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1856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材料现代管理学评价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在管理目标制定正确的前提下,对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评价,一般应围绕管理目标的要求来进行。二、客观性原则,再评价管理成绩和效果的过程中,评价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管理成果;三,激励性原则,在评价活动中,必须注重启迪人的思想觉悟,激发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已达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组织凝聚力的目的。 评价的作用?一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二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通过评价,对人民再一定时期内所付出的努力及其所获得的工作成绩和效益进行肯定和认可,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及其对组织

2、的贡献,享受到事业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则能进一步强化激励人们干好工作及其对事业的追求心里,使其保持旺盛的积极性状态。2.科学的评价是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3.评价不当,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4评价活动再引导人的行为和组织用人方面也产生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评价活动再管理过程中起着特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影响管理效益提高和管理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管理重的评价活动。 2、法约尔提出管理五个职能的主要内容?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的涵义 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1 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3、。 管理的特征有以下: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目的性;管理的人本性;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的创新性;管理的艺术性;另外还有闭环性、择优性等。 管理观念 六大观念:管理的人本观念、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的择优观念、管理的战略观念、管理的权变观念、管理的创新观念。 3、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管理主体,即回答由谁来管理?管理客体,即回答管什么?管理目的,即回答为什么而管?管理职能和方法,即回答怎样来管?管理环境,即回答影响管理的主要外部、内部因素和条件是什么?这些基本要素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从静态上说构成了管理系统或管理组织,从动态上说就构成了管理活动。 4、管理客体的特征? 客观性,管理客体因属客观存在的事

4、物,因此必然有客观性;系统性,在实际中,管理客体表现为各种存在的形式和运动状态;规律性,作为管理客体,不管它表现为何种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都有自身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可控性,可控性或称可管理性是管理客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它之所以成为管理客体的重要标志; 44简述管理的人本性。 答:管理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 此,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调动人的积2 极性 和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是管 理的人本性。 赶超战略特点 赶超战略是指采取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和以计划

5、制度替代市场机制的制度安排,提高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突破资金稀缺的比较劣势对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约,使资金密集型产业能够在极低的起点上得到发展并在短期内实现飞跃,进而使产业结构达到先行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 赶超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经济政策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表现为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率和GNP 的总量而没有把经济发展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 以牺牲经济整体进步为代价实现少数产业在前沿上赶超与发达经济之间的技术差距,但是先进产业由于脱离经济实际而无法对其他产业产生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经济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性质; *的保护是赶超产业赖以存在的基础,经济政策上表现为高关税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

6、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经济体系较为封闭。 3 5、不确定型决策? 任何决策问题都面临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而且也无法计算其发生的概率,其结果也无法预料,这种决策就叫做不确定型决策。 6、管理的特征? 1.管理的二重性 2.管理的目的性3.管理的人本性 4.管理的综合性5.管理的创新性6.管理的艺术性 7、异体监督?是指对行为主体的监督,是由行为主体意外的他体所实施的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同体。 8、评价的作用? 一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二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1.通过评价,对人民再一定时期内所付出的努力及其所获得的工作成绩和效益进行肯

7、定和认可,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及其对组织的贡献,享受到事业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则能进一步强化激励人们干好工作及其对事业的追求心里,使其保持旺盛的积极性状态。2.科学的评价是公平分配的前提条件。3.评价不当,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4评价活动再引导人的行为和组织用人方面也产生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评价活动再管理过程中起着特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影响管理效益提高和管理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管理重的评价活动。 9、权变观念在管理中的作用? 4 一、权变观念在计划方面的运用。计划是管理过程的一种基本职能,管理重的其他许多职能是在计划职能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权变

8、观念在计划重的应用主要表现再以下三个方面。1.计划的制定必须首先分析环境和组织的重要变量;2.在不同情况下制定不同类型的计划;3.计划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与灵活性。二、权变观念再组织方面的应用。权变观念认为,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再各分系统之间都应有一致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寻求其最大的一致性。权变观念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出适宜于具体环境情况的组织涉及和管理行为。1.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2.组织适应环境应树立的观念。权变观念认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寻求组织与环境的最大一致性,而这个最大的一致性是以组织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作为基础的。三、权变观念再领导方式方面的应用。管理的权变观念认为,不存在

9、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或“不好的”领导方式。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方式,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1、三种领导方式的权变应用,专制、民主、分散的领导方式,权变观念认为,三种领导方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其适用的领导方式;2.领导方式与环境相适应。权变观念认为,没有一种适合任何情况的最好的领导方式,只有当领导者适应他所面临环境的情况之后,才可能选择最好的领导方式。3.目标途经领导方式。指示式、支持式、成就指向式、参与式四种领导方式的优略,取决于全变因素,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领导方式同权变因素的恰当配合来考虑。 10、职能制组织机构的优缺点? 5 优点:将单位管理

