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538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 第二章 A利用泛光式电子束和透射电子成像 B观察活细胞的电子显微镜是( C) 显微镜 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A) A显微结构 B超微结构 C亚显微结构 D分子结构 E微细结构 2研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一般利用(B) A显微镜技术 B电子显微镜技术 C放射自显影技术 D离心技术 E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 3研究组织或细胞显微结构的主要技术是(A) A显微镜技术 B电镜技术 C离心技术 D电泳技术 E放射自显影技术 4分离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主要技术是(C) A,显微镜技术 B电镜技术 C离心技术 D电泳技术 E

2、放射自显影技术 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A) A目镜 10,物镜 4 B目镜 10,物镜 10 C目镜 10,物镜 20 D目镜 10,物镜 40 E目镜 15,物镜 40 6在在聚光镜物镜里增加一个相位板和上增加一个环形光阑的显微镜是(E) A透射电镜 B扫描电镜 C荧光显微镜 D暗视野显微镜 E相衬显微镜 7关于光学显微镜,下列有误的是(E) A是采用日光作光源,将微小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仪器 B细菌和线粒体是光镜能清晰可见的最小物体 C由光学系统、机械装置和照明系统三部分组成 D可用于观察细胞的显微结构 E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目镜决

3、定 8关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有误的是(D) A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双眼同睁 B按照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顺序进行标本的观察 C使用油镜时,需在标本上滴上镜油 D使用油镜时,需将聚光器降至最低,光圈关至最小 E使用油镜时,不可一边在目镜中观察,一边上升载物台 9适于观察细胞复杂网络如内质网膜系统、细胞骨架系统的三维结构的显微镜是(D)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相衬显微镜 D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E暗视野显微镜 10关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列有误的是(E) A以单色激光作为光源 B激光变成点光源后聚焦到标本成为点照明 C点光源激光束在标本的整个焦平面进行光点扫描后在荧光屏上

4、成像 D图像信息要经电脑三维重建处理 E所用标本须经超薄切片 11下面对透射电镜描述不正确的是(E) 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 C发展最早 D性能最完善 E景深长、图像立体感强 12主要用于观察活细胞中有规则的纤维结构如纺锤丝、染色体以及纤维丝等构造的光学显微镜是(E) A荧光显微镜 B相衬显微镜 C普通显微镜 D暗视野显微镜 E偏振光显微镜 13关于相衬显微镜,下列有误的是(C) A利用了光的衍射和干涉特性 B可使相位差变成振幅差 C所观察的标本要经固定处理 D一般使用高压汞灯作光源 E装有环形光阑、相位板等部件 14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最小分辨距离)是(B) A0.1m B0.2m C0.3m

5、D0.4m E0.5m 15关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下列有误的是(C) A是光学显微镜的主要性能指标 B也可称为分辨本领 C与照明光的波长成反比 D指分辨出标本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E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物镜决定 16分别使用光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同一细胞标本相,可发现在低倍镜下( B) A相较小、视野较暗 B相较小、视野较亮 C相较大、视野较暗 D相较大、视野较亮 E相及视野的亮度均不改变 17适于观察小细胞或细胞群体复杂而精细的表面或断面的立体形态与结构的显微镜是(D )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相差显微镜 D扫描电子显微镜 E透射电镜 18适于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显微镜是( A

6、) A透射电镜 B普通光学显微镜 C荧光显微镜 D相差显微镜 E暗视野显微镜 19关于荧光显微镜,下列哪项有误( E) A其光源通常为高压汞灯或氙灯 B必需装备为激发滤片和压制滤片 C根据光化荧光的原理设计制造的 D可用于观察固定细胞和活细胞 E使用时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20关于电子显微镜,下列哪项有误( A) A 组织或细胞观察前均需经超薄切片 B分为透射式和扫描式两大类 C分辨率可达 0.3nm D利用电子束作照明源 E在荧光屏上成像 21下列哪种显微镜需将标本进行超薄切片并经醋酸铀等染料染色后才能观察( B) A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B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C扫描隧道显微镜 D荧光显微镜 E

