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笔记(6).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1406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笔记(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笔记(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笔记(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笔记(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笔记(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笔记(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笔记(6).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笔记中医内科学笔记 感冒 基本病机卫表不和,病位主要在肺卫 1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葱豉桔梗汤银翘散。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4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方药:双解汤 5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调和营卫,方药:参苏饮6阴虚感冒,滋阴解表,方药:加减葳蕤汤 7阳虚感冒,助阳解表,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8血虚感冒,养血解表,方药:葱白七味饮 咳嗽 病位在肺,与肝、脾密切相关,日久及肾,基本病机内外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2、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凉燥伤肺,疏风散寒,润肺止咳,杏苏散加减 5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6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7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化痰止咳,加减泻白散合青黛散 8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哮病 伏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引触,致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气道挛急,通畅不利,病位在肺,关系到脾肾 发作期:1冷哮证,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3、,方药:定喘汤 3寒包热哮,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 4风痰哮证,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方药: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方药: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证,治法:补益肺肾,纳气平喘,代表方: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喘证 景岳全书喘促把喘证归为虚实两类,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病位主要在肺肾,与肝、脾有关,病机,外感、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一)实喘1风寒壅肺证,治法:宣肺散寒,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证,治法:解表清里,化

4、痰平喘,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方药: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闭证,治法:开郁降气平喘,代表方:五磨饮子 虚喘1肺气虚耗证,治法:补肺益气养阴,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2肾虚不纳证,治法:补肾纳气,代表方: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证,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肺痈 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淤血互结,酝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脓疡内溃外泄,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热壅血瘀 1初期,治法:疏风散热,清肺化痰,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2

5、成痈期,治法:清肺解毒,化瘀消痈,代表方: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3溃脓期,治法:排脓解毒,代表方加味桔梗汤加减 4恢复期,治法:清养补肺,代表方:沙参清肺汤 5邪恋正虚,治法:益气养阴,排脓解毒,代表方:桔梗杏仁煎 肺痨 孙思邈提出肺痨病位在肺;王焘外台秘要卷十六提出肺虫致病说。医学入门提出“杀虫”“补虚”两大治疗原则。 1肺阴亏损,治法:滋阴润肺,代表方:月华丸加减 2虚火灼肺证,治法:滋阴降火,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治法:益气养阴,代表方: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治法:滋阴补阳,代表方:补天大造丸 肺胀 灵枢经脉篇首先提出肺胀病名,病位主要在肺,继则影响

6、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病位主要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1痰浊壅肺证,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代表方: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治法:涤痰、开窍、熄风,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4阳虚水泛证,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代表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5肺肾气虚证,治法:补肺摄纳,降气平喘,代表方: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肺痿 首见张仲景金贵要略,基本病机,热在上焦,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气不化津,以致津气亏损,肺失濡养,肺叶枯萎1虚热证,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代表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2虚寒证,

7、治法:温肺益气,代表方: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心悸 金贵要略和伤寒论中称“惊悸”、“心动悸”、“心中悸”、“心下悸”。宋严用和济生方首次提出“怔忡”之病名1基本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2病位:心,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 心虚胆怯证,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代表方:安神定志丹加减 2心血不足证,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证,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证,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6瘀阻心脉

8、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代表方: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证,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胸痹 胸痹”首见于金贵要略,明王肯堂证治准绳首次明确对心痛与胃脘痛作了鉴别,并强调用大剂的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死血心痛,开活血化瘀治疗心痛之先河。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至今沿用不衰。 主要病机:心脉痹阻;病位: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1心血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2气滞心胸证,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3痰浊闭阻证,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代表方: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

9、汤加减 4寒凝心脉证,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证,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喝炙甘草汤加减 7心肾阳虚证,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不寐 张仲景首次将病因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病位: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大法:补虚泻实,调整脏腑气血阴阳 1肝火扰心证,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2痰热内扰证,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3心脾两虚证,治法:补益心脾,养

