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老子的处世哲学(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0551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善若水老子的处世哲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善若水老子的处世哲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善若水老子的处世哲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善若水老子的处世哲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善若水老子的处世哲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善若水老子的处世哲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善若水老子的处世哲学(1).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善若水老子的处世哲学上善若水中的人生哲学 会计2班 吕明飞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人生哲学又叫人生观,是对人生的幸福、生死、苦乐、荣辱、爱情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地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自己最先接触到道德经是在高二的时候,当时对其中最感兴趣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道生论,但是随

2、着对其中思想的慢慢理解,才发现老子思想博大精深, 它把丰富的哲学内容、政治内容和人生价值内容都归于一个最高的范畴“道”,而“上善若水”是老子处世哲学之理想。 “水”是老子之学的主题特征之一, 集“道”的所有特征于一身( 水“几于道”) 。老子将具备天性、物性的“水”,与人的心灵相结合, 提出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问题,其中便包含了作为人类行为准则的处世之道。 一、“上善若水”老子处世哲学之总纲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的人格, 他认为水是天地间最有善性、最有道德的事物, 他所追求的处世之道也是与水之德相契合的。众所周知,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

3、用是: 一, 柔; 二, 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 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老子认为为人处世就应是这种心态和行为。“上善若水”,是老子的人生态度,也是老子所倡导的处世哲学。 老子对“上善若水”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他列举了水的七种善性与“处世原则”:“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在老子看来,人立身处世应该像水一样安于谦下、甘于处后( 居善地) ; 心境应该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 心善渊) ; 品格应该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生命( 与善仁) ; 说话应该像水一样汛期而至、准确有信( 言善信) ; 立身处世应该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政善治) ; 做事应该像水一样

4、调剂融和( 事善能) ;善于把握机会, 做到如水一样应时而动, 应时而止。只有这样,才能“夫唯不争, 故无尤”。老子从水的品格娓娓道来, 讲了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 这无疑对我们的立身处世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启迪作用。 二、“柔弱胜刚强”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天下之至柔, 驰于天下之至坚。” “柔”是老子处世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水集“ 柔”于一身, 突出体现了老子贵柔的思想。水, 至柔也, 金, 至刚也; 水能穴之, 金有损而水无损, 是攻刚强者, 莫之能胜于柔弱也。普天之下没有哪一种东西比水更柔弱了, 而攻击坚强的东西, 没有什么能胜过它

5、。正所谓“滴水石穿”、“抽刀断水水更流”嘛! 柔是水的本性, 也是人的本性。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这里老子所谓的“柔弱”, 并不是通常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 而是其中包含有无比坚韧不拔的力量。“柔”体现在人性上便是一种韧性, 只有具备韧性的人, 才能屈能伸、游刃有余。 人生退一步, 则海阔天空,所以,正是柔韧才表现了人格中的真正力量。 老子从柔弱胜刚强出发, 辨证地提出了与人相处要“不敢为天下先”。大家都知道, 现代社会提倡“敢为人先”“不为人后”的道理, 勇于开拓、勇于进取, 不甘落后, 老子的思想似乎与现代观念有些

6、背道而驰, 但辨证地看, 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在某些方面显示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历史上, 将这一思想运用于战争, 创造了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今天,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竞争中,就企业而言, 在经营中自己若处于弱小的位置上, 要看到光明, 看到成绩,有时候先让一步, 后发制人, 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若处于强大的位置, 更要想到不利的因素, 从而保证企业长盛不衰。 三、“川谷之于江海”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低洼、卑微之处是人所厌恶的, 而水能趋向并安身于此, 处于人所不欲之地, 是水的特点, 也是老子所赞赏的水的品德, 正因为水具有这种品德, 所以江

7、海能成为一切小河流向往的归宿,这显示了江海能纳百川的博大胸怀。老子从水能处下而成大器这一事实出发, 阐发了善于“处下”在人生中的积极作用, 提醒人们, 只有像江海一样具有包容万象的容量, 具备谦虚容物、襟胸博大的人格, 才能成就事业。一个人不要高高在上、居高临下, 而要善于表现谦虚、谦下,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修身、养性。老子同样希望圣人也应同水一样,自然处下, 包容一切, 这样才有助于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谦下同时具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力, 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只有保持谦下的美德, 才能使社会和谐发展, 如平凡的流水, 处下而得以永恒。 今天, 我们党不也提倡在人民内部要“谦下”、

8、“让人”和“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的美德吗? 虽然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有人位居高官, 从此高高在上, 忘了党和群众路线, 把个人利益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上, 一切皆以自我和小团体利益为转移, 但这最终必为人民所唾弃。而想人民群众之所想, 急人民群众之所急, 一切服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做一名真正的人民公仆, 必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和尊敬。 四、“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之道, 利而不害; 人之道, 为而不争。” 水具有种种美德。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 世间万事万物,无

9、水便不能生长。但是它却自然而然、默默无闻, 从不自矜、不自夸, 不需要人和万物的感恩戴德, 这也正应了老子“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功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之天道的品格。老子认为, 水的存在只是为万物造福而来, 以其无所不容、无所不用而泽及万物, 甘于处于卑下的地位, 始终如一的永远付出, 从来也不与万物争夺任何利益, 最高尚的品德就犹如最平凡的流水。 老子用水来比喻“不争”之理想人格和处世原则。所谓“不争”, 指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老子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来教育人们要效仿水的不争精神, 做到“为而不争”。这种“不争”, 并不是一种自我放弃, 也不是逃离社会。而是要求人们像水一样

10、去“为”“利万物”, 所得却不据为己有, 更不居功自夸。因此, 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就会“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功成名遂身退, 天下道”。 古往今来, 自是者必败, 自矜者必亡, 这几乎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以就我个人而言, 我认为在今后该争的要争, 不该争的不要争, 争要争的光明, 争在利国利民上, 而不争在个人私欲上。老子提倡的“不争之德”“功成不居”, 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人, 个人与集体, 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上, 都具有启发意义。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老子以水的品德要求人们都要像水一样, 处下不争, 用自己的全部身心默默地为万物众生服务, 毫无私欲可言, 从不求取回报, 竞争得失。无疑, 这些对我们的道德修养和立身处世仍有现实意义。如若今后人们对待凡事都能超拔达观,善待万物与群类,我相信:人与人会友好相处,人与自然也能容为一体。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美好的世界就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