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0079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 肯尼思华尔兹认为国际关系理论总体上分为两大类,简化理论和系统理论。简化理论,以相对独立的实体和国家为出发点,考察和分析各种国家行为及动因和影响;系统理论则超越个别的实体和国家,对国际体系进行宏观和整体调整。对于国际体系概念的认识,学者并不一致,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提到构成体系的三个要素:体系、单元、互动,都承认国际体系是“存在于地球上的社会系统中,自身不带上位系统的最上位系统”。国际体系的根本属性是:体系成员间的战略性相互依赖或社会化。战略地相互依赖的角色能够判断体系中其他成员可能的行动,一个角色的外交政策不仅有赖于其自身

2、行为,而且有赖于其他角色。 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包括,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三者是国际关系领域影响力最大的理论,对国际体系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读。 一、现实主义对国际体系的认识 按照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所谓国际体系,就是无*状态下以国家为主角的权力政治,行为体基于权力因素互动而形成权力结构。国际社会从根本上遵循“丛林法则”,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冲突,即无*状态下国家争夺权力的斗争。在无*状态下,民族国家不可避免地要依靠实力确保生存。国家要无限度地追逐权力,参与国际社会的目的是运用权力改变他国的行为以确保本国国家利益最大化。 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摩根所认为,在国际社会中,国家的行为是由对权力的

3、追求去是的,这种对权力的追求在国际政治中表现在国家与国家相互关系上,主要呈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进行的战争;二是人类进行的各种外交活动。许多学者对权力结构建立模型进行分析,例如,单极的奥根斯基的“霸权稳定论”、莫德尔斯基的“长周期理论”、理查德罗克斯兰斯的“国际体系行为模式”、莫顿卡普兰的“国际体系六模式”。过分强调权力的结局就是各国不断追求权力,引起军备竞赛,最终导致“安全困境”。 新现实主义提出了体系结构的新概念,即将国际政治视为一个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肯尼思华尔兹认为这是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虽然仍然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无*状态,但新现实主义更加着眼于世界包含的国际政治经1倪世雄

4、,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P.327 济的相互依存关系。结构现实主义华尔兹重点突出结构对于国家行为的影响。传统现实主义忽视合作,新现实主义则承认国家合作的可能性。沃尔兹的观点是:国家构成结构,结构造就国家。他抽象掉除能力之外国家所有的属性,只强调由实力决定的单元在体系层面的排列结构,结构对单元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国际体系一旦确立,就具有自身的结构和实力,而这种实力是体系内个体无法控制的。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对国际体系的认识 新自由制度主义与现实主义冲突不可避免地产生观点不同,新自由制度主义并不否认无*状态下权力的作用,但他认为,行为体之间互动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不仅包括冲突

5、,而且包含共同利益与合作利益。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提出“复合相互依存”,阐释国家之间互动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相互依存呈现复杂化的倾向。长期规范的合作会促成信任的达成,最后产生一系列或明晰或默契的规范、规则、体制,即制度。理性的国家会按照制度要求去做,否则就会招致违反规则的惩罚。 新自由主义主要观点有,在承认国家角色的重要性的同时,更重视其他角色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认为由于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军事威胁可能降至次要地位,军事实力的作用相对减弱,国际合作领域明显扩大。国际合作是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自由主义者都支持国际合作,认为,在无*体系中,合作是正常的,也是经常发生和存在的现象。新自由主义

6、坚信制度能使人与人在一起工作,也能使国与国成功的合作。基欧汉的国际合作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国家是原子行为体,是理性的自我主义者。理性意指国家行为合乎规则、一致且有秩序,并能权衡将要选择行为的得与失,以最大化其实际效用。 在国际社会上,联合国和国际法是制度合作的典范,另外,还有东盟、欧盟、非盟等地区性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经济性组织,同盟、伙伴关系的安全组织,为推动环境保护的环境组织等等,以及长期、短期的*间与国际组织间的条约、联合声明等,都是遵循一种规范进行合作的表现。当然,合作具有不稳定性,当国家判定合作的成本高于所得利益或者背叛合作能获得更高利益时,就会采取不合作态度。大

7、国造成的影响相当明显,甚至能使组织或条约名存实亡。但当今的趋势是国家联系日益密切,合作获得收益增多,背叛合作从长远看付出代价惨重。因此,国际体系正在朝相互依赖与制度合作的方向发展。 三、建构主义对国际体系的看法 建构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并不决定或构成行为者所从事的行为,还存在一个意义与知识的世界,这个世界包含了行为者对其周围世界的解释与理解。因此,国家间交往很大程度上是观念互动。通过这种互动,形成对他国的“看法”和“态度”,这些“看法”和“态度”的总和,构成一个网络。因此,国际体系具有“主体间”的属性。 建构主义认为,国家间互动并不只是物质层面的互动,很多时候是观念互动,例如,国际会议、互联网和

8、媒体的传播、学者交流等。“认识与期望”促使国家调整对外政策。例如,中美关系改善和建交,并不是双方实力或其他方面发生变化,而是彼此在互动中认识了对方,所以改变了外交策略。观念的形成是长期沟通的结果,而且观念形成后不易改变,往往具有滞后性。 建构主义在体系特征和体系单位关系的认识上,与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有本质的区别。温特所设定的国际体系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单向的线性的因果关系,而是建构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中,温特对国际体系的无*性提出了质疑,认为无*性是国家在互动实践中建构的,反过来,既然无*性是建构的,那么也就不止霍布斯无*状态一种,在不同的无*状态下,国家的身份和利益也会不同。

9、四、评论 首先,在国际体系的特征方面,三种理论都认为体系的特征是结构,但结构的侧重点却不同,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的结构强调的主要是大国之间的物质实力分配,重点在物质层面,这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过分的关注物质层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所以是不全面的。新自由制度主义所强调的结构主要是指国际制度和规则,虽然认为物质实力分配很重要,但同时强调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这表明新自由制度主义考虑得更全面一些,同时兼顾了物质层面和观念层面。建构主义则把重点放在了观念层面,强调结构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共有知识,即文化,认为物质层面只有通过文化才能发挥作用。 其次,关于体系单位的认识,三种理论都认为国际体系的单位是国

10、家,只有以国家为单位才能形成体系理论,从而忽视除国家之外的其他行为体的影响,诸如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单考虑国家必然使得分析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此外,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更是把国家置于非历史和非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界定,并把国家与国际体系研究的一切不相关的因素都排除掉,从而使得国家成为高度简约的、同类的单位,忽视了国家这体系单位自身的一些因素如历史性、社会性甚至国家内部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其理论前提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建构主义发现了这两种理论在体系单位认识上的这种局限性,在其理论中突出了国家的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国家的社会性特征,但国家的历史性及内部因素的影响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样看来,对国际体系单位的认识,以上两种理论都具有片面性。 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由于对国际政治见解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因此他们对国际体系的认识也不同。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行为体互动进行解释,实际上就是对国际体系性质的不同概括。国际体系的多元性与复杂性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问题,以综合性的手段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