10、血安神,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4心肾不交证,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证,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癫狂 病位:心,与肝、胆、脾、肾关系密切,病理因素:痰、气、火、瘀,四者常相互兼夹、相互影响,且以气郁为先 癫证,1痰气郁结证,治法:理气解郁,化痰醒神,代表方: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加减 2心脾两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代表方:养心汤合越鞠丸加减 狂证,1痰火扰神证,治法:清心泻火,涤痰醒神,代表方:生铁落饮加减 2痰热瘀结证,治法:豁痰化瘀,调畅气血,代表方:癫狂梦醒汤加减 3火盛伤阴证,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代表方:

11、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痫病 病位:主要在心肝,与五脏有关,但与脾肾密切相关 1风痰闭阻证,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代表方:定痫丸 2痰火扰神证,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3瘀阻脑络证,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治法: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4心脾两虚证,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养心,代表方: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5心肾亏虚证,治法:补益心肾,潜阳安神,代表方: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痴呆 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1髓海不足证,治法: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代表方:七福饮 2脾肾两虚证,治法:补肾健脾,益气生精。代表方:还少丹加减 3痰浊蒙窍证。治法:豁痰开窍,健脾化浊,代表

12、方:涤痰汤加减。 4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开窍醒脑,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厥证 基本病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肝,涉及脾、肾,基本原则:醒神回厥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虚证:益气回阳救逆 气厥,1实证,治法:开窍,顺气,解郁,代表方:通关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血厥,2虚证,治法:补养气血,代表方:急救:独参汤灌 3痰厥,治法:行气豁痰,代表方:导痰汤加减 胃痛 胃痛首见于内经,基本病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1寒邪客胃证,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2饮食伤胃证,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13、3肝气犯胃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4湿热中阻证,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代表方:清中汤加减 5瘀血停胃证,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6胃阴亏虚证,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7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代表方:黄芪健中汤加减 痞满 基本病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等导致肝脾胃功能失调,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痞满2病位:胃,与肝脾密切相关,病理性质:虚实两端 实痞,1饮食内停证,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2痰湿中阻证,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代表方:二陈平胃汤

14、加减 3湿热阻胃证,治法:清热化湿,和胃消痞,代表方: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4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消痞,代表方: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 虚痞,1脾胃虚弱证,治法:补气健脾,升清降浊,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2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调中消痞,代表方:益胃汤加减 呕吐 病位:在胃,关乎肝脾 实证,1外邪犯胃证,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2食滞内停证,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3痰饮内阻证,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证,治法:疏肝理气,降逆和胃,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虚证,1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和胃

15、降逆,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胃阳虚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3胃阴不足症证,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噎嗝 基本病机:痰、气、瘀交阻于食道、胃脘,以致食道狭窄,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腑关键在胃,与肝、脾、肾密切1痰气交阻证,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代表方:启膈散加减 2瘀血内结证,治法:滋阴养血,破血行瘀,代表方:通幽汤加减 3津亏热结证,治法:滋阴养血,润燥生津,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4气虚阳微证,治法:温补脾肾,代表方:补气运脾汤加减 呃逆 内经称“哕” 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病位在膈,关键脏腑在胃,与肺

16、、肝、脾、肾密切相关 1胃中寒冷证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平呃,代表方:丁香散加减 2胃火上逆证,治法:清胃泻热,降逆平呃,代表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3气机郁滞证,治法: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4脾胃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胃,降逆止呃,代表方:理中丸加减 5胃阴不足证,治法:养胃生津,降逆止呃,代表方: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腹痛 病位:在腹,病变脏腑涉及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并与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经及冲、任、带脉密切相关 1寒邪内阻证,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代表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2湿热壅滞证,治法:泻热通腑,行气导滞,代表方:大承气汤加减 3饮食积