7、相差显微镜 22电子散射少、对样品损伤小、可用于观A普通透射电镜 B普通扫描电镜 C超高压电镜 D扫描透射电镜 E扫描隧道显微镜 23关于透射式电镜,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E) A由德国科学家 Ruska 等发明 B以电子束作为光源 C电子透过标本后在荧光屏上成像 D分辨率较高 E适于观察细胞的外观形貌 24关于扫描式电镜,下列哪项有误( E) A 20 世纪 60 年代才正式问世 B景深长,成像具有强烈立体感 C电子扫描标本使之产生二次电子,经收集放大后成像 D标本无需经超薄切片即可观察 E适于观察细胞的内部构造 25适于观察细胞表面及断面超微结构三维图像的仪器是( D) A普通光镜 B荧

8、光显微镜 C相差光镜 D扫描电镜 E透射电镜 26适于观察培养瓶中活细胞的显微镜是( D) A透射电镜 B扫描电镜 C荧光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相差显微镜 27要将视野内的物像从右侧移到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标本( B) A左侧 B右侧 C上方 D下方 E以上都可以 28当显微镜的目镜为 10X,物镜为 10X 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 8 个细胞。若目镜不变, 物镜换成 40X 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 A2 个 B4 个 C16 个 D32 个 E64 个 29收集轰击样品所产生的二次电子经转换放大后在荧屏上成像的显微镜是( B) A透射电 B扫描电镜 C荧光显微

9、镜 D倒置显微镜 E相差显微镜 30下列哪种组成不是荧光显微镜的结构元件( E) A激发光源 B二组滤光片 C二色镜 D聚光镜 E环形光阑 31用于透射电镜的超薄切片厚度通常为(A ) A50 nm 100nm B0.2m C10m D2nm E100m 32人们需要观察立体感很强的细胞内的三度空间的微细结构,需要( D)技术 A光镜技术 B透射电镜 C扫描电镜 D超高压透射电镜 E免疫荧光镜技术 33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处理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对细胞中特殊分子进行定位属于( B) A放射自显影技术 B免疫荧光显微镜技术 1 C免疫电镜技术 D液相杂交技术 E原位杂交技术 34关于超薄切片,下

10、列( E)有误 A厚度在 50nm100nm 的切片称为超薄切片 B通过超薄切片可将一个细胞切成 100 片200 片 C制备超薄切片需使用专门的器械超薄切片机 D超薄切片常用玻璃制成的刀切成 E组织细胞样品被切片之前常需双重固定但无需包埋 35关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下列( C)叙述错误 ASTM 是 IBM 苏黎世实验室的 Binnig 等人在 1981 年发明的 B为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一种,具有高分辨本领 C仅可在真空条件下工作 D依靠一极细的金属针尖在标本表面扫描来探测标本的形貌 E可直接观察到 DNA、RNA 和蛋白等生物大分子 36落射式荧光显微镜的吸收滤片应安装在(D ) A

11、激发滤片与分色镜之间 B物镜与分色镜之间 C光源与激发滤片之间 D分色镜与目镜之间 E物镜与载玻片之间 37下面哪一种措施与提高显微镜分辨能力无关( D) A使用波长较短的光源 B使用折射率高的介质 C扩大物镜直径 D使用放大倍率较高的目镜 E提高分辨本领 38.透射电镜的反差取决于样品对( B)的散射能力 A二次电子 B入射电子 C样品质量厚度 D样品重量 E样品性质 39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切片,当转动细调节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 模糊,这是由于(B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调节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E聚光镜光圈大小不适合 40仅仅

