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039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第十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本章提要:本章首先讲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涵义、特点,以及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的四个环节:明确目标、确定内容、单元设计和小单元设计。然后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价。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班级心理辅导方式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符合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型和教育型模式,面向广大心理正常的学生,以发展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情绪能力,开发学生潜能,

2、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为主要目标,注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同时团体教育的形式又保证了教育的效率。另一方面它还弥补了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缺乏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弱点,因为个别心理咨询对咨询人员的专业要求是相当高的,难以经过短期的培训就成为一个水准很高的咨询员。所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非常符合现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 第一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概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

3、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和耐挫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课程。 在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不同的称谓,有的称为“学校心理课程”,有的称为“心理辅导课程”,有的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有的则称其为“心理素质培养”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些称谓很相似,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同的人对其赋予不同的内涵。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新增加的,如同一般学科课程一样,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心理学知识,比如一些学校把改版的初一思想政治课上成了普通心理学知识传授课,或将普通心理学知识以讲座形式一节节讲给学生。这种倾向的存在,主要在于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缺

4、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质。另一种情况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而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把辅导内容局限于学生的问题,把辅导形式局限于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把辅导的对象局限于个别学生,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问题化。第三是认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课程,辅导目标重在发展、预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不是要新增加一门学科课,而是使其自身的特点在其他教育形式中加以明确和突出,以便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丝毫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一般学科

5、课程有什么区别呢? (一)内容不同 一般学科课程侧重人类积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及其相应的技能培养,比如,数学课主要向学生传授有关数学的概念、定义、定理,训练学生的基本数学运算、推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包括对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训练品质的培养,但这是有机地融于教学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显得弥散,而且是侧重在对学生智力心理的培养为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它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压力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

6、自我、悦纳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它使在学校教育中不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确起来。 (二)形式不同 学科教学以讲授为主要形式,即使是活动式教学,也是学生自身单个活动居多(比如,学生看书自学、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讨论局限于讲授的知识,参与讨论的学生范围有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在班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主要有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这里的游戏、活动不同于学生的那种自发游戏,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游戏和活动是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计的有主题、有活动形式和方法、有设计方案、能

7、控制活动过程、能评价活动结果的活动和游戏。 (三)师生关系不同 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拥有权威性。虽然随着新型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的飞速发展,这一权威性有所削弱,但总体上,应试教育中教师发展的职能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主体地位比较明显,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真诚、亲密,似向导与游客的关系。学生是关系中的主体,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对学生抱非批评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师生之间的活动是一种合作的、民主的、商谈式的协助活动,教师不是代替学生

8、解决问题,而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评价的方法不同 学科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以考试作为主要形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做客观定量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效果的评价,则是以心理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心理机制不同 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主要是感觉、知觉、表象、判断、推理的过程,它着重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念、原理等的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情绪的唤醒,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不同:一般学科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间接经验),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关注学习结果,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评价方法以客观

9、定量评价为,心理机制注重学生知识的系统逻辑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主动探究,注重过程经验,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方法以主体综合评价为主,心理机制注重学生的情绪的唤起和情感。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理论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它是一门新兴的、开放性的不断发展的门类,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概念来界定它。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它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是一类边缘的宽泛意义上的“学科”。 美国学者R.S.蔡斯在其课程设计:有代表性的模式一

10、文中曾归纳了活动经验课程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课程的结构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 第二,合作计划,即教师和学生一起确立追求的目标,规定查阅的资料,计划实施的活动,安排从事的评定程序等。 第三,把重点放在所学习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上。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属于活动课范畴,它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主线而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它以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择业等方面的问题,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

11、沟通、行为训练等,促进班级成员的互动合作。通过优化学生的活动过程,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提高心理能力的目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形式的活动性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悟,它不同于传授和说教。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能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他要考虑如何做出反应,这就使其思维处于激活状态,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独创性得以显现和培养,思维变得积极而活跃。随着思维的活跃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也将得到协同的行动,尤其是与思维直接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锻炼和发展;伴随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在情感上会有愉悦的体验,参与意识将增强,使活动变得积极、主

12、动、轻松、愉快。 结构的开放性 构成心理活动课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不是封闭的,它集中体现在活动目标的开放、活动内容的开放、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放、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开放五个方面。 1活动目标的开放:活动的目标重在发展和预防。它是一个方向目标,对每个学生而言不是整齐的,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发展,因此,活动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多元的、开放的。 2活动内容的开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选取的是学生最关心的自身心理问题以及与之发生关联的来自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问题。最终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活动的内容、创设的情境都是开放于社会的,同时又充分满足学生内在的心理需

