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新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新人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新人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师: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情去读这段文字呢? 生:该用伤感的心情去读。因为“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的言外之意是“我很想常来,可惜不能来了”。所以有点伤心,有点沉重。 师:请你用这种感觉去读一下可好?没错。透过文字的表层去挖掘其背后的蕴藏之意,这是永不过时的方法。文段中还有那些词句能表明这种情绪的呢? 生:我觉得还可以从“我的”这个词语里看出吧。因为蟋蟀、覆盆子和木
2、莲是一种自然界的东西,它属于大自然,绝非鲁迅所有,但他竟然用“我的”这个词,好像是说,这些东西都属于他的,不是别人的,从中不难体会到“我”与这些东西的密切关系。可是现在却要长久分开,又怎能不伤心呢! 师:分析得入木三分!一个“我的”竟然有如此复杂的情感,文字的奥秘真是无穷啊。你可以读一下后两个句子吗? 生:我觉得还可以从“蟋蟀们”、“木莲子们和覆盆子们”的“们”字里体会到。 师:这个感觉很新鲜,说说看。 生:对于自然界的东西,我们一般不大会称呼它们为“们”,比如会说“花草树木”,却很少会说“花草树木们”,但只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当我们将它作为自己生命与情感的一部分时,我们就会很自然地称其为“
3、们”,“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真是属于此种情况,因为它们已经融入了童年鲁迅的血肉里,无数年的相伴,它们已经成为童年鲁迅生命一部分,突然要他们分开,而且长久不能见面,又怎能不伤心呢? 师: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最高的赞赏,我真的很佩服你,你的触觉是如此地敏锐,角度是如此的新颖。你已经与文字融为一体,已经走进了百草园的一草一物。散文抒发的是作者的情怀,但这种情怀需要细细的品,慢慢地酌。在浅斟低吟间,情丝自会缕缕流出,自会走进作者的心灵。一个“们”里又有着多少难言的情思啊。孩子们,让我们用情去读一读这份离别的伤感吧。读得真好啊! 生:我可以不从文字吗? 师:可以啊。那你从哪里去发现
4、呢? 1 生:我从两个“!”里觉得鲁迅伤感之情是很强烈的,也许他当时都流泪了呢。,这让我回想起自己曾经类似的事情。 师:理解的很好。一个标点里都被你读出了浓烈之情,我很佩服。这也告诉我们,平时写作时需要注意标点的运用,在传情达意上,标点也该属于文字的一部分吧。当你雨果和出版社就曾以一个标点表明意图。 生:还有两个“Ade”也是有奥秘的。鲁迅用反复的手法,将那种无奈的离情增加几分! 师:是啊!Ade里的深意很深,我们等会还要讨论它。这是童年鲁迅与百草园即将分离之情,当四十多年后的鲁迅想起百草园时,他的情怀还是那样浓烈吗?请你们自由地读第一段文字。 :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师:这句话
5、里有一个问题词语,能找出来吗? 生:应该是“相见”吧。因为“相见”一般用在人与人之间的见面,而这里指“我”与百草园,按常理该用“看见”。 师:分析得不错,这是鲁迅用词出问题了吗? 生:不是。是因为“我”将百草园当做了一个人。 师:人与人见面就叫“相见”吗? 生:是关系很亲密的人见面,彼此都渴望见到对方的人见面才叫相见。 师:对了,这说明了 生:我与百草园关系很亲密,我将它当做了我的朋友。 师:鲁迅用了一个看似错误的词语表达了自己对百草园的一往情深。但正是这种“错误”才更能体现作者炽热的情感。第一自然段有哪些词语可以为“相见”作补充呢? 生:“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的“很大”透着一股自豪感,
