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记经典语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1427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必记经典语录.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中医必背经典语录 ? 止咳常用麻黄 ? 缩尿益智桑蛸 ? 疏肝莫忘麦芽 ? 闭经还须归芍 ? 崩漏海蛸茜草 ?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 ? 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 、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 百病挟痰 ? 无痰不作眩,无风

2、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 脾气喜升 胃气喜降 ? 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 液自行, 绝其源泉痰即消。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百病生于气 ?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 久病先针足三里 ?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3、. ?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气顺则津 ?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 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

4、热邪气也。 ? 四善清痰喘之热。 ? ? 散火之标也。 ? ? ? 则不必用肉桂。 ? 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 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 加入芦根、石斛。 ? ? ? ? ? 痰宜补肾以引其归脏 ? ? 气燥血必燥,清气

5、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有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 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 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 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 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 ? 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 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 肾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 ? 乙癸同源,肝肾同

6、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 善嚏者,肺病也。善噫者,脾病也。呵欠者,胃病也。 ?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 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 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 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宜补脾阴者,虽石膏、知母转能开胃。 ? 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 ? 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止。 ? 血之失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血之失于便脲者,太阴之不升也。 ? 益阴而暑自退。 ? ? ? 败竭,火不归源也。 ? ? ? ? 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

7、好。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 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阴虚者能发热,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阳虚者能发热,以元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熟读而精灵自启,思深而神鬼可通。 ? 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 暑有阴阳之分,尿有赤浊之别。 ? 病人不忌口,医生白动手 ? 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 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 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 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 人身不过表里,

8、气血不过虚实。 ? 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 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 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 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 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 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 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 养心莫过于寡欲。医学入门 ? 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 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 ? 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 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 ? 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9、 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 笑不休 ? ? ? ? ? ?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有触心动为惊,无触心动为悸 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 汗出不解,非风即湿,复杂做事,简单做人! 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俱视独见,无与众谋。 六淫之速,莫过风、火 ?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 大医精诚 ? 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 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10、?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瘕者,聚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 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 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 百病多因痰作崇。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