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德育渗透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品德德育渗透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品德德育渗透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计划 栗启荣 品德与社会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德育课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这几个环节是紧密相联的。“知之深、爱之切、意更坚、行必果”。知是起点,行是归宿,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 一、品德课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体现教育的整体性。各学科既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虽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任务。把握好教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捕捉住每一个可利用的环节,寓思想
2、教育于愉快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品德课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体现教育的针对性。由于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出现了许多偏差。如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生口袋里的人民币也日益增多,吃零食、比穿戴、讲享受成风。所有这些决定了品德课只靠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和教师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奏效的,必须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学教材明道理,联系实际找差距,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辨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品德
3、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体现教育的一致性。品德课教学要从课堂内容出发,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结合品德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感受、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知与行的转化,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四、品德课教学与课前、课后活动相结合,体现教育的连续性。品德课的中心环节是明理,即:使学生明白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阐述的道理,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有的教材提供的感性材料不足,明理有一定难度
4、。因此,我们将根据教材特点开展课前活动。如: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有关资料等,为明理充实感性材料,做好铺垫。 品德课教学还要与课后活动相结合,因为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与课后活动相结合,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们将通过课后活动的开展,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学科德育渗透教育计划 教学内容 单元 总目标 一、 培养学我生树立的公德意邻识、人里际生态篇章 邻居家的小伙伴 不给邻居添麻烦 快乐的邻里生活 为你介绍我们的
5、学校 德育渗透教育参考目标 体验与邻里小伙伴间友情的美好及邻居间互帮互助的亲情关系。 侧重于邻居间问题与冲突的解决,学会和睦相处。 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与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通过设置情境,使儿童站在学校主人的位置上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促使学生通过自己对学校的观察与研究达到对学校物理环境、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和精神传统等方面的了解,进而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发儿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来共同装扮自己的教室,使教室成为自己的家,找到做主人的感觉。 我送老师一朵花 通过感受老师辛勤劳动,走进老师心灵深处,形成对老师发自内心的爱,并在与老师交往过程中有民主、平等意识。 实施建议 了解并珍惜邻里
6、小伙伴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树立正确邻里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与理性。 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生活 观念的形成与社会性的发展。 二、激发教我师和学的生对这成些问题长与学校 进行反思,形成一定的意识,为改善学校生活质量奠定一定基础。 我是教室美
7、容师 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力、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美化教室,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尊重老师,学会体谅和关心老师,在师生交往中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三、突出每我的劳动感受 从唤醒儿童已有的劳动体验入手,创造条件让儿童有意识地体验劳动过程,使儿童用心对劳动有一个真实的体验。 帮助儿童走进普通劳动者的世界,理解他们的辛劳,感受他们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体会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与尊重,并在劳动
8、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及使用、维护情况,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初步形成公德意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个初步的了解,并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地方,学会看地图,知道地图有许多用途。 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等,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
9、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和热爱。 我的成长与他人 一个人,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都为我们的作出了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人,都有存在的独特价值与尊严。 有多少人为了我 不说话的“朋友” 由人转向物,转向对公共设施的爱护,体会公共设施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四、了解家家乡的自我的家乡在哪里 通过地图的学习,找出自己的家乡在祖国的位置,对家乡和祖国有一点空间位置感。 将儿童放在家乡主人的位置上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与物产,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夸赞自己家乡现在和历史上的名人来感受家乡人的可爱。 乡哺育了我 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请到我的
10、家乡来 可爱的家乡人 我们共同的家 由家乡扩展到祖国版图、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国家概念。 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尝试、探究,使学生具备积极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远程教育计划 栗启荣 为了响应学校组织的 “远程继续教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层次,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服务社会,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社会道德的引领者,本学年度特制订出如下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标:认真学习远程教育内容,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网络优秀资源。 二、学习形式:集中
11、学习和自由学习。 (一)集中学习:按时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与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遵守学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学习活动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工作实际,努力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提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自由学习:利用业余时间每天晚上学习半小时。 三、学习措施: 1、每周坚持上网学习,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制订学习时间表,张贴在家中,让同事和家人见证、监督自己的学习。 3、定期完成远程教育布置的作业。 四、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努力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3、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工作经验,把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升华为思维模式的更新,进而转化为工作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通过学习,有效解决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使思想有明显提高,作风有明显转变,工作有明显推进。 4、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用学习来提高实践能力,用实践来验证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