13、要。活动有时也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答案,活动结果呈现出开放性。 3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不是拘泥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本身可长可短,视具体情况而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4活动空间的开放:它不拘泥于教室,可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选择教室、校园、公园、野外等社会空间作为自己的活动空间。即使是教室内的活动,也可以打破教室座位顺序,或没有固定的桌椅,围圈而坐,“U”型、“V”型、“O”型排列均可。 5师生关系的开放: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居高临下”、“专断”、“独言”,师生关系是彼此尊重、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式、开放型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存在一方灌输给另一方的问题。 训练

14、的系统性 这里所说的系统性不同于学科课程的系统性。学科课程的系统性指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训练的系统性表现为整体活动目标的系统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不一样,因此每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要求一致但程度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加,活动的内容、形式、水平会逐步加深和提高。就是同一年龄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呈现出活动之间的系统性。 学生的主体性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1能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自己设计活动形式,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依照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主动地感受所创设的活动环境的影响,或吸收或

15、排斥或改造,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与改造。 2自主性:学生活动中,具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自觉活动的态度。教师予以宏观指导,学生能主动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发展和完善自己。 3、创造性:由于是活动,既“活”又“动”,在团体中会不断有新的思想意识、方法的涌现,使活动过程处于“活”的态势下,学生能够在“接受和产生”的思想碰撞中实现对自身的重组和刷新。 这四个方面的特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征。其中活动性是其他三性的基础和前提,创造性是最高特性,系统性是对活动性、开放性的进一步规范,主体性是活动性和开放性得以实现的保证。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

16、题简析 在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推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存在不少矛盾,毕竟它还是个新生事物。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重要形式之一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也同样存在不少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缺乏长期效果评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其别开生面的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所以现场的效果十分好。精心设计的活动、热热闹闹的游戏、同学高涨的参与热情都让人兴致盎然。许多对这一教学形式接触不多的教师都很惊讶于其新颖活泼的课堂气氛,许多任课教师也陶醉于现场的热烈气氛之中。但是,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评估角度来分析,除了要看具有表面色彩的现场效果、短期效果外,长期效果如何则是个不容

17、忽视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关键的问题。因为学生的心理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时的问题,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对于现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不是每节课的设计和教育目标都能真正实现?活动课的效果持续时间有多久?如果长期效果不佳的话,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和跟进措施能进一步延续或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后效?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往往被淹没在学生暂时性的兴奋和好评之下了。正如一位活动课的任课老师所说,他的学生每次上课前都兴致勃勃地问他:“老师,今天做什么游戏?”他很困惑,也许他的学生每次记住的是课上热烈的游戏甚至只是高涨的情绪,而应有的感悟和认知及行为的改善却所得甚少。事实上,就教学效果而言,我们不

18、能仅仅满足于一时的表面效果,必须更深入地研究我们的课程能不能产生长期的效果、如何评估长期的效果。在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同时,我们应该推出一些效果评估的课题,开展一些对照性的、有量化指标的研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理论上和技术上获得更强有力的支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法盲目而混乱 在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假如授课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你会觉得他的授课十分轻松自如,甚至你会觉得上这样的课是一件很简单容易的事。但是表面流畅简单的课,其中暗含着许多复杂的控制因素,比如对教具的设计、课程的活动性程度、讨论的效果控制、后续心理行为作业的跟进等等。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这些不同的教学手

19、段和环节都是需要加以重视和完善的。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设计教具,比如画了和课程主题有关的漫画,他仔细研究了授课对象的心理特点,选取的漫画形式非常符合相应年龄段学生的口味。而有的教师则做得不够,一些配图“太土”了,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有的课程活动性很强,学生游戏做得兴高采烈,结果游戏的时间拖得很长,课堂讨论的时间被挤占了,或者在课堂讨论时学生还沉浸在做游戏的兴奋中迟迟难以投入到较为理性的后期讨论中去。课程的活动性是否过强而淹没教学的主题?对课堂讨论的引导能否到位而不露痕迹?这些问题如果不细加揣摩和推敲,就会被忽略而影响教学效果。有的学校为了突出教学方法的先进性,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投

20、影,但是传统的黑板却不见了(没地方摆放),而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在黑板上随手将学生的观点写下来是最基本而常用的教学手法,多媒体虽然漂亮,但不能因为表面的漂亮,而丧失了最有效的教学手法。有些学校甚至在未能掌握活动课教法的状况下,却要利用网络聊天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显示自己学校的硬件水准。这种盲目的校际攀比心理,会丧失活动课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的魅力。再有,在早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材中往往缺乏课后的跟进作业,其实有没有作业跟进,对保证教学效果的稳定持久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些新的教材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加入了后续心理和行为的跟进作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急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

