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1701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教学重点 和难点 课程类型与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 从月亮原始意象的形成,古典咏月诗词的发展与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文学当中的月亮情结。 重点:古典咏月诗词的发展 难点: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理论课,讲授 2 一、 绪论 从诗经陈风月出、古诗十九首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再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直到张爱玲金锁记里高悬的明月,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所有的文学家都对月亮这一宇宙天体表示出特有的青睐,从而使月亮意象成了中国文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种意象之一。 高悬于宇的明月,容纳着两千多年来无数中国

2、文人的憧憬和幻想,希望和失落,困惑和烦恼,欢欣和感伤,沉静和觉悟外国学者曾经用“高悬于中国文坛上空的月亮”这句话来表述中国文学的“月亮情结”。 中国文学四大传统主题:死亡、爱情、隐逸、怀乡,无论在哪一类中,涉月诗作皆举目可见,离乡游子、闺中思妇、边关戍士、风月男女、王侯将相、山野逸人虽众生纷纭,却都有一种恋月情结充裕在心。他们将人生的喜怒哀乐、爱恨悲忧等等情绪都诉之于月,月亮成了负载文人情思的“心灵多媒体”,并进而产生了游子月、思妇月、离别月等诸多诗歌意象。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意象固然常常伴随着四大文学主题的反复而交替更迭,然而其背后却大多缭绕着一种共同的心绪,一种或淡或浓的孤独和悲哀,从李白“

3、对影成三人”的寂寥到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戚,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亘古无期到“月有阴晴圆缺”的聚散无常,再到“明月夜、短松岗”的人生凄凉。文人们的内心涌动着几丝遗憾和感伤。 二、月亮原始意象的形成 月亮作为意象绝不是文人结构而成的简单意象,而是一种镌刻在民族记忆中规范着我们民族思维、情感的自觉的心理范型。原型中所蕴涵的意义,既不是后天文化所赋予的,也不是某个伟大作家的独特创造。它是漫长的史前期由民族同一经验的无数次重复积累而成。如果我们要回答月亮何以会成为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并揭示这一意象中的深层意蕴,我们的目光就要注视到华夏民族心灵发展的内在历程,追溯到民族心理结构成型的神话思维时

4、代,阐释月亮与华夏民族精神生活的艺术。 月亮形象最早出现在神话中,关于月亮的神话: 1、山海经:“有女和月母之国” 2、女娲、伏羲交尾产月的传说 3、后羿之妻嫦娥奔月的传说 如果说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对黄土高原血缘般的依存关系,进而形成故土难离的文化意识,那么嫦娥奔月的传说,则反映了华夏先民对月亮明而转暗,暗而复明,“死则又育”现象的思考。 关于月亮崇拜 1、什么是月亮崇拜? 正因为原始初民将月亮视为神灵,将月亮女神视为华夏民族的母亲和保护神,所以就产生了月亮崇拜。 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就根植于月亮崇拜。上古先秦时期就有祭月之礼。到了隋唐时代这种因月亮崇拜而进行的君王祭月之礼已经深

5、深影响民间,从而逐渐脱去祭礼的某些仪式,而在民间转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风俗习惯。从西厢记里崔莺莺拜月烧香祈求美好的爱情到拜月亭中王瑞兰拜月烧香祷祝亲人安康、夫妻团圆上到统治阶层,下到平民百姓,地域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都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出发拜月祈愿。月亮崇拜一直是华夏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势必影响到作为精神生活活动的文学创作。从而在月亮原型形成以后,又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特有的“月亮情结” 三、 古典诗歌中咏月诗词的发展 中国文学的传统是“诗的传统”,所以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咏月诗词的发展作总体的把握,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了解和看清中国文学中的月亮情结。 咏月诗歌欣赏 1、诗经陈风月出

6、无名氏 开历代望月怀人诗之先河。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浏兮。舒忧受兮,劳心搔兮。月出皎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孤苦的象征、自我的体验 月亮的孤独让人深悟了自我的孤独,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 故乡的象征、情感的寄托 故乡情是中国人带根本性的情感,故乡是养育了人的扩大化母体,除了自然肉体的联系外,故乡还是一个人开眼看世界、人生的初始点,也是一个人精神的必然归宿,所以当游子身在异乡为异客时,抬头看见那个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月亮时,必然会将浓浓的思念与月亮相联系,将其作为故乡的理想象征物。自古以来,明月与人的思念之情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思乡之情又最是萦绕

