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9978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

2、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开展听说读写各项活动,既培养了语文能力,又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学生

3、分析: 学生对我国的“中华文化”已有所了解,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中华文化”,激发探究我国的“中华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教学时应以学生已有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己认读、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相机进行指点。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9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掌握风尘仆仆、止境、奔流不息、滋润、双龙戏珠等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优美词句,

4、丰富语言积累。 5、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观察,去写作文。 6、学会运用宽带网进行资料的搜集。 四、学情分析及学法研究 1、赵州桥一文以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 老师创设小导游介绍赵州桥的情境,在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师生合作,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课件。也可以自由组成“导游小组”上台介绍,以一名学生为主,其余学生补充。学生能介绍多少就介绍多少,可以介绍书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绍课外搜集的传说、故事、资料,台下的“游客”可以提问,形成互动氛围。 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要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使学生感受到的

5、雄伟、坚固和美观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孔子一课,引导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并说一说理由。在开放式的互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课件,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用图画和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还可以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细读课文,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教学时可以围绕课后讨论题孔子拜师的经过,研读课文,领悟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3、盘古开天地,使学生认识深化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6、 4、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是以读为主线,按照预读准备、自读探究、交流研讨、回读整合四个环节组织学习。 一是按照提出疑问梳理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生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资料等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教学时应注意不要把课堂时间大量花在词语理解、课外资料交流或其他的枝节性问题上,要着重引导学生交流重点问题,畅谈阅读感受。 五、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2、在精读讨论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的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评价。 3、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4、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

7、事。 5、了解赵州桥的建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可用1315课时 孔子拜师3课时 盘古开天地3课时 赵州桥3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17 孔子拜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第二部分,孔子

8、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

9、评价。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资料袋学习语文,为开展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积累文中的好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

10、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感知大意,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这些名言警句都是出自孔子。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孔子拜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是啊,有这么多的疑问,那我们就到书中去找找答案,看看哪些问题我们能够通过自读来解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刚刚提过的问题,我们能解决几个? 3、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 日夜兼程风尘仆

11、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4、感知课文大意,出示人物“孔子 老子”,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学习第一段,了解孔子拜师原因 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课文哪段告诉我们原因的? 指名读第一段,理解“远近闻名”,用“远近闻名”说句话。 第一段共有几句话?哪句话告诉我们孔子拜师的原因?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已经大有名气了,还要去拜师,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指导朗读,读出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2、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看出孔子的优秀品质呢?边读边划下句子。自由读一读。 过渡:孔子究竟是怎样拜师学艺的呢?我们下节课去探讨。 四、生

12、字书写指导 请生当小老师,说说哪些生字易错,指出注意点。如“迎”与“柳”要区别,不要多一撇。“尘”的上半部分的“小”是不带钩的。 将易错字在抄写本上抄写一行,加以巩固。 课后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名言,摘抄在本子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3、学会借助资料袋学习语文,并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 2、小结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孔子拜师的原因。谁能说说孔子是个怎样的人?那孔子究竟是怎样拜师的?今天我们来深入地研究。 二、深入孔子 1、上节

13、课我们划下了不少感动你的句子,现在再去读读有关孔子的那些语句,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出示句子: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请学生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修改:读了这个句子,你够受到了什么? 像这样日夜都在赶路就叫作? 风里吃着饭,露天睡觉,形容十分艰辛的意思就是? 读好这两个词语,指导读好这句话。 2、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个好学不倦,不怕困难的人,他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我们来交流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

14、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小结:孔子还是个彬彬有礼、虚心好学的人。 三、了解老子 1、过渡:课文中的老子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读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子外貌的句子。 3、有哪些关于老子的句子,也让你很感动呢?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4、联系实际,说说“学无止境”的意思。 四、品读欣赏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那部分读给同桌听 2、分角色表演课文,

15、在必要的地方加些动作来表现。 五、布置实践活动 1、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活动筹备。 命名。根据书本上的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交流活动计划。 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作业 摘录孔子和老子的名言警句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收集资料。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16、课堂作业本重难点题目解析: 语文作业本第三题: 区分“迎候”和“等候”,并填到句子中。 讲解:“迎候” 读课文中的句子,“我早就在这儿迎候了”,这个词语带有一种尊敬、热情的情感,一般用在对尊敬的人或者是客人。 18 盘古开天地 一、教材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

17、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初步感受神话的写作特

18、色,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让学生知道神话故事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教师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血”等14个生字;会运用多音字:血、降、倒;能正确读写

