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2421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职语文法布尔蝉的教案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在昆虫记第5卷中,蝉原文共有5章,分别背景分析 是第13章“蝉和蚂蚁的寓言”,第14章“蝉的地穴”,第15章“蝉的变态”,第16章“蝉的歌唱”,第17章“蝉的产卵和孵化”。本文节选自第14章和第17章。 知识目标:理解类似记叙文的“倒叙”手法的妙处;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学会提取和筛选主要信息的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讨论鲁迅对法布尔文章的观点,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任务 描述 1.理解类似记叙文的“倒叙”手法的妙处; 2.学会提取和筛选主要信息的阅读方法; 3.学习讨论鲁迅对法布尔文章的观点,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情境 创设 通过学生自己的体

2、验导入本文,幻灯片播放蝉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资源:课前、课后及课内的设计与安排 材料资源:其他书籍及网络上丰富的资源 教学资源 准备 信息资源:其他书籍及网络上丰富的资源 人员资源:师生 设备资源:教具 环境资源:教室 蝉的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通的昆虫,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反思 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握这一问题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其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的写法,还有运动文学的语言表达,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的特点。这些,

3、都有利于深化文章的学习。 教 学 过 程 实 施 内 容 方法 一、古诗导入: 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师:对不对啊?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把蝉叫出来吧。 生齐读古诗。 师:你们瞧,它来了 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二、作者简介: 出示法布尔图像、名字。 师:谁能用三五句话介绍一下法布尔? 学生介绍法布尔。 出示对法布尔的

4、文字介绍,师介绍。 师: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 1、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经典读本56页,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全文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表明自己“有很

5、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6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第三层次,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这一层次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时按实物发展顺序进行的。第7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8-9自然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0自然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

6、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第一层次,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次,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次,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24自然段写幼虫钻到地穴后“隐藏了自己,此后就再也看不见了”,以后,蝉要到四年之后的文本第2自然段所写的“蝉初次被发现”时才会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样,就把对蝉从卵

7、幼虫成虫的生长过程衔接起来并连成一体了。 第四层次,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四、重点探究。 1、师: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选择你们喜欢的那一部分,读一读,交流一下,看看作者是抓住了这一部分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小组交流。 汇报:挖洞: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奇怪的体操; 产卵:在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 幼虫钻到土里:挥着镐向下挖掘,并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了进去,隐藏自己。 师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地了解。 2、

8、对于“脱壳”部分进行拓展: 师:对于金蝉脱壳这个过程,五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描写的更加生动、详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了解一下蝉是怎样脱壳的? 学生读文章金蝉脱壳 师:这篇文章是怎样描写蝉脱壳的?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把你们交流的内容整理一下,一会来汇报。 小组交流。 师:谁能说一下这篇文章是怎样描写蝉脱壳的?最好能按顺序来说。 小组汇报: 背:作者是怎样描写背部变化的? 你从蝉背部的变化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认真观察 学生读。 头:接着又描写了哪儿? 这个“钻”省掉可以吗?为什么?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啊!一个“钻”字就把蝉脱壳时的努力表现出来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脚:师

9、:六只脚出来了,生接: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 尾:最有趣的情景马上就要出现了,什么情景?作者是怎样描写蝉尾出壳的?谁能找出来读一读?生读。 你觉得对蝉尾的描写哪个动作最精彩?生说。为什么你认为它最精彩? 师:整个动作配合得多么自然协调呀!让我们再把这一部分读一读。 指名读。 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条理、生动? 生说 师:对啊,只有用心观察,亲自研究,才能写出这么美妙的文章来。 师: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去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生命地蜕变。 学生读全文。 五、语言特色 作为事理说明文,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

10、运动文学方法来表达。 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

11、“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六、深入剖析 鲁迅说,法布尔的著作有一个缺点:“用人类的道德于昆虫界。”“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讨论对这样表达的看法。这类内容如“

12、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意地鼓翅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的家族。”还有“它穿着肮脏的外套,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忽然换上了高雅的服饰,长出了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等等,在讨论中,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但应要求有理有据。 七、作业:写一种昆虫或动物。 出示昆虫、动物的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两位作者是怎样描写蝉的,现在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昆虫和小动物,如果让你来介绍一下你熟悉的昆虫或是小动物,可以是大屏幕上的,也可以你心目中的,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呢?同桌先交流一下。 学生说。 师总结:刚才有的同学们谈得非常深刻,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点,而有的同学还只停留在外形上。这样,杨老师,给大家两个周的时间,请同学们课下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去观察,认真地研究,两周之后我们再来写这篇文章。到时,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法布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