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450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学+第26章+驱虫药第二十二章 驱 虫 药 1 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 掌握使君子、槟榔、苦楝皮、贯众的性能、功效和应用,熟悉其配伍和应用特点,了解其来源和现代研究。 3 了解其他驱虫药的功效特点。 一、含义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肠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主要驱绦虫、蛔虫,主要作用是驱,让虫体麻醉,不能附在小肠而排出。这一章药,基本都是驱虫的,杀虫的是极少数,在中药中,杀虫药主要指外用时对皮肤的寄生虫或局部一些虫,如阴道滴虫,皮肤上的疥虫、螨虫有杀灭作用。如果我们不分,笼统的说某一味药杀虫,就搞不清是口服对肠道寄生虫有效还

2、是外用有效,如果改为驱虫,就把外用杀虫作用和内用驱虫分清了。前面的苦楝子,即驱虫又杀虫。如果对那一种虫作用好,就加在功效中,如驱蛔虫,驱绦虫。如果对绦虫、蛔虫都有效,就写驱虫。对于小的蛲虫、姜片虫不分。西药的驱虫作用很好。达到驱虫效果的用量时,这类药都有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二、功效与主治 驱虫。治疗蛔虫证、绦虫证,虫干扰了胃肠的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物质而引起绕脐腹痛,不思饮食等。原因是:因为小肠里有虫,干扰了胃肠功能,出现腹胀腹痛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二是虫藏在小肠里和人争夺营养,造成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浮肿,三是虫在体内排泄或死亡在肠道中,产生有害产物,人体吸收后中毒、过敏或变态反应。如皮肤

3、瘙痒,风团块等。 驱虫药的驱虫(或杀虫)功效,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蛲虫等)所致的疾病。患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每因寄生虫干扰胃肠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之物,而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鼻搔痒,久则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只在查验大便时才发现患有肠虫病。对此,均当服用驱虫药以驱杀肠内寄生虫,以求根治。 三、性能特点 驱虫药的性味与其杀虫功效无明显相关性,其药性多结合兼有功效而确定,其味多与滋味有关。因主治肠道寄生虫,故其归经以大肠及脾胃为主。部分药物为有毒之品。 偏温、偏寒都是通过兼有功效反映出来的,与驱虫

4、无关。 四、配伍应用 寒热虚实可考虑,但无意义。有寒热虚实可先改善后驱虫,或先驱虫后改善。关键的是配伍泻下药不能少。为了助驱虫,还有利于排除肠道残存的驱虫药,避免人体受伤害。 应用驱虫药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员体质强弱、证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用恰当的药物;服用驱虫药后,常配伍泻下药以促进虫体及残存驱虫药的排除;治虫证一般宜单用驱虫药,其力专效佳;亦可适当配伍,如有积滞者,配消积导滞药;脾胃虚弱者,配伍补益脾胃药;体质虚弱者,可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五、使用注意 1.本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 2.应用毒性较大的驱虫药要注意用量、用法,以免中毒

5、或损伤正气;同时孕妇、年老体弱者亦当慎用。 3.蛔虫串动而腹痛剧烈者,不要驱虫,通常以安虫为主,避免引起胆蛔虫,有的把小肠穿透,所以在腹痛剧烈时、发烧时,要先安虫,后驱虫。 4.对发热患者,亦宜先治其发热,待症状缓解或消失,再使用驱虫药物。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驱虫药。 本类药物多入脾、胃、大肠经,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寄生虫,有驱除或杀灭作用。故驱虫药主要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有其特殊的表现,但也有共性。早期多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善饥多食,久则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等。也有部分病人症状较轻,无明显证候,在检查大便时

6、才发现。 使用本类药物时,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及患者体质的强弱而选用适当的驱虫药,并配伍相应的药物。如有积滞者,当与消食药同用;脾胃虚弱者,当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体质虚弱者,当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为促进虫体的排出,一般须配伍泻下药同用。 驱虫药一般空腹服用。发热、腹痛时暂不使用。驱虫药多伤人正气,有些药具有毒性,对脾胃素亏,年老体弱及孕妇当慎用,并注意剂量、剂型和用法。 1.驱虫药的含义: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即驱虫或杀虫)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肠道寄生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2.驱虫药的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均可驱虫,能主治肠道寄生虫证。该证多因虫积于内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夺食营养,耗伤气