19、“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你读过神话故事吗?有哪些。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20、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壮烈。 师:开天辟地,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这是多么神奇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进入时光隧道,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请大家认真倾听并展开想象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

21、过去。只近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谁来说说,刚才你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的这个画面太神奇了,谁能通过朗读,让这幅神奇的画面活起来? 师:这的确是一幅神奇的画面!现在,老师把第2自然段中的这句话改了一下:“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这样改行吗? 师:同学们,盘古抡起斧头猛劈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请你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师:盘古的这一劈,让宇宙发生了巨大变化,快看“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

22、,变成了地。”读出这段文字时你有什么发现吗? 是的,文中除了有3对反义词,还有几个近义词呢? 3、齐读第二段。 四、指导写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认真完成生字抄写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板书,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二、

23、品读课文 1、领悟盘古英勇献身精神。 师:“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自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应该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这一段呢?请全体同学起立,让我们带着这种崇敬的心情来读读这段话吧。 师:同学们,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师:他呼出的气息 生: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 生: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师:盘古身体的变化,只有课文里写的这些吗?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请同学

24、们仿照“他的,变成了的”的句式,自己先说说,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那么多画面,如果把他补充到课文第4自然段中,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是不是可以去掉?是啊,还有我们没想到的,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说不尽,讲不完。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仿写几句话 同学们你们能模仿课文第四自然段,总分的结构,把大家说的理成一段话吗? 修改: 齐读第四自然段,你能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吗? 一段话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得,就叫作总分结构。 3、分享习作。 三、练讲故事 1、四人小组互讲:同学们,盘古的故事神奇吗?你想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吗?那你们四人小

25、组先准备准备吧。 2、指名讲:准备好的小朋友,先上来将给大家听听。 四、课外延伸,亲近神话 1、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无法做出科学解释,于是就借助想象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千百年来,这些故事不断流传,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 2、请同学们回家把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听。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课外阅读:阅读补充材料。 我多想 盘古啊,盘古 人类的祖先 我多想 靠近茂盛的花草树木 轻轻抚摸你的汗毛 我多想 走遍东西南北天涯海角 将你的四肢紧紧拥抱 我

26、多想 在辽阔的大地上纵情奔跑 享受你每一寸肌肤的美妙 我多想 痛饮滋润万物的雨露 浇灌我生命的分分秒秒 盘古啊,盘古 人类的祖先 是你,用整个身体 把美丽的宇宙创造 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化身万物 课堂作业本重难点题目解析: 课堂作业本第5题 读一读,写一写 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 指导: 这段话共有几句话?重点是些那几句?什么意思? 概括段意就是把片段中重点的句子讲的意思连起来。按“谁干什么或怎么样”的句式概括。 这段话主要讲:盘古把天地劈开后,世界的变化。 19 赵州桥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通

27、过对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赵州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都是一个创举,它优美的造型和非常实用的设计让世人赞叹。课文主要从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等方面写了桥设计上的特点。作者把说明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领悟语言描写的特色,积累语言;二是要学生认识赵州桥的建造特点,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砌成、坚固、雕刻、前爪、智慧”等词语,正确书写“横跨、坚固”等14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把赵州桥“雄伟”、“坚固”

28、和“美观”这三个特点写清楚的。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和过渡句的用法。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4、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是怎样把赵州桥“雄伟”、“坚固”和“美观”这三个特点写清楚的。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和过渡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已经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课文,理解“创举”这个词语的意思。 2、会写“县、济、匠、砌、横”等五个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9、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及这种设计的优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桥”,说到桥,你会想起杭州的哪些桥?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认识一座桥,它的名字叫学生读课文题目“赵州桥”。 3、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昨天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课文第几段概括地介绍了赵州桥? 4、读第一自然段,了解到了哪些有关赵州桥的信息? 同时,对这些词语进行正音:赵县、洨河、安济桥、隋朝、石匠。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赵州桥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的24段,想一想,每一段各写了什么?注意把生字、

30、词语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认读词语 刚才读课文时,同学们特别认真,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 砌成 横跨 坚固 雕刻 前爪 相互抵着 智慧 桥墩 缠绕(rao) 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呢? 学生说时教师板书:雄伟 创举 美观 智慧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创举” 接下来,我们就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关键词来了解赵州桥,并且要知道,课文是怎么把赵州桥的这些特点写清楚的。 出示第一、二句话句话“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想象一下,五十多米,相当于从操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九米多相当于两个教室那么快宽。古代的桥一般都是小小的,窄窄的。让我们来看图片。所以赵州桥在当时算