21、育活动课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教师的心理学专业水平、局面的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人际的敏感性和影响力等,这些都是必需的品质。我发现有的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对学生的提问无法回答而回避回答或误答。例如,一位重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力教师,每次公开课都由她主讲。当讲到情绪、心理防御机制、精神分析、梦的知识的时候,显然学生对这些方面很有兴趣,求知的气氛也很好,正是可以真正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好时机。可他面对学生的求知目光甚至是直接的提问,往往是匆匆打住或有意略过,很可能在这些方面她也不在行。讨论是活动课的重要一环,它是将感性的活动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关键步骤,但有的教师无法随机应变,对学生讨论的总

22、结生硬空洞,不管学生讲什么都按自己事先备课时准备好的台词讲,学生很不满。还有的教师在学生活动兴奋性提高的情况下,无法控制场面,影响教学效果。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师需要兼具心理学家和主持人的双重能力,既要熟悉课程相关的心理学背景知识,又要有主持人对局面的把握调控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师一点也不容易当,甚至比个别咨询还难,它远不是表面显示的那样轻松容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材质量有待改进 教材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证。那么,对于现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材,我们是不是没有疑问了呢?我想至少我们应该问问以下的问题: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材是以发展

23、性为导向的,那么对学生的发展导向究竟放在哪里?是教学生追求成功呢,还是寻求社会的快乐?是无限开发潜能呢,还是知足长乐?这些都是需要解答的问题。老师在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也要明确,比如要了解不同活动课之间存在联系和平衡的问题,在上要求学生“惜时如金”的课程时,要想到会不会给有些学生造成更大的学业压力和心理负担?上“适度调节目标、摆脱考试焦虑”的课程时,应考虑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就事论事,自相矛盾。第二,教材在心理学、心理健康学等方面的专业水准是否得到保障?有的教材是非专业人员所写,有关的内容知识陈旧甚至是错误的,这样的教材显然难以让人满意。第三,教材的某些内容,如插图、文字的风格、

24、引用的阅读资料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方面是否到位?不同年龄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这必须在教材中有所体现。第四,教材有没有设计足够提高教学效果的后续跟进作业?第五,在普遍缺乏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师资的情况下,我们的教材又需要作哪些变化?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增加教材的文字量,提升课程的学生自习自助含量,以弥补师资质量可能造成的问题,有时教师误讲甚至比学生无知造成的危害更大。总之,从现有教材的编写质量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第二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包括: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进行单元设计和小单元设计四个环节。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

25、活动课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确定的原则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个体的心理品质和特征很多,并非都需要培养,挑选适当的心理品质和特征应遵循以下原则: 1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原则 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我们的学生不仅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且更应该是今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能适应今后发展了的社会环境。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在迅速发展变化,如果我们的眼光短浅,教育目标没有一定的超前性,只是根据当前社会、甚至是过去社会的需要来指定教育的目标,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因此,我们要面向社

26、会、面向未来,选择有利于适应今后社会的心理特征作为我们课程教学的目标。所以,当代社会所需的自主独立性、竞争性、学习能力、创作性等品质必须要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进行教育。 2发展性原则 所谓发展性原则,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一步一步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地发展。例如,要培养学生关心和爱他人的品质,从学前到高中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应该在水平上从低到高有所变化:在学前期,重点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和同学);在小学阶段,强调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和集体观念;在中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

27、的社交技能,以及爱祖国和爱人民的意识。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教育目标不能“假、大、空”,而要明确地具体化为可以观察评定的和可以训练培养的行为特征。例如,我们不能泛泛地把“完善的自我”、“道德高尚”和“心理健康”等作为人格教育的目标,而应该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如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和肯定自己、自己的事自己做、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遵纪守法等等。这样的特征是可以观察到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测验和评定方法来评估,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措施来加以训练和改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总体目标是:协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观念、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

28、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质。具体包括: 1帮助小学生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使学生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增加学生对价值的察觉:让学生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帮助学生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学习正确归因;进行积极思维方式训练。 2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

29、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3帮助小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 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 (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

30、要性;知道何时挺身而出,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 4帮助小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 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 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 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 5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如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如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

31、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总目标: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2分目标 在四个学会这一总体目标下,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各年级的学习特点,分别制定心理素质教育的年级目标。 初一: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的指导; 初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发育问题,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初三: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和升学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 高一: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为学生的文理分科提供咨询帮助; 高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文理分科后的学生生活,树立正确的爱情