6、表明鲁迅为有此园而得意。 生:“相传叫作百草园”的“相传”有一点神秘感。 师:读到这个词,你的眼前会展现什么画面呢? 生:似乎“我”在指指点点,向大家说一个传奇。 师:所以读的时候 生:该用神秘的语气。 生:还有“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的“早已了”,这对词有着一种长长的叹息和遗憾感。因为我如此亲密的百草园再也不属于我的了,我失去了我这个亲密伙伴了。 2 师:所以朗读时该注意什么呢? 生:停顿、语气和语调吧。 师:呵呵,能说得具体点吗? 生:“现在”后面稍停,“早已”应该拖腔一点吧,还有“一起”的声音该延长一点,“了”要读得轻一点。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下。让我们全班一起读一
7、下吧。 生:我觉得最后一句的“但却”也要注意的,因为它与前面的“只有一些野草”形成转折,给我带来“乐”,因为有“乐”,我才会用“相见”啊! 师:是啊,“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没有景物的色彩斑斓,没有美女蛇故事的惊险刺激,也没有雪地捕鸟乐趣,但凭借着一个个饱含深情的词句,在描绘百草园的乐景与乐事之前,鲁迅早已用它的生花妙笔,将他的情感一一点燃了。具体的景与事又怎不令人陶醉呢!让我们走进百草园,去欣赏她的佳妙吧! 字里行间赏园景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写园中之景的文字,说说你对百草园的初次印象吧。 生:百草园很好玩,有蟋蟀,有蜈蚣,有斑蝥。 生:百草园里有覆盆子、桑椹等美味的东西。 生:
8、还有何首乌也让人觉得新鲜。 生:我觉得景色也挺美的。 师:没错,这是乐园。那鲁迅是如何运用文字描写这些东西的呢?在这些描写里传达出来的又是什么情感呢?我们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出示PPT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师:“碧绿”是一个很有底蕴的词语,“碧”本指青绿色的玉这是一种多么美的颜色。能想起那首以“碧”领头的诗歌吗? 生: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碧”字还可以让我们想到那个称呼美女的词 生:小家碧玉。 师:看到“碧绿”,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生:碧空如洗。 生:一碧万里。 生:一碧万顷。 生:山青水碧。 3 师:多么有底蕴的“碧绿”啊!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文化,一道风景,是一幅
9、幅心旷神怡的画面,是一缕缕清新怡人的气息。此时此刻,请结合“碧绿的菜畦”以这样的方式说一说。 看着“碧绿”,我仿佛 。 生:看着“碧绿”,我仿佛看到了童年鲁迅站在百草园的菜畦边,被那碧绿的菜畦惊呆了,他陶醉在了这美妙的“碧绿”里 。 师:哦,你读出了一份陶醉之情。 生:看着“碧绿”,我仿佛看到了碧绿的菜畦在清风的吹拂下,摇动着它碧绿的衣裳,此起彼伏,如波涛般迷人。 师:啊,你读出了一片风景。 师:看着“碧绿”,我仿佛听见童年鲁迅在对菜畦说:“啊!碧绿的菜畦,你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漂亮。真令我百看不厌啊!” 师:真好!你读出了作者的一片心声! 师:鲁迅用一个“碧绿”作为修饰语,展现出了风景,传达
10、出了情感。我们以“碧绿”为桥梁,品出了风景,读出了情感。所以,百草园之乐,乐在“修饰语”里。 百草园之乐,乐在修饰语里。 现在请找出文段中那些类似于“碧绿”的修饰语,我们来品一品。 生:我选择“光滑”,通过这个词,我仿佛看到了童年鲁迅无数次地抚摸着石井栏。 师:你就是鲁迅,当你抚摸着它时,你会说什么呢? 生:啊,可爱的石井栏,你抚摸起来是那么地舒适,我要是时刻能抱着你多好,可惜不能啊! 师:请你带舒适的感觉读一下吧。 生:我选择“高大”,这个词能带给我丰富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一棵直插云霄的大树,粗壮的枝干,茂密的树荫,树荫下的小鲁迅在乘凉,在和小朋友做游戏,在看书。他的生活是那么的快乐和无忧无