7、血;或排泄有害之物,伤害机体。故常见患者绕脐腹痛,不思纳食,或善饥多食,嗜食异物,肛门、耳内、鼻中瘙痒;久则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大青筋暴露,浮肿等多种症状。其证较轻者,可无明显症状,只有查验大便时才因发现虫卵等而确定。 3.驱虫有关功效术语含义: 驱虫:主要是指药物使肠道寄生之虫麻痹,无力附着肠内而被排出体外的作用。其中对于蛔虫的上述作用,称为驱蛔虫;对于绦虫的作用,相应称为驱绦虫。 杀虫:主要是指药物能直接杀灭人体寄生虫的作用(不论是害虫寄生肠内、其他脏腑或体表,其药物的杀灭作用,均可称为杀虫)。 4.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驱虫作用与药物的寒热无直接关系,故其药性无规律性。五味中亦无用以表示

8、驱虫作用特点的味,故驱虫药所标之味,或为其真实滋味,或仅与某药的兼有功效有关。本章药物的归经,习惯上谓其入脾胃;因驱虫药主要作用于虫体,并不希望作用于人体,根据归经的含义,故驱虫作用的归经实无意义。所以本章药物的性能特点未作要求,但应理解其不要求的原因。 5.驱虫药的配伍应用原则: 驱虫药最宜配伍泻下药。泻下药可增强排除虫体之效,确保驱虫成功;且可促进胃肠内存留的驱虫药排除,减少药物吸收而影响人体。 可根据虫证的兼寒、兼热,或有正气亏虚、饮食积滞等,辅以相应的药物。病情单纯者,驱虫药以有效之量,单独使用,其驱虫之效尤佳;若体虚患者,可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攻补兼施往往不利于补虚药发挥应有的作用

9、。 6.驱虫药的使用注意: 注意因证选药。如蛔虫证选用长于驱蛔之药,绦虫证选们谐嬷取?br 驱虫药一般宜于空腹时服用,其所服之药更易于与肠内之虫体接触而保证疗效。 有的驱虫药用以驱虫时,其用量大于作为其他类药物使用的剂量(如槟榔用以行气只需615g即可,用以驱虫则应用至60120g。),故应注意确保用药安全而又驱虫有效。 驱虫药易伤正气,有的还为有毒之品,故孕妇忌用,年老体弱者慎用,当用者亦应注意用法用量合理。 蛔虫而腹痛剧烈者,应先安蛔止痛,待疼痛缓解后再行驱虫,以免肠中蛔虫窜动而引起证情加剧;发热患者亦应先治其发热。 使君子 -开宝本草 为使君子科灌木植物使君子 Quisqualis in

10、dic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910月果皮变紫黑时采收。晒干,入药时去壳,取种仁生用或炒香用。 相传在汉代潘洲有个姓郭的使君,它首先发现了使君子有驱蛔虫作用,为了纪念它叫使君子。使君是它的一个职务、官职。 甘,温。归脾、胃经。 驱蛔虫。消积。治疗蛔虫性的疳积,蛔虫驱除了,疳积改善了,没有蛔虫的积滞它无效。优点是好吃,有核桃、花生的味道。甘甜可口,不易伤胃、正气,安全性较高,不足是作用缓和,一般要连服2-3天,一次难以有效。一般是嚼服,满一岁1-1.5粒。最多是不超过20粒。有人引起呃逆,严重眩晕,尤其是药后服茶更严重。 1驱虫,用于蛔虫证、蛲虫证。本品善驱蛔虫和蛲虫,尤

11、善驱蛔。因其味甘甜,故尤宜于小儿。轻证单用炒香嚼服即可。重证当配伍苦楝皮、芜荑等驱虫之品。 2消积,用于小儿疳积。与槟榔、神曲、麦芽等同用,可治小儿疳积,面色萎黄,腹痛有虫,形瘦腹大,如肥儿丸。 用于蛔虫证。本品能驱蛔虫,又因其味甘甜,易于服用,不易伤正,故尤宜于小儿。治小儿蛔虫腹痛轻症,可单用本品嚼服;若重证体实者,应与其他驱蛔药配伍以增强疗效。因本品作用缓和,宜连服23日,方可显效。又因使君子味甘而性平,不易伤正,临床亦常用治虫积内停,损伤脾胃,渐成疳积羸瘦者,并常与补气健脾之品同用。本品亦可用于蛲虫证。 煎服,1015g;炒香嚼服,69g;小儿每岁、每日11.5 粒,总量不得超过20粒。

