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2514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思路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一、确定课程衔接在中高职衔接中的地位 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归根到底是由课程决定的,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是同一类型教育中的两个不同层次,中高职课程结构能否科学合理地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能否有机统一,能否避免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个关系职业教育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问题。 因此, 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核心和关键点都是课程的衔接。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实质与核心内容,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突

2、破口,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更多追求的是一种学制上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我们要突破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这个瓶颈问题,将以课程为核心的内涵式衔接代替外延式的衔接,即在学制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基础上,课程实行阶梯式综合职业课程衔接的方式。 二、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方式 我们将在“2+3”衔接模式下,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紧密的关联性,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此种模式需要组织对口专业联办学校共同研究,相互协调,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设计,建立完善的

3、质量评价体系,使中职阶段的课程既能达到升入高职学习的基本要求,也能满足未升学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确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1、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强调服务于人的终身教育,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目标是通过课程衔接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从而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我们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以系统观思考中高职发展的整体协调、逻辑协调、有效协调和内生协调,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组织1 能力,建立结构合理化的制度和机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要注重遵循和适应职业教育系统的内部关系规律来考虑中职与高职之间的层次、生源、专业和课程结构的相互衔接,通过加强和优

4、化职业教育的系统结构来提高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从而更好地实现服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外在功能。 建立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要选择合适的教育理论,应在统一框架内认识和设置中高职课程,树立科学的、正确的、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当代学生个性成长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观。课程观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指导理念直接影响课程设计。 课程观包括: 第一,树立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能力本位”观。这是中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我们将在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中采用“厚基础、宽口径”、“宽基础、活模块”、“案例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等成功经验的做法。 第二,树立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这是从全

5、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可持续自我发展打基础的长远视角,认真思考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 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中高职课程衔接要紧紧抓住三个环节: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向“学生主体”迁移,从认知规律上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程设置要有利于教学程式由传统的“教程”向“学程”迁移,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树立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整体观”。现代教育具有整体结构、梯级纵深、层次沟通、开放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中高职教育离不开这个趋势。中高职教育由于它同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有着比普通教育更加密切的联系,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这个特点和趋势,

6、甚至更能强化这一特点和趋势。因此,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能否符合这一趋势相关。 2、课程衔接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我们认为课程衔接的主体内容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体系保障等多方面,并且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表述如下: 培养目标衔接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起点。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人才的教育,是要遵循技能发展的层次递进规律的,旨在培养掌握“经验技能”的是 2 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掌握“策略技能”的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是建立在中职基础之上的,是同一类型中不同层次的教育。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地把中职和高职叠加,而是在合理定位二者层次和结构的基础上,实施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对中

7、高职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是中高职衔接的立足点,也是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起点。 专业衔接是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基础。中高职协调发展一定要对接产业发展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变化,以专业群为平台,着力增强中高职相近专业的相容性和衔接性;要按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中高职专业衔接机制。 建立统一课程标准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核心。课程内容衔接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其相应层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各个不同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确定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以及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

8、,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课程内容衔接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主体。课程内容衔接要遵循宽基础、实用性和个性化原则,既向学生提供面向一类专业群的专业基础知识,并适度拓宽文化基础理论,为今后的继续教育和扩展第二专业方向提供有利条件,也要注重为高职阶段学习提供实践性知识和技能基础,更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另外,中高职课程衔接要注意内容分层和结构。课程结构应该是宽基础、活模块,兼顾职业教育就业和终身学习两个目标,通过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以克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减少课时数量和课程门数,提高课程衔接质量,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 学分制管理和评价衔接是构建课程衔接体系的重要保障。考核评价的沟通是课程衔接的保障,连接通道可采用学分制的设定与转换。评价体系的衔接可以按照职业分类、职业标准与职业鉴定考核要求,确定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完整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实现职业技能的全面对接,也使得职业教育体系内的课程衔接水到渠成。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