12、反映固体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的物理信号是( B) A背散射电子 B二次电子 C吸收电子 D透射电子 E俄歇电子 41如图所示,1、2 为物镜长度,3、4 为目镜长度,5、6 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间距离,哪种组合 情况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C) A1、3、5 B2、4、6 C2、3、5 D2、4、5 E2、3、4 4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的、染色较浅的细胞时,必须注意做到(A ) A把光圈缩小一些,使视野暗一些 B把光圈开大一些,使视野暗一些 C把光圈缩小一些,使视野亮一些 D把光圈开大一些,使视野亮一些 E以上全不是 43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 50 倍,这里“

13、被放大 50 倍”是指该细小物体 的(D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E像的长度或宽度 44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是(A ) A入射电子 B透射电子 C弹性散射电子 D二次电子 E俄歇电子 45用来显示组织和细胞的内部超微结构像的电子为(B ) A入射电子 B透射电子 C弹性散射电子 D二次电子 E吸收电子 46下面哪种电镜可以在观察结构的同时,对组织细胞内的元素成分进行分析( C) A透射电镜 B扫描电镜 C扫描隧道显微镜 D超高压透射电镜 E原子力显微镜 47下面哪项不是超高压电子显微镜的优点(D ) A可用于观察厚切片 B可以提高分辨率 C可提高图像质量 D结构复杂 E减少

14、辐射损伤范围 48电子枪由( D)组成 A阴极、阳极 B阴极、栅极 C阳极、栅极 D阴极、阳极、栅极 E正极、负极、栅极 49二次电子检测系统不包括( A) A收集体 B显像管 C闪烁体 D光电倍增管 E视频放大器 50扫描电镜的反差是由( A)决定的 A二次电子产率 B反射电子产率 C吸收电子产率 D俄歇电子产率 E特征 X 射线产率 第三章 离心技术与离心机 二、选择题 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物体在离心力场中表现的沉降运动现象是指 A向心现象 B离心现象 C离心力 D向心技术 E失重现象 2应用离心沉降进行物质的分析和分离的技术称为 A向心现象 B离心现象 C离心技术

15、D向心技术 E失重现象 3实现离心技术的仪器是 A电泳仪 B离心机 C色谱仪 D生化分析仪 E显微镜 4当物体所受外力小于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作 A向心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 C离心运动 D变速圆周运动 E保持不动 5利用不同的粒子在离心场中沉降的差别,在同一离心条件下,通过不断增加相对离心力,使一个非 均匀混合液内大小、形状不同的粒子分布沉淀的离心方法是 A差速离心法 B速率区带离心法 C等密度区带离心法 D高速离心法 E超速离心法 6在强大离心力作用下,单位时间内物质运动的距离称为 A沉降运动 B重力沉降 C沉降速度 D离心技术 E向心力作用 7在介质中,由于微粒的热运动而产生的

16、质量迁移现象,主要是由于密度差引起的,这种现象称为 A数量极移动 B扩散现象 C细胞悬浮 D分离沉降 E重力场作用 8相对离心力是 A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相当于地球重力的倍数 B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地球重力相当于离心力的倍数 C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乘积 D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和 E在离心力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与地球重力的差 9单位离心力场下的沉降速度是指 A向心速度 B离心速度 C沉降系数 D上浮速度 E下沉速度 10沉降系数与样品颗粒的质量或密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和密度越大,沉降系数越大 B质量越小,沉降系

17、数越大 C质量或密度与沉降系数无关 D密度越大,沉降系数越小 E质量和密度越小,沉降系数越大 11利用样品中各组份的沉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称为 A差速离心法 B等密度区带离心法 C超速离心法 D高速离心法 E沉降平衡离心法 12密度梯度离心法又称为 A分离离心法 B组份分离法 C区带离心法 D低速离心法 E高速离心法 13差速离心法和速率区带离心法进行分离时,主要的根据是不同样品组份的 A密度 B重力 C沉降系数 D体积 E形状 14在梯度液中不同沉降速度的粒子处于不同的密度梯度层内形成几条分开的样品区带,达到彼此分离 的目的,这种方法是 A差速离心法 B密度梯度离心法 C速率区带离心法

