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级相处的礼仪.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0545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下级相处的礼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下级相处的礼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下级相处的礼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下级相处的礼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下级相处的礼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下级相处的礼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下级相处的礼仪.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下级相处的礼仪 上下级相处的礼仪 介绍礼仪 无论是对老师、领导,还是对长辈、朋友和来宾,在介绍、称呼、握手、接待等几个社交环节,都要遵循基本的礼仪规范。 为他人介绍时,一个基本原则是应该受到特别尊重的一方享有了解对方的优先权。因此,为他人介绍的先后顺序应当是:先向身份高者介绍身份低者,先向年长者介绍年幼者,先向女士介绍男士。介绍时,除女士和年长者外,被介绍者一般应起立示意。在宴会桌、会谈桌旁则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可以微笑表示。 称呼礼仪 初次见面时,不明对方身份,年龄较大的男同志可称“大伯”、“老大爷”、“老先生”,年龄较大的女同志可称“阿姨”,对中年女士可称“大姐”、“女士”,对青年女士则可

2、称“小姐”,对男士称“先生”。对有职务、职称和学位的知识界人士,可以直接用职业名称来称呼,如“医生”、“老师”,“博士”,也可以冠以姓,如“刘老师”、“王医生”。注意在正式场合,再要好的同事朋友也不能以绰号相称。 握手礼仪 握手的顺序 :主人、女士、年长者、社会地位高者享有主动权。长晚辈之间, 应长辈先伸手。客人和主人握手时,伸手顺序有所不同,迎接客人,主人先伸手;送走客人,客人先伸手。 握手的规矩:一般情况下,握手要用右手,必须是上下摆动,而不能左右摇动。握手时要主动热情、自然大方、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切不可斜视或低着头,可根据场合,一边握手,一边寒暄致意,如“您好”、“谢谢”、“再见”

3、等等。力度、时间要适中,太轻、太短给人以轻视;不能用力过猛,尤其对女性太重。对年长者和有身份的顾客,应双手握住对方的手,稍稍欠身,以表敬意。不可交叉握手或戴着手套握手。几个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应等别人握完手后再伸手。不要戴着手套与人握手,这样是不礼貌的,握手前应脱下手套。当手有污渍时,应事先向对方声明示意并致歉意。如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也不要径直握手问候,而要在对方应酬告一段落后,前去握手问候。 接待礼仪 1、引导,要走在客人前面。上楼、下楼都走在客人前面距离为一、两个台阶,不要走的太快。要让客人走楼梯的内侧。主人走外侧。所谓内侧是绕着中心的一侧。 2、进乘电梯时主人要先进去,按按钮

4、,再请客人进来。出电梯时要请客人先出去。 与教师交往的礼仪 尊师是学生的美德,师生关系虽然是平等的,满足是相互的,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辛劳,几乎出于职业本能的无私,对学生成长乃至一生的影响,确又如蜡烛般高洁、辉煌,值得尊敬而难以忘怀。好多年轻人等到离开学校了,才来追念老师的种种美德,不如在校时就养成尊师的美德,那会让老师更欣慰,更热爱自己的事业。作为学生,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也能更少障碍地吸收文化知识营养、充实精神世界。 1.课堂上的礼貌 教育活动主要在课堂上进行,遵守课堂上的礼节,师生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所得到的效果不比背十遍书差。 上下课行注目礼。老师一走到门口,班长喊“起立”,

5、学生立即起立,立正姿态,面向前方,注目老师,老师还礼后方坐下。 课堂提问先举手。有问题要提问,或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举手示意,老师允许后,即起立提问或答题。态度认真、声音宏亮、姿态端正,发完言也须经老师允许才坐下。 专心听讲做笔记。老师讲课,无论怎样,都是辛勤的劳动。认真听讲,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不看课外书籍,不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显示对老师劳动的尊重,有的课讲得枯燥,也不必显出自己的高明,影响别人听讲,影响教师讲课的情绪。 提出疑问须适时。老师不是全才,讲课中不准确、不严谨乃至错误均不可免,学生提出质疑,与之商榷应受到欢迎。方式则应注意,不要轻易打断老师的讲课,必须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再

6、发言,发言中若对老师表示轻慢要不得。 正确教导须听从。课堂上受批评面子受不了,受了委屈,不必当场顶撞,更不要强词夺理。要冷静、谅解。若老师错怪了,课后自己找老师或请人去解释。任何时候,讲话态度都要和气些。 2. 课外礼节 下了课,走出教室,来到校外,师生关系依然存在。课内课外对老师的态度一个样。 见了教师打招呼,早上问“老师早”,平时见面说“老师好”,分别时说“再见”,有时也可以行鞠躬礼。得到老师帮助时说“谢谢”,有事麻烦老师时,用请教口气说话。 进办公室喊报告,不必急急忙忙。经老师允许说了“请进”再进去。东西送给老师或接受老师交递的,都用双手。 相遇让老师先走,进教室、下课出教室、上下楼梯以

7、及在其他地方,若与老师相遇时,让老师先走。 会场礼仪 1、进入会场后要按指定地点入座。要服从会场工作人员的安排,秩序井然,更要反对争抢好座位和欺压小同学或女同学的行为。兄弟班级之间,要发扬风格,要互谅互让,反对相互攀比和斤斤计较等不良风气。当领导及嘉宾来临会场时,由相关公关人员引领领导就位; 2、同时,当领导及嘉宾步入会场时应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营造良好的氛围。 3、会议主持人一般由比领导低一级别的领导或公关人员主持; 4、会场中,应把手机调振动或关机,不容许大声喧哗、交头接耳等扰乱会场秩序的不良行为。在集会过程中,与会人能遵守纪律,是对报告人最大的敬意。在报告过程中,每个学生应该端坐

8、静听。不要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要打瞌睡,否则会使整个会场显得不安定,影响报告人的情绪。在一般情况下,如无特殊情况,每个同学都应听完报告终席而散。有的学生借故中途离席,大摇大摆地离开会场,这是对报告人的极大不恭,它会使报告人感到难堪,甚至影响报告的效果。在报告人说到精彩之处时,学生可以鼓掌,以表示赞同和钦佩。报告结束,与会学生应报之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以表示对报告人的深切谢意。如果报告人离席先走,则就再一次鼓掌表示欢送。 5、在集会结束离开会场时,也要服从会场工作人员的指挥。要按秩序出场,切忌一哄而散,争先恐后,使门口拥挤堵塞,以致造成不必要的事故。每个置身于集体之中的人,其个人的行为都与整体利益有关,尤其在集会的时候,更应检点自己的举止。那种我行我素、无视集体的言行,都会被旁人看成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下级对上级的特别礼仪 1、尊敬上级:在口头上、行动上努力维护好领导的形象和声誉,服从命令听指挥。在工作中不越权,不添乱。 2、讲究方式:开会或讨论问题时,不要夸夸其谈,喧宾夺主。 3、注意小节:向上级汇报工作,进门前先敲门,汇报工作应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在上级办公室里未经允许,不可随意翻阅文件。 4、领导来检查工作时,应起身迎、送。 5、在正规场合遇见身份高的领导人,应有礼貌的点头致意或表示欢迎,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