生获得了整体的认知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感,获得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见解是目的,而暂时不问见解是否正确,充分,合理,或者粗疏浅陋,只要是自己的思考所得就好。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从而就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