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303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附加题)强化训练 庐山草堂记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张”、“竖”、“走注解: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戛:摩

2、,摩娑。 7“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 2、分别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昏旦含吐。 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 3、请用原文说出“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 4、请写出文中描写了“庐山草堂”旁四季之景的句子。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

3、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朝士:朝中官员。 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_ (2)悔不穷问。_ 3、请写出下列句子中“之”字所指代的对象。 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蒙正遂止之。 不问之何损。 第句中之指代 。第句中之指代 。 第句中之指代 。 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

4、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13),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14)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麓:山脚下。醴尊:醴,甜酒。尊同“樽”,酒杯。履:鞋。属:zh,连接。已而:随后。盍:何不。无:通:“毋”,不,不 要。相与:一齐,共同。差:ch,稍微,比较。唇吻:指嘴。爵:古代的一种酒杯。

5、蹈藉:践踏。(13)就挚:被拘囚。挚zh,拴,捆。 (14)卒:终于,最终。 1、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标点符号的位置. 如 是 者 四 不 胜 其 唇 吻 之 甘 也 遂 大 爵 而 忘 其 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陈之饮器 : 数而骂之 : 3翻译句子 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 答:_。 4猩猩本已经识破麓人的计谋,可最后为什么还是失足被捉呢?请找出文中的一句关键语句回答,并简要加以分析。 答:_ _。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6、“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患记问不若人。 迨能倍诵乃止。 迨能倍诵乃止。 3、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 4、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附加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使答曰:“魏王信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1、

7、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不足雄远国。 自以形陋 3、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4、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

8、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 ) (3)立有间。( ) 3、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齐景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王?(用文中的话概括) 4、晏子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劝谏景公的? 课内文言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翻译下面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0.按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 写山间夏季之景的句子是:_。 写太守与民同乐时醉态的句子是:_,_,_。 11.欧阳修这位作家的人生经历你熟悉吗?请根据你所搜集的有关作家的资料,谈谈你从欧阳修身上所得到的人生启示。 _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10、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翻译下面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_ _ 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为什么皆叹惋? _ _ 11、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11、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翻译下面句子。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答:_。 10、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目的何在? 答:_ _ _。 11、文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 答: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1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翻译下面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本文引用渔者歌曰采用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11、从本文找两个理由,说明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 中考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答案 附加题参考答案: 1、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 2、及:到,达到。旦:早晨。 3、“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4、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 附加题参考答案: 1、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2、假装 穷尽 3、吕蒙正 同列。 朝士姓名 4、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 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

13、,容不下他人。 1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 2装满 指名 3又知道设置陷阱人的姓名以及他父母祖先的姓名。 4“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在酒香的诱惑下,猩猩认为喝一杯两杯是“少喝”,喝一碗两碗也不算多喝,甚至觉得只要不醉,都算是“少”而不能算“多”,于是愈喝愈馋,积少成多,乃至大醉而不能自持,贪心造成了他们自己的悲剧。 附加题参考答案: 1、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担心等到才 3、韦编三绝 4、书不可不成诵。 附加题参考答案: 1、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2、称雄 丑陋 3、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

14、: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4、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附加题参考答案: 1、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2、(1)下(雪) (2)同“披” (3)一会儿 3、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4、借古讽今(借用古之贤君之事例劝谏当代的君王)。 课内文言文 9.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10.佳木秀而繁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太守醉也。 11.无论

15、是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只沉溺于个人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尤其是当代青年人在竞争大潮中更容易出现个人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有欧阳修那样的胸怀与气度。 10、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11、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因此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12、穷 自命清高,显示自己与短衣帮不同 身分特殊 。 9、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10、表明陋室不陋,进而体现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1、从环境、交友、志趣等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 9、纵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0、引用渔者歌曰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宁静的气象。 1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二句,说明了三峡的地势险峻,落差巨大,通过船行一日下江陵,可以看出水流的流速是很快的,具备流速和落差的条件,所以适合水力发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