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283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下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小学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就是为了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地成长而编写的。通过学习,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36人。这些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

2、。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册地方课程是山东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教科书和学校根据本地特点编写的,本学期内容分为四个单元。第六单元:诗歌诵读;第七单元:神话传说;第八单元:传统节日;第九单元:名胜古迹。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从而珍爱生命。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3、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2 杂诗 3-4 偶成 5-6 明日歌 6-7 盘古开天 2 7-8 夸父追日 8-9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10-11 民间故事会 春节 12-13 元宵节 清明节 13-14 孔庙和孔林 孔府 15-16 泰山 趵突泉 第 六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具 体

4、内 容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材 本单元的蒙书诵读主要安排了珍惜时间方面的教育内容,共由三课组成。本单元古诗都从不同的角度勉励人们珍惜时间、好分析 好好学习。 3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教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 3、懂得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勉励自己珍惜光阴,好目 好读书,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标 教学 培养引导学生如何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重点 教育学生懂得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的道理。 难点 教学20、杂诗一课时 21、偶成一课时间安排一课时 元总 课量) 第20课 杂诗 一、 教学目标: 1

5、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结合“解析”理解诗歌的意思。 2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能熟练背诵。 3 引导学生学会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句意思。 4 懂得珍惜时间,感受少年时光的宝贵。 4 二、重点难点: 懂得珍惜时间,感受少年时光的宝贵 三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杂诗节选陶渊明 1 教师范读 2 教师领读 3 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句意思。 4 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并说一说你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你应该怎么做? 5 看谁背诵这篇课文快 三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懂得珍惜时间, 感受少年时光的宝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6、题弟侄书堂杜荀鹤 1 教师范读 2 教师领读 3 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句意思。 5 4 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意识,并说一说你 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你应该怎么做? 5 看谁背诵这篇课文快 三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懂得珍惜时间,感受少年时光的宝贵。 21、偶成 一、教学目标: 1、大致理解诗文意思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偶成和金缕衣这两首诗 3、在老师引导下理解“时不我待、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惜时如金”的意思 4、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感受少年时光的宝贵 二、重点难点: 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感受少年时光的宝贵 三课时安排 2 课时 四、课前准备: 五、教

7、学过程: 第一课时 6 一、导入 听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昨天我们还学习了一首诗 也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你会背了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一首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偶成 二、作者简介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非常有学问。 三、学习新诗 1、师范读一遍。 2、师领读两遍 3、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力,师小声说诗意,学生重复。 4、学生拍手打节奏读诗。 5、男女生比赛读诗。 6、谁能声音洪亮的读给大家听? 7、谁想当小老师领读? 四、拓展珍惜时间的成语 1、师领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理解了诗意,

8、部分同学已经把诗7 背过了,请还没有 背过的同学课后背过,下节课我们古诗背诵展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展示背诵上节课内容偶成 二、学习新诗金缕衣 1、师范读一遍。 2、师领读两遍 3、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力,师小声说诗意,学生重复。 4、学生拍手打节奏读诗。 5、男女生比赛读诗。 6、谁能声音洪亮的读给大家听? 7、谁想当小老师领读? 三、检查背诵 22 明日歌 一、 教学目标: 1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结合“解析”理解诗歌的意思。 2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能熟练背诵明日歌和今日歌这两首诗。 3 引导学生学会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句意思。 4 懂得珍惜时间,感受少年时光的宝贵。

9、8 二、重点难点: 懂得珍惜时间,感受少年时光的宝贵 三课时安排 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明日歌 二学习新课 1 教师范读 2 教师领读 3 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句意思。 4 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意思,并说一说你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你应该怎么做? 5 看谁背诵这篇课文快 三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会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 教师范读 2 教师领读 3 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句意思。 4 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意思,并说一说你 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你应该怎么做? 9 5 看谁背诵这篇课文快 三拓展

10、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会珍惜时间。 第 七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教 材 分 析 具 体 内 容 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时间,在劳动 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脱。本单元的四篇神话古诗赞美了人类追求美好、坚忍不拔、顽强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老师的帮助下领会古诗诵读的方法,学会借助插图理解古诗里包含的意思。 目 3、感受神话传说寄予的积极向上、征服自然、坚韧顽强标 教 学 的精神。 1、过诵读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诗