11、虑。 师:所以你对这棵树充满了? 生:感激之情! 师:你的内心充满了? 生:快乐! 4 师:“高大”一词,布满了成长的故事,充满了感激与快乐之情。我们带着这份情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我选择“紫红”,因为它似乎让我吃到了美味的桑椹。 师:紫红得让人垂涎欲滴啊。 生:我对“肥胖”一词很喜欢。它让我看到了一只肚子圆鼓鼓的可爱的小蜜蜂伏在菜花上。 师:蜜蜂伏在菜花上干嘛呢? 生:吃饱了,喝足了,在呼呼地睡大觉呢。 师:好一个“呼呼”,这哪里是一只蜜蜂,这分明是一个胖小孩呢! 生:我只有选“轻捷”了。“轻捷”是轻快敏捷之意。它写出了云雀从草丛里飞向天空的动作之飘逸、轻盈、灵敏。 师:此时,作为童年的鲁迅
12、,你会想什么呢? 生:云雀啊云雀,你的姿势是那样的优美,我可以用那我的覆盆子和桑椹借你的那对翅膀用一用吗?我也想飞上高空,看一看广阔的世界。 师:啊,你对云雀充满了羡慕之意。同学们,这一个个哪里是修饰语啊,它们分明是一幅可爱的画,一次惬意的触摸,一顿美味的品尝,一个丰富的故事,一片痴情的向往啊。所以说,乐在修饰语里。乐还在动词里。 百草园之乐,乐在动词里。 师:看到“有时还会遇见蜈蚣”这个句子了吗?“遇见”这个动词有问题吗? 生:我觉得有问题。应该是“看见”才好吧? 生:不对,用“遇见”更好,“遇见”就如文章开头的“相见”一词,说明“我”已经把蜈蚣当做朋友啦。连人人讨厌的蜈蚣我都喜欢,将它当作
13、老朋友,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不喜欢的呢?可见“我”对百草园的喜爱,这样更能体现“乐园”之“乐”了。但用“看见”显然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师:我赞同。动词“遇见”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请大家再品一品其他动词,看看能否品出味道呢? 生:我选“长吟”、“低唱”、“弹琴”。 师:呵呵,你要“三包”了,说说你的见解吧。 生:这三个词都是形容动物的叫声的。一般而言,对于蝉的叫声,我们会很讨厌,但鲁迅却用了“吟唱”的“吟”,可见其对蝉的叫声是喜欢的,把它当作唱歌来对待了。而“低唱”、“弹琴”则分明把油蛉和蟋蟀当成了艺术家,这三个动词十分传神地写出了我对这些小动物的喜爱。 5 师:你觉得鲁迅面对它们的时候,会说什
14、么呢? 生:啊,可爱的鸣蝉,你的声音是那么优美,可惜这世界又有几人能懂你的心呢?亲爱的油蛉,你要是能把歌声唱得再响一点多好。哦,蟋蟀,你是一个演奏家吗?你的声音是那么的美妙。 师:最是你懂鲁迅情啊。那我们如何读这三个句子呢? 生:读出一种宁静地喜悦吧。 师:有意思,请你读一下。还有吗? 生:我选“拔”,这个“拔”字有着丰富的心里语言。 师:哦,是吗?你说说看。 生:鲁迅一边拔,一边似乎在说:“啊!何首乌根吃了可以成仙,那我一定要找到人形的何首乌来吃,这样我就会长生不老了!哎,怎么拔了这么多也没找到啊?哎,你看那泥墙,都被我弄坏了。老天爷呀,你就赐给我一个人形的何首乌吧!求求你了,老天爷!” 师
15、:哦,原来“拔”字隐藏着的是孩童渴望、急切的心里啊!一个动词一份情,乐在动词里。乐还在“称呼”里。 百草园之乐,乐在称呼里。 师:能找出与众不同的那个称呼吗? 生:是“蟋蟀们”。们”字表明“我”已将蟋蟀视同朋友了,不快乐会如此吗? 师:是的。这一点我们在开始也品到过。“乐”还在看似可无的字眼里。 百草园之乐,乐在看似可无的字眼里。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师:去掉句末的“了”字,句子还是通的,是否可以去掉? 生:我觉得不可以去掉,“了”是一个语气词,可以把语气拖长。 师:拖长语气有什么效果吗?你可以读一下吗? 师:将“云霄里”的“里”也一起延长,试着读一下现在能感觉到延长的效
16、果了吗? 生:我觉得有一点沉醉、羡慕的感觉,好像“我”的目光也随着云雀到云霄,直到看不见了,才醒过来,发现云雀已经远去了。 师:就是这种味道。我们一起按照这种延长读一下。看似可无的“了”字传递的是深深的羡慕之情啊。还有类似的词吗? 6 生:我觉得“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的“却从来”三字,看似可无,实则不可缺。“却从来”表明“我”在拔了很多何首乌根但没发现像人形的根时,心里十分的失望。如果去掉,句子虽通,但失望之情很难体会到。 师:能读一下吗?多年以后回忆起当初的拔何首乌的天真,是否洋溢着缕缕甜蜜呢?这些看似可无的字眼里,藏着浓浓的情,深深的意。乐还在与句式里。 百草园之乐,乐在句式里。
