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病虫害及防治.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21299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瓜病虫害及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西瓜病虫害及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西瓜病虫害及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西瓜病虫害及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西瓜病虫害及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瓜病虫害及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瓜病虫害及防治.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瓜病虫害及防治,(一)西瓜病害及防治,猝倒病,症状识别:猝倒病是西瓜苗期主要病害,受害苗最初根颈部呈水渍状病斑,接着病部变黄褐色而干枯收缩,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猝倒。病部表皮易脱落,维管束缢缩似线。高温多湿时蔓延迅速,成片猝倒,残体表面及附近地面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防治方法:(1)播种前床土药剂处理,用600倍甲基托布津喷土消毒;(2)发现病株,用600倍的除清或新生喷雾防治。,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症状识别:枯萎病是瓜类作物主要病害之一,以西瓜受害最重。全生育期均能发病,但以伸蔓期至结瓜中期发病最重。苗期发病,幼茎基部变褐缢缩,子叶、幼叶萎蔫下垂,随后幼苗全株瘫软倒伏,发病1

2、-2天即可死亡;成株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开始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病蔓基部有褐色条斑或发生表皮纵裂,并伴有树脂状胶质溢出,茎部维管束变褐色。,防治方法:(1)播种或定植前用600倍地无菌喷雾作土壤消毒;(2)植株发病初期,用200-300倍1%多氧或600倍的复活一号灌根,5-7天灌根一次,连灌2-3次;(3)用根速康1500倍灌根防治。,炭疽病(又称黑斑病),症状识别:主要危害西瓜叶片及果实,也可危害幼苗及瓜蔓。幼苗发病时,近地面茎蔓基部变为黑褐色而缢缩,幼苗猝倒;叶片发病,最终呈水浸状圆形或纺锤形,黑色,稍凹陷。病斑绕蔓、叶柄,同时,上部叶蔓枯

3、死;幼果受害多呈畸形。膨大果受害初期出现稍突起斑点,后变为褐色至紫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明显凹陷,上生许多小黑点,成环状排列,病斑凹陷处常出现龟裂。,防治方法:(1)除清800倍;(2)托思韦100倍液。,白粉病,症状识别:发病初期,叶面产生淡黄色小霉点,扩大后成为白色圆形霉斑,逐渐蔓延,扩大连成一片,致使全叶片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1)多氧清300倍;(2)多氧清300倍+锈粉威800倍或20%三唑酮600倍液喷雾防治。,疫病,症状识别:苗期发病,子叶出现圆形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中间变红褐色,地面缢缩、倒伏、枯死;成株叶面感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湿

4、度大时软腐似水煮,干燥时易破碎;茎基发病,初期呈现纺缍形凹陷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腐烂,病部以上枯死。果实发病则呈暗绿色圆形凹陷病斑,严重时全果软腐,表面产生绵毛状红色的菌丝。,防治方法:(1)霜霉疫特净或惠多丰1000倍;(2)霜疫净8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症状识别: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浸状淡黄绿色小斑点,后变为黄绿至褐色。病斑扩大受叶脉所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呈现枯黄。,防治方法:烯吗霜克或护绿10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又称毒素病、花叶病),症状识别:西瓜病毒病分花叶和蕨叶两种类型。花叶型症状为红叶片上黄绿相间的花斑,叶面凹凸不平,

5、新生叶畸形,蔓顶端节间短缩;蕨叶型则表现为新叶狭长、皱缩和扭曲,花器发育不良,不易座瓜或形成畸形瓜。,防治方法:(1)植病灵800倍+蚜虱清2000倍或吡虫啉2000倍+病毒希克400倍;(2)消毒一遍净800倍液喷雾防治。,蔓枯病(又称黑腐病、斑点病),症状识别:叶片受害,最初出现黑褐色小斑点,逐渐变成直径1-2厘米近圆形、黑褐色或有同心轮纹病斑。叶缘病斑多呈弧形。茎蔓受害多发生于茎节附近,病斑呈椭圆形稍凹陷,呈灰褐色,后呈星状干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果实受害,病斑呈水渍状,稍后变为褐色凹陷枯死斑,常呈部分星状开裂。,防治方法:(1)新生800倍;(2)复活一号600倍液喷雾防治。,西瓜细菌

