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山大学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的名词解释 1、研究范式:包括社会事实范式,社会定义范式,社会行为范式 2、宏观理论:一种试图理解制度、整个社会和社会之间的互动等“大图景”的理论。它的研究主题包括了社会中经济阶层之间的斗争,国际关系,社会内部主要机构间的互动。宏观理论对付的是社会中规模大且综合的实体,甚至是整个社会。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
2、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3、微观理论:试图通过理解个体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来理解社会生活的理论,处理个体或小群体的社会生活议题。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由一组命题构成;2、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3、命题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大多数理论属于这种形式的理论。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等。 4、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可以是有形的社会现象或抽象事物如社会地位。概念具有内
3、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越明确和丰富,所表达的事物的特征就越清楚,但外延狭小即涵盖面窄。若抽象层次高,则对事物特征的表达就越含糊。 5、变量:是属性在逻辑上的归类。包括若干个范畴、值或亚概念的概念,即概念的操作化。变量具有两个性质:a、构成变量的各个值必需是穷尽的;b、构成变量的值必需是互斥的。社会研究包含了变量及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社会理论是以变量语言编写的,而个体之所以涉及研究,只因为他们是变量的介质。变量包含了属性或者说值。变量是很多属性的逻辑组合。属性和变量间的关系是科学描述和解释的核心。 6、自变量:该变量的值在分析中是不受质疑的,而是被当作是给定的。自变量被看做是原因或是决定因变量
4、的因素。是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改变的变量。它与因变量所隐含的关系是决定关系或因果关系模型。 7、因变量:该变量被假定是依赖于或是由其他变量引起的。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改变的变量。当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就形成了某种因果关系,自变量是主动的变量,因变量是被动的变量。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实验者主动操纵其变动的变量,即实验刺激;而因变量则是手实验刺激而变动的变量。在调查研究中,自变量多为属性变量,比如性别、年龄等;而因变量多为行为或态度变量。 8、假设:它是命题的特殊形式,是一种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检验的,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假设就是尚待检验的命题。 9、归纳式理论构建:以
5、观察为起点,然后通过归纳推理,得出解释这些相信的理论;理论建构的过程:1)从观察到概括。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或定量或定性的观察,完成从具体的观察结果到对现象的经验概括。2)从概括到理论。舍弃特定个案的特殊性,集中其存在的共性特征。从经验概括中抽象出某种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概念间关系,形成对这一现象及其背景的更为一般性的命题,初步建立了解释和说明这样现象的理论。 10、演绎式理论构建:以理论为起点,通过演绎推理,作出预言或预测,并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检验预言的正确性。理论检验的步骤: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2)由理论推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
6、化命题,即操作化 4)收集相关的资料5)分析资料6)评价理论并进行修正。 11、探索性研究:对所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它常用来满足三类目的:满足研究者的好奇心和对某事物更加了解的欲望;探讨对某议题进行细致研究的可行性;发展后续研究中需要使用的方法。缺点:由于其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它很少能圆满的回答研究问题。 12、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其关注的焦点通常不是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分布,而是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其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
7、提供1 信息。与探索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描述法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 13、解释性研究:解释原因,说明关系。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和描述性研究同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以外,更为严谨,针对性愈强。往往需要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14、理论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主要目标是要增加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理解,增加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 15、应用性研究: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现实社会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
8、会现象的问题。其关注点通常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制定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以及评估社会后果等。主要包括社会状况/问题/政策/影响研究。 目前国内的社会学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当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研究的是同一的社会现象,理论性研究更关注如何发展出某中一般性的社会认知,解答学科领域内的重大理论问题或疑难问题;而应用性研究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16、分析单位:研究什么和研究谁。是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中将分析和描述的对象。研究中的研究单位通常是观察单位,是用来考察和总结同类事物特征,
9、解释其中差异的单位。当研究试图描述或解释不止一个分析单位时,研究者必须清楚他得出的结论及所对应的分析单位。四种类型:个体、群体、组织、社会人为事实。分析单位的特点: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的每一个个体;将对这些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组成的群体(研究的样本),以及由这一个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17、区位谬误:在只对群体进行观察的基础上,错误地得出个体层次上地结论。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18、简化论:局限于只将某些类型地概念应用于被研究地现象。研究者用个体层次
10、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导致因素:社会研究易获得关于个人的具体资料,而客观的单位运行比较抽象和模糊。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关键是,保证作结论时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运用证据时使用的分析单位。 19、截面研究:以代表了某个时间点的观察为基础的研究。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它是社会研究的最常见的形式。主要是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很多解释性研究也适用。 20、历时研究:该研究设计需要收集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即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实地研究项目,包括