17、滞证,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代表方:枳实导滞丸加减 4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代表方:柴胡疏肝汤加减 5瘀血内停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代表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6中虚脏寒证,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代表方:小建中汤加减 泄泻 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提出著名的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基本病机:脾胃受损,运化失司,小肠无以分清别浊,大肠传化失司, 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发为泄泻病理因素:湿邪,病机关键:脾虚湿盛 病位在肠,关键病变脏腑为脾,与肝、肾密切相关 暴泻,1寒湿泄泻,治法:散寒化湿,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2湿热伤中证,

18、治法:清热利湿,代表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3食滞肠胃证,治法:消食导滞,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久泻, 1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2肾阳虚衰证,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代表方:四神丸加减 3肝气乘脾证,治法:抑肝扶脾,代表方:痛泻要方加减 胁痛 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 1肝郁气滞证,冶法:疏肝理气,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胆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3瘀血阻络证,治法:祛瘀通络,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4肝络失养证,治法:养阴柔肝,代表方:一贯煎加减 黄疸 黄疸的病机关键

19、是湿,由于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而发生黄疸 阳黄, 1热重于湿证,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3胆腑郁热证,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代表方:大柴胡汤加减 4疫毒炽盛证(急黄),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代表方:千金犀角散加味 (二)阴黄,1寒湿阻遏,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代表方:茵陈术附汤加减 2脾虚湿滞证,治法:健脾养血,利湿退黄,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积聚 本病病因有寒邪,湿热,痰浊,食滞,虫积等,其间又往往交错夹杂,相互并见,然而,最终导致气滞血瘀结成积聚,故积聚

20、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病位主要在于肝脾 (一)聚证,.1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代表方:逍遥散,木香顺气散加减 2.食滞痰阻证,治法: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代表方:六磨汤为主方 (二)积证.,1 气滞血阻证,治法:理气消积,活血散瘀,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 2 瘀血内阻证,治法: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代表方: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3正虚瘀结证,治法: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代表方: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 鼓胀 鼓胀病因比较复杂,概言之,有酒食不节、情志刺激、虫毒感染、病后续发。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病变脏器主要在于肝脾,久则及肾 1气滞

21、湿阻证,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2水湿困脾证,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代表方:实脾饮加减 3水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代表方: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4瘀结水留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代表方:调营饮加减 5阳虚水盛证,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代表方: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6阴虚水停证,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头痛 李东垣东垣十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丹溪心法头痛提出头痛“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细辛,厥阴吴茱萸”,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头痛病机可分为外感和

22、内伤两大类 (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加减 2风热头痛,治法:疏风清热和络,代表方:芎芷石膏汤加减 3风湿头痛,治法:祛风胜湿通窍,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冶法:乎肝潜阳熄风,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血虚头痛,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代表方:加味四物汤加减 3痰浊头痛,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肾虚头痛,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代表药:大补元煎加减 5瘀血头痛,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眩晕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景岳全书眩运强凋指出“无虚不能作眩。眩晕的病因

23、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年高,病后体虚,跌仆外伤等方面。其病性有虚实两端,属虚者居多,如阴虚易肝风内动,血虚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可导致眩晕。属实者多由于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而形成眩晕。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1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气血亏虚证,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3肾精不足证,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代表方:左归丸加减 4痰湿中阻证,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瘀血阻窍证,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风 东汉张仲景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人中是本病发生的主因,

24、并以邪中深浅、病情轻重而分为中经中络、中脏中腑,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从而发生卒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证,治法:祛风化痰通络,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 2风阳上扰证,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3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二)中腑脏,1闭证,(1)痰热腑实证,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加减。 (2)痰火瘀闭证,治法:熄风

25、清火,豁痰开窍。代表方:羚羊钩藤汤加减 (3)痰浊瘀闭证, 治法:化痰熄风,宜郁开窍,代表方:涤痰汤加减,另可用为;合香九宜郁廾窍 2。脱证(阴竭阳亡),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昧-参附汤 (三)恢复期,冶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代表方:解语丹 2气虚络瘀证,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3肝肾亏虚证,治法:滋养肝肾,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瘿病 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也与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1辨在气与在血,2辨火旺与阴伤。治疗以理气化痰,消

