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类对陆地生活适应完善和不完善的地方.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1141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栖类对陆地生活适应完善和不完善的地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两栖类对陆地生活适应完善和不完善的地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栖类对陆地生活适应完善和不完善的地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栖类对陆地生活适应完善和不完善的地方.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栖类对陆地生活适应完善和不完善的地方两栖类对陆地生活适应完善和不完善的地方 1呼吸介质改变,上陆后的动物需直接从空气中获得氧,这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起着深刻的影响。水外呼吸的问题,由于肺的发展还不完善,因此,还以皮肤作为辅助呼吸器官。 2.随着呼吸系统的改变,循环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由单循环改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改变为二心房一心室 3.对子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来说,运动性装置所担负的任务加重而且复杂化。两栖类的四肢不仅需要承受体重,而且还要推动身体沿地面爬行。适应于重力因素的改变,两栖类发展了强有力的五趾型附肢,但和高等陆栖脊椎动物相比,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地位,四肢还不能将躯

2、干抬高离开地面,也不能很快地运动。 4两栖类开始出现颈椎,但只有一个,是过渡阶段,到爬行类,颈椎数目加多,才解决了头部灵活转动的问题。上陆的两栖类,四肢需承受体重,因此脊柱有了荐椎的分化。 5由水上陆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体内水分蒸发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这就决定了两栖类还依赖于周围环境的湿度条件,还不能离开潮湿的环境。 6陆地上复杂的环境条件引起两栖类脑的进步性变化,大脑两半球巳完全分开,大脑项部也有了神经细胞。 7脊椎动物上陆后,随着传导声、光介质的改变,感觉器官也相应地改造,其中听觉器官的改造尤为深刻。在陆地上,声波是通过空气的介质来传播,了,只有把声波扩大后再传导到内耳

3、,才能产生听觉。两栖类出现了中耳鼓膜及听小骨,中耳正是起到这样效果的传音装置。 两栖类一方面开始获得了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但还不完善,另外,也还保留着水栖祖先的原始性状,如 1、卵在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胚胎没有羊膜(和圆口类、鱼类同属于无羊膜动物),卵只有在水中才能进行繁殖。 2、成体的肺呼吸还不完善,必须有皮肤的辅助呼吸,皮肤也还没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完善结构,因此两栖类还依赖于周围环境的湿度条件,必须生活在临近水的地方。 3、两栖类仍是变温动物,还必须受周围环境的温度条件的制约,当环境温度在78。C时,大多数种类即进入蛰眠。 4、只有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潮湿的环境里两栖类特别多,温带铰少,沙漠或高山地区则更少,仅有很少的种类适合于寒带地区生活。 5、两栖类皮肤的通透性使得它们不能生活于盐水或盐分很大的土壤中,盐份对蛙卵和幼体特别有害,甚至1的氯化钠溶液即能使它们致死,因此,在海水中和海岛上没有两栖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