12、 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呕吐、眩晕等反应。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故服用时当忌饮茶。 含使君子酸钾,为驱虫有效成分,对蛔虫、蛲虫均有较强的麻痹作用。水浸液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本品含使君子酸钾、多种有机酸、脂肪油、蔗糖、胡芦巴碱、吡啶、甾醇等。使君子对蛔虫、蛲虫均有较强的麻痹作用,驱虫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使君子酸钾,亦有报告与所含的吡啶有关;使君子氨酸有一定的神经毒作用。使君子水浸剂(13)在体外对某些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使君子酸对麻醉大鼠有升压作用,使君子粗制剂给犬口服,可致呕吐、呃逆。水浸膏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约为20g/kg。 槟榔 -名医别录 为棕榈科乔木植物槟榔 A

13、reca catechu L. 的成熟种子。主产于海南等地。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剥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浸透切片或捣碎用。 过去水泡后切片,但成分流失,最好是用时临时捣碎。南方有咀嚼槟榔的习惯,是不好的习惯,长期刺激口腔黏膜易癌变。 大腹皮是它的外壳,又叫槟榔衣;它是里面的种子,又叫大腹子。大腹皮行气和利尿,用于气滞胀满,有一点作用但不如槟榔强。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但主要是指绦虫、蛲虫,尤其是长于绦虫,对猪肉绦虫最敏感。治疗绦虫常和南瓜子相须为用,因为槟榔往往作用于前半部分,头颈部和没成熟的节片,让它麻痹,这样前后就都驱除了。要让它和

14、南瓜子同步对虫产生麻痹作用。一般是先服南瓜子粉两小时后,再服槟榔煎液,再过半小时,再服泻下药芒硝15-30g。南瓜子散剂到小肠麻痹虫体时,至少要2.5小时,槟榔汤到小肠半小时就产生效果,所以2.5小时时,它们同时作用于虫体,这时服用泻下药,过半小时后,就可排出虫体。缓泻,促进排便,但强度低。 行气导滞,作用是行气消胀,作用在肠胃的气积阻滞,脘腹胀满,所以很多饮食积滞方中常用。也用于里急后重的痢疾、大肠的气积阻滞。导滞,痢疾就有行气导滞,更主要的是消导药的缓泻作用,量大时促进排便,缓泻。 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不强,可用于水肿或脚气,辅助的药。 1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绦虫、钩虫、蛲虫

15、、蛔虫、姜片虫、鞭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尤长于驱杀绦虫,常与南瓜子同用。合牵牛子制成片剂,治姜片虫病有良效。用治蛔虫证,多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 2消积行气,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本品消食积兼能行气滞,饮食积滞而兼泻痢不爽者宜之。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3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肿痛。治水肿,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如疏凿饮子。治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木瓜、吴茱萸、橘皮等配伍,如鸡鸣散。 此外,本品能截疟,与常山同用可治疟疾,能降低常山的毒副作用。 1.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驱虫力较强,其缓泻作用亦有利于驱虫,对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均有驱

16、杀作用。然最善驱杀绦虫,可单用本品研末服,亦常与南瓜子相须为用。治其他虫证则可与相应的驱虫药配伍。 2.用于食积气滞或痢疾里急后重等。本品辛而入胃肠,既可行胃肠之滞气,又能缓泻以导其积滞,故常用于治疗食积气滞或痢疾等症。对前者,常配伍青皮、木香等行气导滞之品以增强疗效。对后者,还当配入黄连、黄柏等清热燥湿解毒之品。 3.用于水肿或脚气肿痛。本品可利水,治水肿可配入利水渗湿药中使用。治寒湿下注之脚气脚胫肿痛,软弱无力,或挛急,则可与吴茱萸、木瓜等温散寒湿,化湿舒筋之品配伍;若湿热偏盛,又当与清利湿热之品同用。 此外,本品与常山配伍治疗疟疾,能减轻常山催吐的副作用。 煎服,615g;单用驱杀绦虫、

17、姜片虫时,可用至60120g。 因其有缓泻之功,并易耗气,脾虚便溏及气虚下陷者忌用。有小毒。 含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能麻痹猪肉绦虫的全体,对牛肉绦虫则仅能麻痹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姜片虫等亦有驱杀作用。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本品含总生物碱约0.30.6,主要为槟榔碱,并含脂肪酸、氨基酸、鞣质、皂甙及红色素等成分。槟榔对猪肉绦虫有 较强的作用,可使全虫体麻痹;对牛肉绦虫则仅能麻痹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对蛲虫、蛔虫、 钩虫、姜片虫等亦有驱杀作用;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能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收缩胆囊,