6、性角斑病,症状识别:叶片染病初生针尖大小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黄色晕圈的淡黄色斑,中央变褐色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缢脓。茎和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病斑,后也溢有白色菌脓,干燥时变为灰色且常形成溃疡或裂口。,防治方法:(1)细菌三天净800倍;(2)青枯灵800倍+枯斑黑病净800倍;(3)真细菌立克800倍液喷雾防治。,西瓜绵腐病,症状识别:果实受害,贴土面的西瓜先发病,病部呈褐色水浸状,后迅速变软,致整个西瓜变褐色软腐。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防治方法:用蓝焰800倍+多宁600倍液喷雾防治。,西瓜白粉病,分布 又称“白毛博、“粉霉博,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较重的

7、病害。我国南方和北方无论温室、大棚及露地栽培的西瓜均有发生,多发生在结瓜期及成熟期。病害一旦发生,常发展迅速,若不及时防治,会导致瓜叶枯焦,致使果实早期生长缓慢,植株早衰,严重影响瓜的品质和产量。症状 白粉病多发生在生育中、后期,主要危害叶片,但也危害叶柄和茎,果实一般不受害。发病初期,叶片和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以叶片正面最多,以后逐渐向四周扩展,不久变成为直径1厘米左右的霉斑。环境适宜时,霉斑迅速扩大连成一片,使全叶满布白粉状物,故称白粉博白色粉状物是病菌的气生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后期白色粉状物逐渐变成灰白色或红褐色,受害叶片逐渐褪色。严重时,叶片枯黄卷缩。后期在叶片边缘出现许多先黄后黑

8、的小点,这就是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病特点 西瓜白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在1030范围内均可萌发侵染,最适宜温度为2025。分生孢子寿命短,在26左右只能存活9小时。该菌对湿度要求范围很宽,尽管湿度大对分生孢子萌发和侵入有利,但相对湿度下降到25的情况下,分生孢子仍能萌发侵入危害。天气干旱时,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降低,则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往往白粉病的发生更为严重。在多雨潮湿的天气里,寄主叶面有水珠或水膜,病菌的分生孢子会因吸水过多,膨压过高,引起孢子破裂。因此,对萌发侵入反而不利,白粉病的发生也不会太重。西瓜白粉病的病菌以闭囊壳和子囊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温室或塑料大棚里的植物活体

9、越冬。第二年5-6月,当气温达到2025时释放出子囊孢子和越冬后菌丝体形成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落到西瓜上萌发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到了植株生长后期,在病部产生闭囊壳,随残体在田间越冬。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浇水过多,植株徒长,枝叶过密,光照不足,通风透光不良等均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防治方法 1、田间管理种植西瓜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方便,地势平坦的地块种植。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防止脱肥早衰,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种植不宜过密,及时中井锄草,提高地温,促使瓜苗旺盛生长。及时整枝打权压蔓,使之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以减轻病害的发生。2、药剂防治可以参考甜瓜白粉病的防治。,

10、瓜绢螟,瓜绢螟Diaphaniaindica Saunders)又称瓜螟、瓜野螟。分类上属鳞翅目、螟蛾科。寄主有甜瓜、冬瓜、西瓜、苦瓜、丝瓜、节瓜等。危害特点以幼虫食叶、蛀果危害,严重时可把叶片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幼虫蛀果成疮孔,降低商品价值,或造成果腐,不能食用。形态 成虫为体中型偏小的蛾子(体长约12毫米,翅展约25毫米),前翅白色近透明,前缘和后缘具有黑色宽带。幼虫淡绿色,体背有2条白色纵线。,习性 在广东该虫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叶或表土越冬。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弱,卵产于叶背,散产或数粒成堆。初孵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呈灰白色斑块,幼虫遇惊时有吐丝下垂转移

11、它处的习性;45龄幼虫食量大,耐药性也显著增加,叶食尽时就蛀食瓜果和嫩蔓。在杭州,该虫天敌有卵寄生的拟澳洲赤眼蜂,幼虫寄生的菲岛扁股小蜂和瓜螟绒茧蜂,寄生幼虫至蛹期的小室姬蜂有4种,其中以卵寄生的拟澳洲亦眼蜂寄生率较高(可达60以上81 0月间),对瓜绢螟的危害有明显的抑制作作,应加以保护利用。,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幼虫。2、掌握幼虫低龄期喷药防治。用62.25%农地乐乳油的1000倍液,或除尽2000倍、美满1000倍,21灭杀毙8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4 0005 000倍液,或25乐菊酯2 000倍液,或20氯马乳油3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 000倍液,瓜果收获前7天应停止

