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讲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国演讲稿从曹操看三国 为什么要讲曹操呢? 因为我觉得民间和文学方面对曹操的评价太差了,对曹操是不公平的,希望从曹操的一些鲜明的性格的讲解,让大家认识真正的曹操。其实曹操是个十分了不起的人,是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诗人。只不过是三国演义把曹操丑化的太多了,要了解真正的历史,还应该去看三国志。而历史上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应该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也评价曹操是个十分有本事的人。 一、曹操 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後来成为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我想
2、这句话大家都十分熟悉了,当时曹操说这句话,是有这一样一个故事:曹操因为遭董卓迫害,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一个老朋友吕伯奢家,由于天黑再加上旅途的奔波,曹操到吕伯奢家里暂住,而吕伯奢为了款待客人,就去邻居家借肉,然而这时曹操听到了磨刀霍霍的声音,以为吕伯奢的家里人要害自己,然后把他们一家上下老小都杀了。但是这句话呢,是错误的,在正史上是不对的。三国志记录:曹操发现自己误杀人后,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凄怆”这两个字很重要,就是杀错了人,然后,唉,他也是很难过的,算了算了,宁肯我辜负别人,不可以别人辜负我啊。这个语境是曹操的一种自我安慰。 但是到了三国演义上呢,就变成了理直气壮,而且把“宁
3、我负人,毋人负我”前面加了天下两个字,这个就大不一样了。曹操当时说这个话只是就事论事,虽然我错了,我错杀了人家我对不起人家,我现在也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这里面应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意在里面,所以我觉得曹操的奸险歹毒这一点,应该说是有疑问的。 二、刘备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说要找一个理想模板的话,被提及最多的估计是曹操和诸葛亮了,他们都是天才式的人物。一个是最符合领导标准的,霸气、多疑、雄才大略而且心狠手辣。一个是最符合职员标准的,算无遗策而且鞠躬尽瘁。对比刘备,恐怕很少成为现代人的成功模范,刘备太完美了。 1、刘备出身不如孙权等人,可以说是
4、毫无根基。 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刘备基本没有依靠家庭的积淀,除了“刘”这个姓和假借的中山王后人的名义,刘备的成就可以说都是靠他个人的努力所得。 2、智慧上看不出过人之处。 三国全文中对刘备的谋事上的成功之处描写的较少,或许是因为三国的传统就注重表现主公的统治与谋士的策划。但是像“东吴娶亲时要靠诸葛亮留给的锦囊”;“和鲁肃哭求不归还荆州”这些情节都让人感觉破坏了一个主公应有的形象。对比诸葛算无遗策的超人智慧,刘备不禁让人感到失望。 3、刘备性格看上去不如曹操。 综三国全篇,刘备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一个字义。刘备
5、仁义的特点已经超过了他的智、谋。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始终坚持着在个人“仁义”品质上的完美,也导致了如同“襄阳城破,带领百姓一起逃亡”和“关羽、张飞被杀,执意要向东吴报仇”这些较大的损害了团队利益的事情。相反的,刘备的人格却在这些选择中升华。 刘备这样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天分、过分重义的人,却能在群雄并出、星光闪耀的三国里最终走到了巅峰,这不禁让人感觉是理想主义的力量战胜了现实意义。 三、尊刘抑曹与尊曹抑刘背后的时代意义 三国演义著于明代,其尊刘抑曹的思想可以说从三国时期到明清一直是符合中国人的价值判断的。世人中有为曹操的天分、奸诈的霸气所倾倒的,但是刘备那种略带些虚伪的善合乎儒家的正统思想,为更多人
6、所接受。到了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尊曹抑刘,这背后反映了一些问题: 人们对“真”的追逐超过了对“善”的崇拜。 自从辛亥革命后封建制度被推翻,儒家思想就走下了神坛。所以辛亥革命后,儒家思想逐渐进入了一个被否定多于肯定的时代,人们提倡对欲望的解放而不是压制欲望,在这样的时代里,“伪君子”成为大家最厌恶的目标,反而有人为“真小人”打抱不平。 尊曹,可以看出现代人对成功的渴望,这种“成功”是一种完全的纯粹物质上的成功。抑刘,不仅仅是因为刘备在东吴人面前表现的虚伪的一面,甚至包括了对刘备对兄弟之义、对百姓之仁的看不起。解析刘备在关羽、张飞死后对东吴的复仇之战,今人往往从可惜刘备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不肯接受东吴的谈和,让蜀集团蒙受巨大损失的角度,认为这是刘备的失败。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刘备在兄弟死后的悲怆,不灭吴国不罢休的意志。 从尊刘抑曹到尊曹抑刘,背后是人们对真实的追求,对物质成功的渴望,对道德标准的淡化。从不足处来说,尊刘抑曹表现出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伪道德、灭人欲的一面,尊曹抑刘则体现出了现代人物质为上、道德沦丧、欲望不加桎梏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