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学.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2443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方剂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药方剂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药方剂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药方剂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药方剂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方剂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方剂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方剂学中药方剂学 1, 含义: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2, 治法:即治疗方法。指临床辨证审因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3, 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4, 方剂配伍的目的:增强药力,产生协同作用,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扩大治疗范围,控制药物的毒妇作用 5, 药物配伍的形式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升降相随、散收同用、刚柔相济、通涩并行。 制毒纠偏; 引经报使 6, 方剂变化:药味增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 7, 方剂变化的原因: 病情的轻重 兼证的有无

2、邪正的虚实 体质的强弱 年龄、气候、方土习俗 8, 常用剂型简介:汤剂 散剂 丸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 9, 煎药方法:先煎、后下、包煎、单煎、烊化、冲服 10, 一般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以及以芳香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宜武火急煎。 11, 补益剂以及部分含毒性药物的方剂,宜文火久煎。 12, 服用的时间:一般宜在饭前一小时服用。滋补剂、泻下剂宜空腹服用;安神剂、涩精止遗剂宜睡前服用;含毒性或对胃肠有刺激性药物的药剂宜饭后服用,急性病不拘时候服用;慢性病宜定时服用。 13, 服用的方法:药剂一般宜温服。解表剂、温里剂、补益剂宜热服;清热剂宜凉服。 解表剂 1,“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

3、而发之”。体现“八法”中的汗法。 2,表证;邪在肌表的疾患 3,辛温解表药:外感风寒表证 发热,恶寒,头痛,脉浮,无汗,项强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 4,辛凉解表药:外感风热表证 发热,恶寒,头痛,脉浮,口渴,咽痛,舌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 5,扶正解表药:体虚外感表证 气血阴阳之虚证 + 表证 败毒散、加减葳蕤汤 6,凡邪已入里不宜应用。 表里同病者,宜“先表后里”;表里俱急者,则宜表里双解。 7,煎服法:入汤剂不宜久煎,宜热服以助汗,温覆要适度;药后应避风,以免重感外邪;药后不汗,可再服。 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病伤

4、寒) 风寒束表,肺气不宣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桂枝汤: 外感风寒表虚证。 风寒客表,营卫不和。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调和营卫:是指能纠正营卫不和,解除风邪的一种治法。风邪自表而入,可引起营卫不和,见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证候,治疗上可用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纠正这种营卫不和的状态。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里。表里同病,以表为主;寒热杂夹,以寒为主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小青龙汤: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风寒束表,表里同病,水饮内停。表证为主。 散寒解表,温肺蠲饮 止嗽散: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银翘散:温病初起。“辛凉平剂” 风热袭表,热毒

5、偏盛。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制性存用:指在方剂配伍中,一味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但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银翘散中之荆芥 桑菊饮: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辛凉轻剂” 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麻杏甘石汤:表邪化热,壅遏于肺之喘咳证。“辛凉重剂” 外感邪气化热,热壅于肺 肺失宣降 喘咳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忌用:风寒实喘、虚证喘逆者,禁用本方。 败毒散:气虚而外感风寒湿邪之证。“逆流挽舟” 风寒湿邪外袭肌表,正气虚弱。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逆流挽舟”法:对于表邪内陷入里而成之痢疾,治疗上用此方疏散表邪,使内陷的邪气还从表除,其痢自止. 好像在逆流中挽舟上行,故称“逆流挽舟”。 方 名 功效特点

6、 主治病证 麻黄汤 麻、桂同用,辛温发汗之峻剂 外感风寒,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 桂、芍同用,调和营卫,辛温解表之和剂 外感风寒,有汗恶风之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四时感冒之通剂 外感风寒挟湿兼热证 小青龙汤 麻桂与姜辛味合用,外散风素有寒饮又感风寒的外寒内寒,内化寒饮 饮证 止嗽散 温润和平,宣肺利气,疏风止咳 外感咳嗽,表邪已微,肺气不利者 方 名 功效特点 主治病证 银翘散 辛凉平剂,解表、清热力强 温病初起,表热重证 桑菊饮 辛凉轻剂,解表力弱,重在宣肺 风热轻证,以咳嗽为主症者 麻杏石甘汤 麻、石同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外邪入里,肺热咳喘证 ,里滞亦 而出,表气疏