12、用药。,(二)西瓜虫害及防治,种蛆,形态特征 种蛆又称地蛆、菜蛆,为种蝇的幼虫,属双翅目花蝇科害虫。幼虫似粪蛆,老熟幼虫长约7毫米,乳白色而略带黄色。,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 成虫喜食腐烂杂物,并在其上产卵,未腐熟粪肥,发酵不充分的饼肥等最易招引成虫产卵,故生粪最易出现种蛆。成虫还可在土缝、地面上或近地面叶片上产卵,卵期35天,孵化后钻入土中危害作物,一般春天危害最重。种蛔是危害瓜类、豆类、葱、蒜类等多种蔬菜的重要地下害虫。种蛆常群集危害瓜苗表土下幼茎即所谓下胚轴部分,使已发芽种子不能正常出土;或从幼苗根部钻入,顺幼茎向上危害,使下胚轴中空、腐烂,地上部凋萎死亡,引起严重缺苗。育苗时种蛆危害即常引

13、起苗床幼苗成片死亡。,.防治方法(1)农业生物学防治 首先瓜田要冬前深翻,以杀伤越冬蛹。次年尽量提前春耕,以免正值种蝇羽化,招引成虫产卵,加重危害。其次,有机肥应充分腐熟,特别是苗床营养土,必须用腐熟优质厩肥,避免诱集种蝇成虫在苗床产卵。(2)药剂防治 播前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浸种;育苗播种及定植时,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喷洒苗床及幼苗根际附近,可灭卵杀虫;种蛆危害时,采用硫酸亚铁3 0004 000倍液或50锌硫磷乳剂1 0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也较好。,蝼蛄,(为害状)蝼蛄俗称喇喇蛄、土狗子等,属直翅日,蝼蛄科,我国常见的是华北蝼蛄(G

14、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和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两种。1.分布与为害 华北蝼蛄在我国遍布北纬32以北地区。东方蝼蛄又称南方蝼蛄,在中国南部发生较重,近几年北方发生也多,国内曾误认为它是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蝼蛄成虫、若虫都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幼芽,或把幼苗的根茎部咬断,被咬处成乱麻状,造成幼苗凋枯死亡。由于蝼蛄活动力强,将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部和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造成缺苗断垄。,形态特征 蝼蛄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华北蝼蛄卵孵化前暗灰色,长约27毫米,宽约15

15、毫米。若虫体黄褐色,腹部近圆筒形,后足5-6龄以上同成虫。成虫体长45毫米左右,体黄褐色,布有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中央心脏形斑大而凹陷不明显,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距l根或消失。东方蝼蛄卵孵化前暗紫色,长约4毫米,宽约23毫米。若虫体灰褐色,腹部近纺锤形,后足2-3龄以上同成虫。成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淡灰褐色,布灰褐色细毛,前胸背板中央心脏形斑小而凹陷明显,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距4根。,发生规律 东方蝼蛄在江西、四川、江苏等地1年发生1代,而在陕北、山东、辽宁等地2年发生1代,华北蝼蛄约3年完成1代。两种蝼蛄均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其深度取决于冻土层的深度和地下水位的高低,即在冻土层以下和地下水

16、位以上。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地温的升高而逐渐上升,到4月上中旬即进入表土层活动,是春季调查虫口密度和挖洞灭虫的有利时机。在温室或温床里,温度上升快,蝼蛄提前为害瓜苗。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表出现隧道,标志着蝼蛄已出窝,这时是结合播种拌药和施毒饵的关键时刻。,防治方法(1)药剂拌种:用瓜类种衣剂拌西瓜种子,对防治蝼蛄、金针虫、种蝇等效果好;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 01-O2;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o1-0125,堆闷12-24小时。(2)毒饵诱杀:药量为饵料的 o5-1,先将饵料(麦麸、豆饼、秕谷、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5千克炒香,用90敌百虫30倍液

17、拌匀,加水拌潮为度。每667平方米用毒饵2千克左右。,金龟子,西瓜病毒病近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西瓜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一般因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在2050。为全株带金龟子又名金龟甲、黑豆虫、黑小猪等。危害西瓜的金龟子主要是大黑鳃金龟子和暗黑鳃金龟子。1.形套特征 体长约为1.62.2厘米,体宽为0.81.1厘米,呈黑色、椭圆形、身上长有黑色短绒毛,无光泽,翅鞘黑色。其中大黑鳃金龟子和暗黑鳃金龟子形态略有不同:前者前胸背板最宽处位于两侧缘中点或中点以前,而后者则位于中点以后。,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 大黑鳃金龟两年一代,以成虫 和幼虫隔年交替在土中越冬。华北地区越冬成虫4月上中旬开始出土危害,