11、歌各种文学样式。结合桀骜才插图理解诗文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教 学 10 重 点 难 点 2、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间安23、 一课时 24、夸父追日一课时 排 23 盘古开天 一、 教学目标: 1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拼音阅读故事。 3 能初步讲述故事。 4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对古代神话产生兴趣。 5 乐于探究、搜集古代神话。 6 感受神话传说寄寓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感受神话传说寄寓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1 2 学生观看盘古开天的故事视频 3 阅读课

12、文 4 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围绕盘古“为什么开天” “怎样开天” “结果怎样”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精神。 5 复述故事 四.布置课外拓展活动 盘古开天后,又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如共公怒楚不周山,课下在搜集古代神话故事.然后在同学间交流一下吧。 24夸父逐日 一、 教学目标: 1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拼音阅读故事。 3 能初步讲述故事。 4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对古代神话产生兴趣。 5 乐于探究、搜集古代神话。 6 感受人物追求美好、征服自然、坚韧顽强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感受人物追求美好、征服自然、坚韧顽强的精神 三、课前准备: 12 四、教学过程

13、: 1 导入新课 2 学生观看夸父追日的故事视频 3 阅读课文 4 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围绕夸父 “为什么追日” “怎样追日” “追日的结果怎样” 理解故事内容, 感受人物精神。 5 复述故事 6 表演这个故事。 五 布置课外拓展活动 搜集与太阳有关的古代神话故事.然后在同学间交流一下吧。 25 嫦娥奔月 一、 教学目标: 1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拼音阅读故事。 3 能初步讲述故事。 4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对古代神话产生兴趣。 5 乐于探究、搜集古代神话。 二、重点难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对古代神话产生兴趣。 乐于探究、搜集古代神话。 三、课前

14、准备: 四、教学过程: 13 1 导入新课 2 学生观看嫦娥奔月的故事视频 3 阅读课文 4 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围绕嫦娥“为什么奔月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精神。 5 复述故事 五.布置课外拓展活动 课下收集嫦娥奔月的不同说法,然后在同学间交流一下吧。 26精卫填海 一、 教学目标: 1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拼音阅读故事。 3 能初步讲述故事。 4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对古代神话产生兴趣。 5 乐于探究、搜集古代神话。 6 感受精卫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坚韧顽强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感受精卫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坚韧顽强的精神。 三、课前准备: 四、教学

15、过程: 1 导入新课 2 学生观看精卫填海天的故事视频 3 阅读课文 4 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围绕精卫“为什么填海” “怎样填海”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精卫的伟大 精神。 5 复述故事 14 五.布置课外拓展活动 搜集古代神话故事, 愚公移山 它歌颂了愚公的什么精神, , 在同学间交流一下。 活动课 一、 教学目标: 1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能初步讲述故事。 3 乐于探究、搜集各种故事。 二、重点难点: 1 能初步讲述故事。 2 乐于探究、搜集各种故事。 三、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 民间故事会 1 民间故事会的含义 2 听老师讲故事 3 听同学讲故事 4 我来讲故事 5“故事大

16、王”属于谁,每个小组评选一个。 五.比一比 看谁课下收集的故事多,看谁讲的好。 第 八 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教 材 分 析 具 体 内 容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学起。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本单元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三个传统节日组成,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 目标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15 教学 重点 难

17、点 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27、春节 一课时 教学时间安排 28、元宵节 一 课时 29、清明节 一 课时 27 春节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以及春节的具体时间,初步了解春节 的渊源和习俗,能背诵王安石的元日诗。 2、在“拓展活动” “看一看”环节学习有序观察,在“说一说”环节体会有感情 地表达。 3、体会春节习俗中团圆和睦的浓浓亲情,感受欢乐吉祥的节日气氛,理解人们感恩纪念、祈求保佑的心情,以及追求平安健康,增加财富等美好愿望,培养自己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让学生