7、在游子的心中。中国人崇尚团圆,中国有中秋佳节、有吃月饼和赏月的风俗,由月圆联想到人圆,这便赋予了月亮这一意象思乡的情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早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了。范仲淹也曾有过“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的慨叹。由月圆到人圆,也是人们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一种思维体现,而从“月有阴晴圆缺”联想到“人有悲欢离合”也便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势。惜别之情,人皆有之,以残月来象征人的分别的名句在古诗中比比皆是,而尤以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最为经典,读来意味无穷。爱情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在唐诗宋词之中占了很

8、大的比例。这些描写爱情生活的诗词,往往读来温馨满口,清香溢人,余味无穷。在描述爱情的词作中,“月亮”这一主体的意象往往异常美丽,色调也比较明朗,此时之月往往与花、影相映,充满诗情画意,没有忧伤的感觉,有的是“月上树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喜悦。唐代诗人李端的拜月诗“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写出了少女拜月祈求美满爱情时娇柔含羞的动人神态。 离愁的象征,思念的寄托 明月不仅容易触动乡思,也容易勾起人们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异地而处的亲人、朋友不管距离多么遥远,只要有一轮明月朗照,就可以千里共婵娟,月下怀人,便成为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9、郎西”。月亮总是和“思妇”相联系,通过月亮的盈亏变化来暗示夫妻的分离聚散。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中就刻画了一个害怕被弃的思妇形象。“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两句刻画了一个孤独的思妇形象,如果不是孤寂难眠,又有谁会注意到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床上呢? 关塞的象征、爱国的情操 历朝战乱频仍,大批将士抛妻别子,远戍边关,也许一别就是永诀,因而远在边关的征夫戍卒,抬头望见那轮明月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感慨万千。乐府旧题中就有“关山月”一题,因为关内是家乡,关外是荒漠,戍守关外的征人一看到关山上升起的明月,自然就会思念关内的家乡和亲人,所以,“关山月”多半是表现征

10、人怀乡的。比如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看到明月升起在横亘于山上的云海之中,情不自禁的思念起家乡来。他们的脸上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在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这个月色苍茫的夜晚,是不是会停止怀念征人的叹息。同是李白的作品,子夜吴歌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一个相同的主题:“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那萦绕不去的月光对思妇是怎样的一种撩拨啊!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征人的深情,而关外的人儿大约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儿吧? 永恒的象征、沧桑的见证 明月缺而又圆,千代不

11、改,人世却沧海桑田,朝代迭更,所以当诗人面对它时,总是感慨万千,明月成了历史沧桑的见证。古人记事以阴历计算,即以月的盈亏为计算时间,由此月的阴晴圆缺的变化便被赋予了一种时间飞逝的象征意义。人生苦短,岁月无情,难免会引发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悟。陶渊明晚年,老庄思想渐居上风,和郭主薄其二:“厌厌竟良月”便表现了他对虚度光阴的忧愁。杂诗其二:“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也抒发了诗人对光阴飞逝的感叹以及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的怅惘情怀。唐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提出了一个在常人看来似乎是不必要的问题:“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作者的目的不在于此,而在于把具体的自然现象点化成抽象的哲理。把熟悉的东西变成

12、了陌生的,才有可能去把握人们不曾认识的东西,以便展示出客观事物的深层奥秘。所以下文他便提出了人生无穷,代代相易,但江月年年相似的问题,把人生的短暂同自然的永恒作了鲜明的对比,感伤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美的象征、灵魂的归依 自然物的形、光、色给人以美感,月亮的圆缺使月亮有了美的曲线;月光、月色洁白,给人纯洁、宁静、朴素、淡雅、明亮、辉煌、皎洁、清澈、冰清玉洁的感觉。文人之所以用白玉、冰雪、银辉以及清明、清净轻盈等词语比拟和形容月亮之洁净的内蕴,就是自我灵魂对美的归化。 五、结语 中国古代涉月诗词大多缭绕着一种哀婉凄寒之色,有些虽表现出超尘脱俗的高渺与纯洁,却从侧面折射着人生的痛苦与无奈。那是一种兼济天下而不能的超脱与旷达,实际所隐含的却是难以排遣的失落和寂寞。无论是圆月、弯月还是弦月、残月,或是云边月、水中月它们都在不断透射着人们那丰富而广阔的心灵世界,它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图。弄清明月的原型、它的象征意味,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掘隐藏在它背后的文化意义。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关注其他咏月诗词,选择其中一首,在下节课做2-3分钟的诗歌鉴赏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