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1552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的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人的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人的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人的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人的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的精神.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精神读书报告 姓名:孙权 院系:社会学系 学号:1500016826 一百多年之前,那是一个中华民族衰微到极点的时代。诸国列强用自己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国门,在原本富饶安详的中国大地上肆意践踏,点燃硝烟战火,使中国一度陷入黑暗混乱的状态之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试图挽救中国人的危亡,一次又一次地以失败告终。随着西方思想的传播,新文化思潮的兴起,全盘西化的论调逐渐高扬。于是,中国人渐渐失掉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信仰,投向那舶来的民主科学,中华民族精神被遗弃在了历史的角落。但是,仍有那样一群人,心中以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根基,继承传统

2、民族精神,毅然在世代浪潮的冲击中,捍卫着传统民族精神之精华。他们,守护着中国人的精神。其中之一,肯为中国人的精神出声呐喊的,便是辜鸿铭。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住在北洋。”寥寥数语,便概括了辜鸿铭其人传奇的一生。身为文学大儒的他,既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浓重的情怀,又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学贯中西的他成为了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成为了中西方沟通的一座桥梁。面对衰亡的国势,辜鸿铭却坚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以翻译传统经典和写作的方式,向西方人传播着真正的中华传统精神,并试图以中华精神改变西方世界。其中最著名的一本著

3、作,便是中国人的精神。 在本书的绪论当中,针对西方世界战火纷飞,军国主义横行其道,人人生活在忧心忡忡与不安中的情况,辜鸿铭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他自己的见解:用中国传统道德的力量去解决时代的纷争。依辜鸿铭先生之见,西方欧洲文明的主要病因在于它错误的人生观念,即相信人性本恶。因为人性本恶,所以出现了一系列方法来控制人性,先是用牧师和宗教教化民众,再是用警察和军人来压制民众,最终演化为武力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人人内惶恐,缺乏彼此间的信任和关怀,充斥着怀疑与忧虑。而解决这种充斥着矛盾与冲突情况的办法,引向了对中国传统良民的信仰的追求,对中国传统社会中以人性本善为前提的仁慈的力量的追求。面向现实社会中的问

4、题,辜鸿铭将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剂治病良方,向世人娓娓道来。 首先,辜鸿铭先生通过与欧洲人的对比描述了传统中国式人性的基本特征:从容、冷静、练达、温顺,充满着同情的力量。这种基本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宗教的角度出发,中国并没有欧洲社会那样强大的,超乎国家的宗教实体,而是用一种类似国家宗教的形式规范和约束着每一个人-一种称之为礼仪的力量。在上千年的社会传承中,中国没有产生类似欧洲语言字面意义上的宗教。孔子在对西周礼制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仁“的理念,并催生了儒家学说,经过千年的流传发展,成为了传统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撑,没有超脱国家形式,而是完美地与国家政权统治融为了一体。在中国传统政治意识形

5、态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和人生追求:重视名分大义,讲究忠诚、荣誉和责任,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途径。通过中国传统形态结构中家族和国家的约束形式,使传统的精神和价值观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于是,中国人的精神在没有宗教力量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形成一个完整饱满的体系。这是辜鸿铭先生眼中象征着纯朴、美好、温顺的传统中国人精神。他想借此来对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升华。 接着,在中国的妇女一章中,辜鸿铭先生又对传统中国妇女的精神进行了分析,并企图借此说明中国妻妾制度的合理性。中国传统女性精神,带有着自己的民族特性,即温顺和服从,而传

6、统中国人眼中的完美女性人格也由此得到了具体的扩展,概括为三从四德。三从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死从子”,这些代表着中国女性的自我牺牲精神。四德为“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代表着对妇女们生活中言行举止的严格要求。这些意味着中国妇女以自己超乎常人的忍让默默承受甚至牺牲自己来维护传统家庭秩序的稳定和平,哪怕对男性三妻四妾的情况也习以为常。辜鸿铭对中国女性这种难以想象的“温柔”的解释是,严格遵守传统礼仪形式的婚姻形式的神圣性形成了男女之间无比紧密强力的婚姻联系,同时,妻子有着对于丈夫无与伦比的爱,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理想中的中国女性诞生了,含羞腼腆,有魅力而温文尔雅。对于中国传统

7、女性所受到的苦难,简简单单用“爱”的力量和”中国家庭的护卫者“作为安慰而只字不提。这或许可以视作辜鸿铭因其维护中国传统秩序的强烈愿望而有意为之。作为晚清扛起捍卫中国传统精神大旗的主将,辜鸿铭尽量将中国人的精神朝着神圣美好的方面描述着,而这一切也确实对当时的中西方社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虽然辜鸿铭先生在书中所说大部分无可争议,包括中国人的特征:兼具美国人的博大、纯朴,英国人的深沉,法国人的灵敏和浪漫等等,都已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但仍有许多内容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面对许多中国人的国民性中的瑕疵和不足,不是及时的撇清关系,而是费尽心力的去自圆其说,以求将其向着中国人美好的精神上去靠近,最终导致漏洞频

8、出,降低了关于中国人精神的说服力。假如以当代视角观之,讨论关于民族精神的话题,或许能够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另一种视角和观点。从民族精神的积极性和时代性来看,辜鸿铭先生所言的中国人的精神,有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糟粕,应当给予改造和剔除,例如,有关妻妾制度中带有的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精神的相关规定,盲目忠君,封闭自大的态度。另一部分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活力和历史价值,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现代民族精神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由每一个现代中国人进行学习,传承和创新,例如,那份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温文尔雅,不是面对强权的退缩软弱,也不是无力地进行呻吟,而是面对弱者的同情,伸出援手的

9、仁德之心,面对强者的平静淡然,直面挑战的优雅和坚毅,在与他人交往之中,不是咄咄逼人,锱铢必较,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态度求合作,寻求共赢。国民性之中存在着诸多劣根性,都需要通过对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来予以剔除,形成先进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在优秀的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的根上生长出来的,是更加适应现代生活,同时不失传统社会优雅风气的真正的民族精神,培育出来的,是综合素质更加优秀的,强健的国民。 关于民族精神的讨论永远不会停止,在不断前进的时代浪潮的裹挟之中,唯有坚强的民族精神才能当作一个民族面对复杂多变世界的稳固的基石,秉持着常为新的态度对民族精神进行扩展创新,秉持谦虚的态度聆听古代先贤的教诲,继承那些传承数千年的永恒的价值取向,唯有如此,才有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地位的提高,才有中华人民新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