31、得上是一座非常雄伟的桥了!请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夸夸赵州桥。 1、课文介绍说,这座桥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你们知道“创举”是什么意思吗?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和事业。李春建造的赵州桥独特设计,在他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设计过,这就是创举。 2、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找找哪些地方能看出这座桥的设计是一次“创举”?没有桥墩 四个小桥洞 3、为什么说这样的设计是创举呢?请读资料。 : 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我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 我国古代石桥拱形大多为半圆形,这种形式比较优美、完整,但也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交通不便,半圆形桥拱用于跨度比较小的桥梁比较合适,而大跨度的桥梁选用半圆形拱,就会使拱顶很高,

32、造成桥高坡陡、车马行人过桥非常不便。二是施工不利,半圆形拱石砌石用的脚手架就会很高,增加施工的危险性。为此,李春和工匠们一起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大降低。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O2米,而拱高只有7.25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这样就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而且还具有用料省、施工方便等优点。当然圆弧形拱对两端桥基的推力相应增大,需要对桥基的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采用敝肩。 这是李春对拱肩进行的重大改进,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敝肩拱,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靠近大拱脚的小拱净跨为38米,另一拱的净跨为28米。这种大拱加

33、小拱的敝肩拱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首先可以增加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季节由于水量增加而产生的洪水对桥的冲击力。古代佼河每逢汛期,水势较大,对桥的泄洪能力是个考验,四个小拱就可以分担部分洪流,据计算四个小拱可增加过水面积16左右,大大降低洪水对大桥的影响,提高大桥的安全性。其次敝肩拱比实肩拱可节省大量土石材料,减轻桥身的自重,据计算四个小拱可以节省石料26立方米,减轻自身重量700吨,从而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桥梁的稳固。第三增加了造型的优美,四个小拱均衡对称,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显得更加轻巧秀丽,体现建筑和艺术的完整统一。第四符合结构力学理论,敝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

34、桥梁处于有利的状况,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单孔。 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这样每孔的跨度小、坡度平缓,便于修建。但是多孔桥也有缺点,如桥墩多,既不利于舟船航行,也妨碍洪水宣泄;桥墩长期受水流冲击、侵蚀,天长日久容易塌毁。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我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 结合资料,交流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建造师建桥史上的创举? 4、课文中是怎样介绍这样设计的好处的?读课文,把这样设计的好处用序号标出。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减轻桥的重量,节省石料。 5、课文中用了什么

35、词语,把这两个好处连起来了。对,用上了这两个词语,可以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起来写。你们能用上这样的词语来说句子吗? 这节课,我们认真研究了第二段,知道了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下节课,让我们再走近赵州桥,体会和感受他的美观。 四、突破难点,书写生字 1、“说”字哪个字最难写?“县”上面只有两横,“举”的上半部分是两点加一撇。 2、“看”字老师示范写“横跨”和“坚固”两个由生字组成的赐予。 3、“写”字: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认真完成生字书写。 完成课堂作业本部分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怎样把“美观”这个特点写清楚的。了解过渡句的用法。 2、正确

36、抄写第三段,积淀语感,积累语言。 3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课文 1、听写词语并校对 雄伟 创举 横跨 坚固 美观 2、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赵州桥,知道了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次创举,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而自然段。 二、研读第三段,感受桥的“美观” 1、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读读第三段,这一段主要是写什么呢?美观是什么意思? 2、赵州桥的美观主要体现在她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这一段,看看课文描写了几种图案,用笔写下序号。 3、交流,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出示龙

37、的图案,感受龙已经很难雕刻了,要雕刻两条龙,且是相互缠绕的,就更加困难了。 用做动作的方式理解“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4、这么多精美的图案,课文是怎么把它们连起来的呢? 5、老师和你们合作读读这一段。我读头尾,你们读中间具体描写得三种图案。这一部分,课文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6、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引起了学习小伙伴的注意,你们注意到了吗?“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个特殊的句子,咱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叫做“过渡句”。拿出笔来,就在这句话的旁边写上这三个字。 7、你们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呢?它的作用有两个:概括了上面一部分内容;还能够引起下面的内容。一句话能起两个作用,我