18、知道春节时我国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以及春节的具 体时间,初步了解春节的渊源和习俗。 三、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在千家诗中,我们学过一首诗元日 ,谁能给大家朗诵一下? 指名背诵,全班齐背诵。 你知道“元日”是指哪一天吗? 16 学生回答:元日是指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伴着这首诗,让我们走进春节,了解春 节。 2 学生分组自学 思考题: 1)春节在哪一天?在古代称为什么? 2)春节的起源? 3 讨论 “元旦” 元旦,俗称 1 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知道,春节在正月初一,在古代称为“元日” “过年” 2 春节的起源 学生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故事年的起源 老师播放视频故事

19、年的起源 3 出示甲骨文“年”的写法 在甲骨文中,年的写法是:上面是“禾”下面是“人” ,说明年的起源是跟农业 有关。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人们把禾谷的生长周期作为“年”“年”的本意就 。 是农作物丰收。在农作物丰收之后,人们都要举行庆祝活动,祭祀神灵,感谢赐 予,并祈求来年的丰收,这就形成了早期过年的习俗。 四拓展活动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过年的庆祝活动越来越丰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习俗。 你知道哪些春节的传统习俗? 辞灶、扫尘、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守岁、吃水饺 每一个习俗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老师讲述“辞灶”“扫尘”的来历。 、 28元宵节 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20、能熟练背诵唐寅的 元宵诗。 2 知道元宵节的具体时间, 在“访一访”的过程中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3 体验在元宵节活动中人们快乐的心情,培养自觉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 知道元宵节的具体时间,初步了解元宵节的起源 17 和习俗 三、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2 自读课文 3 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4 讨论 1)元宵节在哪一天? 2)元宵节的起源。 3)元宵节的习俗活动有哪些? 五拓展活动 读一读古诗元宵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9 清明节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具体时间,初步了解清明的渊源和习俗,能背诵杜牧的清明 诗。 2、在看一

21、看”环节学习有序观察,在“说一说”环节体会有感情地表达。 3、感受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怀;培养亲近自然、爱护生命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知道清明节的具体时间,初步了解清明的渊源和习俗 三、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 1 清明是哪一天?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18 3 搜集有关清明节的故 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讨论 1)清明是哪一天? 2)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扫墓是怎么回事?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3)搜集有关清明节的故事。 2 故事链接 了解寒食节的起源,以及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 五 拓展活动 读一读古诗清明 六总结 本堂课的收获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项目 教 本单元共五课,选取了山

22、东境内的名胜古迹,有祭孔的庙堂孔材 分 析 教学 目标 具 体 内 容 庙,有空子家族的墓地孔林,有“衍圣公”办公的地方孔府,有五岳之首泰山,有“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也有举世闻名的蓬莱阁和著名的道教名山崂山。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名声古迹。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19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名声古迹。,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时间30、孔庙与孔林 一课时 31、孔府 一课时 安排 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历史文化,名声古迹。 32、泰山

23、一 课时 33、趵突泉 一课时 34、蓬莱与崂山 一课时 30 孔庙与孔林 一、 教学目标: 1 知道孔庙与孔林的规模宏大和历史悠久,了解大成殿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拼音熟读课文,获取知识,不明白的地方和同学讨论。 3 通过了解“三孔” ,感受孔子思想影响之大,能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尝试 参加校内外的文化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 二、重点难点: 20 知道孔庙与孔林的规模宏大和历史悠久,了解大成殿 三、课前准备: 搜集孔庙与孔林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2 自读课文 3 讨论 通过读课文,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孔庙与孔林的资料 六 知识链接 在

24、孔庙的大成殿前,有一座名为“杏坛”的方亭,同学们知道杏坛在现在是指什么吗? 七.拓展活动 看一看世界上其他地方孔子庙堂,欣赏一下。 31 孔府 一、 教学目标: 1 知道孔府规模、作用、建筑特点,知道三孔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 世界文化遗产。 2 搜集孔府图片和同学交流,有条件的可以在爸爸妈妈带领下参观孔府。 3 通过了解名胜古迹孔府,感受其在古代社会的显赫地位。 二、重点难点: 1 知道孔府规模、作用、建筑特点,知道三孔是第一批全国 重21 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三、课前准备: 搜集孔府图片 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2 自读课文 3 展示资料图片 五.总结 说说自己的

