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违安全论文.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0516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违安全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违安全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违安全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违安全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违安全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违安全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违安全论文如何遏制化工企业“三违”行为 化工企业“三违”是安全工作的万恶之源,由于化工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三违”行为是生产事故中最主要的因素。从客观上说,化工生产高温、高压、有毒、有害,工艺条件多变,自然灾害并存,事故的威胁时刻存在;从主观上分析,多数事故都是由于当事人“三违”所造成的。“三违”屡禁不绝,已成为化工安全的一大隐患,为此,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只有把握员工“三违”发生的规律,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一、把握“三违”发生规律,加强安全管理预见性 根据生产各类事故的分析,发生“三违”时具有特定的事件、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三违”者思想受到

2、刺激和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导致心理功能紊乱,注意力分散,诱发事故的发生,其主要表现为: 1、新工人进入班组时,容易产生“新鲜感”和“恐惧感”,现场环境不熟,操作技能差,易发生人身事故。 2、生产条件较好时,容易产生“麻痹感”而放松警惕;生产条件差时又易产生“威胁感”而盲目蛮干。 3、当同志之间发生矛盾时,容易产生“窝火感”或“失落感”,心思烦乱,易走神出危险。 4、当受到批评或惩罚时,容易产生“不服感”或“报复感”,极可能用“违章”行为发泄心里忿忿不平,造成安全隐患。 5、下班前后,容易产生“急躁感”或“侥幸感”下班前不顾质量,图快图省事蛮干,下班后急于回家,常发生各类“违章”。 6、倒班前后

3、,容易产生“瞌睡感”,倒时差造成工作中精力不集中,打盹睡觉,发生情况反映迟钝。 7、任务重工作量加大时,容易产生“疲惫感”,身体劳乏难以适应,进而投机取巧,极易产生违章行为。 8、节假日前后,容易产生“浮躁感”,朋友聚会吃喝成风,工作中心猿意马,对安全十分不利。 9、农忙季节,容易产生“惦记感”,尤其是家住农村的职工总是惦记着播种、收割的事。烦闷的心态,分神的举止必然成为不安全的因素。 10、当职工家中遇到天灾人祸、夫妻不和等特殊情况时,容易产生“烦闷感”和“忧郁感”,工作中容易“打岔走神”带来安全隐患。 上述情况都是发生“三违”的重点时期,也必然是我们应把握的规律,安全生产中对“三违”治理工

4、作只有把握其发生的规律,才会加强安全工作的预见性。才能更好地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 二、分析“三违”发生规律,加强安全管理针对性 分析“三违”发生规律,找准其心理特征和思想隐患,必须追其根源,剖其实质。长期的实践证明,“三违”发生规律与十大心理特征的思想隐患紧密联系在一起。 1、侥幸心理。对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总认为出事故的人“运气”不好,只要“运气”顺,即使“三违”也会平安无事。孰不知侥幸是事故的“祸根”,侥幸与悔恨只是一念之差。 2、麻烦心理。主观上工作责任心差,缺乏认真、科学的工作态度,实际上只追求进度、产量,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丢在脑后。 3、习

5、惯心理。对自己的工作习惯缺乏科学的鉴别,对一些不良习惯和不安全因素,听不进安检和管理人员的规劝,总认为“按规程啥也干不成”,“说的弦呼,听的平常,安全就这样”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4、安逸心理。怯懦、不勤奋,缺乏吃苦耐劳,工作中惰性强,消极怠工,致使隐患酿成事故。 5、麻痹心理。从主观看,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从客观上看总是生产条件比较好,安全生产周期也比较长。因而造成工作马虎凑合,对质量和安全大意稀松,满不在乎。 6、厌烦心理。煤矿安全是时时讲,天天抓,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大事。对此一些职工就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厌烦心态,进而安全第一的思想有所淡化,甚至出现消极对抗。 7、恐惧心

6、理。尤其新工人对新工作不适应。还有事故发生后遗症,这给相当部分职工心理上造成阴影,他们的心态缺乏科学性,总认为安全事故频率高,不可避免,甚至谈事故变色,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工作。 8、逞能心理。不尊重客观规律,自以为是,瞎逞能,出风头,冒险作业,必然带来严重后果。 9、忧郁心理。部分职工遭遇天灾人祸,家庭不和、夫妻不和等烦心事,势必在工作中忧郁烦闷,心不在焉,是安全工作的重大隐患。 10、报复心理。在受到批评、惩罚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反而以故意“三违”发泄怨气,直接或间接危及他人安全。 根据“三违”发生规律的心理特征,我们在预防“三违”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针对性。要根据“三

7、违”发生不同时期,不同心理特点,制订不同的防范措施。一句话就是安全管理工作针对性越强越及时,“三违”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越少。 三、把握“三违”发生规律,加强安全管理有效性 把握“三违”发生规律强化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制度上健全和完善治理“三违”的责任制。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严格实行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公司的安全目标管理。 2、重奖重罚,奖罚兑现。用经济利益的手段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极端重要性,使每个职工从居家过日子的角度来对待安全。 3、加强安全管理计划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计划要预见期内

8、“三违”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各个时期的安全工作重点,并根据有效性的原则,合理的采取不同方式、方法、措施去治理“三违”。 4、把岗位培训与安全教育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只有充分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安全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5、教育为主。建立各级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安全管理井上下应坚持以井下为主,安全教育与惩罚以教育为主。 总之,化工安全工作错综复杂,牵涉面很广,任何个人略有不慎,任一作业环节稍有失误,工作部位略有偏差,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因此,我们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和把握“三违”发生的规律,加强安全管理的预见性;分析“三违”发生的规律,加强安全管理的针对性,把握“三违”发生的规律,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才能真正达到治理“三违”、减少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目的。 安环部:贾彦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