10、工作按职能分工,从而能大大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减轻各级领导人员的工作负担。缺点:下级负责人除了接受上一级负责人的领导以外,还要接受上一级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因而容易形成多头领导,使下级无所适从,不符合统一指挥的原则。 11、指挥与协调的区别与联系? 指挥和协调都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指挥是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而采取各种命令性措施的行为;协调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系统各要素间良好的配合而采取的各种协商调节性的行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主要体现在:指挥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人,即被管理者;而协调不仅仅是对人,还包括财和物。人是协调对象中最重要的因素。协调是对不统一有偏差之头现象和情况的处理,其直接目的是改

11、善各要素间的联系状况,实现各要素协调一致,密切配合的关系;但指挥并不单纯着眼于改善联系状况,实现良好配合,还包括力量的部署前进的方向和方法的选择等内容。指挥可以用于协调,可以具有协调的意义;协调往往可通过指挥得到实现,协调又利于提高指挥的有效性。由于协调和指挥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管理者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以利于有效的指挥和成功的协调。 12、管理幅度? 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这个数目是有限的,当超这个限度时,管理的效率就会随之下降。因此,主管人员要想有效地领导属,就必须认真考虑究竟能直接管辖多少下属的问题,即管理幅度问题。 6 13、共有

12、经济规律? 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在几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它是共同存在的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的本质的反映。共有经济规律可以分为三种: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在各个剥削阶级社会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在几个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14、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看法?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行为科学理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 展的进步要求。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力资源为首要资源,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倡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人,通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者工作生活的质量,培训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劳动效

13、率。这些思想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15、管理的观念? 管理观念是管理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管理原理、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的思想升华,是指导管理活动的灵魂。包括:1.人本观念;2.系统观念;3.择优观念;4.战略观念;5.权变观念;6.创新观念 二、辨析题 1、管理主体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管理权限的单个管理者。 错。在现代条件下,所谓管理主体,固然包括具有一定管理权限7 的单个管理者,但更多的是指由国家统治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通过一定法律程序或其他形式推举或委托的代理人所组成的管理机构。 2、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指的是管理客体中的人。 错。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既包括作为管理

14、客体的人“人”,也包括作为管理主体的“人”,既包括个体的“人”,也包括作为群体的“人”、组织的“人”乃至社会的“人”。 3、在管理活动中应以定性分析为依据,定量分析为工具。 错。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而且一定的质决定一定的量。因此人们认识十五一般总是按照质、量、度的顺序进行,即从质的研究出发,通过量的分析,达到对度的把握。在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以定性分析为前提,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集合起来的原则。 4、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错。从在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其主动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当他们参与管理

15、、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地位;、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盲目的服从、而是主动的服从,有条件的服从;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管理成 败的决定要素。 5、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幅度,是指组织机构按垂直隶属关系8 划分的等级。错。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55、下面组织机构是职能制。 高层领导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中层领 导 中层领导 中层领导答:错。应是直线职能制。 6、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

16、支配权是比较符合现代管理原则的。 错。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是古典企业的类型,按法定程序获得支配权才是符合现代管理原则。 7、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合作;地区之间要打破行政管辖界限,建立统一的市场,进行平等竞争。行政方法强调垂直性的领导和行政区域内的集中,因此过分强调和依赖行政方法容易形成所谓的条条专政和地区封锁。这样既不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和横向联合,也不利于地区间的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从而也就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17、8、管理客体的可控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管理客体的可控性,是指管理客体能对管理主体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管理主体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影响和控制管理客体按照既定的目标运行,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管理客体之所以具有可控性,首先,在于它本身具有可控机制和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这9 样就有可能使管理主体运用一定手段,遵循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度和把握能力。相对于管理主体的控制或管理能力来说,管理客体的可控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主体控制和管理能力的增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管理客体范围的扩大与可控性的增加,也是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的重要标志。 9、西蒙所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最佳。 错。西蒙从“

18、决策人”和“有限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令人满意”的准则。西蒙认为,人要做到完全理性或绝对理性,需要决策者可提供的方案及未来的后果要无所不知;决策者要具有无限的估算能力;决策者对各种可能的后果要能排出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但由于决策者在认知能力和时间、经费、信息、来源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所以,事实上人们不可能作出完全合理的决策。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指出,人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捷达,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他的决策准则是符合实际的,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西蒙提出通过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以一种务实的、可操作性的概念去决

