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2).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1705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概论(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概论(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概论(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概论(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2).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 二、简答题 101庶族平民礼俗的规范性的表现是什么?答:庶族平民礼俗的规范性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岁时礼俗的伦理性。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的伦理规范有两重意义,一是自然伦理属性,二是社会伦理属性。第二,人生礼俗的家族性。人生礼俗的内容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在个体的人生礼仪上,有着浓厚的家族色彩。第三,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礼俗规范具有一定功能。 102家训族规的规范功能的表现是什么?答:从家训族规的内容看,其礼俗规范功能有如下表现:一是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二是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三是以劝戒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

2、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家训族规因为其与民人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团聚宗族、联系乡里、保障地方、安定社会、服务国家的社会文化功能。 103怎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答: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对民众进行严密的人身控制,这一切都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专制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和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受到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在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力造就了传统文化的沉闷与单调。 104怎样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性?答:中国古代法律制度重视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强调等级特权,主

3、张同罪异罚,这都表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封建伦理特性。由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法律逐渐儒家化,礼法结合,古代法律既有明显的残酷性和严苟性,又保留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原则。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者享有法律的特权,强调家族内部的身份区别,家国相通,君父相联,伦理与政治的紧密结合,保证了传统中国社会伦理秩序的稳固。 105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哪几种?答: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 106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有什么特点?什么叫整体思维?答: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

4、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107易经的结构结构布局是怎样的?这种结构布局有什么意义?答:易经的结构布局,是以代表天的乾卦和代表地的坤卦领头,以象征天的阳爻和象征地的阴爻作为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单元,以解说人事祸福 的卦爻辞附着于象征天地变化的卦象之后,以表明天地和同、万物化生、人与天地分而相合。这种结构布局初步确定了宇宙系统论的模式,以及人如何与宇宙系统相统一的规范。 108吕氏春秋的思维体系如何?答:吕氏春秋是以儒家为核心,将道、法、墨、兵、农、名诸家加以改造,柔和为以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图式为理论框架的天道、地道、人道统一的思想体系。 109为什

5、么说中国古代整体思维是一种重领悟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答:古代整体思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人”的系统,仅仅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去认知是无法穷尽其奥义的,必须凭借对于“象”的直觉、顿悟去把握。所谓“直觉”,就是对天地人、万物的诸般现象去进行观察;所谓领悟,就是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去领会、顿悟。儒家和道家都主张以直观、经验为基础去领悟、把握宇宙人生之整体、系统。 110什么叫类比思维?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有什么特点?答: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关进行类比象征,以达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分析与表达的目的,常

6、见的主要是在“天象”、“地法”、“人事”之间作类比。这种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衍生出来的,是体现系统整体思维的。 111什么叫“观物比德”?它属于哪一种思维模式?答:所谓“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它属于类比思维的模式。 112什么叫辨证思维?中国古代辨证思维的来源如何?答:所谓辨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中国古代的辨证思维来源于天地万物两两对立又统一的自然现象的考察与理解。 113老子对事物转化的规律是怎样概括的?答:老子对事物转化的规律概括为三条:一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说“有余”

7、与“不足”经过损与补而走向平正统一;二是利而不害,是说转化与统一有益无害;三是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是说转化与统一是自然发生的、无为而成的。 114易对事物转化的规律是怎样概括的?答:易总结的事物转化的规律有三条:一是相反而相成;二是“生生”与“日新”;三是“趣时”,是指天地万物都是自然地顺应四时的节律而变化。 115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方面主要有哪几种特点?各观点的提出者是谁?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主要有:一是“天人合一”,提出者为宋代张载;二是“天人交胜”,提出者为唐代刘禹锡;三是“天人之分”,提出者 为战国时代的荀子。 116“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有什么积极影响?答:“天人

8、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有:第一,造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辨证发展的思维方式;第二,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第三,造成“诚能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 117“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及其发展有什么负面影响?答:“天人合一”观念对我国文化及其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

9、化现实。“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118什么叫“中庸”?什么叫“中和”?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答:“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中和”意为“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它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119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是一个怎样的问题?答:中国古代哲学的“知行”问题,不仅是认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 120中国古代关于知行关系方面的主要有哪几种说法?其代表人物各是谁?答:中国古代关于知行关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说

10、法:“知易行难”说,提出者为尚书说命上;“知轻行重”说,提出者为战国时代的荀子;“知先行后”说,提出者为宋代程颐,朱熹继承了这一主张;“知行合一”说,代表人物为王阳明;“行先知后”说,提出者为明清之际的王夫之。 121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有什么特点?答: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有: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构理论体系,而是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122为什么说“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一合人“为前提呢?答:“

11、知行合一”说要求人们既要认识“天道”、“人道”,又能在生活中实践“天道”和“人道”。而“人道”本于“天道”,所以如能做到认识并实践“天道”,也就是认识与实践了“人道”了。人要“知”与“行”,就必须和“天”认同。“天”与“人”是相通、相合的,因此,“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一合人”说为前提的,或者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123在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社会影响较大的有哪几种?答:在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上帝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前兆迷信和占卜等。 124中国古代原始宗教有什么社会作用?答: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有:一是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二是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 125道教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倡导者、创建者是谁?答: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是将古代的鬼神崇拜、秦汉时期的神仙信仰、黄老道术以及经学、墨学的某些观点融合以后而成的。它的倡导者、创立者为东汉时期的张道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