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行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道教行气.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道教行气中国道教-行气 核心提示: 行气亦称炼气、食气、服气。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 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内息法两大类。其重点在以 行气亦称炼气、食气、服气。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 而往往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内息法两大类。其重点在以 我之心,使我之气,养我之体,攻我之疾,从而延年益寿。 道教十分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太平经卷四十二说: “神者乘气而行,故人有气则有神,有神则有气,神去则气绝,气亡则神去。故无 神亦死,无气亦死。”卷五十六至六十四认为:“元气,阳也,主生,自然而化,阴也,
2、主养凡物。”云笈七籤卷五十六元气论认为:“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 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人之气也。”由此道教形成了一整套的行气法。这 套行气法也是对古代方士行气的继承和发展。现存战国时的石刻文行气玉佩铭记载 了古代方士的行气法,郭沫若用今天通用的文字译述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 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顺则生,逆则死。” 并指出: “这是古人所说的道引,今人所说的气功。”庄子刻意篇:“吹呴呼 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可证战国时代,确实有这一派讲究气功的养生家。蒙文通先生在晚周仙道分三派考 中
3、认为:古之仙道,大别为三,即行气、药饵、宝精 其中以王乔、赤松为代表的行气 派“于古为最显”。道教行气即承此派而来。 太平经卷四十二提到“食气”,认为:“夫人,天且使其和调气,必先食气; 故上士将入道,先不食有形而食气,是且与元气合。”此所谓调气、食气即早期道教 的行气法。到晋代,道教对行气的论述愈益增多。抱朴子内篇至理论行气的功用 时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 者,亦得数百岁。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 验,多气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不染。抱朴子内篇释滞也 说:“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
4、气,服一大药便足”;“行气或可 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 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释滞篇还讲了行气的具体方法、行气的时 间以及注意事项。它说:行气的大要在于胎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胞 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 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放于鼻口之上,吐气而鸿 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 时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 气,死气之时,行气无益也”,“
5、行气大要,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强气 难闭。又禁恚怒,多恚怒则气乱”。魏晋至隋唐,是道教行气术最盛行的时期,出了 许多著名气功家,创造了许多行气法。仅云笈七签即用了七卷的篇幅收载宋以前诸 家气法,加上道藏的其他气法书,数量甚多。现择数种略述于后,以见一斑: 陶弘景六字诀。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云:“凡行气,以鼻纳 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咽, 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凡人极 者,
6、则多嘘呬,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呬”;“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 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脏 病者,眼痛,忧愁不乐,呵气出之。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AB这是道教以疗病为 目的的行气法,且种类甚多。 龟鳖行气法。云笈七签卷三十四载此法为:“以农复口鼻,不息,九通, 正卧,微微鼻出气,愈塞不通,反两手据膝上,仰头,像鳖取气,致元气至丹田。 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致泥丸脑中,令血脉气各流其根,闭巨阳之气, 使阴不溢信明,皆利阴阳之道也。”AC这是模仿动物的行气法。另外还有虾蟆行气法、 雁行气法、龙行气法等。 服元气。云笈七签卷五十八
7、尹真人服元气术云:“人身中之元气, 常从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满丹田。丹田满即不饥渴,不饥渴盖神人矣。”AD同 卷服元气法云:“服元气于气海,气海者是受气之初,传形之始,当脐下三寸是也。 气海者与肾相连,属于癸水,水归于海,故名气海。气以水为母,水为阴,阴不能独生 成,必以阳相配。心属南方丙丁火,是盛阳之主。既知气海,以心守之,阳既下临,阴 即上报,是以化为云雾,蒸熏百骸九窍,无所不达,亦能为津液如甘雨,以润草木,正 气流行,他气自匿。”AE卷六十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行气诀云:“每三连咽, 即速存下丹田,所得内元气,以意送之,令入二穴,因想见两条白气,夹脊双引直入泥 丸,熏蒸诸宫,想身中浊
8、恶结滞邪气瘀血,被正荣气荡涤,皆从手足指端出去,谓 之散气。如此一度则是一通,通则无疾。则复调之如前闭气鼓咽至三十六息, 谓之小成。至一千二百咽,谓之大成,谓之大胎息。”AF这是与存思结合的行气法。 墨子闭气行气法。云笈七签卷五十九载:“长生之道,唯在行气。 行气名炼气,一名长息。其法:正偃卧,握固,漱口咽之,三日,行气,鼻但纳气,口 但出气, 初为之时入五息已一息可吐也,每口吐气欲止,辄一咽之,乃复鼻内气,凡内 气则气上升,吐气则气下流。”AG道教行气法即今日之所谓气功,其内容十分丰富。实 践证明,经初步整理后,推广于社会,确有治病健身的效果。今后进一步加以发掘整理, 将对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