32、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人生观; 高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升学观,正确对待高考,形成正常的应试心态,掌握科学合理的应试技巧。 二、确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就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具体化,即以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选择如下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 1智能和创造性:(1)观察力。(2)记忆力。(3)思维能力。(4)注意力。(5)想象力。(6)创造力。 2自主坚强的意志特征 (1)自信心认识自己、接受自己

33、和坚信自己。 (2)目的选择性能够选定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3)独立性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轻易接受他人帮助和支配。 (4)勇敢敢于挑战、不胆小怕事、不怕苦和累。 (5)成就动机强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和自己所做之事负责。 (6)坚持性做事彻底、有耐心。 3爱的品格和社会适应性 (1)爱人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 (2)爱环境爱护环境卫生、热爱大自然、具有环保意识。 (3)爱集体和社会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 (4)社会交往技能倾听、礼貌等等。 4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特征 (l)乐观的人生态度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 (2)幽默感。指个体在频频

34、发生的恶劣事件中,有意无意地以一种超然摆脱的态度来减轻痛苦情绪的困绕。 (3)美感乐于和善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八个方面: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妨碍他们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考试心理的调适和训练、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 2健康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情感学习是中学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情感与一般疾病关系密切,更是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丰富多

35、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稳定平衡的心境;了解感情活动产生、发展、形成、表达的规律,初步培养健康的高尚情感;学习并掌握“制怒”的方法,培养幽默感等。 3坚强意志教育。意志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意志力薄弱,耐挫力差,缺少明确的行动目标,做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等,是当今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重大缺陷。坚强意志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等。 4人际适应教育。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和社会孤立地生存与发展。积极有效的交往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人际适应教育包括: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愉悦地接纳自己;形成学生的博爱意识与行为

36、;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打扮得体、举止文雅;学习各种社交技能。 5反应适度教育。人的行为反应,无论敏捷与迟缓,都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反应适度教育包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认识挫折的双重性;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提供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不断进取。 6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时期,是学生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性生理现象的产生,性心理的萌发并逐渐趋向成熟,为中学生增添了无数的烦恼与困扰。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健康教育;性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性审美心理健康教育;性法制教育。 7升学与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升学志愿与职业的选择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37、社会的现实需要、家长的殷切期望、教师的诸种想法与学生自己总是不能完全“合拍”,因此,升学与择业常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冲突。升学与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升学考试前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升学与职业选择指导;职业心理准备教育。 8健全人格教育。中学生正处于个性陶冶、塑造、形成的重要时期。健全人格教育包括: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与性格倾向;培养良好的性格,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会自我调适。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是指针对某一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内容制定实施计划。通俗地讲,就是备好一个单元的课。单元设计的内容如下: 确立单元名称 单元名称具体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的特

38、定内容。单元又有大小之分。大单元又叫主题系列单元,由多个相关的或同类的小单元构成。 确立课程时间 应当详细的标示出每个单元需要的课时。一般每个小单元以两课时为宜,太短不便将问题讲清楚,太长易偏离主题。大单元一般由48个小单元组成,故其课时应在816课时之间。 确定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课程单元所要达到的目标。 明确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来完成。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本书第四章已经有所论及,在此不赘。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如心理测量法、学生自陈法、演讲法、绘画法、唱歌法等。 作好课前准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由于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对于教学地点应根据

39、实际情况选择。对教学所需的电教设备和影视、录音材料、教学游戏所需的玩具、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等等,都应在课前准备好。 确定活动程序 这一部分规定了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从教学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步骤都应具体说明。例如,设计一个关于“怎样了解自己”的单元可以分这样几步进行:第一,教师讲解由于不了解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的故事,引起学习动机;第二,讨论了解自己的好处和重要性;第三,欣赏幻灯“我是谁?”并讨论内容;第四,每位同学自问自答五次“我是谁”这一问题;第五,每位同学就听到的最感兴趣的答案向那个同学提问;第六,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写出班上三位同学的优缺点各三项;第七,师生共同讨论,看自

40、己的看法与别人的看法是否一致;第八,教师归纳了解自己的方法和如何自我检讨。这样规定了具体的教学活动步骤,一般教师也能据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了。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小单元设计 小单元课设计的内容 从整体上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规律特点及学生遇到的主要焦点问题,将教育活动的目标层次化;从内容上,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从学习、生活、适应社会三个方面着眼,按照每方面内容,又分为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又由许多许多相对独立的活动组成,每个独立的活动即是教育活动课的最小单位。心理健康活动课小单元设计的内容主要有: 1确立主题及目标 按照单元的目标,确立本节活动课的主题及具体明确

