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6《卖油翁》教学案 语文.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855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6《卖油翁》教学案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6《卖油翁》教学案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6《卖油翁》教学案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6《卖油翁》教学案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6《卖油翁》教学案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6《卖油翁》教学案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6《卖油翁》教学案 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6卖油翁教学案 语文26.卖油翁 知识与技能 熟练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 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所蕴含熟能生巧的道理。 1、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人物形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短小精悍却又耐人寻味的文言文故事卖油翁。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的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解说:“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御、射、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学习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 二、走进作者: 欧阳修,

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 资料链接: 陈尧咨,蜀地人,宋真宗时的状元。陈尧咨善射,以铜钱作靶标,一箭就能射入方孔中。陈尧咨还特别擅长隶书。可以说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三、

3、预习检测: 注音: 咨 矜 圃 睨 矢 颔 忿 酌 覆 杓 解释字词: 善:擅长 矜:夸耀 尝:曾经 释:放下 睨:斜着眼睛看 去:离开 颔:点头 汝:你 知:懂得 精:精湛 但:只是 安:怎么 轻:轻视 酌:倒油 置:放 覆:盖 徐:慢慢地 沥:注入 因:接着 惟:只 遣:打发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的一句是:但微颔之。 (3)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颔之 (4)文中说明陈尧咨善射的情形的句子当世无双 十中八九 (5)文中哪三句表现了陈尧咨的骄傲自满、傲慢无理?

4、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6)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无他,但手熟尔; 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 是凭他倒油的经验作出这样的评价的。 (7)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怎样引起的?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失十中九八,但唯颔之。 五、合作探究: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答:态度变化:反感忿然佩服认输 变化原因: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 。 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请找出相关语句。 描写方法 陈尧咨卖油翁 神态 自矜、忿然、笑 睨之 语言 汝亦知射乎? 吾

5、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动作 善射、笑而遣之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乃取沥之 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文章主要写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 陈尧咨:是一个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的狂者形象。 卖油翁:是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形象。 本文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答: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六、精读品析: 1、找出三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百无一失 2、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

6、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 3、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七、拓展延伸。 据说陈尧咨把卖油翁打发之后,自己一个人在菜园子里踱来踱去,

7、他在想些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对比人物鲜明 陈尧咨 卖油翁 技艺: 善射(十中八九) 善酌(绝技) 见地: 自矜 大巧若拙 态度: 浮躁 从容、沉着 卖油翁 陈尧咨:自矜 卖油翁: 睨 熟 问 微颔 能 忿然 但手熟尔 生 笑而遣之 惟手熟尔 巧 从容不迫 心平气和) 教学反思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 反馈检测: 1、作家作品: 卖油翁作者是 ,宋代著名 家、 家。唐宋 之一。 2、给加点的字

8、注音。 自矜 家圃 睨 忿然 酌油 颔 3通假字: 但手熟尔: 尔 通 耳 , 罢了 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 通 勺 , 勺子 4一词多义: A、射:陈康肃公善射 吾射不亦精乎 B、以: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以杓酌油沥之 以钱覆其口 C、尔: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 D、而:释担而立 久而不去 而钱不湿 笑而遣之 E、之:睨之 颔之 酌油知之酌油沥之笑而遣之 5词类活用: 尔安敢轻吾射: 轻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解释为 轻视 吾射不亦精乎: 射 : 动词活用为名词 ,解释为 射箭的本领 但微颔之: 颔 :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解释为 点头 6、句子翻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

9、之。 译:卖油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无他,但手熟尔。 译: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阅读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 的道理。 2下

10、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康肃笑而遣之 大言数主之失 B尝射于家圃 苛政猛于虎也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不知有汉 D睨之,久而不去 去国怀乡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5揣摩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 .公亦以此自矜。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笑而遣之。 6、文中的两个人各有些怎样的个性特征? 7记叙文有六个要素,时间、人物、地点、原因、经过、结果。本文省略了“时间”,试填下表把其他五个要素填在表内。 人物 地点 原因 经过

11、 结果 8“公亦以此自矜”的“此”指什么?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9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为什么久而不去?对其箭术持何态度? 10、在文中找出表现陈尧咨傲慢无礼的语句。 11、康肃由“忿然”到“笑而遗之”说明了什么? 12、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3、写出两句勤奋成才的名言警句。_ 1熟能生巧2D 3看见他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头。 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4 示例: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5.矜:自夸。表现他的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睨:斜着眼睛看。表现卖油翁不是很在

12、意和他的自信。 3).微颔:微微点头称赞。表现卖油翁不是很在意,表但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有肯定的意味。.笑:既表现他对卖油翁酌油技术的赞许,又显示他的尴尬。6、陈尧咨:善射,骄傲自满;为人傲慢无礼。卖油翁:虽技高一筹却并不骄傲,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智者态度。7人物:卖油翁、陈尧咨;地点:陈尧咨的菜园子里,起因:陈尧咨善射、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经过:陈尧咨看到卖油翁轻视他的箭术,忿然质问,卖油翁用酌油之事教育他,结果;陈笑着把卖油翁打发走。 8善射 9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只微颔之:只觉此技无他,但手熟耳。 10“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11通过卖油翁的表演,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技术是无止境的。12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1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