7、通 柴葛解肌汤 柴、葛同用,解肌清热 三阳合病,以阳明为甚者 升麻葛根汤 解肌清热透疹 麻疹透发不畅 泻下剂 泻下药为主; 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 “下法”。 “其下者,引而竭之”、 “留者攻之”、 “其实者,散而泻之”。 里实积滞证:腹实便秘证;水饮内停证:胸腹积水、水肿。 大承气汤: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通因通用”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热邪、积滞壅结肠胃;热盛津伤。 泻下泄热,行气消积。峻下热结(急下存阴)。 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冲服。 急下存阴:指通过峻泻通便以祛除实热邪气,从而达到保存阴津的一种治法。如大承气汤。 釜底抽薪:指用通导大便

8、以泻去实热邪气的一种治法。好比抽去锅底下燃烧的柴草以降低锅的温度。 通因通用:为反治法之一。指用通利的方药来治疗通泄病证的一种治法,如应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证 温脾汤:脾阳不足,寒积中阻之便秘证 脾阳不足,寒积内结 攻下寒积,温补牌阳 。 麻子仁丸:脾约证。 肠胃燥热,脾阴不足,肠道失润 麻仁、杏仁、白芍、蜂蜜润肠通便。小承气汤泄热通便 济川煎: 肾虚精亏,肠燥便秘证. 十枣汤: 悬饮,水肿实证。 水饮内停,正邪俱盛。 攻逐水饮。 和解剂 含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脏腑功能、调和寒热等作用,用以治疗少阳病半表半里证、脏腑功能失调、寒热错杂等病证的一类方剂,统称为和解剂. 分类:1.和解少阳

9、用于少阳病;小柴胡汤 2.调和肝脾 用于肝脾不和之证。四逆散、逍遥散 3.调和肠胃 用于肠胃不和,升降失调之心下痞证。半夏泻心汤 用药特点:柴胡、青蒿、生姜 透邪外出 半表半里 人参、大枣 益气扶正 正气不支 黄芩、青黛 清利胆热 胆火上炎 柴胡、陈皮、枳壳 疏畅气机 气机阻滞 半夏、茯苓 祛除水湿 津液壅滞 小柴胡汤:1.伤寒少阳病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证。3.疟疾、黄疸及内科杂病见少阳证。 热犯少阳,正邪相争,枢机不利。 和解少阳。(透表泄热,疏畅枢机) 君:柴胡 重用之以透少阳之邪; 辛散疏畅少阳枢机的郁滞。 臣:黄芩 清泄少阳之热; 佐:半夏、生姜 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扶正以

10、祛邪外出; 使炙甘草-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 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配黄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蒿芩清胆汤:少阳湿热痰浊证。(胆热偏盛,痰湿内阻),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和解少阳。 辨证要点: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吐酸苦水,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 四逆散: 透解阳郁,调畅气机 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肝郁脾滞,阳气不升 君:柴胡 疏肝理气,透邪解郁。 臣:白芍 养阴柔肝,缓急止痛 辨证要点:胸胁、脘腹疼痛,脉弦。 逍遥散: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肝气郁结,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证。 肝气郁

11、结,血虚脾弱。 君:柴胡 疏肝理气而解郁。 臣:当归 养血补肝,调血行滞; 白芍 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配伍特点:气血并调,肝脾同治,升降兼施 辨证要点:两胁作痛,目弦,食少体倦,舌淡,脉弦细而虚。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和胃除痞 肠胃不和,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 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调和寒热,散结消痞,和胃降逆。 辩证要点:痞满不痛,呕吐,下利,舌苔薄黄腻。 辛开苦降:指用辛味药如干姜、半夏以开结消痞;配合苦味药如黄芩、黄连,苦寒以清降泄热,从而用治寒热互结,肠胃不和所致的心下痞证的一种治法,如半夏泻心汤。 清热剂 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12、若邪热在表,应当解表;里热已成腑实,则宜攻下;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又宜表里双解。 清气分热: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清营凉血: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 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芍药汤、泻白散、玉女煎、白头翁汤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白虎汤: 气分热盛或阳明经热盛证 温病热邪内传气分,气分热盛,阴津损伤 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辨证要点: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以下情况不可勿用: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 竹叶石膏汤: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末清,气津两伤证。 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辨

13、证要点: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清营汤:热入营分证。 热邪内传营分,营阴损伤。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君:犀角清营解毒,凉血散瘀 臣: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分热毒.养阴生津,以治营热伤阴。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 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竹叶、黄连 清心除烦 丹参 清心除烦,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引药入心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降而干,脉数。 透热转气法:指清营汤治疗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泻,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具体应用。 犀角地黄汤:1.