18、 D等密度区带离心法 E分析离心法 15根据样品组份的密度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分离方法是 A差速离心法 B密度梯度分析离心法 C速率区带离心法 2 D等密度区带离心法 E分析离心法 16Percoll 分离液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方法属于 A差速离心法 B速率区带离心法 C等密度区带离心法 D分析离心法 E分析超速离心法 17速率区带法要求样品粒子的密度与梯度液柱中任一点密度的关系必须是 A大于 B大于等于 C等于 D小于等于 E小于 18下列转头标识代表固定角转头的是 AFA BV CSW DCF EZ 19等密度区带离心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主要是利用不同的 A质量 B密度 C沉降系

19、数 D体积 E分子大小 20等密度区带离心法对于密度梯度液柱的要求是 A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小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大于样品组份的密度 B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大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大于样品组份的密度 C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小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小于样品组份的密度 D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大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小于样品组份的密度 E液柱顶部的密度明显等于样品组份的密度,液柱底部的密度明显等于样品组份的密度 21低速离心机可达到的最大转速是 A1000 B4000 C6000 D10000 E20000 22高速离心机可达到的最大转速是 A500

20、0 B10000 C15000 D20000 E25000 23超速离心机可达到的最大转速是 A10000 B30000 C50000 D80000 E100000 24高速离心机由于运转速度高,一般都带有 A自动控制装置 B平衡控制装置 C低温控制装置 D室温控制装置 E速度可调装置 25下列属于低速离心机部件的是 A真空系统 B冷凝器 C离心转盘 D水冷却系统 E透光池 26国际上对离心机有三种分类法,分别是按用途分、按转速分和 A按复杂程 度分 B按结构分 C按时间分 D按功能分 E按体积分 27离心机按转速分类,分为高速离心机、低速离心机和 A分析离心机 B细胞涂片离心机 C超速离心机

21、 D冷冻离心机 E台式离心机 28表示从转轴中心至试管最外缘或试管底的距离的转头参数是 ARmin BRmax CRPMmax DRCFmax ERCFmin 29表示从转轴中心至试管最内缘或试管顶的距离的转头参数是 ARPMmax BRmax CRmin DRCFmax ERCFmin 30表示转头的最高安全转速的转头参数是 ARPMmax BRCFmin CRmin DRmax ERCFmax 31为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沉降特性和结构,使用了特殊的转子和检测手段,以便连续监测物质在一个 离心力场中的沉降过程,这种离心机称为 A制备离心机 B制备超速离心机 C制备高速离心机 D分析超速离心机

22、E普通离心机 32测定生物大分子的相对分子重量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A差速离心法 B沉降速率法 C沉降平衡法 D速率区带离心法 E沉降平衡法 33分析生物大分子中的构象变化采用的方法是 A差速离心法 B沉降速率法 C沉降平衡法 D速率区带离心法 E分析超速离心法 34低速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可达 A2500g B7500g C15000g D20000g E30000g 35高速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可达 A49000g B59000g C69000g D79000g E89000g 36超速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可达 A410000g B510000g C610000g D710000g E810000

23、g 37不同的离心方法选择的离心时间不同,对于差速离心法来说是 A某种颗粒完全上浮的时间 B某种颗粒处于离心管中央的时间 C某种颗粒完全沉降到离心管底部的时间 D全部组份在离心管中形成各自独立存在的区带,但没有沉降在离心管底部 E全部组份沉降在离心管的底部 38不同的离心方法选择的离心时间不同,对于等密度梯度离心而言是 A某种颗粒完全上浮的时间 B某种颗粒完全下沉的时间 C全部组份颗粒完全到达各自的等密度点的平衡时间 D全部组份沉降在离心管的底部 E某种颗粒处于离心管的中央的时间 第四章 光谱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 二、选择题 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 下述哪种方法是由外层电子