41、的目标。要求选择鲜明、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问题做主题。目标要具体、明确。目标越具体,越易操作和实现。有些活动设计,目标定得高、空泛,教师在活动时不好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步骤易停留在表面,不能深人,难以收到实效。 2选择合适的活动模式和方法 根据活动目标及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活动模式,有时一节课是多种模式的交互运用。要注意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光图表面热闹,要体现出各活动之间的层次递进性。平行关系的活动易使活动浮于表面。 3列出活动的步骤 包括活动准备,活动的先后顺序,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及说明提示等。例如,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引入话题创设情景展开讨论树立样板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

42、深化这样七个环节确定活动程序。称为“七环节教学法”。 引入话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同学的来信,咨询时接触到的同学们关心的话题,或者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现象。 创设情景:可以利用小表演,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展开讨论:通常是先提出问题,再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树立样板: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必然希望听到老师关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因此,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从正面来树立同学们的行为方向。 联系自我:同学们在学习中,如果不将所学内容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就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树立样板后,必须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来分析他们自身的

43、情况,形成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并将其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反馈矫正:通过学生的讨论,联系自我,学生会暴露出一些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为他们提有利于其心理调整的反馈信息。 总结深化: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地提高,以名言警句的方式将课堂中所涉及的显浅道理从理论上提高,以期从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实践,最终转变为学生的行为和能力。 当然,以上七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实施中也可以作灵活的调整,根据备课情况有所侧重,一切以实效为依据。 4选择相应的参考 实施一节活动课可能涉及到的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学生案例资料很多,仅靠心理辅导老师一人在课前去准备是不够的。因此,在设计时要

44、把相关的资料提示或某些具体参考列出,以备实施人参考使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小单元教学组织设计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能够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活动方法设计教育活动课,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好该课程,使之取得应有的效果,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规定的目标。课程的组织设计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设计两个方面。 1课前准备 在课程开始之前,有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不仅仅包括单元设计中所规定的事项,如课堂所需的教具和有关材料等等,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掌握学生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技能。例如熟悉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团体动力学和心理卫

45、生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会使用某些心理咨询的技术,如处理抗拒的技术、沉默技术和情感转移技术等等。 了解教学对象即学生的背景材料。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智力状况、人格特点、家庭状况、在校表现、老师评语、过去的记录等等。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情况,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活动过程的掌握。这就是教师经常所说、课前准备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 先行接触。在课程开始之前,有必要对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面对面的接触,尝试建立初步的良好的关系,以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设置助手。设置助理教师或在学生中找到助手,以帮助主持教师活跃团体气氛,协助活动的开展,以及处理某些冲突事件。 2课堂组

46、织 要上好一堂教育课,教师必须采用一些教学组织的方法处理好一堂课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等教学环节。 课堂开始 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组织方法: 预热方法 可通过唱唱跳跳等游戏活动开始一堂课,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座位的安排上,可考虑圆形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面,平等交往,将会大大有利于课程开展。 澄清方法 教师以生动有趣、简洁有力的话作一个开场白,说明课程的目的和教学活动的大致安排,解除学生的困惑,增强活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介绍方法 传统的自我介绍方法比较死板,往往使学生不自然而有所保留。因此,建议

47、采用以下几种介绍方式:先分组两两配对,互相说出自己的基本情况,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最得意的、最讨厌的事物或人。然后,再回到团体介绍刚才配对的朋友。每人自问自答10次“我是谁?我是”,说出别人不知道的特点,这种方法可训练学生自我了解的能力。由大家轮流向一个同学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被问者不能拒绝回答,这种方法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坦诚,训练其机智。 教学过程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 引导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问题上能寻求较好的答案,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前后,给予一些启发性的话,如“你是说”、“你觉得”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促进团体内开放性的沟通

48、。引导方法可分为间接引导和直接引导。 反馈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把握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教师是理解他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澄清自己的思想感情。反馈就像一面镜子清楚地、真实地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反映出来。这面“镜子”给学生提供了自觉改造自己的机会。 明朗化 这种方法是教师除复述学生所说的话或表明的感情外,再增添教师认为学生想要说而没说出的东西,即教师把学生模糊、隐含、未能明白表达的感觉说出来。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 面质 学生有时会逃避自我应负的责任,或给予自己不当的行为一些合理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面质学生,促使其自我思考,勇敢面对现实。在面质时,应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明确指出学生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课程结束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 回顾与检讨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进行过什么活动,有什么心得,有什么意见。 计划与展望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今后应该做些什么,对未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