17、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师:请大家细读文段,这个句式里有几个句子? 生:两个。“不必说也不必说”是一个句子,“单是就”是一个句子。 师:重点落在“不必说也不必说”还是落在“单是就”? 生:落在“单是就”。 师:“单是就”里围绕什么内容来写的? 生:“无限的乐趣”。 师:“无限的乐趣”统领的范围从哪里到哪里? 生:从“油蛉在这里低唱”到本段结束。 师:在分清层意之后,我们想想,鲁迅用这个句式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生:就是说,整个百草园范围很大,连短短的泥墙根那么点大的地方都有无限乐趣,那么其它地方的乐趣就更多啦。 生:这也可算得上以小显大吧,用一点突出全部。 师:有那么一点味道,你的悟性挺高。这
18、个句式里有着多少的省略与夸张,得意和陶醉,快乐与回味啊。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无穷回味都隐藏在了特定的词语、特别的句式里了。那是一种怎样快乐的童年啊!怎么不令人留恋、向往、迷醉呢?让我们带着情感再一次诵读,去感受百草园之景吧。 :绘声绘色读故事 师:百草园之乐,不仅在美景,还在那个美女蛇的传说里,请大家读故事,找出哪些是长妈妈在讲故事,那句是成年鲁迅说的话,那句是少年鲁迅说的话。 生:“当然睡不着的”是成年鲁迅说的,“后来呢”是童年鲁迅说的,其它则是长妈妈说的。 师:现在我来读长妈妈的话,你们读鲁迅说的话。 师:请问童年鲁迅,我讲故事时,你为什么要问“后来呢”? 7
19、生:因为我被你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很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啊。 师:哦,你被故事抓住了心了。请问成年鲁迅,你又为何要说“当然睡不着的”这句话呀? 生:我也不知道,只是很想说,呵呵。 师:是不是你在回忆时也不知不觉地在听故事了呢? 生:好像是这样,似乎又回到了长妈妈身旁了。 师:看来这个长妈妈确实是讲故事的高手,能够引得大小鲁迅的投入。 生:这个故事很好听,长妈妈的讲述让故事更加好听了。我想她定给童年鲁迅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师:我赞成你的观点,鲁迅还专门为她写过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这是一个很高的待遇啊,鲁迅还没专门为他母亲写过文章呢! 生:真的吗? 师:绝对不是“煮的”,那篇文章出自朝花夕拾,建
20、议大家去读一读。现在我们看这个美女蛇故事所带来的影响力。 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师:这句话会是谁说的呢? 生:长妈妈。 师:该怎样读呢? 生:可以配上手势和神情,似乎长妈妈指着我的鼻子,很紧张神秘地对我说:“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师:好!我们就以这种神秘紧张的语气读。 生:还可以站在童年鲁迅的角度来读。那时的他觉得这是真的,会有点害怕。 师:你试着读一读。 生:我觉得还可以站在成年鲁迅的角度读。现在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在回忆里有的只是对往事的怀念,又觉得当时长妈妈和自己那时的感觉有点好玩。 师:分析得很在理。请你读一读吧。 师:一句话,读
21、出了三个人。这个故事里,浸润的是对岁月的美好回忆啊!让我们带着情感再一次读这个故事吧。 :雪地捕鸟寻真“我” 师:百草园之乐,不仅在美景和传说,还在于那个冬天的故事。 8 师:我们课后的习题里对这段文字的动词很关注,认为它将过程写得特好。我觉得这段文字的好处更在于用文字写活了一个“我”,你能从捕鸟的故事里读出一个“我”来吗? 一个 的我 生:我读出了一个期待、兴奋、紧张、激动的“我”。这段文字里的“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写出了捕鸟的过程,这个倒不是很牛逼,我们用心的话也可以写出来的。它的好处关键在于写出了“我”的兴奋、期待、紧张的心理和专
