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案 浙教.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832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案 浙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案 浙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案 浙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案 浙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案 浙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案 浙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案 浙教.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质量的测量教案 浙教质量的测量 设计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本教学设计的宗旨。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将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该过程中寻找和领会方法和规律,逐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

2、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2、学情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密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说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列举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

3、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4重点难点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昨天去超市买水果,你知道我是根据什么来付钱的。其实我们生活当中讲的重量,在我们科学中用质量来表示,那什么叫质量? 二、启发诱导,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 物体如铁钉、桌子、棒棒糖、饼干等,这些物体有哪些成分组成 1质量的概念 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铁钉是物体,铁是物质,铁钉由铁这种物质构成 桌子是物体,木头是物质,桌子是由木头这种物质构成 1 棒棒糖由糖这种物质构成 饼干由小麦粉和牛奶、食盐、糖等物质组成 师生讨论归纳得出:

4、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现在谁能说出什么叫质量 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科学上用“质量”名称来表示物体里所含物质的多少。一杯水比一桶水含有的物质少我们说一杯水质量比一桶水的质量小。一把糖比一颗糖所含的物质多,我们说一把糖比一颗糖质量大。纠正日常生活中常说的“重量”应是指“质量” 建立概念 在实物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质量的概念,师生共同得出: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展示实物、提出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拿出事先准备的包装袋,观察读出“净含量xxg”,并回答净含量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质量的单位 教师引导 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吨 千克 克 毫克 斤 两 教师讲解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毫克和吨 板书: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说明: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提问:最初的一千克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最初的质量单位:规定4时1000立方厘米的蒸馏水质量为质量的单位,称为“千克”。 学生阅读课本 P17图141,了解国际千克原器及千克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引导估测 常见物体的质量 学生活动:比一比,谁的估测能力最好?学生对身边的物体进行掂量估测,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最后师生一起交流评价。 如: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

6、, 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 一本科学书的质量一个中学生身体的质量约为 千克, 3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讨论 1、物体发生了什么改变?质量有没有改变? 一个苹果从台州拿到遂昌 一条铁丝被卷起来 一块冰温度升高,直至融化成水 2、演示课件:王亚平太空测量质量。 提出问题 物体所处的外界条件改变时,质量会变化吗? 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给予肯定或否定。 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深化知识 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何物体在上述情况下质量没有改变?通过学生回答,再次巩固质量的概念,并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设疑:何种情况下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发散思

7、维能力,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二质量的称量 教师提出:想知道谁的估计本领最高吗?你有什么办法? 请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都有那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你们平时见过或用过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并说出这些工具的适用场所? 交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注意肯定或纠正,并通过多媒体简单介绍电子秤2 和电子分析天平 教师: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介绍天平结构 让学生上来把能识别的指出并说出名称,其他学生纠正、补充完善。同时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结合多媒体把各部分结构名称表现出来,增强直观性。 指导阅读 学生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列出自学提纲。 小组竞赛: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有关使用步骤

8、以及如何应对一些具体的操作。看哪一组回答得好。 天平使用 通过多媒体形象展示托盘天平的整个使用过程 实验演示 1.调平 首先将指针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比如:指针偏右,怎么调?根据学生意见,试一试。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总结出怎样调节横梁平衡。由于这里牵涉到杠杆的知识,教师可说明留待以后明确原因。 2称量 物左码右,码先大后小,逐渐增加,移动游码直到指针重新指在刻度盘中央,表示天平重新平衡。记下质量。这里最好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这么做?让其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整理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重点讲解学生易犯的一些错误并及时纠正。讲解清楚各步骤的注意事项。 为了加深明确天平的称量范围、最小刻度。教师可以提问:能用你桌上的天平称量老师这个人或一元硬币的质量吗?为什么?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