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449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年级语文上册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七”“儿” “九”“无”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初步了解四季的一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拼读与识记、看图与想像、交流与游戏、朗读与表演等学习过程,初步体验识字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受汉字的一些特点,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3.读书姿势正确,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欣赏四季风景图片,板书课题。 学

2、生看图片。 师:猜一猜这4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说话训练) 2、小结: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四季 过渡: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请打开书本61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课文。 2、根据字音,读读课文。 师:要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一定要认识生字宝宝。瞧,曾老师把生字宝宝请上了大屏幕,你们会读吗?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2、齐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3、去拼音读男女生比赛。 4、游戏巩固。 5、读词语。词语娃娃也来了,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小朋友们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了,现在他

3、们回到课文里,我们来看看课文。请看大屏幕。 四、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学习第一句 1、哪些小朋友喜欢春天的?把描写春天的句子读一读。 2、指导读。 3、图上画了什么? 4、师:春天到了,小草绿了,小鸟飞来了,谁对小鸟说:“我是春天。”他就是指草芽。 5、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春天里,我们除了能看见嫩嫩的草芽、可爱的小鸟,想想,还能看到什么呢? 过渡:春天过去,夏天来了。 学习第二句。 1、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过渡:瞧,小青蛙跳出来了,猜一猜荷叶姐姐会对他说什么呢? 2、指名读,指导读。 学习第三、四句。 过渡:春天、夏天这么美,下面请小朋友自己走进秋天、冬天去看看。读读课文,还可以配上自己喜

4、爱的动作读。 1、出示秋天图,哪个小朋友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指名读。 相机指导:“谷穗” “鞠着躬” 3、配上动作读。 过渡:冬天到了,瞧,一群小孩子堆了一个大雪人,可爱吗? 4、那我们读读吧。 5、配上动作读。相机指导:“一挺” “顽皮” 齐读全文 师:我们走进四季,感受了四季的美丽。让我们一起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吧。 课堂拓展 师:课文写得太美了!我也想学学诗人,像课文那样说一句话。我想说:“苹果红红,她笑着说:”说什么呢?“桔子圆圆,他对大树说:” 五、写字指导。 过渡:小朋友们不但说得好,而且读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乚”。 1、认识笔画“乚” “乙”,指导书

5、空练习。 2、指导书写“七”“儿” “九”“无”。 引导学生发现“七” “儿” “九”“无”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提醒学生在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练习书写。 提醒坐姿:身做正,脚放平。 六、总结 四季教学反思 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爱玩的这一特性,设计了游戏“摘苹果”来巩固识字,孩子们玩到入了迷,都想到讲台上去大声地读出认识的生字,摘下那个大大的红苹果。在孩子们都掌握了生字后,我就开始在朗读指导上面下功夫:教学中我让孩子多读:初读正音熟读理解加上动作表演读,通过变换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课文,理解和运用语言。接着便进行拓展练习,出示句式“苹果红红,她笑着说:”;“桔子圆圆,他对大树说:”用既定的句式让孩子们尽情地诉说,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然后进行书写指导,带着大家先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依次在小黑板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孩子们觉得可认真啦。 不过本次教学中又不好地方,是上四季之前就高估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另外课堂环节不紧凑,未能真正做到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学生对读较感兴趣,但没能引导学生读出个体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一年级教学的年龄特点与教材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效的结合上下更多的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