24、跃迁引起的 A原子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 B原子发射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C红外光谱和 Raman 光谱 D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E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 2. 下述的两种方法同属于放射光谱的是 A原子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 B原子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 C红外光谱和质谱 D原子发射光谱和荧光光谱 E原子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3. 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特点有 A灵敏度低但重现性好 B基体效应大但重现性好 C样品量大但检出限低 D物理干扰多但原子化效率高 E物理干扰多但原子化效率低 4.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即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 符合

25、A多普勒效应 B光电效应 C朗伯-比尔定律 D乳剂特性曲线 E波粒二象性 5.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可进行分析的是 A定性、半定量和定量 B高含量 C结构 D能量 E组成 6. 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到电磁波谱, 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 A 10nm400nm B 400nm750nm C 0.75nm2.5mm D 0.1nm100cm E 750nm2000nm 7. 辐射能作用于粒子后, 粒子选择性地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能, 并从低能态跃迁至高能态, 这种现象称为 A折射 B发射 C吸收 D散射 E透射 8. 棱镜或光栅可作为 A滤光元件 B聚焦元件 C分光元件 D感光元件 E截光元件 9. 原子

26、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光源、单色器、检测器和 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B空心阴极灯 C原子化器 D辐射源 E钨灯 10.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成分分析方法, 可对六十多种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元素进行定量测定, 它广 泛用于下述定量测定中的 A低含量元素 B元素定性 C高含量元素 D极微量元素 E微量元素 11. 分子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3 A电子的发射 B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以及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 C质子的运动 D离子的运动 E分子的运动 12.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和分子荧光分析分别利用的是 A原子内层电子和分子内层电子跃迁 B原子核和分子内层电子跃迁 C原子外层电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跃迁

27、D原子外层电子和分子振动跃迁 E原子内层电子和分子振动跃迁 13. 下列有关双波长光度分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合理选择波长,可获得待测组份和参比组份的吸光度差 A,能有效地扣除待测成份以外的背 景吸收 B可有效扣除混浊溶液背景吸收 C由于记录的是两个波长信号的信号差,因此不受光源电压和外部电源变化的影响 D可用于追踪化学反应 E用于计算的吸光度为两个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之差 14. 将下列四种光源的蒸发温度由低到高排序,排序正确的是 A直流电弧-低压交流电弧-火花-ICP BICP-火花-低压交流电弧-直流电弧 C火花-低压交流电弧-直流电弧-ICP D低压交流电弧-火花-直流电弧-ICP

28、 E火花-直流电弧-低压交流电弧- ICP 15. 在经典 AES 分析中,蒸发温度最高的光源是 A直流电弧 B交流电弧 C火花 D火焰 EICP 16. 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 A灯电流 B灯电压 C阴极温度 D压力 E内充气体的性质 17采用调制的空心阴极灯主要是为了 A延长灯寿命 B克服火焰中的干扰谱线 C防止光源谱线变宽 D扣除背景吸收 E扩宽光源的适用波长范围 18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灯中有连续背景发射,宜采用的措施是 A减小狭缝 B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 C另选测定波长 D用化学方法分离 E提纯样品 19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A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 B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

29、化为激发态原子 C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D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E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分子 20质量浓度为 0.1g/mL 的 Mg 在某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时,得吸光度为 0.178,结果表明该元素在 此条件下的 1% 吸收灵敏度为 A0.0000783 B0.562 C0.00244 D0.00783 E0.00488 21原子吸收分析对光源进行调制, 主要是为了消除 A光源透射光的干扰 B原子化器火焰的干扰 C背景干扰 D物理干扰 E电路干扰 22下述中,不是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特点的是 A反映仪器的质量和稳定性 B反映仪器对某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的检出能力 C检出限越

