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2477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1.2语言及非语言文化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根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展国际间的贸易活动,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转换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不同语言之间交流转换的困难,从而影响到了国际商务交往 非语言文化交际一般包括 1目光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表情包括脸色的变化、肌肉

2、的收展以及眉、鼻、嘴等动作其所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来得巧妙、丰富,而且复杂得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英美人交谈时,双方正视对方,在他们看来,这是正直 与诚实的标志 。英美人 有句格言 :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i e eyes( 要相信不敢直视你 的人)与他人交谈或向他人打招呼时,应目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 方,会被认为是羞怯 、缺乏信心或不尊重他人。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列疗身上上下打量,这是对人很不礼貌的行为。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日本人对话时

3、,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 。 2体态语:体态语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英语中有 bodylanguagebodv movelllen!s,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表达意义相同的体态语因中英文化的差异而有所差别。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尼泊尔,保加利亚 和希腊等国却恰恰相反琏“点头不算摇头算”。印度人则以摇头或歪头表“同意接受”

4、。在跨文化交际中,同一动作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或对的。例如:中国人在对人 讲话 时,为了防止唾沫外溅或 口臭,用 手捂住嘴,英语国家的人就误以为他们在说谎话。中国人认为女子拿杯子时小指弯曲很优雅,英语 国家的人则认为这有点故作优雅,是表示我不想弄手、不能乱摸东西 的意思。有些体态语则是英语文化中所独有的。如英语国家的人用不断转动手上戒指的动作,表示情绪紧张或不安。英、美、加等国家的人是面对开过来的汽车,右手握拳,拇指翘起向右肩后晃动。这些行为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所以在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应明确各种非语言行为的确切涵义,有利于顺利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身体行为还包括交

5、谈者之间的距离。在美国和大多数北欧国家。人们相互之间交谈的距离是 1836英寸。而亲密朋友 之间交谈 的距离是 618英 寸,拉丁美洲人之 间交谈 的平均距离则是 618英寸, 这个距离对非拉 丁美洲血统的美 国人来说是关系密切的表 现,因此美国人认为拉丁人热情冲动,傲慢专横,办事性急:而拉丁人则认为美国人冷漠无情,漠不关心,性格孤僻。由于文化差异,非语言行为表达不尽相同,同一个动作或行为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为不同的信号和不同的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非语言行为引起的误解屡见不鲜,这种误解甚至会造成沟通受阻,谈判失败,合作受挫。由此可见,对对方文化有所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

6、中的作用也可见一斑。 1.2 风俗习惯的差异 1、人的思想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而语言的表达又必须根据习惯。东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在传统生活方式、爱好、忌讳等方面体现出的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在对颜色的理解上,红色在中国象征喜庆吉祥,而在西方,红色常常让人联想到危险、鲜血和死亡,产生恐俱L理。白色在西方象征纯洁无暇,而在中国常常让人想起丧葬的场面;黄色在中国象征富贵 2、在图案的喜好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如孔雀在缅甸象征喜庆,在英国却象征祸害;土耳其禁用绿色三角形等。再如,龙和凤在中国,龙是图腾的形象,在图腾发展的进一步神圣化之后,形成了龙,凤等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综合性图腾形象,在我国龙凤

7、指才能优异的人,龙比喻豪杰志士。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以“龙的子孙”自豪;凤也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凤在中国指优良女子,还有太平昌盛之意。而在西方龙和凤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在西方,龙是罪恶和邪恶的代表,西方的凤,是再生复活的意思。在英语中,龙所引起的联想与“龙”在中文中所引起的联想完全不同。 3、还有西方人时常用亲吻和拥抱来表示亲热和友好,也常用于表达友情,而在中国的亲吻和拥抱却主要用来表达爱情。另外中国人喜欢“6”、“8”,而日本则忌“6”,英语国家的人受基督教影响不喜欢数字“13,若13日又是星期五,则更不愿举行或参加社交活动。中国人没有这一忌讳,但是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交往中,就不能不注意避