26、瘦散结为基本治则 1气郁痰阻,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瘦,代表方: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治法:理气化痰,活血祛瘀,代表方: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治法:清肝泄火,消瘦敌结,代表方: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 4心肝阴虚,冶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代表方: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 疟疾 一、病因,感受“疟邪”, 诱发因素则与外感风寒,暑湿,饮食劳倦有关,其中尤以暑湿诱发为最多,病位总属少阳 辩轻重,寒热偏盛,正气盛衰,及病程久暂。分正疟、寒疟、瘴疟、劳疟,治疗以祛邪截疟位原则 水肿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水肿中首次提出了水肿必须忌盐,水肿一证,其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

27、,久病劳倦,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发汗、利尿、泻下逐水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 (一)阳水,1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代表方:越婢加术汤加减 2湿毒侵淫证,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代表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水湿浸渍证,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代表方: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雍盛证,治法:分利湿热,代表方:疏凿饮子加减 阴水,1 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代表方:实脾饮 2 肾阳衰微证,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3瘀水互结证,治法:活血祛瘀

28、,化气行水,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淋证 中藏经根据淋证临床表现不同,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乃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巢元方对淋证的病机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渚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这种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的淋证病机分析,成为多数医家临床诊治淋证的主要依据 淋证的病因可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病位在膀胱与肾 热淋。清热利湿通淋。方药:八正散加减,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加减 3血淋,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 气淋,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代

29、表方:沉香散加减 5膏淋,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代表方:程氏萆藓分清饮加减 劳淋,治法:补脾益肾,代表方:无比山药丸 癃闭 癃闭的病因主要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体虚久病五种。基本病理机制为膀胱气化功能失凋,其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 1膀胱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通利小便,代表方:八正散加减 2肺热壅盛证,冶法:清泄肺热,通利水道,代表方:清肺饮加减 3肝郁气滞证,治法:疏利气机,通利小便,代表方:沉香散 4浊瘀阻塞证,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表方:代抵当丸 5脾气不升证,治法:升清降浊,化气行水,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证,治法: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代表方:

30、济生肾气丸加减 阳痿 本病的病因主要有禀赋不足劳伤久病,饮食不节,七情所伤,外邪侵袭。基本病机为肝、肾、心、脾受损,经脉空虚,或经络阻滞,导致宗筋失养而发为阳痿 1命门火衰证,代表方:赞育丸,2心脾亏虚证,归脾汤加减3肝郁不舒证,代表方:逍遥散加减4惊恐伤肾证,启阳娱心丹加减 5湿热下注证,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遗精 本病的发生,多由劳心太过,欲念不遂,饮食不节,恣情纵欲诸多因素而致。其基本病机为肾失封藏,精关不固。其病位在肾,与心、肝,脾三脏密切相关1君相火旺证,代表方: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加减,2湿热下注证,代表方:程氏革藓分清饮加减,3劳伤心脾证,代表方:妙香散加减, 4肾气不固证,

31、代表方:金锁固精丸加减 郁证 元代丹溪心法六郁已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 郁证的病因总属情志所伤,体质因素。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凋是郁证的主要病机 1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2气郁化火证,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代表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3痰气郁结证,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4心神失养证,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代表方:甘麦大枣汤加减 5心脾两虚证,治法:

32、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6心肾阴虚证,治法:滋养心肾,表方: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血证 血证可由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等多种原因所导致。而其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而形成血证 (一)鼻衄,1热邪犯肺证,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2胃热炽盛证,冶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3肝火上炎证,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4气血亏虚证,治法:补气摄血。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二)齿衄,1胃火炽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代表方: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

33、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三)咳血,1燥热伤肺证,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2肝火犯肺证,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代表方: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3阴虚肺热证。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加减 (四)吐血。胃热壅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代表方: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2肝火犯胃证。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3气虚血溢证,治法:健脾益气摄血,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五)便血,1肠道湿热证,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代表方: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2气虚不摄证,治法:益气摄血,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3脾胃虚寒证