30、低,说明仪器性能越好,对元素的检出能力越强 D表示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被测元素溶液能给出的测量信号 2 倍于标准偏差时所对应的浓度 E检出限比特征浓度有更明确的意义 23光电直读光谱仪与摄谱仪的区别在于 A激发光源不同 B检测系统不同 C色散元件不同 D光学系统不同 E原子化器不同 24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阴极材料 B阳极材料 C内充气体 D灯电流 E灯电压 25在原子吸收分析法中, 被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空心阴极灯 B火焰 C原子化系统 D分光系统 E检测系统 26用标准加入法作为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时,下述中被消除的干扰有 A分子吸收 B背

31、景吸收 C光散射 D基体效应 E光路干扰 27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当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适用 的分析方法是 A工作曲线法 B内标法 C标准加入法 D间接测定法 E直接测定法 28下述中不是石墨炉原子化器特点的是 A电极插入样品触点时好时坏 B重复性差 C原子化效率较低 D设备复杂 E灵敏度高 29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过大的灯电流除了产生光谱干扰外, 还使发射共振线的谱线轮廓变宽。这种变 宽属于 A自然变宽 B压力变宽 C场致变宽 D多普勒变宽 E冷变宽 30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试样中的钾元素含量,通常需加入适量的钠盐, 其作用是 A释放剂 B缓冲剂 C消电

32、离剂 D保护剂 E稀释剂 31空心阴极灯内充的气体是 A大量的空气 B大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 C少量的空气 D少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 E大量的氧气 32在电热原子吸收分析中, 多利用氘灯进行背景扣除, 扣除的背景主要是 A原子化器中分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B原子化器中干扰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C空心阴极灯发出的非吸收线的辐射 D火焰发射干扰 E单色器的衍射 33原子吸收光谱仪与原子发射光谱仪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A透镜 B单色器 C光电倍增管 D原子化器 E检测器 34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中, 能使吸光度值增加而产生正误差的干扰因素是 A物理干扰 B化学干扰 C电离干扰 D背景干扰 E电路干扰 35

3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是 A光电池 B光电管 C光电倍增管 D感光板 ECCD 36钨灯是常用的光源之一,它所产生的光具有的特点是 A连续光谱、蓝光少、远红外光多、热量多 B主要是紫外光 C波长为 550nm620nm、高光强 D589nm 单色光、高光强 E锐线光谱 37高压氙灯是常用的光源之一,它所产生的光具有的特点是 A连续光谱、蓝光少、远红外光多,热量多 B谱与日光很相似,高光强 C是紫外光 D589nm 单色光,高光强 E是红外光 38卤钨灯的适用波长范围是 A320nm2500nm B150nm400nm C254nm734nm D800nm1600nm E150nm80

34、0nm 第六章 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 二、选择题 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瑞典科学家 ATiselius 首先利用 U 形管建立移界电泳法的时间是 A1920 年 B1930 年 C1937 年 D1940 年 E1948 年 2大多数蛋白质电泳用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的 pH 值是 A7.27.4 B7.47.6 C7.68.0 D8.28.8 E8.89.2 4 3下列有关电泳时溶液的离子强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的离子强度对带电粒子的泳动有影响 B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越快 C离子强度太低,缓冲液的电流下降 D离子强度太低,扩散现象严重,使分辨力明显降低 E离子强度太高

35、,严重时可使琼脂板断裂而导致电泳中断 4电泳时 pH 值、颗粒所带的电荷和电泳速度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pH 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慢 BpH 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 CpH 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 DpH 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 EpH 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 5一般来说,颗粒带净电荷量、直径和泳动速度的关系是 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B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C颗粒带净电荷量越

36、大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D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慢 E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6电泳时对支持物的一般要求除不溶于溶液、结构均一而稳定外,还应具备 A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小、 B不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C不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D导电、不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 E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小 7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特点是 A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B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 C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D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

37、用量多 E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 8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其优点是 A机械强度好、弹性小、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B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C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低 D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低 E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9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问世的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 A分离组份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 B能够连续地在一块胶上分离数千种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C利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技术 D利用有 pH 值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E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

