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0266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4页的例2。 二、教学目标: 1、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通过测量与观察,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并能根据这三个单位间的进率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四、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正确表象。 五、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加

2、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六、教具准备: 米尺图,尺子,纸条,小黑板。 七、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吗? 2、填空。 1米=厘米 1厘米=毫米 7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 一根跳绳的长约2 直尺的厚约毫米 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学生估算课桌的长和宽,汇报估算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用学生尺测量课桌的长。 汇报测量方法: 以15厘米为一段连续量:15+15+15+15+15+15+7=97 以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18+18+18+18+18+7=97 以12厘米为一段连续量:12+12

3、+12+12+12+12+12+12+1=97 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10+10+10+10+10+10+10+10+10+7=97 引导学生比较这四种测量方法,小结:以15厘米、18厘米、12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比较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比较多,但计算比较简单。 引导学生认识分米。 针对学生中的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师: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出分米。 2、探索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通过测量、交流及引导,学生找出分米与厘米、

4、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时提问: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距离吗?这1米长的直尺可以分成几个1分米? 3、单位间的换算。 师:我们已经推导出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你能根据推导出来的进率独自填空吗? 2米=分米 30厘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学生比划1分米的长度,相互之间进行验证。 举出生活中长、宽或厚是1分米的物品。 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课堂练习 1、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分米厘米;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分米。 2、小组合作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 3、独立完成练习一的习题,集体订

5、正。 课堂小结 关于本节课学习的长度单位-分米,你有哪些认识?有什么要提醒我们同学注意的?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5+15+15+15+15+15+7=97 18+18+18+18+18+7=97 12+12+12+12+12+12+12+12+1=97 10+10+10+10+10+10+10+10+10+7=97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下马家学校 马彩红 在教学本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教学分米?分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产生的实际意义?如何让学生确实认识到分米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分米作为介于米和厘米之间的一

6、个常用的长度单位,可以完善学生的长度观念。为了让学生确实体会到分米产生的需要,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测量课桌的长,并让他们进行计算,再通过四种方法的比较,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10厘米、10厘米为一段的测量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要简便得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计算、体验感受到分米产生的意义,深刻地认识了分米这一长度单位。动态生成式的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发挥良好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进行单位的换算问题不太,但对于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仍会混淆。如:长颈鹿的高约55,学生想象不出具体高度,分不清要填米还是分米。而对于练习一的第6题:将2米长的木料截成同样长的四段,要算24,学生不会计算,这就需要把2米换算成20分米再计算,但有一部分学生不会从这一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可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需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