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病人的护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132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暑病人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暑病人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暑病人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暑病人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暑病人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暑病人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暑病人的护理.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暑病人的护理正 文 模块三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 任务九中暑病人的护理 1.酒精中毒兴奋期乙醇浓度达到多少? 答:11mmol/L 2.共济失调的表现? 答: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眼球震颤 李先生, 54岁,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室外工作,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T:40.5并伴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速,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表现,急诊就诊。 临床诊断为:热射病伴休克 思考: 1. 为该患者降温首选的方法是? 2. 请说出停止降温的指征? 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不同类型中暑患者选取适宜物理降温方法的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氯丙嗪为患者进行药物降温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并能

2、区分不同中暑类型的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治疗原则并掌握主要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一、定义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1. 环境因素 在高温、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或环境温度虽未达高温,但空气中湿度大且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 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 1 正 文 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发病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

3、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左右。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机体产热增加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以及汗腺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搬痕形成等使出汗减少散热受阻;对热的适应能力下降,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三、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大量出汗、口渴、头晕头昏、胸闷、全身疲乏,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盐,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4、。 轻度中暑 除上述表现加重外,体温升高到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恢复。 重度中暑 1. 热衰竭 为最常见的类型。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主要表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内多无过量热蓄积,体温基本正常。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及尚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者。 2. 热痉挛 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盐分补充不足,使血中钠、氯浓度降低,病人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常呈对称性,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5、。多见于健康青壮年。 3日射病 由于烈日暴晒或强烈热辐射作用于头部,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严重时发生昏迷、惊厥。脑组织温度可达到4042,但体温不一定升高。在烈日下劳动时间过长,但又没有防护措施者易发生。 4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下,产热过多散热不足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导致汗闭,使体温迅速升高发生热射病。早期表现头疼、头昏、全身乏力、多汗,不久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渐转模糊、谵妄、昏迷,可伴抽搐,严重者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本型特点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严重类型。多

6、见于老年人。 2 正 文 四、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常规可见蛋白及管型,血尿素氮、乳酸脱氢酶等增高。血清钠、氯降低。 五、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使病人尽快脱离高温环境,迅速降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先兆中暑与轻度中暑 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处休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等。 重度中暑 1. 热衰竭 纠正血容量不足,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液、氯化钾。一般数小时可恢复。 2. 热痉挛 给予含盐饮料,若痉挛性肌肉反复发作,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 3. 日射病 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 4. 热射病 迅速采取各种降温措施,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5%30%。 物理降

7、温:用冷水或酒精擦浴,头部戴冰帽,颈、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 药物降温:常用药物为氯丙嗪, 其作用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降低器官代谢及耗氧。 对症治疗: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抽搐时肌注地西泮或用10%水合氯醛1020ml保留灌肠;昏迷者应保持呼吸通畅并给氧;酌情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积极处理并发症,中暑高热伴休克者降温可用45%葡萄糖盐水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 六、护理诊断 1. 体液不足:脱水 与中暑衰竭引起血容量不足有关。 2. 疼痛:肌肉痉挛性痛 与中暑后补充钠、氯不足引起中暑痉挛有关。 3. 急性意识障碍:昏迷 与中暑引起头部温度过高有关。 4. 体温过高

8、 与中暑高热有关。 七、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 昏迷者则应定时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及体温的变化,并记录。热衰竭者1530分钟测血压一次。 2症状护理 中暑高热者进行降温治疗时,每10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 3 正 文 室温应保持在2025,通风良好。 物理降温时,无论擦浴或冰袋冷敷,均要同时不断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使之潮红充血促进散热。测量肛温时,肛表要深插,使之能够反映直肠温度,肛温38时应暂时停止降温,避免体温过低。 降温使用氯丙嗪静脉滴注时,滴速要求严格按医嘱操作,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循环衰竭或原患心脏病者输液速度不可过快,以免发生肺水肿。 昏迷者应按昏迷护理常规

9、进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定时翻身,做好口腔护理、皮肤卫生。 八、健康指导 1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外出戴防晒帽,对高温气候耐受性差的老人、产妇、体弱病者,更应作好防暑、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治疗。 2高温作业工人、夏季田间劳动的农民,每天补充含盐0.3%的饮料。 热衰竭 热痉挛 日射病 热射病 护理措施 临床表现 最常见 腓肠肌 脑温高 最严重 三联征 2025 量血压 测肛温 38 停 治疗 补充血容量 盐溶液 头冰敷 45%葡萄糖盐水 依据现有诊断“中暑高热伴休克”可知降温应首选45%葡萄糖盐水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肛温38时应暂时停止降温,避免体温过低。 1.患者男性,

10、29岁,在高温下外出办事跑路过久,喝了很多水,流的汗水把衬衣浸透,病人感到乏力后突然腹痛不能走路,病人出现了哪种情况 4 正 文 A.中暑先兆 B.热射病 C.热痉挛 D.热衰竭 E.急腹症 2.某农民在夏收劳动中突然头晕、耳鸣、口渴、恶心、四肢无力,体温375,首要的处理是 A.头部、腋下放冰袋 B.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C.给予氧气吸入 D.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E.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 3.临床上最常见的中暑类型 A.热伤风 B.热射病 C. 热衰竭 D.热痉挛 E. 日射病 4.患者男性,28岁,民工,夏日在工地作业,出现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随即出现昏迷。诊断为热射病,请问进行物理降温时应暂停降温的肛温是 A.36 B.36.5 C.37 D.37.5 E.38 5.患者男性,27岁,在修建马路过程中出现重度中暑,请问对其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B.在大血管走形处放置冰袋 C.定时监测腋温 D.休克病人不宜行冰水浸浴 E.出现呼吸抑制、深昏迷、收缩压下降,应建议停用降温药 请为重度中暑病人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并预习淹溺病人的护理;倒水处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