19、策,通过花费大量“边际成本”,提高标准,得到替代措施,从而产生的“边际改进”会使决策无限接近“最佳”、“最优”。从西蒙本身的观点推证该题目,他自己所提出的决策准则本身也不应是最佳”、“最优”,而是“足够好的”、“令人满意的”。 10、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层次,是指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领导其下属的人数。 10 答:错。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 11、下面组织机构是职能制。 高层领导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中层领导 中层领导 中层领导 答:错。应是直线职能制。 12、从管理业务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资源。 答:错。从管理业务角度

20、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行政等等各种不同社会活动范畴。 三、论述题 1、科学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七条原则:客观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四)程序原则;(五)可行原则;选优原则;“外脑”原则。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及再处理二者关系时要考虑的因素。 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机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即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在管理机构的设计和建立中如何处

21、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管理单位规模大小与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管理单位规模比较大,管理问题比较复杂,则组织机构的管理幅度应小一11 些,管理层次就多一些。领导与下属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强弱。领导和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强,知识和技能水平较高,则管理幅度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可少一些。授权程度。领导者善于将权力授予下属,而自己亲自处理的问题就相对而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就可少一些。信息传递的畅通程度。如住处传递方式适当,手段先进,传递渠道畅通,上下级意见能及时交流,左右关系能直辖市配合,则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管理层次就可少一些。 3、现代管理要

22、经历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重决策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基本环节。这些环节的循环。构成了现代管理的过程。但是最主要的环节还是决策环节。主要理由是: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围绕决策开展的。不管是管理中的制订计划、组织实施、进行协调,还是管理中的监督、用人、思想政治工作等等,都不能离开总的决策目标。同时,这些活动本身也有具体的决策问题。可以说,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存在于其中的每个方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是由决策与行为两部分组成的,只有行为的选择

23、,没有具体的行为,构不成管理;况且不准备实施的决策也是毫无意义的。决策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方向、轨迹以及效率。管理决策实际上是管理行为的选择,管理行为则是管理决策的12 执行。管理者在实施具体的管理活动之前,都有明确的目的以及体现这种目的的多种具体行动设想和方案。决策则正是对多种具体设想和方案的选择。管理行为就是实践某一设想和方案,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决策所选择的设想和方案直接影响着行为的方向是否对头和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前进。同时,方案、设想选择得当是管理效率高的保证;选择不当,则管理行为有可能是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决策是各级管理者的主要职责。管理者的职责很多,但居首位的是进行决策。一切管理者不论其职

24、位高低都是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决策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与执行决策。决策及其实施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从决策目标的提出,到方案的制定、选优,以及组织实施的全过程,管理者必须亲自过问、参加、负责到底。 4、权变观念在组织方面的应用? 权变观念认为,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在各分系统之间都有一致性。权变观念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出事宜于具体环境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为。它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上看,组织能否发展主要处决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而良好的经营管理和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的选择。二是从组织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上看,组织的生产

25、规模和建设规模不能凭空决定,而是要根据所在的环境,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条件决定。三是从组织的调整、改革上看,组织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每个组织都要根据环境变化来进行调整、改革,通过调整组织的规模,改善组织结构,不断使组织机13 构精简和增加效率,以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适应环境应树立的观念。第一,组织要树立重视环境的观念。要选择一个适合于组织发展的环境,并同环境建立密切的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环境。第二,组织要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要根据环境条件,协调内部活动,使组织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 组织要树立改善环境的观念。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去不断改善环境,为

26、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与之相应的新环境。 5、管理目标的作用? 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是:凝聚作用,管理劳动是一种共同的社会劳动,就必然要求有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协作的意愿和团结奋斗的集体,管理目标可以是共同的价值观的反映,会同一人们的思想;导向作用;管理目标不但规定预期结果,而且规定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的措施,因此在管理中管理目标既对人们总的努力方向起到导向作用,又对人们的具体管理活动起到指导作用。激励作用,目的激励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确定后,可以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的作用;二是在目标执行过程中,由于目标的制定

27、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因而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目标实现后,由于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得到实现,同时也看到了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就会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息去承担新的任务。评价作用。管14 理目标不仅是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而且也是评价各项管理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这一作用不仅适用对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工作成绩的衡量,而且也适用于对个人政绩的衡量。 6、实施的作用? 实施是管理中的一个极重要的过程,它包括从决策、计划形成起到管理目标实现为止的全部活动。1.实施是落实和完善决策、计划的环节和途径