34、,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代表方:黄土汤加减 (六)尿血,1下焦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代表方:小蓟饮子加减 2肾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3脾不统血证,治法:补中健脾,益气摄血,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4肾气不固证,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代表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七)紫斑,1血热妄行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代表方:十灰散加减 2阴盛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代表方:茜根散加减 3 气不摄血证,治法:补气摄血。,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痰饮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始有“痰饮”名称,并立专篇加以论述,有广义、狭义之分。痰饮的成因为外感寒湿、饮

35、食不当或劳欲所伤,以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谷不得化为精微输布全身,津液停积为患,痰饮的治疗以温化为原则 (一)痰饮,1 脾阳虚弱证,治法:温脾化饮,代表方:苓桂术甘汤 2饮留胃肠证,治法:攻下逐饮,代表方: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二)悬饮,1邪犯胸肺证,治法:和解宣利,代表方:柴枳半夏汤加减。 2饮停胸胁证,治法:泻肺祛饮。代表方: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 3络气不和证,治法:理气和络,代表方: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4 阴虚内热证,治法:滋阴清热。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三)溢饮,表寒里饮证,治法:发表化饮,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四)支饮,1寒饮伏肺证,治法:宣肺化

36、饮,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2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消渴 消渴病的病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辨证要点:辨病位,辨标本,辨本症与并发症,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 (一)上消,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二)中消,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2气阴亏虚证,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三)下消, 1肾阴亏虚证,治法:滋阴固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2 阴阳两虚证

37、,冶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自汗盗汗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自汗,盗汗的病因主要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五个方面-其病机主要是阴阳失凋,腠理不固,以致汗液外泄失常,应着重辨明阴阳虚实,治则: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 1肺卫不固证,治法:益气固表,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2心血不足证,治法:养血补心,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代表方:当归六黄汤加减 4邪热郁蒸证,治法:清肝泄热,

38、化湿和营,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内伤发热 明秦景明症因脉冶内伤发热最先明确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病因主要是久病体虚、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及外伤出血血,其病机主要为气、血、阴、阳亏虚,以及气、血、湿等郁结壅遏而致发热两类 1阴虚发热证,治法:滋阴清热,代表方:清骨散加减 2血虚发热证,治法:益气养血。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3气虚发热证,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4阳虚发热证,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原,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5气郁发热证,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代表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6痰湿郁热证,治法:燥湿化痰,清热和中,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 7血

39、瘀发热证,治法:活血化瘀,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虚劳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虚劳病因有1 禀赋薄弱,素质不强,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病机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虚,病损主要在五脏 (一)气虚,治法:补益肺气。代表方:补肺汤加减2心气虚证,治法:益气养心。七福饮加减 3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代表方:加味四君子汤加减 4肾气虚证,治法:益气补肾,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 (二)血虚, 1心血虚证,治法:养血宁心,代表方:养心汤加减 2肝血虚证,治法:补血养肝,代表方:四物汤加减 (三)阴虚,1肺阴虚证,养

40、阴润肺,沙参麦冬汤加减2心阴虚证,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加减 3脾胃阴虚证,治法:养阴和胃,代表方:益胃汤加减 4肝阴虚证,治法:滋养肝阴,代表方:补肝汤加减5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肾阴。左归丸加减 (四)阳虚,治法:益气温阳。代表方:保元汤加减2脾阳虚证,治法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加减 3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肾阳,代表方:右归九加减 肥胖 肥胖多因年老体弱,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先天禀赋等导致气虚阳衰、痰湿瘀滞形成,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病位主要在脾与肌肉,与肾虚关系密切,亦与心肺的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 1胃热滞脾证,治法:清胃泻火,佐以消导,代表方:小承气汤合保和丸加减 2痰湿内盛证,治法