14、 热灼心营证。2. 血伤血络证。3. 蓄血瘀热证。 热毒深陷血分,以致耗血、动血。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 辨证要点:各种失血,斑疹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 应用宜忌:本方宜于热毒深陷血分及热伤血络之动血证候;阳虚失血及脾不统血者不宜使用。 黄连解毒汤:三焦火毒热盛证 导赤散: 心经有热证;心热移于小肠证。 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 竹叶 辨证要点: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 龙胆泻肝汤: 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胆湿热下注证。 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柴胡 疏肝清热,使气疏而热郁解;引药归入肝胆 辨证要点: 胁痛目赤,耳聋耳肿,口苦溲赤

15、,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清胃散: 胃火上攻证。 玉女煎: 生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清胃热。养胃阴,主治虚火牙痛 芍药汤: 湿热痢疾 便脓血,赤白相兼 腹痛,里急后重 白头翁汤: 热毒痢疾,泻下脓血,赤多白少 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辨证要点: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 青蒿鳖甲汤: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温病后期,热伏阴分,耗伤阴液。 透热养阴。 君:青蒿清热透络,引邪外出 鳖甲滋阴清热,入络搜邪 两药合用,有“先入后出之妙” 辨证要点: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香薷散: 夏月伤于寒湿之阴暑证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闷,舌苔

16、白腻,脉浮 六一散: 感冒挟湿,暑湿下注证。 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两伤证 温里剂 理中丸: 脾胃虚寒证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胸痹 中焦虚寒,不能运化,升降失常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君:干姜温中祛寒 臣:人参补气健脾 佐: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白术相须为用,既补中气而助祛寒,燥脾湿以促运化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腹痛喜温、喜按,吐利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歌:理中丸主里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扶肾阳。 吴茱萸汤: 肝胃虚寒或中虚胃寒证 肝寒犯胃;或中虚胃寒,浊阴上逆 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辨证要点: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滑, 脉细迟或弦细 小建中汤:

17、1、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腹痛2、虚劳心悸3、虚劳发热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君: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配伍要点: “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 辨证要点:腹疼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四逆汤: 1、少阴病之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2、太阳病汗多亡阳者 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回阳救逆 君:附子温肾祛寒,回阳救逆 臣:干姜温阳散寒 佐、使:炙甘草益气温中,调和诸药助制约附子毒性 辨证要点:四肢厥冷,恶寒惓卧,神衰欲寐,脉沉微细 当归四逆汤: 血虚寒凝经脉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营卫虚弱之血痹 补益剂 分类:补气 气虚证 补血 血虚证 气血双补 气血双亏证 补阴 阴虚

18、证 补阳 阳虚证 阴阳并补 阴阳两虚证 煎服法:文火久煎,空腹服用 四君子汤: 脾胃气虚证 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益气健脾 君:人参甘温补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甘温苦燥,补气益中,健脾燥湿 佐:茯苓健脾渗湿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异功散: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六君子汤: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香砂六君子 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参苓白术散: 1、脾气虚夹湿泄泻证。2、肺脾气虚痰湿咳嗽证 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培土生金法:即补脾益肺法,指用补益脾土的

19、药物,治疗肺脾两虚之证,使脾气健 运,能正常化生水谷精气,止养于肺,以治疗肺脏亏损病证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脾不升清证;气虚发热证;中气下陷证 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甘温除热。 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肺实卫 固表止汗 臣: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助君益气升阳。 佐:当归养血补虚 陈皮理气和中,使全方补而不滞 佐使: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引药上行 炙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脉虚软无力。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甘温除热:指应用性味甘温的药物组合成方,以治疗机体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诸如补中益气汤治疗

20、气虚发热证,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证,小建中汤治疗阳虚发热证。 生脉散: 气阴两伤证 气阴耗伤。 益气生津,敛汗生脉 辨证要点:体倦气短,自汗神疲,口燥咽干,舌红脉虚 四物汤: 营血虚滞证 营血虚滞,血行不畅 。 补血、和血。 君:熟地黄甘润味厚,滋阴养血 臣:当归补血养肝,活血调经 佐: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 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调经止痛 辨证要点: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非其所宜。 归脾汤: 1、心脾气血两虚2、脾不统血证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君:人参甘温,补脾益气 龙眼肉甘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臣:黄芪、白术益气