8、开这个数目了。 1.3价值观的差异 1.3.1西方强调个体主义,东方强调集体主义。 从中西方的哲学起源来看,中国传统哲学观是“天人合一”,是指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与顺从,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这种思想必然导致集体主义取向,他人利益取向。而西方哲学观里的“天人相分”即把大自然与人类对立起来,这导致了个人主义取向,所以西方人崇拜个人主义,个性展现和自我发展。 1.3.2西方强调变化观点,东方强调一成不变。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稳定是中国人的一种价值观,中庸之道使人们安分守己,强调温和、渐进,顺其自然。人们希望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希望家庭稳定,实现“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的思想根深蒂固,中国社会就是在稳定中求

9、发展,使得几千年的文化得以延续和保存完整。这也限制了社会以及人的发展,思想保守,人们缺少开拓进取精神。西方文化强调 “变化”,核心思想是“无物不变”,认为变化永无停顿。西方人的创新思维体现了这点,他们喜欢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并且不断创新,有资料称,这种变化的价值观与海洋文化和基督教有直接的关系。海洋文化就是征服自然,从而获得个性解放,这个过程本身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1.3.3权利距离态度的差异。 所谓对权利距离的态度是指地位低的人们对于权利分配不平等的状况的接受程度。中国是崇尚权威的国家,在中国下级服从上级、下属要按领导指示或意图办事、尊敬长辈、教育孩子首先是要听话等,这些都是服从权威的表现。

10、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始终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服务于这种宗法制度的是伦理。权势在中国起重要的作用,中国等级制度森严,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固定的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崇尚权威是与中国的内陆文化和儒家思想直接相关的。农业文化是以家庭为基础,靠血缘来维系,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人际关系呈等级性,人际交往中重关系的价值取向。 由于西方文化发源于海洋文化,而平等的价值观是以是以海洋文化的契约关系为基础,在西方古代哲学和宗教的影响下形成的。海洋文化使人们在从事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按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也只在有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达成交易,才最终达成契约。基督教主张众人平等,甚

11、至要爱自己的敌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这些都为人人平等奠定了基础。 1.3.4对待个人荣誉的差异 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肯定自己的女里成果,为自己的成就感到尤其自豪,坦诚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中国认为对待自己的荣誉应该谦虚、不以物喜,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内敛。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和“礼”,就是人一方面要自立,另一方面要助人。“礼”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主张克制自己,从而达到仁,也就使社会达到和合。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孔子提出“克己复礼”,“

12、礼仪”是指交际准则,即“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即做事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谦卑,就连皇帝也以“寡人”自谦。 1.4思维习惯的差异 形象的来说,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状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在语言交际中,直接表现为中国隐晦含蓄,西方很直白,从不拐弯抹角。东西方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结构,社会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不同,反映在思维方式、认识方式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西方思维重逻辑、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西方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为基本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思维方式则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这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理论

13、思维和科学文化之路沿着不用的方向发展。 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这深刻的体现在了姓名排序上,中国姓氏先是姓氏在前,名在后,突出了的是家族这个整体,而在西方则先是自己的名字,姓氏在后,突出的是自己,也就是突出的是个别到整体的合成关系。 思考角度的不同,中方习惯站在高处思考生命,习惯于跳出现实,思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与肉体之间的关系。西方则注重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转 1.5宗教信仰的差异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在隋唐之前,儒道两教在中国居正统地位,汉语中涉及宗教的词语多与此相关,如“太极”、“道”等,其精神也可见于日常语言当中,如“尊天命”、“行孝道”、“听天由命”等。隋唐时期,佛教传入,三教并行的状态存在于社会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盛极一时。 在西方盛行的宗教为基督教。也是拥有教徒最多的宗教。从全球范围而言,对英语产生重大影响的宗教莫过于基督教了,其教徒众多,区域广阔。这些简约生动的习语在英美国家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