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换药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1440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换药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换药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换药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换药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换药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换药法中医换药法 疮疡、跌打损伤等外证,大都需要对局部进行清洗、上药、包扎等处理,这种处理通常称之为换药法。 一、适应症 各种疮疡及烫伤、虫伤、跌打损伤等。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胶布、绷带、橡皮布、治疗巾。 无菌物品:换药碗、弯盘、镊子、探针、剪刀、棉球、生理盐水或双氧水、中草药液等外用药物。必要时备药捻或油纱布条、75%酒精。 三、操作方法 (一) 换药者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洗净双手,备齐用物。 (二) 病人取能充分暴露疮口又舒适的体位,疮口下方垫橡皮单、治疗巾,用手揭去外层 敷料,镊子取下内层敷料,脓液多时将弯盘置于疮口下承接,擦净脓液。 (三) 镊子挟生理盐水棉球从里向外环形

2、清洁疮口周围皮肤,然后以75%酒精棉球拭净, 更换镊子后挟中草药液或双氧水、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疮面;有腔、洞的伤口,如腔 洞较大,可用镊子挟棉球伸入腔洞内清洗;洞口小、窦道深的瘘管可用消毒塑料管或小导尿管插入瘘管内用药液或盐水冲洗。 (四) 根据疮疡性质和疮面情况上药,包扎。 (五) 整理用物 四、各种疮口换药原则与常用药物 (一) 肿疡:疮疡未破或无名肿毒的阳证需清热箍毒、消肿化淤,可选用金黄如意散或用 新鲜犁头草、蒲公英捣烂加适量食盐外敷;阴证宜温经通阳,散寒消肿,可选用 阳和解凝膏、桂麝散等;已成脓未溃时可切开排脓或用红升丹、三仙丹掺于如意膏或太乙膏上外贴,促其溃破。 (二) 新鲜创口:皮

3、肤破损不久,伤口尚未感染者可用九华粉撒于创面上;无菌手术伤口 只需酒精棉球消毒,无菌纱布包裹即可。 (三) 溃疡:疮面不新鲜,脓腐较多时,选用红升丹、三仙丹、黄连膏等祛腐提脓药物;肉芽新鲜,脓液不多时选用生肌散、九华粉、夹纸膏等。 (四) 瘘管、腔、洞:脓腐未尽吋将祛腐生肌、拔毒、化管的药物如三仙丹、红升丹、九一丹、银灰粉等做成药捻或药条引流;脓液已尽,肉芽新鲜时可用生肌收口的药捻或药条。 (五) 胬肉疮口:剪平胬肉或用平胬丹、白降丹撒敷于胬肉上,以去除胬肉,然后以消毒 纱布加压包扎。 (六) 散在性病变:对于散在、范围广的病变,根据病情可用药物煎汤泡洗、湿敷或用散 剂、油膏撒布、涂敷。切忌擦

4、拭。 (七) 软组织损伤:初期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可外敷双柏散;后期宜温经通络,可用 活血散以热水适量加少许白酒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敷贴于患处,或外贴损伤风 湿膏。 (八) 闭合性骨折:初期可待骨折整复后,外敷清营退肿膏、双柏散以祛淤、消肿、止痛; 中期可外敷接骨散、驳骨散、碎骨丹以接骨续筋;恢复期可外敷温经通络膏或以舒 筋药物熏洗。 五、各种外用药使用法 (一)散剂 均匀撒布于疮面或膏药、油膏上。直接撒于疮面上时,需外敷无菌纱布,胶 布或绷带固定;亦可以适量热水加白酒或醋均匀调湿成糊状,摊于纱布上约一公分厚,敷贴于患处,绷带固定。 (二)油膏 薄涂在纱布上,敷于疮口,胶布固定。 膏药 将

5、贴敷部位汗渍、油污用热水擦冼干净,有溃疡面的应将疮口清洗,敷将破 的疖肿或脓液较多的疮面的膏药应于中心剪孔,然后将膏药烤热烘软,药膏外缘以棉花围绕一周,趁热贴于患处。 (四)药捻 根据瘘管、窦道深浅,选用长于管道12厘米长的药捻从瘘管外口向内插 入,达底部后略向上提少许,以利于新鲜肉芽生长。尾端的药捻沿疮口边缘弯折贴近皮肤,盖无菌纱布或油膏纱布,胶布或绷带固定。 (五)药纱布条 选用长于腔、洞的药纱布条,扯去活动纱头,用钳子或探针从疮口轻轻 送入洞底,注意防止将伤口填塞过紧,留尾端于疮外,外盖无菌纱布,胶布或绷带固定。 (六)草药 清水洗净药物,捣烂,连药带汁敷于患处,外用纱布包裹,綳带固定。 六、注意事项 (一) 保持换药室的清洁,室内应每日清扫,定期消毒。 (二)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先处理无菌伤口,再处理一般疮口,最后处理特殊疮口,防 止交叉感染。 (三) 一般伤口应每日换药一次。脓腐较多的伤口可每日换药12次;清洁伤口,分泌 物少,可23日一次;手术无菌伤口,如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