21、补中,健脾养胃 当归补血和营,助龙眼肉补血养心 佐:酸枣仁养心血,安心神 远志安神益志 白茯苓健脾宁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 当归补血汤:1血虚发热证 2妇女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八珍汤: 气血两虚证 炙甘草汤: 1、脉结代,心动悸2、虚劳肺痿证 阴亏血少,气虚阳弱,心脉不得充养宣通 滋阴养血,通阳复脉,滋阴补肺 辨证要点:心动悸,虚赢少气,脉结代,舌光少苔。 六味地黄丸:【主治阴虚证 肾阴亏损,虚热内生 滋阴补肾 王冰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君: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22、 臣:山萸肉补养肝肾,敛摄精气 山药补益脾阴,益肾固精 佐:泽泻利湿泻浊,并制约熟地黄之腻 牡丹皮清泄肝火,制药山萸肉之温 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以益脾 辨证要点: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脾虚泄泻者慎用 方歌: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尝 养阴明目加枸菊,麦味假如长寿丸。 一贯煎: 阴虚肝郁证 肾气丸: 肾阳不足证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补肾助阳 君:附子大辛大热,温阳补火 桂枝辛甘温,温通阳气 臣:干地黄滋阴补肾 山药、山萸肉补肝脾而益精血 佐:泽泻、茯苓渗湿泄浊 丹皮清泄肝火 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 辨证要点:腰痛脚软,小便不

23、利或反多,舌淡而白,脉虚弱而尺部沉细。肾阴虚,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 固涩剂 分类: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 使用注意:凡有实邪者,如热病汗出、痰饮咳嗽、火动遗精、伤食泻痢、或血热崩漏者,均不宜使用本类方剂,以免“闭门留寇” 牡蛎散: 自汗、盗汗 体虚卫外不固,兼心阳不潜 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君:煅牡蛎 敛阴潜阳,固涩止汗 臣: 黄芪 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佐:麻黄根 收敛止汗 小麦养心阴,养心气,清心除烦 辨证要点: 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 九仙散: 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真人养脏汤:久泄久痢,脾胃虚寒证。 脾肾虚寒,固摄无权, 气血不和。 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24、。 辨证要点:泻痢日久,滑脱不禁,腹痛,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 四神丸: 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 肾阳虚衰,不温脾土,肠道不固 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补火生土:通过温补命门之火以达到温补脾阳的一种治法。代表方是四神丸 桑螵蛸散: 心肾两虚的尿频或滑精证。 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缩泉丸: 下元虚寒之小便频数证。 固冲汤: 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血崩。 脾气虚弱,兼肝肾亏虚,冲脉不固。 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辨证要点:崩漏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腰膝痠软,舌淡,脉弱。 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心火偏亢、灼伤阴血之证 心火偏亢,心神受扰,兼阴血受灼,心失所养 镇心安神,泻火养阴 君:朱砂-镇心定惊悸 清心火而安

25、心神 臣:黄连-清心火而除烦 佐:当归、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被灼伤之阴血 使: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心烦神乱,惊悸失眠,舌红,脉细数 天王补心丹: 阴亏内热,心神不宁证 心肾阴亏,虚热内扰 补心安神,滋阴清热 君:生地 滋阴养血,凉血清心 臣:天冬、麦冬 滋阴液,补心肾而清虚热 酸枣仁、柏子仁 养血补心安神 佐:人参 补气以生血,宁心益智 五味子 敛阴而安心神,益气生津 远志、茯苓 安神定志,交通心肾 玄参滋阴降火 丹参 清心和血而除烦 当归补血养心,润燥 使:桔梗 载药上行,使药力上达入心胸 朱砂 镇心安神,引诸药入心 酸枣仁汤:主治虚烦不眠 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 温热病,热邪内

26、陷心包证 温热之邪内陷心包,痰热蒙蔽 清热开窍,豁痰解毒。 君:牛黄清心解毒,熄风定惊,豁痰开窍 犀角清热凉血解毒 臣:黄连、黄芩 清热泻火解毒, 山栀子 助牛黄以清心包之热 麝香开窍醒神 冰片、郁金芳香辟秽,通窍开闭 佐:金箔衣、朱砂、珍珠镇心安神 雄黄助牛黄豁痰解毒 使:蜂蜜和胃调中 辨证要点:神昏谵语,伴高热烦躁,舌红或绛,脉数 紫雪丹: 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 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 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犀角、羚羊角、麝香 清心凉肝,开窍熄风。 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玄参、升麻甘寒清热泻火。 木香、丁香、沉香 行气通窍; 黄金、朱砂、磁石 重镇安神; 芒硝、硝 石 泄热散

