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763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陋室铭 一、 词语解释 1、孔子云:何陋之有 云: 2、谈笑有鸿儒 鸿儒: 3、往来无白丁 白丁: 4、何陋之有 何: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名: 何忧令名不彰耶 名: 6、无案牍之劳形 形: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形: 不与,归而形诸梦 形 :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形: 7、 无丝竹之乱耳 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之: 言之,貌若甚戚者 之: 何陋之有 之: 二、句子解释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内容理解 1、

2、 文中用比喻句赞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点名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 2、 文中用的多是四字句和五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其中属于对偶的句子如: 3、从内容看,不涉及作者生活情趣的语句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作者在文末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 A、暗示他和诸葛亮、杨雄一样有名。 B、以此自比,表达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 C、通过比较,表明他的陋室和诸葛庐和子云亭一样简陋。 D、抒发他对诸葛亮、扬子云等古代先贤的怀念之情。 5、本文对陋室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描写?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3、 6、 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四、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朝的 。“铭”是 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本文中的“ ”、“ ”、“ ”等字就属同韵。 2、文中的“白丁”本指“平民”,在文言文中,经常被用来代指平民的还有“ ”,如 所著的陈涉世家中的“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句中的“ ”就是泛指官府之外的平民。 1 爱莲说 一、词语解释 1、香远益清 益: 2、同予者何人 何: 3、宜乎众矣 众: 4、 陶后鲜有闻 鲜: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 香远益清 远: 5、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远: 亲小人

4、,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远: 其远古刻尽漫失 远: 5、 下列“之”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指出淤泥而不染 C、莲,花之君子这也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观”解释为 ;核舟记“ ”一句中的“观”与此意思相近。 二、句子解释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三、内容理解 1、以莲喻人赞美君子洁身自好、清雅庄重的句子是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3、下列多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菊花等描写,以牡丹、菊花作

5、反衬,突出莲花美好形象。 B、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写,突出它们各自的品格。 C、这两种花一直为人们所熟悉,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人们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所爱,有强烈的对比。 4、本文采用的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那么作者对莲的赞美寄予了他 的生活态度。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一反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四、常识填空 1、爱莲说的作者是 朝的 ;“说”作为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说”还有 等。 2、爱莲说“陶后鲜有闻”一句中的“陶”指的是 朝的 ,他的 一文为人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 2 王顾左右而言他 一、词语解释 1、

6、比其反也 比: 其: 2、王顾左右而言他 顾: 而: 3、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 妻子: 之: 4、已之 已: 5、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之楚游者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小大之狱 D、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二、句子解释 1、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2、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3、王顾左右而言他。 三、内容理解 1、孟子提出三个问题,分别从 、 、 角度设问,从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一个 的人。 2、齐宣王在回答孟子问题时,前后的变化是 ,变化原因是 。 3、孟子发议论先从替朋友照料家眷的事说起,这种先从具体事例引入说理的好处是 四、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一书

7、,作者是 的思想家 ,是即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有一位大师。 曹刿论战 一、词语解释 1、曹刿请见 见: 2、肉食者鄙 鄙: 3、虽不能察,必以情 察: 4、牺牲玉帛 牺牲: 5、小惠未遍 惠: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 7、又何间焉 间: 遂与外人间隔 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 间: 8、必以信 信: 小信未孚 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信: 9、 彼竭我盈,故克之 竭: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竭: 10、 其乡人曰 其: 吾视其辄乱 其: 11、 又何间焉 何: 问何以战 何: 二、句子解释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鼓作气,再

8、而衰,三而竭。 3 4、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三、内容理解 1、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曹刿请战”的主要原因是 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一个词语是 “忠之属也” 具体是指 在曹刿看来,反击的有利时机应是 ;追击敌军的有利战机是 、 2、曹刿“远谋”具体表现在: 战前: 战时: 战后: 3、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从文中看,鲁庄公也有值得肯定的一些地方,它们是: 5、上文对战争发生的原因和战前双方的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的过程也只是用“”、“”和“”十二个字作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细,这是因为: 四、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

9、选自 ,这是我国著名的 体史书,叙述的是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 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语解释 4 1、忌不自信信:2、今齐地方千里 方: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观: 4、 时时而间进 间: 5、 而形貌昳丽 形: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 形: 罔不因势象形 形: 无案牍之劳形 形: 6、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及: 及郡下,诣太守 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 7、“群臣进谏”的“进”与文中“ ”一句中的“进”意思相同,都解释为 8、“而”作为连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有: A.表示并列关系;B.表示递进关系;C.表示承接关系;D.表示转

10、折关系;E.表示修饰关系;F、表示因果关系。请说明下列“而”字的用法。 邹忌脩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妻曰 窥镜而自视 暮寝而思之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二、句子解释 1、我孰与徐公美? 2、由此观之,王王之蔽甚矣。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内容理解 1、齐威王“善”字的回答,表明了他 的态度。 2、从文中看,邹忌是个这样的人? 3、既然文章运用的几乎都是三层递进的排比句式,那么作者不把妻、妾和客人的回答都写成“徐公何能及君也”等一样的句式,而要作些变化的原因是 ? 4、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 四、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由西汉 编订而成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