22、注的神情。“扫”、“露”、“支”、“撒”、“系”这一系列动词活写出了鲁迅想到了找寻乐子时候的那种兴奋与急切的心理,“牵”与“看”则传达出人物的期待与紧张的心理,鲁迅肯定会想:“这一次会有多少鸟儿会上当啊?会不会一只也没有呢?我一定要紧紧地盯着,不让它跑了,不然又会被闰土的父亲取笑了。”他甚至可能还会想:“鸟儿啊鸟儿,你就快点来吧。也让我感受一下这成功的滋味吧!”而一个“拉”里的情感是丰富的,有激动、兴奋、高兴、期待等等,真该是百感交集吧。 师:你不仅口才好,关键在于你从文字里读出了一个立体的活灵活现的鲁迅,文字所蕴含的精髓都被你咀嚼出来了。只有走进文字的内心,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这是一种艰难
23、而真切的读书之法,你领悟到了。很佩服你!为了奖励你,请你把这段文字用你的理解读出声音来吧。 生:我读出了一个智慧的“我”,刚才的同学抓住动词,我就抓名词吧。我觉得鲁迅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你看他用的竹筛是“大”的,因为大的容易盖住更多的鸟啊。他撒的谷是“秕谷”,秕谷是什么?还不就是空谷壳吗?我们如果捕鸟,就不一定会用秕谷了,就像我们钓鱼还用那鱼儿爱吃的鱼饵呢,而鲁迅不化一分钱、一立谷就能捕到,虽然后面说不过几只,但我觉得已经很好了。所以我觉得他很聪慧。 生:我也这么认为。你看他系的绳子是“长绳”,因为这样人牵着绳子时离竹筛会远点,不容易被鸟发现。 生:是的,还有他支撑竹筛用的是“短棒”,这样竹
24、筛倒下来就会快一点啊。 生:我还读出了一个失望的“我”。文中说:“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一个“但”字,一个“养不过夜”,流露出了我对所抓之鸟的不满意,而且“养不过夜”,这样“我”就不能多逗它玩了,隐隐有着失望的心情。 生:还有下一段中的“却不大能用”,“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促住的不过三四只”的三个“却”字连用将“我”的失望之情很强烈的传达了出来。“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的“便”更写出了对闰土父亲的羡慕之情,更衬托出了“我”的伤心啊。 师:通过我们的品读,我们读出了一个智慧的、期待的、幸福的、失望的“我”,一个作者为什么写文章?为的就是抒发自我的
25、情感!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9 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我们没有看到鲁迅的歌咏与舞蹈,但我们却分明看到了鲁迅的歌咏与舞蹈,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再一次自由地读一读捕鸟,去体会少年鲁迅的那份情吧。 三味书屋亦多情 师:园中所见,园中所闻,园中所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鲁迅在百草园里感受到了无穷的快乐。可是现在,他却要离开了。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师:言语间,惜别尽流露。老师有个疑问,“Ade”是德语,童年鲁迅不知其为何意,甚至从未所闻,可是此时写他依依惜别之时又何来“Ade
26、”呢? 生:鲁迅小时候不知道“Ade”这个词,“Ade”是他长大之后才知道的,可这也是长大之后写的文章,鲁迅用这个词寄托了他成年和童年时对百草园的依恋不舍。 生:“Ade”是一个德语,德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家,鲁迅用了“Ade”说明他已经将蟋蟀、覆盆子等当作了一个情人和朋友,从小到大,他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师:看似矛盾的用语体现着“刻骨铭心”的难忘。 生:鲁迅在写时不知不觉地回到了离别时刻的感觉,长大的时空与童年的时空交错难分,所以他也不知不觉地用了“Ade”这个词。而这一用却暴露了他内心隐秘的依恋童年时光的心境。 师:道是寻常不寻常,一个小词里有着无限的情感空间。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情再读此言。在“
