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1927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第一节:学习心理辅导第二节: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第三节:情绪心理辅导第四节:性心理辅导第五节:应激状态及其处理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 第一节:学习心理辅导 一、厌学 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 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 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 厌学产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2.学校教育因素 3.个人自身因素 辅导要点: 1.改变家庭不良教养态度 2.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1.对考试意义估价过高 2.平时成绩不佳, 应试准备不足 3.神经类型 辅导要点: 1.尝试成功经验 2.认知矫正 3.行为疗法 4.自我

2、教导训练 自我教导训练: 通过处理内在对话,从而改变人的思考、认知结构和行为 方式的程序。 步骤: 自我观察。说出与写出与情境有关的负向内在对话。寻找积极的内在对话。 1、面对这些问题不需要紧张。 2、我知道我能应付这个考试。 3、我觉得我有能力去解答这些问题。 4、做错了没有关系,可以从头再来。 5、不要紧,按时交卷就可以了。 6、今天的精神真好,我一定可以考好。 三、学习困难学生 学习困难学生1.学习障碍 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在聆听、说话、阅读、书写等能力方面,呈现显著困难。 2.学业不良 成绩低下 学习困难学生的鉴定和诊断 1.智力标准 区分弱智、低能儿童 2.学业不良标准 绝对学

3、业不良和相对学业不良标准相结合 3.临床观察标准 第二节: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一、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自卑心理 2.自傲心理 3.自私心理 4.恐惧心理 5.封闭心理 6.害羞心理 7.嫉妒心理 8.猜疑心理 9.逆反心理 10.干涉心理 二、人际交往辅导的要点 调整认知结构改善个性品质学习交往技能掌握调节方法 第三节:情绪心理辅导 一、情绪调节的途径 情绪的控制 如认知疗法 情绪的宣泄 二、情绪辅导的要点 承认不良情绪存在的事实 对情绪作建设性的宣泄采取建设性的实际行动把握现在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 第四节:性心理辅导 一、常见的性心理问题 1.异性交往 2.自慰 3.性侵犯 二、性心理

4、辅导要点: 1.性教育内容的适切性 2.成年人的误区 3.增强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道德规范 情感升华 行为自制 第五节:应激状态及其处理 一、应激 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1.环境中客观存在的威 胁性刺激; 2.指一种身心反应; 3.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 应的交互作用。 二、应激来源 1.灾难性事件 2.生活改变 3.日常困扰 4.心理冲突 三、应激的应对方式: 1.针对问题 2.针对情绪 自我防卫机制: 否认,退化,投射,压抑,合理化,幻想, 反向,转移等 行为的 认知的 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 件或精神压力,通过受害人的认知评价认 为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使生活状况

5、发生 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 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受害 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 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 障碍。 心理危机的判断标准 事发突然,并且有足够强度 受害人自我认知评价为对自己构成威胁 引起受害人现有生活状态出现不良变化 常伴有心理、行为和植物神经功能的改变 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 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 激动状态。 危机干预时应该注意: 不要做得的: 不要假设每个经

6、历灾难的人都会受到精神创伤 不要使用疾病诊断。因为经历那样严重的事件后,任 何看起来异常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要用救世主的态度跟来访者交谈,或专注于他们的 无助、虚弱、过失甚至残疾。尽量专注于在灾难中或 灾后他们帮助别人的举动。 不要假设每一个幸存者都愿意甚至需要与你交谈, 通常以安静辅助的态度陪伴在幸存者周围就能给他 们安全感,帮助他们应对 不要询问灾难过程的细节 不要猜测甚至提供不准确的信息,如果你无法回答 幸存者的问题,至少应尽量了解幸存者的实际情况 不要试图打破心灵创伤者的内疚感内疚感是为了建立安全感。 应该做的: 保护和提供安全场所 给予认同 激活支持系统 有关创伤的心理教育 给予持续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