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0640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 大循环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

2、的联系;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x月x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正极 负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检验方法及现象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无色 无味 常温常压下液态 沸点 凝固点 水的异常现象 100 0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回顾1

3、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 m / v 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水银的密度为13.610千克/m,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千克。 3密度的单位: 或 g/cm密度的单位:kg/m, 两者的关系:1g/cm=1000kg/m 1kg/m=110g/cm 水的密度:110kg/m或1g/cm 6-6单位转化1毫升 = 1cm

4、= 110 m 1吨=1000千克=110克 -31毫升 = 110:升 1升10 m 4密度的测量 测量原理:m/v 测量步骤: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3-3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回顾2 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

5、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7压强的单位: 帕 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第三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r公式:F浮=G排液=r排gV排 注意: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6、 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F浮G 上浮 F浮=G 悬浮 此时F浮=G 漂浮 此时V排=V物 液物时,上浮 时,下沉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 *自来水笔吸墨水 *吸管吸饮料 *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时,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

7、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B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 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摄氏度 应用: *高山反应。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3. 流速大,压强小。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具体事例: *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 *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

8、非常危险。 *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4. 大气压强的单位:帕 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 5.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第四节 风和降水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A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B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1.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空气上升 多为阴雨天气 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A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

9、计温度升高。 *应用:高压锅 B气压降低,沸点减小 实验手段: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1.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只有在同一高度上的运动才是风。 形成原因:同一水平下高压气体向低压气体流动。 2. 风的基本要素: 风速和风向 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单位:米/秒,千米/时 通常用风级表示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往北吹:南风 O东风 1 .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2. 测湿度的工具:干湿球温度计 结构:有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 原理: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 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

10、差 大气湿度大,蒸发慢,降温小,干湿差小 ; 大气湿度小,蒸发快,降温大,干湿差大 3. 降水的条件: A 充足的水汽 B 空气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C 空气中有微笑的尘埃,有凝结核, 水汽可以凝结变大 4. 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 人工降水的方式: 1. 降温 打干冰 2. 凝结核 打碘化银 第七节 天气预报 1. 天气图 :表现不同地方天气信息的地图 等压线 :气压相等的地方连成的线 2.天气系统: A 高压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减小的 天气:晴朗干燥 B 低压 :气压从中心向周围增大的 天气:阴雨天气 C 冷锋 :冷空气强度大于暖空气,并向暖空气方向移动,天气: 降雨、大风

11、、降温天气 D 暖锋 :暖空气强度大于冷空气,并向冷空气方向移动,天气:降雨、过后气温升高 5F 台风 :低压气旋,中心风力十二级以上 锋面雨: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又叫梅雨 对流雨:长发生在副热带地区,雨量大,范围小,时间短。 第八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 天气: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气候:长时间;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区别 短时间与长时间 联系 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 2.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 例子:我国最南的海

12、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 赤道附近高,两极低 B 四季分明 3.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 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盛 背风坡:空气下沉 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 2)海拔高:温度低,植被稀少 海拔低:温度高,植被茂盛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比热-单位质量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要吸收的热量。 单位:J/ 水的比热:4200 J/ 表示地含义:1千克水,温度温度升高1,要吸收的热量是4200焦 计算物质吸放热量的多少

13、:Q = Cmt-表示变化的温度 C 表示比热 m 表示质量 5. 比热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大,升温快,降温也快。如沙土 比热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小,升温慢,降温也慢。如水 6. 季风产生的机理: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 冬季相反 7. 我国气候可以分为 : 季风区: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非季风区:温带大陆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8 冬季,我国盛行北方吹来的寒冷干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我国盛行海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9.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10我国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洪水。主要原因:乱砍乱伐,回湖造田,环境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