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之湿热体质.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1396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体质之湿热体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体质之湿热体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体质之湿热体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体质之湿热体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体质之湿热体质.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体质之湿热体质中医体质之湿热体质 成因:先天不足,久居湿地,喜食肥甘,长期饮酒,湿热内蕴。 形体特征:体形偏胖或苍瘦。 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常见表现:满面油光、易生痤疮、舌质偏红、苔黄腻、口苦口干、身重困倦。男性阴囊潮湿,女性带下量多。 心烦倦怠,眼筋红赤,大便燥结粘滞不爽,小便短赤,脉多滑数。 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 患病倾向:易患疮疖、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养生法则 养生重点:养生重在清肝利胆、祛湿清热。 重点脏腑:肝、胆、脾。 黄帝内经素问:“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现代人所说的糖尿病,这类

2、患者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方式,要严格执行“管住嘴、迈开腿”的原则。 湿热体质者体内就像“桑拿天”,内环境不清洁,湿热氤氲,排泄不畅,内外皆显得“浊”脸上油光,起痘,背后、臀部也起小疖肿等。 饮食调养 饮食原则:清热利湿。 合理的选择一些袪湿热的食品,如多食红小豆、绿豆、芹菜、黄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并且饮食要清淡,如扁豆、空心菜、苋菜、芹菜、苦瓜、冬瓜、藕、西瓜等。 湿热体质者夏季养生,饮食方面,可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苡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 禁忌辛烈燥热、 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精神调养 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3、,常心烦易怒。节制七情过极,舒缓情志,心态稳定。 中国文化有“养生莫若养性”的古训,心性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在文化知识方面,多学习一些道家和儒家一些文化典籍,增强文化底蕴和生命的内聚力;在调摄情志方面,应学习和掌握一些释放不良情绪科学方法。化解或释放不良情绪,达到心理平衡,提升心理素质。 起居调摄 起居有常,养成一个良好生活习惯。 居室环境宜清洁通风,清爽舒服。 不要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 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 要改正不良嗜好,如戒烟限酒。 运动锻炼 原则: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 项目选择: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可以将健身力量练习和中长跑结合进行锻炼,健身力量练习可在健身房教练指导下进行锻炼。 春秋季节的野外锻炼效果更好,春季的踏青、放风筝等,可使人体气机调畅,水湿运化。 秋高气爽,登高而呼,有助于调理脾胃,清热化湿。 湿热体质的人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以免内伤脾胃,外助阳热之气。 药物保健 湿热体质从临床辨证分型用药,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物。 湿重的化湿为主,常用药如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蔻仁、苏梗、茅根等。 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地丁、黄芩、黄连、山栀、厚朴、葛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