25、收获 六 拓展活动 星期天的时候,可能的话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参观一下孔府、孔庙、孔林,并给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你参观的感受。 32泰山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泰山石“五岳之首” ,被称为“东岳” 2 了解泰山的文化、自然特点。 3 知道泰山石世界文化遗产。 4 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拼音熟读课文,获取知识。能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重点难点: 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泰山石“五岳之首” ,被称为“东岳” 22 了解泰山的文化、自然特点。 三、课前准备: 搜集泰山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2 自读课文 3 展示资料、图片 4 总结 说说自己的收获 5 泰山古代的封禅的地方

26、五.拓展活动 1.有时间去泰山看一看,感受一下它的雄伟. 2.课下收集衡山、 恒山、 华山、 嵩山其他四座山的资料,并给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的收集。 33趵一.教学目标: 突泉 1 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 2 了解趵突泉的文化、自然特点。 3 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拼音熟读课文,获取知识。能和老师同学交流。 4 了解济南其他的两大名胜 二、重点难点: 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感受家乡的美好,增强学生热爱家23 乡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搜集趵突泉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2 自读课文 3 展示资料、 图片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区, 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 南靠千佛山, 东临泉城广

27、场, 北望大明湖, 面积 158 亩, 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 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 名胜。 4 地理位置 趵突泉发源于济水的源头王屋山太乙池,至今不竭。清代文学家蒲松 龄在趵突泉赋中一开头就说:“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 见时伏;下至稷门,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北魏郦道元的水 经注,对济水地形及流向作了翔实的描述,特别是对济水之南的趵突泉、 大明湖等济水形成的泉湖风貌作了生动的描述。 趵突泉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有“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 誉。趵突

28、泉曾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园林、“十佳”公园和国家 4A 级景区, 是首批国家重点公园 5.周边揽胜 24 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枚不胜数,尤以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 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 王雪涛纪念馆等景点最为人称道。历代文化名人诸如曾巩、苏轼、元好问、 赵孟頫、张养浩、王守仁、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郭沫若、启功等, 均对趵突泉及其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所题咏,使趵突泉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成为海内著名的旅 游胜地。 6.趵突泉的近况 近年来由于济南市的水文情况,最近十年来趵突泉经常陷入季节性停 喷的窘境,2001 年时更是创下了停喷 890 天的历史纪

29、录。泉水停喷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采取加大地下水的保护和放水保泉 等措施后,自 2003 年 9 月以来,趵突泉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四季泉水不断的 景象。后来,在 2007 年 5 至 6 月有一次断涌,不过,在济南 718 暴雨事 件后,趵突泉再次恢复了四季泉水不断的景象。 2010 年 9 月 23 日, 趵突泉泉水欢涌。 当日, 趵突泉地下水位升至 30.01 米,创 1966 年以来最高水位记录,三窟迸发的景象令中秋节假日来此赏泉 的游客大呼“过瘾”。 7 总结 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拓展活动 济南七十二名泉,你还知道哪些? 25 34蓬莱与崂山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蓬

30、莱与崂山的地理位置。 2 了解蓬莱与崂山的文化、自然特点。 3 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拼音熟读课文,获取知识。能和老师同学交流。 4 了解一下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二、重点难点: 了解蓬莱与崂山的地理位置,感受家乡的美好,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搜集的蓬莱与崂山资料图片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蓬莱 1 导入 2 自读课文 3 展示资料、图片 4,蓬莱山传说 相传, 很早以前, 渤海中有三座神山, 其上物色皆白, 黄金白银为宫阙, 珠钎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26 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 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

31、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 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 士回答: “那就是仙岛。 ”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 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 “蓬莱”者, “蓬 草蒿莱”也。据说,蓬莱这个神山名就是这样来的。 5,关于蓬莱山的历史记载 实际上,早在秦始皇之前, “蓬莱”作为海上神山的名字就已经传开了。成 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就有“蓬莱山在海中”之句;列子。 汤问亦有“渤海之东有五山焉,一曰岱兴,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日瀛洲, 五曰蓬莱”的记载。可见,秦始皇并不享有神山“蓬莱”的发明权。 “

