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人教.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860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人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5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新人教25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笔记小说。第五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与“科 学”有关密切关系,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熟读课文;、把握文章条理;、理清作者思路。 1. 学生处于好动思维活跃阶段但往往在学习上针对问题的思考方向会产生较大偏差,所以需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答题方向,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导学案,先行预习课文的文句,再通过熟记词句意义和熟读背诵激发学生兴趣。 2. 对于简易文言文,实词的释义不可小看,应该以学生初步接触的视角来耐心讲解,多结合古意,有趣味地讲述补充相关课外知

2、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布置简单的实词解释,简易文言文给学生练习。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2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训练文言文阅读的能力。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课时 1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

3、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走进作者 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

4、当广泛。 本文选自他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三、查学诊断: 1、给下字注音 圮 募 棹 柿 湮啮溯 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山门圮于河 阅十余岁 曳铁钯 湮于沙上 尔辈不能究物理 如是再啮 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答案:倒塌年牵引,拖着埋没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冲激颠倒 按照 四、导学施教: 2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并标出重点词句,提出疑难字词句。应掌握的重点句子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 译文: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

5、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译文: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显得疯癫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确定不移的道理。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第二课时 一、重点探究 1质疑: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

6、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讨论并归纳: 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当求之于上流 求之地中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众服为确论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果得于数里外 3 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寺僧 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性格:“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 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

7、浮” 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 ”了。 性格:“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 。 性格: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3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

8、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4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5、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二、反馈延伸: 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4 明确: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示例:遇到问题要具体考虑,不能想当然。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理,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四、布置作业:熟读背诵本课。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