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377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考点归纳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人事。 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把握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

2、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 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答题技巧: 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深层义:把握象征意义;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交代了描写对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点明线索;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

3、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 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过渡段:承上启下。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表现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

4、力。 2、句子的作用,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直抒胸臆,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 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作具体分析。 词句赏析,理解含意。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内容、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

5、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鉴赏句子: 从修辞的角度,看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从炼词的角度,简洁生动、富有概括力。 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 从蕴含的深层含义,是否运用双关义、引申义、比喻义。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

6、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拟人:赋予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的效果。 夸张: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7、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的情景,抒发了的情感。 注意: 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儿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的情景,抒发了的情感。 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的情景,抒发了的情感。 题型2: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题技巧: 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出了的情景+抒发了的情感。 题型3: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a手法,描写出了的

8、情景,抒发了的情感。 a描写,运用了“XX、XX、XX”等动词,描写出了XX人的,表现了的品质,表达了的情感。 a出了的情景,抒发了的情感。 附: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概括介绍和形象描绘、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成长;揭示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句的首要作用: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配景;B、推动情节成长;C、衬着气氛;D、烘托人物形象;E、凸起、深化主题。 社

9、会环境描写的首要作用: 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其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感受人物,分析形象。 题型1:文中的XX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题型2:文中的XX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题型3:文中那个XX人的形象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探究他是个怎样的人。 答题技巧: 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其他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动作描

10、写和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表现手法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技巧: 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使文章写得“” 附: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现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3、衬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

11、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七)写启示感悟发挥题。 题型: 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染和启示; 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部实质意义的理解; 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好坏,对选文材料谈自己创见; 接合实际,对文中提及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提议和设想; 调动知识的堆集,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接合

12、; ()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部实质意义;如: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答题技巧: 1.必须用第一人称;2. 心理活动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描写。 ()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技巧点拨: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答这类题时要用第一人称;采用或的形式。即: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再用

13、“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抒发内部实质意义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语言要通顺,抒发要流畅。 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 )找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有时还是“线索”。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主要人物主要事物 主要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的情感 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技巧: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

14、了“”、“”几件事,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顺叙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 作用:造成牵挂、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活泼性。 插叙 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凸起中心。 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记叙。确定是笔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和力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以第三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可能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

15、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运用第二人称,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和力,便于感情的交流。 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 开头的议论:统领全文; 中间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 结尾的议论: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凸起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个、那些、其他、以上、云云、此; 通常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 注意: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不是适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