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861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集训 一、知识点归类。 (一)重点实词练习。 1张目对日(张大眼睛) 2为之怡然称快(愉快的样子) 3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 4择其善者而从之(采纳,听从)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生气,发怒) 6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7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8往来屑屑(匆匆) 9连亘六七里(连绵不断) 10或凭或立,不一状(靠着) 11见山上人烟市肆(店铺) 12然数年恒不一见(经常) 13高插青冥(青天,天空) 14相顾惊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15俄而雪骤(不一会儿) 16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17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离开) 18与人期行(约定)

2、 19下车引之(拉) 20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例句 明察秋毫 惟危楼一座 直接霄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古义 纤细的羽毛 高 一直连接到 子侄辈的年 轻一代 离开 丢下、舍弃 今义 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危险 不经过中间事物 儿子女儿 跟“来”相对 指把事情交给 别人去办 不顾及、不考虑 元方入门不顾 不回头看 (三)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加点词。 1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2温故而知新(新知识) 3友人惭(感到惭愧) 4窗扉皆洞开(像洞一样) 5楼愈高,则明渐少(亮点) 6楼渐低,可见其顶(降低) (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观:

3、(1)昂首观之(看) (2)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景观) 2时:(1)余忆童稚时(时候) (2)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3行:(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奉行)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行) 4舍:(1)太丘舍去(放弃,指不顾他) (2)又渐如高舍(房舍) 5数:(1)层层指数(点数,计算) (2)见宫殿数十所(几,多)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2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3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4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 5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乌”同“无”) 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同“才”) 7尊君在不(

4、“不”通“否”) (六)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1而:(1)学而时习之(表递进,可译为“并且”) (2)任重而道远(表并列,可不译) (3)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 (4)温故而知新(表顺接,可不译) 2之:(1)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2)驱之别院(代词,代虾蟆) (3)心之所向(助词,无意义) (4)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 3以:(1)徐喷以烟(用) (2)以丛草为林(把) 4然:(1)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 (2)尘气莽莽然(的样子) 5其:(1)其恕乎(大概,也许) (2)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 (七)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

5、快。 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鸣叫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别人,不也是君子吗?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_ 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_ 8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6、;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_ 二、考点对应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选自清代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观察 (2)徐喷以烟 慢慢地 (3)鞭数十 用鞭子打 (4)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2)果如鹤唳云

8、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番景象感到非常愉快。 4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象成云、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富有童趣(可爱),充满想象力。 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热爱自然与生活。 (二)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9、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wn) 思而不学则殆(di)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2)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旧)知识) 3下列加点词语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0、B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4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C可以为师矣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7用原文填空。 (1)现实生活中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文中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