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实验抽测.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0297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实验抽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抽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抽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抽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科学实验抽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实验抽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实验抽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科学实验抽测三年级科学实验抽测 实验一 实验名称: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器材: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棉线 实验步骤: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4、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二 实验名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长木板、大木块、小木块、铅笔盒、书本。 实验步骤: 1、用长

2、木板、铅笔盒、书本、或大木块等搭建一个斜面。 2、把小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或光滑的长木板上,观察小木快下滑的快、慢。 3、比较观察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实验三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方法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支架 实验步骤: 1、组装杠杆尺,在杠杆尺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二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 2、在杠杆尺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一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 3、在杠杆尺左边第二个格挂2个钩码,在右边第四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 4、交流观察到的

3、现象,比较记录的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杠杆尺的平衡,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系,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系。 实验四 实验名称: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木片、大头针、纸板、棉线、塑料小车。 实验步骤: 实验一:吸铁实验 把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木片等放在实验桌上,用条形磁铁的一端去吸,观察现象。 实验二:磁铁指示南北性质实验 把条形磁铁放在旋转架上或用线把条形磁铁吊起来,让它自由旋转,静止下来,观察现象。 实验三:两端磁性最强实验 用磁铁的两端和中间分别去吸大头针,观察那端吸的大头针多。 实验四:穿透性实验

4、用磁铁隔着纸板或木板去吸大头针,观察现象。 实验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实验 把两块条形磁铁分别放进小车内,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磁铁的基本性质有以下几点:有磁性,能吸铁;能指示南北;两端磁性最强;有穿透性;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实验五 实验名称: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夹、小灯泡、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 1、观察开关、电池夹等相关材料的特点。 2、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 3、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4、断开开关,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 四年级科学实验抽测 实验一 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

5、器材:热水、冷水、烧杯、水胀缩实验装置、水、酱油、醋、牛奶等。 实验步骤: 1、将水胀缩实验装置放在热水中,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再将装置放在冷水中,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2、用酱油、醋、牛奶等做同样的实验。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二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器材:锥形瓶、带玻璃管的橡胶塞、小气球、烧杯、热水、冷水、细线等。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绑在玻璃管的上端,把橡胶塞塞在锥形瓶口。 2、把锥形瓶放在热水中,观察气球变化。 3、把锥形瓶放在冷水中,观察气球变化。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 实验名称: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实验

6、器材:带沟槽的木板、硬卡纸、小刀、蜡烛、火柴、电灯、纸等。 实验步骤: 方案一 1、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同一高度分别刻出一个小孔。 2、把卡纸立在木板的沟里,点燃蜡烛,把蜡烛放在木板的一端。 3、调整卡纸的位置,怎样才能在木板的另一端看到蜡烛的火焰。 4、移动木板还能看到蜡烛火焰吗? 方案二 打开电灯,用纸卷一个细纸筒,通过直纸筒能看到电灯光吗?把纸筒弯曲,还能看到电灯光吗?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四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白纸、黑纸、剪刀、手电筒、水、胶水等。 实验步骤: 方案一 1、把硬卡纸竖放在桌面上,在适当的位置用激光笔射硬卡纸,并在光点处做记号。 2、把

7、玻璃板竖放在硬卡纸前,还是在原来的位置,再让激光灯的光通过竖放的玻璃后,落到纸屏上,并在光点处做记号。观察光点位置变化。 方案二 1、在烧杯的周围贴上纸,一半白纸、一半黑纸。在黑纸部分刻一条缝隙。 2、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缝隙射入杯内,在缝隙的对面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杯壁的白纸上做记号。 3、向杯内倒入水,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在杯壁的光点位置做上记号。观察光点位置是否有变化。 实验结论:光从一个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个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实验五 实验名称: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 实验器材:方座支架、细线、小木块、皮球、橡皮、钩码、火柴等。 实验步骤:

