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茵陈四月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月茵陈四月蒿.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月茵陈四月蒿我认为“三月茵陈四月蒿,但是五月砍了当柴烧”是不对的。 茵陈既是一种野菜,也是一种中草药,作为美食的同时,又能预防和治疗身体的某些疾病,实在是一举两得。常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是说要吃茵陈就要在3月采摘,这时的茵陈味略苦,但药效极佳,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疽的功能。将其洗净晒干泡茶喝,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也可以食用,只是味略苦。到了4月份,茵陈慢慢长大就成了白蒿,这是食用的最佳时期。而且人们食用的茵陈一般都是三四月的,这个时候的茵陈口感比较好,比较鲜嫩,到了五月以后茵陈长大了口感就变得不好了,就不会食用了。 随便打开本草或药典,都能看到详尽的介绍:茵陈属菊科植物,生微寒
2、,味苦、辛,无毒。有清暑解表、利水消肿、清热利湿、解毒疗疮的功能,民间常作为利尿、发汗剂,可以治疗感冒、黄疽等疾病。 本草拾遗更是刨根究底:“虽蒿类,苗强,经冬不死,更因旧根而生,故曰因陈,后加蒿字也。”茵陈也叫因陈,“茵”说明它是草部,“因”是讲它的出处,都说得过去。李时珍曾说过:“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看来古代已有人吃这种茵陈和面粉做起来的混合物了,面饼也好,面团也罢,蒸菜也可,性质都是一样的。但应注意,只有嫩苗可食,到夏天则苗老成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 民间还有“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据说神医华佗用了三年时间,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茵陈的功效。为了使
3、人们便于识别,他还编了一首菌陈蒿歌:“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须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痔,四月青蒿当柴烧。” 李时珍和华佗都是古代名医,一个说是二月茵陈,一个说是三月茵陈,既有四月蒿、五月蒿还有的地方是说“六月七月当柴烧”。我想这只是因为地域和气候的区别,其实都是说的嫩茵陈,也就是绵茵陈。至于说四月蒿还是五月蒿,无非是说,茵陈老了就变成了蒿草。不过,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近代研究证明,秋季采收的带果穗的茵陈蒿,所含药物有效成分最多,比绵茵陈更好。 中国药典收载茵陈入药有二种形式:一是春季幼苗采收,习称绵茵陈;一是秋季花蕾期采收,称茵陈蒿。我国常用绵茵陈入药,而日本常用秋季带花实的枝梢入药,在我国很少
4、有以茵陈蒿入药,茵陈蒿基本上是有名无市。茵陈中多种成分均有利胆的作用,滨蒿内醋(6,下二甲氧基香豆素)是其中主要的利胆成分之一。同时也是茵陈药材的特征性成分之一。滨蒿内醋对鉴别和控制茵陈药材质量具有较大的意义。 据韩晋在解放军药学学报第21卷第2期中发表的一篇文章不同采收期和不同部位茵陈药材滨蒿内酯的含量测定与资源利用律议中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时期、不同部位茵陈药材滨蒿内醋含量差异明显: 花期花前期(含幼苗期);带花(蕾)枝梢枝干。茵陈药材中滨蒿内醋含量比较高的时期主要是在花蕾期和花期,也即茵陈蒿。而花前期的茵陈药材滨蒿内醋含量甚微。建议采收茵陈蒿时,最佳时期为9月中上旬。 因采收时间不同,绵茵
5、陈和茵陈蒿无论是药材性状还是药效物质迥异。绵茵陈含绿原酸为主,几乎不含滨蒿内醋,而茵陈蒿主要含滨蒿内醋。建议中国药典将二者区分,作为不同的2种药材处理。 鉴于滨蒿内醋是茵陈蒿的主要利胆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其特征性成分之一,建议中国药典将滨蒿内醋作为对鉴别和控制茵陈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 有资料显示,茵陈蒿利胆退黄作用优于绵茵陈,并且秋季采收茵陈蒿,资源丰富,且采产量高,也有利于野生资源的自然更新和植被生态的保护。 在过去贫穷的年代,夏季人们常将不管是几月的茵陈蒿的茎叶拧成绳,晒干,傍晚时分在房间或禽畜的栏圈里点着,散发出独特的熏香味,可以驱除蚊蝇,效果很好。现在蚊香和杀虫剂普及了,它的这一功用渐渐被人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