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教案.docx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教案小黄帽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小黄帽 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小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肢体语言渲染。 二、新授 1、导入新课,聆听体验。 2、 同学们你们瞧老师头上戴了顶什么呀? 3、你们知道小黄帽的作用吗? 4、 歌曲小黄帽会告诉大家,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曲?听一听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5、随琴模唱 4、小声跟跟琴唱,老师带 6、提问,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7、小
2、附带作为重难点讲解,试唱,注意反复记号。 8、全班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表现很好,从今天起啊,我们就要个文明的小学生,在马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规则,你们记住了吗?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重难点: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二、新授 1、从少先队的历史引出少先队队歌的历史。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
3、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 4、跟着队歌的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5、边轻唱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的节律。 6、随队歌的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的行进姿态。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的录音或录象。 8、随教师学唱出旗的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513”四个音。 9、随出旗的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对号的动作,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镲的动作。 10、边唱出旗的乐谱,边列队走出教室 三、小结 演唱三轮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念唱歌曲。 2.学会用主唱和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感会歌曲的诙谐幽默。 教学准备: 歌曲三轮车的学唱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
4、你们有没有看见过三轮车?有没有坐过三轮车?有没有谁骑过三轮车呢? 二欣赏歌曲,初步学唱歌曲 1.欣赏三轮车的学唱视频,理解歌词的内容。播放视频。 师:有人为三轮车编了个曲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提问歌词内容。 师:刚才这首歌里唱了谁?你听到了那几句?发生了什么事? 2.初步学唱歌曲。念歌词。 师:现在小朋友们已经熟悉了歌词,现在让我们一块来念一念。按节奏打拍子。 师:现在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块来打拍子,把这首歌变得更加好听。 三学会伴唱 1.学伴唱 师:小朋友们,三轮车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生:其噶其噶铃铃。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块把这声音学会。 2.歌曲与伴唱结合 师:歌曲和三轮车发出的声音我们都学
5、会了,小朋友们真厉害啊。接下来啊,我们试着把这两个声音配在一起,不知道会不会更动听呢? 把小朋友们分成两队,一半唱伴唱,一半唱歌曲,边打节奏。 学会后两队换角色唱。 歌词: 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小猴子,吱吱叫,肚子饿了不能跳,给香蕉,还不要,你说好笑不好笑。 顽皮的小杜鹃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顽皮的小杜鹃 教学目标: 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在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3、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
6、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 2、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现。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猜杜鹃听杜鹃唱杜鹃找杜鹃 猜杜鹃 师:同学们,听一听老师模仿的是什么鸟?“咕咕.咕咕”猜一猜它是谁? 生:杜鹃鸟,布谷鸟 师:杜鹃鸟就是布谷鸟 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呢?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杜鹃鸟的特征? 听杜鹃 欣赏顽皮的杜鹃,感受音乐形象 欣赏 顽皮的杜鹃 1、小杜娟飞出了森林到了我们身边,你听它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快乐,轻松? 2、师:你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吗?它是怎么样叫的?叫了几声? 师生一起听着伴奏音乐数一数。 3、给
7、每句琴声的句末填唱杜鹃的叫声:“咕咕”。 4、要求:“咕咕”要唱出欢快之情。眉毛抬起来,眼带微笑。 唱杜鹃 1、范唱导入 范唱顽皮的杜鹃。 问:杜鹃和我在干什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 生:在捉迷藏,这是一只顽皮的,可爱的,贪玩的,机灵的?杜鹃。 2、学习歌曲 A、按节奏读歌词。提问:小杜鹃都飞到了什么地方了? B、学生轻声唱全曲,要求“咕咕”的地方要唱得不只欢快还要机灵,顽皮,加上跳音记号。 C、注意学生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节拍感等细微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师:我们用歌声捉迷藏,我唱你停,我停你唱,注意旋律之间有没有联系。 学生唱歌词,课件唱“咕咕”。介绍顿音记号的唱法。 D、男女生接唱
8、。 男生唱歌词,女生唱“咕咕”加上动作。 3、弱起处理 4、歌曲处理 A、处理歌曲的前奏。 B、处理歌曲的结尾 师:杜鹃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应该怎么唱?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渐慢,渐弱。并用歌声来表现。 C、处理歌声 找杜鹃 1、师:等一会儿,顽皮的杜鹃就要变成6个小朋友藏在不同的地方,请你们竖起耳朵听一听,找一找。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来美美地感受一下这首歌曲。 2、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老师把16六个号码偷偷交给6个坐在位置上的学生,并告诉他们:号码代表他们要唱第几个“咕咕”。 3、师介绍游戏规则: a唱到“咕咕”时要停下来,仔细听听是谁在唱,把他找出来,看看谁的耳朵最灵。b 找第二只、第
9、三只?杜鹃时,都要从头开始唱。c请能正确听出来的同学把杜鹃的头饰交给唱“咕咕”的同学。 4、开始游戏: 情况反馈:刚开始同学们不知道去控制声音,不知道去聆听,经过失败之后他们就很聪明地明白了要轻声唱,并要集中注意力,安静。有个别学生忘了游戏规则或故意捣乱,唱到“咕咕”没有停下来而导致全班同学都找不到声源,受到了同学的舆论压力,再次练习时就特别认真,特别遵守游戏规则了。 5、请戴着头饰的“杜鹃”上台表演唱。 七、总结 杜鹃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熟悉作品的旋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10、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2、让学生了解、感受手风琴在音乐表现中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力。 3、鼓励学生积极地音乐评价,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享音乐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乐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手风琴的音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个小动物也来到音乐教室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你们要想知道这个小动物是谁?就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吧。 二、听赏音乐听音乐时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你在这首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叫声,听完之后,告诉大家好吗? 我们在音乐中听到
11、了布谷鸟的叫声,你们看,布谷鸟今天飞到我们教室来了,你们欢迎吗? 看那个小朋友做得好,老师把小鸟的图片就奖励给他。 下面我们再把音乐听一遍,当你听到布谷的歌声时,请你把手中的图片高高的举起来。没有图片的同学,举起你的小手来表示。 老师指导学生边听边分辨布小鸟的叫声。 三、介绍音乐:布谷鸟又叫杜鹃鸟,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杜鹃圆舞曲。 杜鹃鸟在每个乐句唱了几遍?这两遍高低有变化吗?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可爱的杜鹃鸟,飞到美丽的大森林,听到小鸟歌唱声我们模仿它们的叫声。讲解:杜鹃的叫声里有这样两个音: mi, do, 请你们在五线谱上找一找在什么位置?和老师说一句儿歌:“一线一线mimi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教案.docx_第1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3/11/55aaedb3-d42b-45ee-8d96-6b7b79dc6997/55aaedb3-d42b-45ee-8d96-6b7b79dc69971.gif)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教案.docx_第2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3/11/55aaedb3-d42b-45ee-8d96-6b7b79dc6997/55aaedb3-d42b-45ee-8d96-6b7b79dc69972.gif)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教案.docx_第3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3/11/55aaedb3-d42b-45ee-8d96-6b7b79dc6997/55aaedb3-d42b-45ee-8d96-6b7b79dc6997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下册 音乐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0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