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诊断分型.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19545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的诊断分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诊断分型.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本讲内容,什么是糖尿病?定义、表现、危害及我国的现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徐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年5月:12.,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慢性高血糖导致各种脏器,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糖尿病的定义,多数患者常无临床自觉症状典型为“三多一少”不典型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年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因高血糖所致的代谢紊乱症候群,糖尿病的危害:高血糖危象和低血糖昏迷所致的急性并发症,中国

2、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讨论稿),糖尿病的危害:慢性高血糖所致的各类慢性并发症,微血管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大血管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讨论稿),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4,中风心血管死亡和中风增加24倍2,糖尿病神经病变非创伤性下肢截肢的第一位原因5,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每10人中有8人死于心血管事件3,1.Fong DS,et al.Diabetes Care 2003;26(Suppl 1).2.Kannel WB,et al.Am Heart J.1990

3、;120.3.Gray RP 26(Suppl 1).,眼,心脏,冠脉循环,肾,脑和脑循环,外周神经系统,下肢(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足,慢性并发症致死致残率高,Yang WY,Lu JM,Weng JP,et al.N Engl J Med.2010;362:1090-10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我国糖尿病现状:高患病率,低诊断率,本讲内容,什么是糖尿病?定义、表现、危害及我国的现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遗传与环境因素 基因突变:多基因、单基因 病毒感染、化学毒品;多食、少动,不健康生活方式,胰岛素绝对/相对缺乏,徐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

4、技术出版社,2010年5月;67-85,87-104.,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以高血糖为特征,王海燕主编.内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108.查锡良主编.生物化学(第7版);87-9.,血糖的来源,血糖的去路,人体血糖的来龙去脉,陈家伦主编.临床内分泌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8月;1062-5.,正常人胰岛素与血糖的关系,促进脂肪酸合成,血糖升高,血糖下降,始终保持血糖的动态平衡,胰岛素,血糖,促进肝和肌糖原合成,促进葡萄糖氧化和代谢,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由胰岛细胞分泌,许曼音主编.享受健康人生:糖尿病细说与图解.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8

5、月:2.,糖异生,血糖下降,糖 原,蛋白质,脂 肪,葡 萄 糖,氨 基 酸,游离脂肪酸(FFA),氧化分解,合成,潘长玉主译。Joslin 糖尿病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月:150.,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Duckworth WC.Endocrine Rev 1988;9:319-45.,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的双时相,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4-5.,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分泌峰,持续5-10分钟后下降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快

6、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位于刺激后30分钟左右,早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晚相(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意义持续高糖负荷下出现的第2个分泌高峰晚相分泌依赖于血糖水平升降,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月;114-48.,餐后血糖升高幅度 血糖升高持续时间()后期高胰岛素血症,双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Polonsky KS,et al.N Engl J Med.1996;334:777-83.,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蛋白质代谢负平衡,肝脏葡萄糖利用障碍,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障碍,高血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渗透性利尿,多尿

7、,继而口渴多饮,乏力消瘦易饥多食,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0月:774.,皮肤瘙痒、干燥,如何对糖尿病进行诊断?明确诊断后该怎样分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考WHO(1999)标准;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 注: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高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随机血糖11.1mmol/L+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 11.1mmol/L,满足一条,即可诊断糖尿病#,若无

8、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明确诊断,高血糖的检测指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讨论稿),高血糖的检测方法,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讨论稿),1.血浆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而尿糖检测不能作为诊断依据2.指血血糖可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3.OGTT用于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IFG或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OGTT是诊断糖尿病及前期的重要方法,糖代谢状态的分类(WHO 1999),*糖负荷指OGTT试验,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9、2010年版,常用两点法空腹810小时于晨79点间口服溶于300ml的75克无水葡萄糖粉,5分钟内饮完,在前臂的采血时间如下:,OGTT试验的方法,注意事项血标本尽早送检前3天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停用可能影响OGTT的药物如避孕药、利尿剂或苯妥英钠等37天试验中不喝茶、咖啡,不吸烟,不剧烈运动,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尿糖仅作为检测血糖的补充,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长期血糖控制最重要的评估指标 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反映近23月体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46%,达标值7%,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一次;治疗

10、达标后可每6个月一次,多数通过静脉血糖测得,检测时间无限定,HbA1C的检测和意义,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SMBG和CGMS的临床意义,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需调整下一餐胰岛素剂量时,餐前血糖,空腹血糖已达标,但HbA1C仍不达标;需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时,餐后2h血糖,SMBG,自我血糖监测;CGMS,动态血糖监测,怀疑夜间低血糖或清晨空腹高血糖时,睡前和夜间(凌晨3点)血糖,血糖波动大,低血糖频发,需了解血糖波动幅度和漂移情况,进行CGMS,以指导临床治疗,本讲内容,如何对糖尿病进行诊断?明确诊断后该怎样分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糖尿病的分

11、型,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徐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5月;44-55.,常用糖尿病分型的实验室检查方法,针对胰岛细胞功能血浆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判断胰岛细胞功能,辅助判断分型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胰岛自身抗体(ICA/IAA/GAD):辅助判断分型胰岛素敏感性、基因分析:辅助判断分型,廖二元等主编.内分泌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6月,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迟家敏主编.实用糖尿病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3月:110-7.,胰岛相关自身抗体测定,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刘新民主编.实用

12、内分泌学(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1254.,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徐曼音主编.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2月第2版;14-5.,诊断标准:30岁起病有一种以上的胰岛自身抗体(+)诊断糖尿病后至少6个月无需胰岛素治疗临床特点:起病缓慢,早期通常多无自觉症状可伴肥胖,也存在胰岛素抵抗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早期都很低ICA、GAD抗体阳性胰岛细胞功能减退比2型快,最终需胰岛素替代治疗,LADA属于迟发型1型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华人民卫生部.2011年,糖尿病合并妊娠: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妊娠期糖尿病(GDM)

13、: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75gOGTT试验,任意一点血糖值异常即可诊断:空腹血糖5.1 mmol/L 1 h血糖 10.0 mmol/L 2 h血糖 8.5 mmol/L,妊娠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老年糖尿病,定义: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起病缓慢,“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较少见部分以并发症为首发;部分有潜在伴随疾病少数表现为体温低、多汗、神经性恶病质、认知减退急性并发症的死亡率高;慢性并发症多且严重我国患病率达20%以上,绝大多数为T2DM,小结,糖尿病是一组临床上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其急性并发症凶险,而慢性并发症致

14、残致死率高,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已知与遗传、环境、胰岛细胞破坏或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肥胖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从而引发高血糖,小结,诊断糖尿病需要依据静脉血浆血糖值,满足以下1条即可诊断:空腹7.0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的分型需结合患者起病时的临床特点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胰岛相关自身抗体等辅助检查来明确T1DM多年轻、起病急、易伴酮症,C肽低下或缺乏,对胰岛素治疗敏感,自身抗体多阳性T2DM多中年、起病缓慢,部分以并发症首发,C肽可正常或偏高,自身抗体多阴性LADA早期易当做T2DM来治疗,随着病程进展,最终需胰岛素替代治疗,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