18、促进胆汁排出,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 苦楝皮 -名医别录 为楝科乔木植物楝树 Melia azedarach L. 和川楝树 M.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皮或树皮。楝树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川楝树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等地。四时可采,但以春秋两季为宜。剥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栓皮,晒干。鲜用或切片生用。 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驱蛔虫,驱蛔虫作用最强。缺点是非常苦有臭味,苦寒伤胃,难服,有毒。用量少了驱不了虫,大了中毒,安全性不高,中毒死亡的很多。有效成分因产地不同、部位不同都不一样,同一株树上向阳的和背阴的皮含量也不同,储藏时间长短含量不

19、同,所以医生无法准确使用。驱虫比川楝子强的多,但川楝子优点是有点止痛作用,其他内服外用与川楝子一样。 外用杀虫止痒。对疥虫引起的皮肤瘙痒 ,湿热证,湿热引起的皮肤瘙痒有效。 清热燥湿, 1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对蛔虫、钩虫、蛲虫,均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单用即效,亦可与槟榔、使君子等配伍使用,如化虫丸。单用水煎液保留灌肠,适用于小儿蛲虫病或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2疗癣,用于疥癣湿疮。可单用本品研末,醋或猪脂调涂患处。 1.主要用于蛔虫证。本品杀虫力强,最善驱杀蛔虫,亦可治疗其它肠道寄生虫病,如蛲虫、钩虫等证。可单用本品煎汤顿服,或制成糖浆剂服。亦可与同类驱虫药配伍使用,以增强杀虫作用。 2

20、.用于疥癣湿疮等。本品苦寒,外用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故可用于疥、癣、湿疹等多种皮肤瘙痒之证。单用本品研末,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即可;亦可与黄柏、苦参、明矾等合用。 煎服,6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入药以新鲜根皮为佳。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适当久煎。 本品主要成分苦楝素有驱蛔作用。其煎液在体外对蛲虫有麻痹作用,对猪钩虫有驱杀作用。其乙醇浸液对常见致病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毒性反应常为头晕、头痛、思睡、恶心、腹痛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及内脏出血,甚至死亡。 1.本品含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如川楝素(苦楝素)、苦内酯、苦洛内酯、苦林酮、

21、苦内酸甲酯等;尚含香豆精类、多糖类、鞣质、树脂等。苦楝皮0.25酒精浸膏在体外对猪蛔虫,特别是其头部有麻痹作用;川楝素为驱蛔有效成分,与山道年比较,作用缓慢而持久;25 50的苦楝皮药液在体外有麻痹小鼠蛲虫的作用;苦楝皮乙醇浸液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川楝素对骨骼肌及平滑肌的收缩反应有增强作用;川楝素能使小鼠自发活动降低,并能兴奋肠肌,有一定泻下作用。 2.实验研究表明:本品能使胃粘膜水肿、出现炎症及溃疡,可使肝细胞肿胀变性,肝功异常,故胃溃疡及肝病患者不宜。急性中毒者多表现为神经系统抑制、视力下降、口干、心率过速、瞳孔散大、痉挛抽搐等。 南瓜子 -现代实用中药 为葫芦科一年生藤

22、本植物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Duch.) poiret 的种子。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取子,晒干,研粉生用,以新鲜者良。 甘,平。归胃、大肠经。 驱绦虫。对血吸虫也有一点作用,没毒性,容易服用,研磨成粉末服用每次60-120g,缺点是驱绦虫不彻底,它主要作用在绦虫的后半部分。绦虫有上千个节片组成,后半部分卵成熟了要脱落,排出体外,古代绦虫又叫寸白、寸白虫,一段段的、白的、带状的、扁的,后半部分排掉了,断裂了,头还在小肠上,还再生。 主要用于绦虫证。本品甘平不伤正气,善驱绦虫。治绦虫常与槟榔同用,以增强疗效。对牛肉绦虫,南瓜子可使虫体中、后段麻痹,变