8、1、用细线拴住一个钩码,把它吊在方座支架上。划着火柴,把细线烧断。观察现象。 2、用手托起一个木块,松手,观察现象。 3、用手拍皮球,球弹起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五年级科学实验抽测 实验一 实验名称: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 实验步骤: 1、分别向两支试管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约40左右的温水中。 2、过一会儿,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入23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加入唾液的

9、试管中淀粉颜色不变蓝,是因为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实验二 实验名称: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方案 实验材料: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水、火柴 实验步骤: 1、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取一只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倒立在水槽中,然后把玻璃片移开瓶口。把胶管一端深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呼气。待瓶中充满气体后,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口向上放在桌上。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你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去

10、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氧气少;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火柴就熄灭了。方案 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烧杯、玻璃管、打气筒。 实验步骤: 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三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 实验材料: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 1、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

11、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子的? 3、研究:像的大小可以变化吗?有什么规律? 实验结论: 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 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实验四 实验名称: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测力计、长木板、短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 实验步骤: 斜面省力 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记录下来。 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读出测力计读数,并记录下来。 在长木板的一端多垫几块同样的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读出测力计读数,记录下来。

12、对比分析所得的数据。 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将长木板和短木板分别用相同数量的小木块垫起,搭成同一高度的两个斜面。分别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读出测力计读数,记录下来。 分析数据,比较木板的长短与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斜面坡度越大 越费力。 实验五 实验名称:杠杆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1、组装杠杆尺及调节两边的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第一个挂钩处各挂一个钩码。指一指支点、力点、重点的位置。 3、在杠杆尺的左边第2个挂钩处挂两个钩码,右边第4个挂钩处挂一个钩码,

13、观察现象。 4、杠杆尺的左边第4个挂钩处挂两个钩码,右边第2个挂钩处挂四个钩码,观察现象。 5、杠杆尺的左边第4个挂钩处挂两个钩码,右边第4个挂钩处挂两个钩码,观察现象。 6、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7、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找出规律。 实验结论: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六年级

14、科学实验抽测 实验一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实验器材:方座支架、摆、橡皮泥、秒表。 实验步骤: 实验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实验二:改变摆幅大小的实验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增加。然后,

15、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实验三: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绳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绳再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讨论得出结果。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摆线越长,摆动

16、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二 实验名称:摩擦生热小实验 方法一: 实验器材:木板、手钻。 实验步骤: 1.一名同学用双手将木板固定住。 2.另一名同学双手持手钻在木板上钻动。 3.一段时间以后,用手摸钻头的温度。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方法二: 实验步骤:两手相互摩擦,体会手的感觉。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方法三: 实验材料:砂纸、铁条。 实验步骤: 1.用砂纸包住铁条。 2.反复快速摩擦一段时间。 3.用手摸铁条。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实验三 实验名称:制作电磁铁和探究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夹、包皮细导线、

17、铁钉、大头针多个、工具刀、胶带、小磁针。 实验步骤: 1.制作一个电磁铁。 用包皮细电线在铁钉钝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如果绕的圈数增加,需回绕第二层时,可先用胶布固定,再继续绕即可,但方向须一 致。 把包皮细电线两头的包皮用刀刮去,分别接电池的两极,则电磁铁制作完。 2.用做好的电磁铁的一端靠近大头针,接通电流,观察现象,然后切断电流,观察现象。 3.把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分别靠近小磁针的南极,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磁性消失。电磁铁有南极和北极。 实

18、验四 实验名称: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的实验 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器材:电池、包皮细导线、铁钉、大头针。 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实验名称:电磁铁的极性 实验器材: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实验步骤: 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19、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3.改变电线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五 实验名称:风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 实验步骤: 1.用小刀将大可乐瓶的底部裁掉。 2.用小刀从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cm处刻一个直径2cm的圆孔。 3.在瓶子开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折叠的小纸条。 4.点燃蜡烛、蚊香。 5.用可乐瓶罩住蜡烛,将蚊香冒烟处置于离可乐瓶底部圆孔约1厘米处。 实验结论:空气被蜡烛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顺着瓶口上升,冷空气则会由底部的小孔流进去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