38、们把这样的作用叫做“承上启下”,这样的句子妙不妙? 8、抄写第三段。 三、研读最后一段,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老师还带了几张精美的大桥的图片,想请大家欣赏欣赏,看大屏幕。 1、如果把赵州桥跟这几座桥一比,赵州桥就显得更不美了。大家诚实地说,这里面最不美的是哪座桥?那么为什么课文写赵州桥而不写这些更漂亮的桥呢? 创举 2、读到这里,你特别想说什么?课文的作者和你们想的一样,所以他在文章的最后是这样说的,读。 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背诵其他自己喜欢的段落。 查找其它著名的桥的资料。准备向同学介绍。 赵州桥 创举 坚固 美观 课堂作业本重难点题目解析: 1、第三题和最后一题可以结合起来做

39、,请学生用上第三题中出现的词语来夸夸赵州桥。这样在写话中可以用上书上的词语,更有意义。 2、两个带有关联词的句子,教师要事先再讲解一下。 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子,但是这两个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写清楚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

40、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清明上河图全图、细节图的欣赏,直观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魅力,激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及学习兴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及名扬中外的原因,再次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魅力。 3探究写法,明白本文由远及近,由概括到

41、具体的写作顺序,以及具体段落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会仿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领会课文总分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画欣赏,导入揭题: 同学们,这组课文让我们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穿梭时空,我们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中走来,遇到了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他教我们学无止境。接着,我们踏上隋朝时建造的赵州桥,见证了赵州桥的雄伟,而今天这一站,请你睁大眼睛,带上你的小相机跟我一起去欣赏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

42、上河图。 1、欣赏名画,面对这样一幅名画你想说什么? 2、是啊,这幅画在国内外的名气可都很大呢!难怪课文取名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我们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请你去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准确。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生字词朗读,检查学生自读课文效果。 出示词语: 张择端 汴梁 撑船 官吏形态各异 毛驴 悠闲溜达 甚至 拽住 惊扰 一乘轿子 作坊店铺 摊贩 摆小摊 都城 传神 三、图文结合,理解为什么 过渡:刚才有很多难读的字同学们也都读对了,所以老师要奖励大家再去看看这幅清明上河图。谁来说说为什么这是一

43、幅名扬中外的画? 1、出示全图,使学生再次产生一种总体的印象 第一段要点:“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历史悠久,保存完整” 你找到了这幅画高24.8厘米,长 528厘米,这是在文中的第几自然段?长528厘米,也就是5米多,相当于我们一个教室的宽度了,不知道张择端当时画了多久才画完的呢! 除了很高很长外,在这一段中还有什么原因说明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是啊,清明上河图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保存又完整,怪不得会名扬中外呢!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把这一段读一读。 同学们,学习提示也和我们有一样的体会,夸赞这是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绘画。让我们对照图画读读课文,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我们用这样的

44、方法,先来学学第二自然段。 2、出示卷十一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发现画上有各行各业的人 第二自然段要点:“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A.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文中那句话就能概括这些内容? B. 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分角色读此段,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这里有个省略号,你还能想到哪些行业的人呢? 请你仿照课文的例子,再写一种行业的人,写在课文空白的地方。 好,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这段话吧,老师读红色字的部分,你们读黑色的部分,这蓝色的省略号部分,我请几位能干的同学把自己写的句子读一读。 C. 写作特点总分总 师:这5米长的画卷将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上

45、去了,可真了不起。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课文还有哪里也用了这种写法? 3、出示画卷中街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绘画的精细 第三自然段要点:“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过渡:我们先来学学第3自然段。 A. 街市上的人都在干什么呢? B. 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C. 为什么说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哪句话最能体现?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 D. 理解“一寸”、“黄豆大”体会名画的

46、精细,作画的不易,所以会名扬中外。此刻你想对张择端说什么? E. 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4、出示卷八,桥北头的情景,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名画的“传神”,也感受文字的传神 第四自然段要点:“画的多么传神啊” 过渡:街市上的人真是形态各异啊,作者说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呢,拿起相机为桥北头拍张特写吧。 A. 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桥北头的情景的呢?我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读一读。 B. 分享读后的感受。为什么说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多么传神! C. 顺势解决传神的意思:逼真地刻划出人或物的神情。 四、再看名画,探索写法 过渡:我们的名画之旅差不多要结束了,请你谈谈感受 同学们,张择端用他的画笔带给了我们如此壮丽的画卷,带给了我们一场视觉盛宴,可是这传神的名画,要是没有作者生动的文字做解说也许我们都很难看懂呢,所以我们还要夸夸作者。我们来研究研究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幅画的呢? 对啊,作者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