38、电泳技术 10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可以分离的两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差异小 于 A0.01pH 单位 B0.05pH 单位 C0.10pH 单位 D0.15pH 单位 E0.20pH 单位 11双向凝胶电泳,最多可以分辨出的斑点数量是 A5001000 B10002000 C20004000 D40005000 E500010000 12下述免疫电泳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 B是将某些蛋白组分根据其带电荷的不同而将其分开,再与抗体起反应 C本法微量化程度高 D多样化程度高 E应用范围小 13毛细管电泳技术最初发展的时期是 A20 世纪 60 年代 B20 世

39、纪 70 年代 C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 D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 E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14毛细管电泳时进样体积在 nL 级,样品浓度可低于的数量是 A可低于 10 一 2mo1/L B可低于 10 一 3mo1/L C可低于 10 一 4mo1/L D可低于 10 一 5mo1/L E可低于 10 一 6mo1/L 15毛细管电泳的特点 A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小 B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大 C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大 D不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 E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 16毛细管等速电泳常用于分离 A小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

40、质 B大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C小离子、大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D小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E大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17理想的毛细管柱除应具有一定的柔性、易于弯曲,还应是 A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B化学和电惰性的、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C化学和电惰性的、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D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E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18目前所使用的毛细管柱内径是 A5m25m B15m35m C25m75m D30m80m E50m100m 19最初出现的电泳毛细管直径为 A1mm2mm B1mm3

41、mm C2mm4mm D3mm5mm E3mm6mm 20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质量检测极限为 A10-1010-12 B10-1310-16 C10-1410-17 D10-1510-18 E10-1610-19 21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浓度检测极限为 A10-110-3 B10-210-6 C10-510-8 D10-710-9 E10-1010-12 22稳压稳流电泳仪属于中压电泳仪。其输出电压、电流的调节范围为 A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 0V100V、输出电流为0mA50mA B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 0V200V、输出电流为 0mA60mA C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 0V300V、输出电流为

42、 0mA80mA D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 0V600V、输出电流为 0mA100mA E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 0V800V、输出电流为 0mA200mA 23双向电泳样品经过电荷与质量两次分离后 A可得到分子的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 B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点 C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带 D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 E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点 24传统的单向电泳方法最多只能分析的蛋白质种数是 A50 B100 C150 D200 E250 25利用毛细管电泳芯片技术,整个分离过程完成的时间是 A10s 以内 B20s 以内 C30s 以内

43、 D45s 以内 E60s 以内 26利用毛细管电泳芯片技术分离 DNA,整个分离过程在 45 秒内,而芯片的长度仅为 A1.8cm B2.6cm C3.0cm D3.5cm E3.8cm 27缺铁性贫血时可由于转铁蛋白的升高而呈现增高的区带是 A白蛋白 B1 球蛋白 C2 球蛋白D球蛋白 E球蛋白 28血清蛋白电泳图谱能辅助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下述区带中急性炎症时加深的是 A白蛋白 B1、2 C2、 D、 E1 29应用电泳技术进行患者血液中 Hb 的类型及贫血类型的临床诊断,其增高能表现“-轻型地中海贫 血”的重要特征的血红蛋白是 AHbC BHbD CHbA2 DHbE EHb

44、S 5 30电泳分析的血标本,冰箱冷藏保存标本可稳定的时间是 A1 周 B2 周 C3 周 D4 周 E5 周 31电泳试剂的保存要遵循试剂的保存条件进行,一般凝胶片保存的条件是 A28 B干燥的室温 C OOC D20 OOC E80 OOC 32用正常人血清制备质控物。观察数据变异的情况,需连续监测的时间是 A5 天 B10 天 C15 天 D20 天 E30 天 33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时,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的一般要求是 A0.010.05 B0.020.1 C0.020.2 D0.10.2 E0.20.5 3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除一般电泳电荷效应外,欲使分辩力提高还应有的作用是 A浓缩作用 B扩散作用 C重力作用 D分子筛作用 E电渗作用 35下述有关毛细管区带电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也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