23、薄变宽;而槟榔可使虫体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两者作用相同,作用部位稍异,相须为用。临床使用时,可以生南瓜子仁研粉,冷开水调服60120g;2小时后服槟榔60120g的水煎剂;再过半小时,服玄明粉15g,待南瓜子仁粉和槟榔煎液同时作用于虫体后,促使泻下,以利虫体排出。 研末服,60120g,带壳用或去壳取仁均可,但带壳者应加大用量。冷开水调服。 见本章概述。 本品含南瓜子氨酸、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A、B1、B2、C,及胡萝卜素等成分。其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对绦虫的中段及后段有麻痹作用,并与槟榔有协同作用;其对血吸虫童虫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防治血吸虫病;南瓜子粉对膀胱刺激征有改善作用。 鹤草芽

24、 -中华医学杂志。在神农本草经里叫狼牙、牙子。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仙鹤草) Agrimonia pilosa Ledeb. 的冬芽。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冬春季新株萌发前挖根茎取幼芽。晒干,研粉用。 苦、涩,凉。归大肠经。 驱绦虫。效果好,还有缓泻作用,是驱绦虫的重要药。但药源少,药材采集困难。只能做散剂。要配伍泻下药。 用于绦虫证。本品善驱杀绦虫,并兼有缓泻作用,可促使虫体排除,为治绦虫病之要药。单本品研粉,晨起空腹顿服即效,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可排除虫体。近年用鹤草芽浸膏及提取物鹤草酚结晶、鹤草酚粗晶片治疗绦虫病,在服药1小时后加用芒硝(或硫酸镁)导泻,均有良好疗效。 本品亦可用于

25、阴道滴虫。宜作栓剂作用。 研末吞服,每次3045g,小儿0.70.8g/kg,每日一次,晨起空腹顿服。 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不宜入煎剂。 1.本品含鹤草酚、伪绵马素,又含内酯类、二氢黄酮醇类、软脂酸、胡萝卜甙等成分。对绦虫有驱杀作用,主要作用于头节,对颈节、体节也有作用。其有效成分鹤草酚对猪肉绦虫、羊肉绦虫、短小膜壳绦虫及莫氏绦虫有直接杀灭作用;鹤草酚对阴道滴虫、人精子有杀灭作用。 2.用本品或鹤草酚驱绦虫时,应忌服油、酒类食物,以减少其吸收引起的不良或中毒反应。本品又能对蛔虫产生兴奋作用,既有蛔虫又有绦虫的患者,应先驱蛔虫,然后再用本品驱绦虫。 3.据考证本品为本经牙子(狼牙)。 雷丸 -神

26、农本草经 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 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一般秋季采挖。晒干,生用。 和茯苓、猪苓同类,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猪苓是寄生在桦树、枫树、山毛榉这样一类的杂木根上,雷丸是寄生在竹类根上的菌核体,所以古书上又叫竹苓。 甘、微苦,平。归大肠经。 驱虫。对蛔虫、绦虫其它肠道寄生虫可杀灭虫。有效成分雷丸素是一种蛋白酶,可促进虫体分解,所以驱下的虫成碎片,真正杀死了。但作用不一定优于槟榔。 可单用研末吞服,又可与相应的驱虫药配伍。多数患者在服药23日后,虫体可完整或分段排出,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和钩虫病。本品对多种肠道寄生虫有

27、较强的杀灭作用,而最长于驱杀绦虫。 入丸散,每次615g;驱绦虫每次1218g。日服3次,冷开水调服,连用3天。 本品所含蛋白酶受热(60左右)和酸的作用易于破坏失效,而在碱性溶液中作用较强。不宜作煎剂,也不宜蒸煮和烘烤。易散或丸剂。 1.本品含雷丸素,为糖蛋白巯基酶,其最适pH为78,最适温度48;并含有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多糖。530雷丸浸出液可使自然排出的绦虫节片死亡,其驱绦虫作用系通过蛋白酶使虫体蛋白质分解、破坏,虫头不能附肠壁而排出;50雷丸乙醇提取物有抑制蛔虫的作用;在含5雷丸煎剂的培养液中,5分钟可使大部分阴道毛滴虫虫体颗粒变形;雷丸多糖对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还

28、有明显抗炎作用;雷丸素肌内注射或口服对小鼠肉瘤180及Walker-256均有抑制作用。 2.历代本草均称其有小毒。因本品服用量较大,毒副反应小,仅偶见患者有恶心、上腹部不适,且出现时间短暂,故本书不再谓其有毒。 鹤虱 -新修本草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名精 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或伞型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的成熟果实。前者主产于华北、华中、西南等地;后者主产于陕西、甘肃、山东、江浙、四川等省区。911月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天名精 野胡萝卜 苦,平。归大肠经。 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但准确应是驱蛔虫药。最早来源于波斯,它

