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9001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 关梁小学教师:陈婷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在一起,包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

2、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内容感人。 我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味课文,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3、”“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欠缺,自学意识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好,探究挖掘知识的意识不强。针对学生的情况,我特意在本节课的课前准备上,下了些功夫,课前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预习课文,自己试着描述等。在授课的工程中,我便大量的阅读,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自己分析,让学生教学生,每组都有一名“小老师”,带动了其他同学的思维,让这些学生也能大胆的说出来,积极的探究。 三、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方法上,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诵读法、情景教学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给学生铺上

4、语言和精神底色的语文课堂。 四、说学法 在学法上以学生地朗读为主线,以自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班级交流等方法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进行直面对话,揣摩心理,拓展资源、交流感受等,让学生做真正意义上阅读的主人。 五、说教学准备 由于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本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主感悟和平与战争两个对峙性强的概念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准备多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说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了解内容引情 同学们,我们

5、现在生活在鸟语花香、无忧无虑、充满幸福的生活当中,然而当我们正在享受着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就在此时,就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正发生着这样的一幕幕: 1. 展示战争带来的灾难图片 师看着令人心颤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是的,是战争,是万恶的战争。是战争让他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是战争让他们挣扎在死亡线上。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一起去听听他的呼声。 2. 出示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 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我首先围绕雷利之所以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是因为他失去了父亲,那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由此引出本课的重点问题。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感悟,找出相关的

6、句子,并且勾画出来。然后小组同学合作探究,班级汇报展示。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合作学习,知道了雷利的爸爸是一个爱妻子的好丈夫、爱孩子的好爸爸;是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是一个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勇士。在学生汇报雷利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同时,我又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无限的渴望”这一感情基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在原原本本地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平心静气地读中感悟父亲的崇高与伟大,在整体联系的读中理解呼吁的重要。在引领学生一次次的呼唤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读出感情,体会作者

7、表达的真挚情感。 交流资料,拓展内容激情 在阅读、感悟、探究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爸爸虽然牺牲了,但他还挂念着和平,世界会因爸爸的挂念而和平了吗?由此引出本课的难点问题,让学生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提示,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班级汇报展示的方式交流了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我又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事实资料,让学生更具体的感受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达到了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 指导实践,

8、升华情感抒情 在朗读体会雷利的呼声后,我问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正在为维护和平而做着不懈的努力,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为了让世界充满爱,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你们想做点什么呢?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融入文本,进一步升华情感。接着共同宣读和平日寄语、世界儿童和平公约,进一步树立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最后在歌声中结束全课。 七、说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中心句 不要战争 /本文主题 要和平 我为本节课设计的板书,简单、明了。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的就体会到本课的主题,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树立了维护和平,热爱和平的信念。 八、说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情感强烈。但因课文

9、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所以学生很难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小作者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明白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因此,教学时我从“创设情境,动情朗读和拓展课外资料”入手,力求在教学中多管齐下,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1、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 课文是情感的载体,语文教学不能停止在会文明意上,应该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本堂课中,我曾多次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小作者的情感共鸣。如当雷利到机场“迎接”父亲时,我先引导学生畅想一家人团聚后的种种幸福场面“他们一起一起” 当学生还沉浸在对雷利父子美好生活的畅想中时,教师话封一转一“然而,机舱门打开的一刹那,雷利看到

10、的却是”曾经的幸福与而今的物是人非的痛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强烈的心理冲击下,孩子们对雷利充满同情,对战争的恨也就油然而生。 2收集资料,利用教学资源,加深理解。 在学习课文五六自然段时,我抓住“罪恶的子弹”“娇嫩的和平之花”等词,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教师再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那一幅幅血淋淋的图片,让学生深深的震撼,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不言而喻。至此,“要和平,不要战争!”已不再是雷利的呼声,而成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这时,学生对文中的“父亲之爱”、“丧父之痛”,自然升华为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由情到理,水到渠成。 3动情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

11、心在读,当学生真挚情感急于表达时,朗读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本文教学时,我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尤其是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让学生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反复朗读。如“爸爸的灵柩回国”一段,由于教师恰当的情境渲染, 学生完全进入角色。而“回望当今的和平环境”部分,大量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情绪激动,强烈的语气读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不足之处就是,学生不敢大胆的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没有想象中的活跃。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设计时,还是有漏洞的,气氛渲染的还是不够,没能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情感一起升华。 总之,本堂课因为对教材吃得透、挖得准,加上教学环节的设计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所以我认为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 我的说课结束了,希望各位评委老师能及时批评指正,以便激励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