18、盛发期在5月上中旬,58月间产卵。成虫寿命很长,有昼伏夜出习性,有假死现象,趋光性不强,暗黑鳃金龟国内除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发现危害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该虫一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在1540厘米处越冬。北方地区成虫多于68月出现。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并对腐熟厩肥有强烈的趋性。金龟子白天藏于土中,黄昏后出土活动,一直危害至黎明,主要咬食西瓜叶片。但瓜田附近若有榆、杨等树木,则可减轻西瓜受害,而多集中于树上危害。,.防治方法(1)诱杀 首先可在田块周围堆集新鲜马粪诱集捕杀。其次,用1 000倍40氧化乐果喷洒榆、杨树枝,每公顷喷洒150棵左右,扦插于瓜田,能降低虫口密度,减少产卵量

19、,或在瓜田周围种植的榆树和杨树上,将树皮刮除蜡层后涂抹1:1氧化乐果诱杀。根据大黑成虫营养前期取食杂草,也可在田边杂草上喷洒2乐果粉将其杀灭于田外。(2)人工捕杀 东方金龟子白天中午多藏于幼苗根际周围表土层中,可扒土捕捉,同时利用其假死坠地习性捕杀。(3)毒铒 用90敌百虫30倍液拌新鲜菠菜叶,于每日下午3时以后撒于西瓜幼苗行间进行毒杀。(4)药剂防治 用50辛硫磷1 000倍液喷洒幼苗根际周围的土壤,成虫钻入土中即被熏死。,蛴螬,(为害状)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金龟甲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植食性种类中以鳃金龟科和丽金龟科的一些种类发生普遍,为害最重。1.分布与

20、为害 蛴螬分布于全国各地。植食性蛴螬大多食性很杂,同一种蛴螬常可为害双子叶和单子叶粮食作物、多种瓜类和蔬菜、油料、芋、棉、牧草以及花卉和果、林等播下的种子及幼苗。幼虫终生栖居土中,喜食刚刚播下的种子、根、块根、块茎以及幼苗等,造成缺苗断垄。成虫则喜食害瓜菜、果树、林木的叶和花器。是一类分布广、为害重的害虫。,形态特征 蛴螬体肥大弯曲近c形,体大多白色。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常为分种的特征。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十节称为臀节,其上生有刺毛,其数目和排列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发生规律 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类

21、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1年发生1代,或2-3年发生1代,长者5-6年发生1代。如大黑鳃金龟2年发生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1年发生1代,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4年发生1代,长者 56年发生1代,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6年发生l代。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3龄期最长。蛴螬终生栖居土中,其活动主要与土壤的理化特性和温湿度等有关。在一年中活动最适的土温平均为 3-18,高于23,逐渐向深土层转移,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因此蛴螬在春、秋季两季为害最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大面积秋、春耕,并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2)药剂处理土壤:用

22、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 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667平方米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成毒土,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呋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5地亚农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5-3千克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每667平方米用2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左右,或50对硫磷或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兼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瓜蚜,(为害状)瓜蚜

23、(Aphis gossypii Glover)即棉蚜,又称腻虫属同翅目,蚜科。1.分布与为害 为世界性大害虫。从北纬60到南纬40均有分布,国内各省都有发生。瓜蚜的寄主很多,据文献记载,寄主植物达74科,285种 其越冬寄主(第一寄主)有木槿、花椒、石榴、鼠李等木本植物,和夏枯草、紫花地丁、苦荬菜等草本植物。越夏寄主(第二寄主)有柿花、瓜类、茄科、豆科、菊科、十字花科等植物。瓜蚜的成虫、若虫均以口针刺吸汁液,它们大多栖息于叶子的背面。当瓜苗的幼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由于叶背被刺伤,生长缓慢,而正面未被害,生长较背面快,因而造成卷缩。为害严重时,整个叶片卷曲成一团 此时瓜苗生长停滞,若再发展,即致