29、是从山道年蒿中提取的。宋代在国内找它的代用品,找到菊科的无名精,对蛔虫有一定的作用,还有伞形科的野胡萝卜,对蛔虫有微弱的作用。 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本品能驱杀蛔虫及绦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但多用于蛔虫证。可单味为丸、散服;尤常与同类驱虫药同用,以增强杀虫之效。 煎服,每次1518g。每天3次。 有小毒。见本章概述。 1.本品含挥发油,油中含倍半萜内酯、天名精内酯、格瑞尼林、天名精素、天名精酮以及正己酸、缬草酸、豆甾醇等。鹤虱体外可杀绦虫,鹤虱流浸膏可驱杀蛔虫;天名精内酯可使小鼠先兴奋后转入抑制而呈麻醉状态;并可对抗可拉明和士的宁引起的惊厥,与巴比妥类有协同作用;天名精内酯对家兔还有降温、降压作用

30、;并有杀菌和消毒作用,可作皮肤消毒剂。 2.少数患者服本品数小时后或次日,可出现头晕、恶心、耳鸣等反应,一般可自行消失,故有的文献称本品有小毒。 榧子 -名医别录 为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植物榧树 Torreya grandis Fort. 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等地。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甘,平。归肺、大肠经。 驱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优点和使君子一样,易服用,不足是作用缓和,对做辅药,有缓泻作用,不强,治绦虫要加泻下药,驱蛔虫可不加泻下药。 润肺止咳。用的不多。 1.用于绦虫、蛔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甘平质润,气微香而味微甜,驱虫作用较广,其作用虽缓和,但易于服用,

31、且少不良反应。大剂应用时,兼有润肠缓泻之功,有利于排出虫体。可单用嚼服,亦可与同类药配伍以增强杀虫之力。 2.用于肺燥咳嗽。本品甘润,能润肺而“止咳嗽”(本草再新),可单用本品炒熟嚼服,然药力较弱,宜于轻证。重者须与养阴润肺之品同用。 宜炒熟嚼服,一次服15g。 本品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故不宜入煎剂。 本品含脂肪油,油中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甘油酯、甾醇。榧子的驱虫成分不溶于水、醚、醇,而溶于苯,故以入丸散剂较佳;对钩虫有抑制、杀灭作用,能驱猫绦虫。 贯众 本经 为鳞毛蕨科植物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 Sm. 、绵马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

32、izoma Nakai、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 等的带叶柄基部的根茎。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1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合槟榔、雷丸等同用,可驱杀绦虫;合榧子、槟榔等同用,可治钩虫病;合使君子、苦楝皮等同用,可治蛔虫病;单用煎汁,临睡时洗肛周,可治蛲虫病。 2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及痄腮等。单用或配桑叶等可治流感,并有预防作用;合板蓝根、大青叶等同用,可治温热斑疹及痄腮。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本品炒炭,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尤善治崩漏。常与侧柏叶、仙鹤草、陈棕炭等同用。 煎服

33、,1015 g。止血炒炭用,余皆生用。 脾胃虚寒者慎用。 绵马酸、黄绵马酸有较强的驱虫作用,对绦虫有强烈毒性。紫萁贯众能驱钩虫、蛔虫、鞭虫等。贯众能抑制流感病毒、乙脑病毒及腮腺炎病毒,对离体子宫有较强的收缩作用。 莞荑 是一个发酵的制剂。 驱虫,消疳积,改善胃肠道功能。 部分驱虫药简表 药 名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 南瓜子甘,平。归胃、大肠经。杀虫。用于绦虫病,血吸虫病。生用研粉,冷开水调服,60120 g。 鹤 虱甘、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钩虫及绦虫等虫积腹痛。515g 。 鹤草芽苦、涩,凉。归肝、小肠、大肠经。杀虫。用于绦虫病。亦可外用于阴道滴虫病。研粉吞服,每次3045 g,小儿0.70.8 g/kg。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雷 丸苦,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杀虫。用于绦虫、钩虫、蛔虫及脑囊虫病。入丸散,每次615 g;驱绦虫每次1218 g,日服3次。 1 驱虫药常与哪些药配伍?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2. 试述槟榔的功效与应用。槟榔用于驱杀绦虫时,常与何药配伍,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