27、结; 甘草 益气和中。 辨证要点:高热,烦躁,神昏,痉厥,便秘,舌红绛苔干黄, 脉数有力。 至宝丹:中暑、中风及温病痰热内闭心包证 热毒亢盛,痰浊内闭心包。 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犀角、麝香 清热开窍。 冰片、安息香 芳香开窍,辟秽化浊。 牛黄、玳瑁 清热解毒。 朱砂、琥珀 镇心安神; 雄黄 豁痰解毒, 金箔、银箔 镇心神、定惊悸。 辨证要点: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也可用于治疗中风、中暑、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 v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相同点: 均能清热解毒,涤痰开窍。用治温病热邪内陷心包或痰热蒙蔽心窍所致高热,烦燥,神昏谵语,舌绛苔黄脉数等热闭证。 不同点:安宫牛黄丸:寒凉之性最

28、大,清热解毒及豁痰开窍力最强,解毒与开窍并重,故适用于热闭证而热毒炽盛或痰热内盛,蒙蔽心窍之高热,烦燥,神昏,谵语,舌红绛,苔黄,脉数等证者证以及小儿痰热惊厥。 紫雪丹:寒凉之性次之,清热止痉力最强,化痰开窍力逊于至宝丹。故适用于热闭证而热陷心包及热盛动 风之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烦燥,四肢抽搐,舌红绛等证者。 至宝丹: 寒凉之性最小,清热解毒弱,而辟秽化浊,豁痰开窍力优,适用于痰热偏重,谵语,痰多气粗, 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热闭证。 理气剂 越鞠丸: 气郁所致的六郁证。 肝气郁滞化热,脾胃气滞,停食蕴湿生痰 行气解郁 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 柴胡疏肝散: 肝气郁滞证。

29、瓜蒌薤白白酒汤: 痰阻气滞之胸痹。 半夏厚朴汤: 痰气互结之梅核气证。 痰气互结于咽喉。 行气散结,降气化痰 君:半夏 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 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臣:茯苓健脾渗湿,助君化痰 苏叶宣肺疏肝,助厚朴宣通郁气 佐:生姜温胃和中降逆,并解半夏之毒 辨证要点: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舌苔白腻,脉弦滑。 天台乌药散: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寒凝肝脉, 气机结滞 寒凝气滞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辨证要点: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 苏子降气汤: 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痰涎壅盛,肾气不足。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辨证要点:喘咳气急,痰多色白,胸膈满闷,苔白滑或腻 定喘汤: 风寒外束,痰热内壅之哮

30、喘证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君:麻黄 宣肺平喘,兼散风寒 白果 敛肺定喘,化痰 臣:桑白皮 泄肺平喘 黄芩 - 清热化痰 佐:杏仁、苏子-降气平喘 款冬花、法夏 止咳化痰 使:甘草 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喘咳气急,痰黄稠,苔黄腻脉滑数 旋复代赭汤: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君:旋覆花 下气消痰,降逆止噫 臣:代赭石 质重降逆,下气止呕 生姜 温胃化痰,降逆止呕 佐:人参 、大枣 益气补虚 使:炙甘草 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苔白腻,脉弦虚。 理血剂 组成: 以理血药为主 作用:活血祛瘀、或止血; 治证:

31、血瘀证、或出血证。 桃核承气汤:下焦蓄血证。 瘀热互结于下焦。 破瘀泄热,兼以攻下。 血府逐瘀汤: 胸中瘀血证 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补阳还五汤: 气虚血瘀之中风。 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补气活血通络 君:黄芪 大补元气,使气旺而促进血行 臣:当归尾 活血祛瘀 佐: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通经活络 辨证要点: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 复元活血汤: 跌打损伤。 温经汤: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寒凝血瘀主;虚、热次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辨证要点:月经不调,痛经,小腹冷痛,经有瘀块,崩漏,舌质黯红,脉细而涩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生化汤: 产后瘀血腹

32、痛 产后血虚受寒,瘀阻胞宫 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辨证要点: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弦涩 桂枝茯苓丸: 瘀血留阻胞宫证 瘀阻胞宫,停湿蕴热,瘀湿互结,胞宫受损,胎元失养。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辨证要点: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 十灰散: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 小蓟饮子: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热结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黄土汤: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君:灶心黄土 温中阳,收敛止血 臣:白术 健脾益气,炮附子 温壮脾阳 佐:生地、阿胶 滋阴养血、止血,黄芩 止血而治诸失血 使: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大便下血,或崩漏,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 细无力。 治风剂 组成:以辛散祛风或滋潜熄风的药物为主 风邪致病的特性: A:善行而数变 B:风性主动 C:风为百病之长 佐: 天冬、玄参-滋阴清热 茵陈、川楝、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顺肝木之性” 使:甘草-调和诸药、和胃安中 辨证要点:头目眩晕,头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 天麻钩藤饮: 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证 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