41、:燥湿化痰,理气消痞,代表方:导痰汤加减 3脾虚不运证,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4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利水化饮,代表方: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癌病 癌病是发生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一类恶性疾病。多由于正气内虚,感受邪毒,情志怫郁,饮食损伤,宿有旧疾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变化,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博结,日久渐积而成的一类恶性疾病。基本病理变化为正气内虚,气滞、血瘀,痰结、湿热毒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病理属性总属本虚标实 脑瘤,1痰瘀阻窍证,治法:熄风化痰,祛瘀通窍,代表方:通窍

42、活血汤加减 2风毒上扰证,治法:平肝潜阳,清热解毒,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3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潜阳熄风,代表方:大定风珠加减 肺癌,1瘀阻肺络证,治法:行气活血,散瘀消结,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湿蕴肺证,冶法: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代表方:二陈汤合栝萎薤白半夏汤加减 3阴虚毒热证,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4 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代表方: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 (三)肝癌,1 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加减 2 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复原活血汤加减 3 湿热聚毒证,治法: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43、代表方,茵陈篙汤加减 4 肝阴亏虚证,治法:养血柔肝,凉血解毒,代表方,一贯煎加减 大肠癌,治法: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代表方:槐角丸加减 2瘀毒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代表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3脾肾双亏证,冶法:温阳益精,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 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养肝,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五)肾癌、膀胱癌1湿热蕴毒证,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淋,代表方: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2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散结,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3脾肾两虚证,治法:健脾益肾,软坚散结,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 4阴虚内热证,治法:滋阴清热,化瘀止痛,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痹证 王肯

44、堂证治准绳对膝关节肿大者称为“鹤膝风”,手指关节肿大者称为“鼓槌风”;李中梓医宗必读痹阐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 病因,外因(1)感受风寒湿邪(2)感受风湿热邪,内因(1)劳逸不当 (2)久病体虚。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痰浊,瘀血、水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辩证:辩邪气偏盛,二是要辨虚实,治则:祛邪通络 风寒湿痹(1)行痹,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代表方:防风汤加减 痛痹,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代表方,乌头汤加减 (3)着痹,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仁汤加减 2风湿热痹,治法:清

45、热通络,祛风除湿,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3痰瘀痹阻证,冶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代表方:双合汤加减 4肝肾两虚证,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代表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痉证 病因病机,外感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壅阻经络,气血不畅,或热盛动风而致痉。内伤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亢阳化风而致痉,或阴虚血少,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致痉,痉证病在筋脉,属肝所主。辨外感内伤,辨虚实,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1邪壅经络证,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2肝经热盛证,治法:清肝潜阳,熄风镇痉,代表方:羚角钩藤汤加减 3阳明热盛证,治法:清泄胃热,增液止痉,代表方:白

46、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 4心营热盛证,治法:清心透营,开窍止痉,代表方:清营汤加减 5 痰浊阻滞证,治法:豁痰开窍,息风止痉,代表方:导痰汤 6 阴血亏虚,治法,滋阴养血,息风止痉,代表方: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 痿证 朱丹溪提出了“泻南方,补北方”的治疗原则,痿证形成的原因:外感温热毒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先天不足、节,跌打损伤以及接触神经毒性药物等均可致使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脉失养,而发为痿证。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 1肺热津伤证,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代表方:清燥救肺汤加减 2湿热浸淫证,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代表方:加味二妙散加减。 3脾胃虚弱证,治法:补中

47、益气,健脾升清,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4肝肾亏损证,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代表方:虎潜丸加减 5脉络瘀阻证,治法:益气养营,活血行瘀,代表方: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颤证 病因: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当,劳逸失当,颤证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病理因素为风、火、痰、瘀 1风阳内动证,治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 2痰热风动证,治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代表方: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3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代表方:人参养荣汤加减 4髓海不足证,治法:填精补髓,育阴熄风,代表方: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加减。 5阳气虚衰证,治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代表方:地黄银子加减 腰痛 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桌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