24、整株萎蔫死亡,当瓜成株停止生长后受蚜虫为害,则不卷叶,但由于汁液大量被蚜虫吸取,叶片提早干枯死亡,缩短结瓜期,降低瓜的产量。,形态特征 大翅胎生雌蚜体长 1519毫米,夏季黄绿色,春秋季墨绿色。若蚜体黄色,也有蓝灰色。有翅若蚜于第二次脱皮后出现翅蚜:脱皮4次变为成虫。卵椭圆形。长O 49059毫米,宽 o23-o36毫米。产时橙黄色,后变漆黑色有光泽。,发生规律 瓜蚜在东北地区、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以卵在花椒、木槿、石榴及鼠李等的枝条上和夏枯草等的基部越冬。由于瓜蚜并无滞育现象。围此,在北方冬季可在温室内继续繁殖为害栽培的瓜类。我国南方,如广西、华南一年四季都可生长繁殖。越冬卵于翌春当5日平均气

25、温上升达 6以上,开始孵化,此孵化期与当地越冬寄主叶芽萌发生长期相吻合。越冬孵化蚜为干母,产生之后代称干雌,行孤雌生殖 23代,45月间发生有翅蚜,即可向已定植的瓜苗上迁飞为害,瓜蚜繁殖力极强,当5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开始繁殖,每个成蚜一生可产若蚜60-70头。瓜蚜发育繁殖最适温为1622,湿度要求较低,相对湿度超过75时即产生不利影响。,防治方法减少蚜源:用敌敌畏熏蒸温室暖房,对减少瓜区蚜源,既经济又有效。露地药剂防治:瓜蚜“点片”发生时,用30乙酰甲胺磷加水5倍涂瓜蔓,挑治”中心蚜株”,能有效地控制瓜蚜的扩散。当瓜蚜普遍严重发生时,用敌敌畏毒土熏杀,每667平方米用80敌敌畏乳油 10

26、0150毫升,加细上1015千克作为载体,拌匀后撒施于叶下。或用10吡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4 0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l 500倍液,3奠比朗乳油l 500倍液,25绿色功夫乳油3 000倍液,灭杀毙(2l增效氰马乳汕)6 000倍液,或 40氰戊菊酯6 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 2 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喷雾。辟蚜雾(抗蚜威)对瓜蚜效果差。保护地药剂防治:可用杀蚜烟剂,每 667平方米400500克,点燃冒烟,密闭3小时,黄守瓜,.形态特征 黄守瓜俗称黄萤子、瓜萤子,是分布普遍危害较重的害虫之一。黄守瓜属鞘翅目叶虫甲科害虫。成虫为

27、橙黄色小甲虫,体长0.8厘米左右;幼虫体细长,初卵化时为白色,老熟幼虫呈黄白色,体长1.2厘米左右。头部黑褐色,其中散生褐色刚毛,口器尖锐。胴部各节有许多突起,其上各有1至数根的刚毛。胸足3对,腹部末端有一对突起。,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 黄守瓜在北方地区每年发生一代,长江流域可发生24代。各地均以成虫体眠越冬,多潜伏于向阳的杂草、落叶及土缝内,尤以前作为瓜地的土隙中密度最大。越冬成虫寿命很长,北方可达1年左右,活动期为56个月,耐饥力强。黄守瓜喜温好湿,土温6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菜地、豌豆及杂草上取食,然后迁移至西瓜田危害。成虫昼活动,清晨和黄昏栖息在叶背上,有假死性。黄守瓜危害西瓜叶片、

28、花和幼果。成虫多食害叶片,以身体为半径旋转咬食一周,然后取食叶肉,从而形成许多圆形或半圆形缺刻。幼苗期危害最严重,有时甚至吃光叶片;幼虫咬食细根,或钻入主根髓部及近地面茎内,使瓜苗生长不良,黄萎以至死亡。也可从果实贴地部分蛀食危害,轻者果面残留疤痕,重者形成蛀孔,深入瓜瓤,导致腐烂.,.防治方法(1)防治成虫产卵 在西瓜植株附近土面撒草木灰、糖秕、锯末、石灰粉等防止成虫产卵,减少幼虫危害。(2)防治成虫 首先清除田园杂草,趁清晨露水未干,成虫飞不动时人工捕捉其次,在幼苗定植后45片真叶前,用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2.5敌百虫粉喷粉,每公顷用量达30公斤左右。(3)防治幼虫 用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鱼藤精500倍液灌根。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30倍烟草浸出液灌根药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