27、Ade”中,鲁迅告别了百草园,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走进三味书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师:请从文中找出写先生的言语,自己批注。 生:他是一个又高又瘦的老人,花白须发,还戴着大眼镜。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的人。 生:除了方正、质朴,这还是一个和蔼的人。 师:这是先生初次给我们的印象。 生:从13、14段可知这是一个小气的人。 师:“小气”? 生:因为他知道却不告诉学生,说“不知道”。脸上还有怒色。 师:古代的书塾有铁戒尺等,如果换成另一个先生,我这样的提问会有什么结果呢? 生:会挨打吧。 师:可是这位先生却 生:没有打我。 10 师:由此可知他是一个 生:虽严却不厉,有着一
28、点看不见的慈祥的人。 生:16段可以看出先生对学生很严厉但却很负责,而且会顺序渐进地教学生,“从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可见其深知教育之道。 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说明戒尺是要用的,只是除非犯了极大的错误才用,一般不用,可见其是严格中带有温柔的人。 生:从23段先生读书的神情可知其是一个痴迷于读书的人。 师:先生的读书带给人美的享受。 生:24段第一句的“相宜”一词,说明先生读书时,对于我们是一个极大的享受,我们可以做各种游戏。 师: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难得的童年时光。 生:当我们从后园偷玩回来时,先生只是大声说“读书”,却不用戒尺惩罚我们。 师:那先生为何不惩罚呢?他当时心理会
29、怎么想? 生: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整天读书太累了,玩也很正常。但我不能让他们知道我的想法,否则这群小鬼会无法无天了。 师:一个聪明而有温度的先生。在先生的书屋里,我们感受到了先生美妙的读书声,虽严厉却不严苛,反而有点慈善的言行,这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年代里少有的幸福,于是我怀念了。 师:先生如此,学生又如何呢? 生:从24段先生读书沉入时,我们却在偷偷做游戏和自己喜欢的事情,可知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学生。 师:先生如果不沉入读书,我们敢如此吗? 生:不敢。 师:这乐趣是怎样来的? 生:偷来的。 师:这是一种别样的乐趣,相信我们都有过切身体会。 生:这是一群很乐的孩子。21段的“人声鼎沸”,还有读错了文章
30、内容,说明了这群孩子虽然读得很响,但实际上是有口无心、和尚念经,那是一种应付着先生责骂的快乐,好像在和先生斗智斗勇。特别刺激的乐。 生:还有在后园寻蝉蜕、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等偷来的乐趣,感觉也很好啊! 师:当先生发觉时,我们是怎么回来的? 11 生:陆续的一个一个回来。 师:为何不一群一起回来? 生:如果一起回,可能会被挨戒尺、罚跪。因为他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现在陆续回去,就会普通地瞪眼睛。这样我们会有一种获胜的感觉。 师:所以在书屋里,我们有读书之乐、后园寻乐,偷来之乐,可以用一字来概括园中的生活。 生:乐。 师:所以,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给了我无尽的乐趣,叫我如何不想它呢?) 师:什么没有了? 生:绣像这东西。 师:仅仅是这东西吗? 生:还有在三味书屋所得的乐趣。 师:是啊!那些承载着童年的快乐的东西,那段温馨曼妙的美好时光,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也回不来了。只能细细地想,慢慢地蒸,让滋味在梦中再次浮现。 师:当回过头来重读文章题目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读呢? 生:以惋惜之情读。 生:用怀念、快乐之情读。 师:站在四十岁的门槛,回顾童年的时光,一切都弥漫着温馨。找点时间,拿起一本朝花夕拾吧,随着鲁迅,分享他丝丝缕缕的回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