32、蓬 莱”作为地名(而不是神山名),最早有文字可考的见于唐代杜佑的通典“汉 : 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 ”汉武帝确曾于元光二年(前 133)东巡至 蓬莱,说他望神山不遇,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 ,聊以自慰,这说法似乎可 信:一、至今未见汉代以前的典籍中有“蓬莱”作为地名出现的;二、据清代蓬 莱县志载,蓬莱旧城鼓楼(址在今画河桥西 50 米处)的前身,为古城东门,名 “望仙” ,为汉武帝登临望海处。 6,蓬莱山的介绍 蓬莱山又名“九仙山” ,位于尤溪坂面乡山面村,距县城 3 5 公里,海拔 1288 米,峰顶面积达 2000 多平方米,是尤溪最27 高的山峰之一。岩凿百栏曲径峰回,

33、峰顶立有观音佛祖像,建于唐贞观年间 。蓬莱山不仅是尤溪建 县前最早开发的名胜景点和宗教信士活动场所, 而且是三明市最优美的旅游自然 景区之一。区内山峦奇特,山势雄壮,峰峦峭拔,怪石嵯峨,流泉飞瀑,鬼斧神 工,茂林修竹,古木参天,奇花异草,山明水秀。山上有金鲫池、石棋盘、黑白 二石子、炼丹灶、白鹤洞等胜景。同时,洞窟幽深,岩壑雄峙,峡谷险绝,山泉 潺潺,苍松翠柏,山光水色,景致宜人。相传山巅有仙人来往,并可闻鼓乐声。 据尤溪县志载昔人诗云: “微风轻动雾云开,日照峰巅香烛台,不为神灵躬 朝观, 只缘赏景上蓬莱” 蓬莱山盛夏不暑, 。 严冬不寒, 天高气爽, 平均气温 18, 日出日落之景,尤为壮

34、观。山上幽雅壮丽景致,令游人流连忘返。并有傍山公路 蜿蜒而至。 第二课时 崂山 1 导入 2 自读课文 3 展示资料、图片 4,简介 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史书各有解释,说法不一。它是 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 ,又称“崂顶” ,海拔 1132.7 米, 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 雄伟。28 当地有一句古语说: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 山海相连,山光 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 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 87 公里,沿海大小岛屿 18 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当 你漫步

35、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 一边是碧海连天, 惊涛拍岸; 另一边是青松怪石, 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胸开阔,气 秋天的崂山舒神爽。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 “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 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 观七十二庵” ,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 道。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1982 年,崂山以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名单。 5,太清宫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临太清 湾,背依

36、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全真道天下第二道场。道 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位于崂山南麓老君 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四季葱茏赛江南。现占地 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2500 平方米,共有房舍 150 余间。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 立的围墙,单开山门。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 “太清”乃太 上清净之界, 也就是 “神仙” 的29 天堂。 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 “三官殿” 、 “三皇殿” 、“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 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 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 薇、银杏、牡

37、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 ,一棵开红 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雪 白,花期持续三个月。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 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 三皇殿院 子里有两株古柏,汉代所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有许多景点和刻 石。因此,太清宫一带就成了崂山游览区的中心。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 , 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寓于此,与牡丹、 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神话故事香玉 ,写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 与一位书生相恋的故事,为聊斋志异中的佳作。 太清宫附近名胜有:神水 泉、龙头榆、摩崖石刻等。在太清宫,偶尔还可看到“海市蜃楼”奇景。崂山的 上清宫附近景色也很好。 多奇峰异石, 古树清泉。 崂山的山有多高, 水就有多高, 名泉胜水是崂山一大特色,巨峰顶上的“天乙泉” 、太清宫的“神水泉” 、上清宫 的“圣水洋”等都是崂山名泉。崂山的特产矿泉水,有人誉之“积年之疾,一饮 而愈” 。 7,拓展活动 你知道“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说给你的同学们听听吧。 30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