11、直接观察和深度访谈,都是属于历时研究。 21、趋势研究:是一种历时研究,其中总体的某些特征一直得到研究。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22、世代研究:又称同期群研究,研究者历时的研究亚总体。尽管在每次观察中,数据可能是从不同的成员中收集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23、专题群体研究:是历时研究的一种,其中的数据是从不同时间点的同一批对象收集起来的。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与上者的区别在于始终都是同一样本。困难是后续的研究难以获得这些样本。 24、测量: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即根据一定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
12、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有效的测量要满足三个条件: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25、定性测量:测量层次最低。本质是一种分类体系,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数学特征是(不)等于。 26、定序测量:该测量层次描述了变量的属性沿着某个纬度的排列序列。不仅能将不同的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还能反映出事物或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等级序列上的差异。数学特征是大于和小于。 27、定距测量:该测量层次所描述的变量的属性可以排序,而且相邻属性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13、其结果可以相互进行加减运算。 28、定比测量:除有定性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有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真实的零点”,其数据可以加减或乘除运算。如出生率。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非中介性质的零点的存在,是定比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29、操作化: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操作化方法:概念澄清与界定;发展测量指标。 30、指数:一种复合测量
14、,包含了多个具体的观察,并代表着一些更一般的纬度。他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是由一组有关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然后按照某种标准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态度的量化结果。 31、量表:是一种符合测量,由多个具有逻辑结构或是经验结构的项目组成。用于测量人们的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内容的一种量化工具。通过对问题的不同反应模式赋予相应的分值,使不同选项反映变量变异程度的强弱。有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语义差异量表、李克特量表,哥特曼量表等。 32、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用于判断人们进入其它类型社会
15、关系意愿的一种测量技术,它的长处在于能够再不丢失原有信息的同时汇总多个不连续的回答。它定量的测量人们相互心理距离、相互关系的程度或人们对某一群体所持的态度及所保持的距离的量化工具。由在内容上具有某种趋强的逻辑结构的一系列陈述构成,不同陈述代表人们在态度上的不同程度。 33、语义差异量表: 用于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受访者被要求根据两个相反意义的形容词来评价某事的一种问卷格式。该量表由处于两端的两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构成,研究者通过对被调查者在适当位置标下的记号所代表的分数的统计和计算,来研究人们对某一概念的看法或态度,或进行个人或团体间的比较分析。用于文化比较分析、个人与群体的差
16、异,人们对环境和事物的态度等的研究。 34、指标:是我们所选择的观察,反映我们所要研究的变量。它反映社会现象变异特征的范畴,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的事物,称为该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指标是对社会范畴的变异方面的规定性加以具体化。 35、抽样框:又叫抽样范围,是整体要素的列表或准列表。即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要想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抽样框就要包含所有的总体成员。 36、参数:又称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概括性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37、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样的
17、可靠性程度。当置信区间扩大时,置信水平将会增加。置信区间也提供了决定研究样本大小的基础。 38、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 39、系统抽样:选择完整名单中的每第K个要素组成样本的概率抽样方法。是等距抽样。 步骤:1.给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抽样框;2.计算抽样间距K,即用总体规模除以样本规模;3.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个个体,记下编号A,这是抽样的起点;4.在抽样框中,以A为起点,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A,A+K,A+2K,A+3K;5.将这些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40、分层抽样:在抽
18、样之前将总体分为同质性的不同群。这一程序能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它还可以和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是整群抽样结合起来使用。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优点:1.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精度;2.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内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进行比较。 41、整群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样本的方法。只要该群被选中,则该群中的所有成员都进入了随后的子样本。 42简单
19、随机抽样:在这种抽样中,代表着总体的单元用一个数字来代替,这样就有了一个随机数表,在挑选样本时直接选取这些数字即可。它是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基本形式。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 43、偶遇抽样:一种非概率抽样。自然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44、判断抽样:即目标式抽样,一种非概率抽样。其选择观察对象的方式是以个人的判断为基础的,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能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总体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
20、究方法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时使用。 45、配额抽样:非概率抽样方法。预先了解总体特征来选择样本,这样就能够保证样本的特征分布和所要研究的总体一样。它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往往从建立描述目标总体特征的矩阵或表格开始,该方法存在一些先天的缺陷:配额框架必须十分精确;从某些特定的格子中选择样本时,可能会存在偏误。 46、雪球抽样:一种经常使用于实地研究的非概率的抽样方法:每个被访问的人都可能被要求介绍其他的人来参与访谈。当无法了解总体情况时,可以从总体中少数成员入
21、手,向他们询问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再去找那些人询问他们知3 道的人,如同滚雪球一样。常用于探索性研究。 47、抽样误差:概率抽样中期望的误差程度。即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存在的偏差,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决定抽样误差的公式包含三个因素:参数、样本规模和标准误。 48、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其中包括了问题和其他类型的项目,我们用它来获取和分析相关的信息。问卷主要是在调查研究中使用,但同时也可以在实验、实地研究和其他观测中使用。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49、编码:
22、将原始资料转变成标准化的形式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利用机器来处理和分析这些资料。它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50、封闭式问题:受访者被要求在研究者所提供的答案中选择一个答案,因为封闭式问题能够保证回答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并且比开放式问题更容易操作,因而在调查研究中相当流行。其优点:填答方便,省时省力,资料易于作统计分析。缺点:资料失去了自发性和表现力,回答中的一些偏误也不易发现。 51、开放式问题: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受访者被要求作出自己的回答的问题。深度访谈和定性访谈就基本依赖于开放式问题。优点:允许回答者充分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资料生动丰富。缺点:资
23、料难以编码和统计分析,对回答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填答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还可能产生一些无用的资料。 52、自填问卷法: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己阅读和添答,然后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优点: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缺点:回收率难以保证;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要求;调查资料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53、试验刺激:实验中研究者对实验组实施前后测之间通过操纵引入的变量,即自变量。 54、前测:对因变量的测量,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之前进行的测量。 后侧:在接受自变
24、量的刺激之后因变量的测量。即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之后进行的测量。 55、实验组: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也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 56、控制组:即对照组,在实验中没有被施以刺激的受试者,但在其他方面则和实验组一样,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比较是要发现实验刺激的效果。 57、双盲实验:受试者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哪些是实验组、哪些是对照组的一种实验设计。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试验的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 58、准实验设计:一种有点类似于试验设计但又不是很严格的方法,它缺少试验设计中一些关键性的要素,它是半实验设计,指完整的标准实验中缺乏一个或多个条件和部分的实验。
25、 59、经典实验设计:古典实验设计,最基本也是最标准的实验设计。饱含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与后测;自变量和因变量;随机指派。 60、定性资料: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特点:来源的多样性,形式的无规范性,不同阶段的变异性。 61、内容分析:对记载下来的人类传播媒介的研究,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尤其是对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信息的分析,其适应面最广泛。 62、二手分析:指的是某人所收集和加工的资料被另一人所用,通常是出于不同的目的。尤其适合调查资料。资料档案就
26、是存储和分发二手分析的资料的仓库或说图书馆。是对其他研究者先前为别的目的所收集和分析过的原始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和研究。分析与原问题不同的问题或是对原问题的深入或检验。 步骤:选择研究的主题;寻找合适的资料;对资料的再创造;分析资料。优点:省时、省钱、省力;特别适合于比较研究和趋势研究。缺点:所用资料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不足。 63、实地研究:研究者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后蕴含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是唯一一种具有定
27、性特征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的合称。 64、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特点是焦点特别集中,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详细。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洞察,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生动、具体、详细的资料,能较好地反映出事物或事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且能为后来较大的总体研究提供理论假设。个案研究的目的:深刻揭示蕴含在研究对象中丰富的个体特征和详细的实践发展过程,深入地观察或访谈来获得详细、具体和生动地研究资料。 65、描述统计:描述样本属性或描述样本中的变量关系的统计计算,它只是对样本观察的总结,而推论统计则超越特4 定的描述而归样本所代表
28、的总体特性进行推论。描述统计帮助简化资料的方法,包括集中趋势分析和离散趋势分析。 集中趋势分析: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 离散趋势分析: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66、推论统计:从样本观察的发现推论到总体的统计方法。即根据抽样取出的资料推论出母体的情况,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67、详析模式:所关心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通过引进并控制第三变量,来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原来两变量之间关系性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拉扎非尔德发展出来的。详析模式的多种结果是复证、辨明、阐明和标明。复证:指引入控制变量之后,
29、原有的两变量关系并没有改变,进一步加强了原关系为真的信心。辨明:引入控制变量后原关系消失了,两变量之间的初始关系被证实是虚假的。标明:引入控制结果之后,两变量之间的初始关系在某些子群中继续存在,而在另外一些子群中则不复存在。阐明:控制变量是原初关系的中间变量,及自变量通过影响控制变量而影响因变量。 68、多元回归分析:该统计分析模型寻求代表了两个或更多的自变量对单个因变量影响等式。即用多个自变量来估计或预测一个因变量的数值,并了解这些自变量中的哪一个对因变量的影响力最大的方法。 69、交互分类(: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一个定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70、消减误差比例(简称
30、PRE):评估关系强度的一个逻辑模型。其原理是知道了一个变量的值之后。再去猜测另一变量的值所能减少的误差。两个有关系的变量x与y,当知道x的值来预测y值时所减少的误差与总误差的比。 71、开放式编码:在定性资料分析中,对概念的初始分类和标注。再开放编码中,编码是由研究者对资料的检验和质问决定的。研究者关注于资料本身,不断为资料中所呈现出的各种主体分配编码标签。即先设置一些主题,同时将最初的代码或标签分配到资料中,以便将大量零散的、混杂的资料转变为不同的类别。 72、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研究者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所观察社区或群体中一个真实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这是一种要求研究
31、者采取虚伪角色的形式。 73、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所研究的群体是公开的,同时,研究者又被这一群体所接受,允许他参与他们的成员关系和群体活动,使研究者能够进行观察和研究。 74、非参与观察:观察者处于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 75、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生活的生活中所进行的观察。 76、结构观察: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结果适于定量分析。 77、无结构观察: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多采用参与观察,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是实地研究中最主要的观察方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