28、。决策、计划如果不转变为实际行动,付诸实施,那只能是一种设想,在管理中如果只注重决策、计划的制定,而不管决策、计划制定后能否有效地实施,以为只要决策、计划制订下来,自然就会实现,目标当然能够达到,不重视实施中的大量工作,不去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实施重的问题,那么即使是正确的决策、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2.实施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责任。管理者的主要职责一是作决策、订计划;二是抓决策、计划的落实;三是检查总结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者制定决策、计划,就给下级指出了努力方向,提出了工作标准,但管理工作只能算是刚开始,还必须花更大的精力抓决策、计划的落实实施工作。决策、计划和实施是管理者不可偏废的两项紧密

29、联系的工作,决策、计划是管理者的根本性工作,实施是经常性的工作。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定是既善于决策、计划又善于抓好实施工作的。3.实践是检验管理机构、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施,这一决策、计划付诸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检验决策、计划是否正确,同时也能够检验管理机构是否合理,人员配备是否得当,具体工作制度是否健15 全,信息反馈系统、检察监督系统是否得力等等。 7、案例分析: 某县委书记到任以后,根据他在另一个县当县长的经验,认为该县情况跟他以前所在县情况大致相同,所以他决定在该县实施“万亩果园计划”,县委一班人根据县委书记的指示很抓落实,使“万亩果园计划

30、”很快得以实施。问:这是不是科学决策,为什么? 答:不是。因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为了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决策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步骤: 摆明问题 确定目标。目标的确定,直接决定着方案的拟定,影响到方案的选择和决策后的方案实施。目标一错,一错百错。 拟定不同方案。 方案评估。 方案选优。 跟踪决策。指对决策目标或决策方案所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修正。 该案例中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对实施“万亩果园计划“的决策没有遵循以上步骤,而是凭过去经验拍板,所以不是科学决策。 8、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包括以下要点: 一切管理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人。管理作为协调人类活动的一种活动,必须把人的

31、发展作为宗旨。 管理的最根本问题是调动企业中人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足以使人发挥潜力的环境。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中人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企业中各要素的协调,完成企业目标。 人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企业中最活跃的要素正是通过人的活动,协调着企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财、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的计划目标落到实处。 企业要适应人16 的发展需要。人与企业的关系不仅要使人适应企业的需要,而且也要使企业的设计与分工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 人是复杂人。要改变人的行为,除了在物质上满足人的需求之外,必须抓思想建设。要通过思想建设引导、改变人的行为,使其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9、为提高驾驭市场经

32、济的能力,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一是科学决策能力;二是知人善任能力;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四是开拓创新能力。 以上四点只是管理者所应具备的一般素质。此外,不同的管理,例如宏观经济管理、微观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科研管理等,对于管理者素质还有许多不同的特殊要求,对此我们必须要做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在现代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班人”,因此研究管理者的素质还必须研究管理者群体的素质。 10、联系实际谈一谈领导用人的艺术: 用人先要选好人。 选人的路线:应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只要是才,不管亲与不亲都应选用。 选人的标准:德才兼备。 选人的途径

33、和方法:坚持群众路线。 用人所长、扬长避短。 充分信任、尊重关心。 善于激励、赏罚分明。 合理搭配、整体效能。 联系实际。. 建立经济管理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有效性原则;统一指挥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结合的原则;沟通协调的原则 谈一谈制订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原则。答案要点: 科学预测的原17 则。 民主参与的原则。 方案选优原则。 信息反馈原则。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管理目标,并不一定能保证管理目标有足够的科学 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其原因有三:一是在一定的时期人们的认识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 些认识在当时看来是科学的、合理的,事后有可能会发现仍有不科学、不合理

34、之处。二是实 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何,最终还是要在执行的实 践中来检验。三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条件在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原定管理目标出现一些 偏差,实属必然现象。 简述管理的人本性。 答:管理要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但最根本的是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是管理的人本性。 联系实际谈一谈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 尊重激励。磋商激励。沟通激励。赞扬激励。奖罚激励。榜样激励。表率激励。目

35、标激励。 联系实际 。 谈一谈制订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预测的原则。民主参与的原则。方案选优原则。信息反馈原则。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管理目标,18 并不一定能保证管理目标有足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其原因有三:一是在一定的时期人们的认识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认识在当时看来是科学的、合理的,事后有可能会发现仍有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管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如何,最终还是要在执行的实践中来检验。三是情况在不断变化,条件在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原定管理目标出现一些偏差,实属必然现象。 如何认识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的目的性。 能够使整个管理系统具有确定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能够围绕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率的使用; 能够使管理主体根据未来而控制现在,激励现在,使每一个“现在”着眼于未来。尽力去实现未来目标。 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系统的活力。 确立战略观念,有利于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