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十课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2881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十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十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十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十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十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十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十课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十课教案一、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想的含义;理想的重要作用;实现理想的途径;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今天的青少年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进行合理选择的方法和策略;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意义。 2.能力目标 理解理想的重要性;能找到自己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掌握实现理想的方法;觉察自己面对学习压力的各种反应;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学习压力;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调整对考试结果的自我期望;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为自己作出明智的选择;接受社会新事物的能力,与团

2、队合作的能力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人生理想,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感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愿意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认识到由于学习压力而产生各种反应是正常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面对考试;知道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地对待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考前紧张与考试焦虑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为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发现,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提供情境,

3、并加以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针对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误区和盲点进行点拨指导。 四、课前准备 本课的知识性内容并不多,关键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理想、考试、终身学习等方面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事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调查学生有关理想的想法,并进行归类,以作为上课的“引子”。 调查学生在压力面前的反应。可把此项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由学生组成小组,在较大范围内调查一般同学在遇到压力面前的生理及心理反应。这里的压力范围比较广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面,总结大家在遇到压力面前有哪些共同反应,并尝试分析出现这些反

4、应的原因,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 调查不同的人对考试的看法。不同身份的人对考试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要求学生采访同学、老师、家人各两到三位,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了解家人对“我”的考试期望。课前将此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每位学生调查父母、亲友对自己中考所寄予的期望是什么,可以是某个具体的分数,也可以是某类学校等,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期望。 五、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1)课标的具体要求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

5、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立志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2)学生面临的问题 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面临考试时,不同程度地陷入考试焦虑;缺乏选择的策略和勇气;缺乏学习积极性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框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板书设计:(略) 教学过程: 1、绘制自己的理想树: 过程: 1)让学生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理想。 2)请学生谈谈自己现在的理想。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理想接龙”,每个人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想并相互交流。 3)指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理想树。教师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棵树,留下足够的空间

6、填写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方面的目标,并在全班进行交流。提醒学生保留这棵理想树,在本框最后一个活动中将会继续使用。 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确立更为明确的奋斗目标。 2、“小张报考研究生” 过程: 1)指导学生阅读小张的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后面的三个问题,在全班进行探讨和交流。 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内在的激励,缺少前进的动力;有了理想,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在新的希望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目的是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理想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3、“他们的理想能够实现吗” 过程: 1)呈现三个情境。 2)分小组探讨后面的问

7、题,每个人充分发表意见。 3)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总结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付出艰辛的努力。 4、“从老师到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过程: 1)呈现故事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对后面问题的认识。 3)教师进行总结:要实现理想,就要把长远目标与具体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明确现在做的事情对实现长远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为着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规划既要尽可能长远,又要尽可能具体。 5、“杨振宁的故事” 过程: 1)指导学生阅

8、读杨振宁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杨振宁为什么要中途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 如果他不放弃自己的初衷,结果可能会怎样? 这则故事对你的启示有哪些? 3)在全班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理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蛮干,而要掌握一定策略,特别是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具体理想作出适当的调整。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具体理想动态的、发展的。把理想变成现实,不仅需要长远规划,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推动理想的实现。 6、“给理想树添枝加叶” 过程: 1)课前通知学生将前面画的理想树带来,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绿色、黄色和红色

9、彩纸。 2)告诉学生绿色代表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黄色代表自己正在努力充实的能力;红色代表自己目前缺乏,还需要培养或学习的能力。将彩色纸剪成树叶的形状,提醒学生用树叶的大小来表示各项能力的需要程度。 3)将树叶贴在理想树相应的位置上,并思考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打算。 4)在全班进行交流,请一些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理想树,教师予以鼓励,并提醒学生保留自己的理想树,让自己和这棵树一起共同成长。 5)办一期壁报,让学生将自己的理想树展示出来。 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确,理想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做基础。通过这个“理想树”的延伸活动,帮助学生反省自己实现理想拥有能力的状况,鼓励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10、,朝着理想一步一步迈进。 教学反思:略 第二框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1、“在压力面前的反应” 活动过程: 1)请学生回忆,在什么情形下感觉到压力的存在?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面临压力心里有什么感觉?身体有什么反应?抓住学生回答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3)教师进行总结: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因此而产生一些心理、生理方面的反应,是很多同学都会遇到的。面对压力要积极应对,不必担心,更不必害怕。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因学习压力而产生一些心理、生理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要正确面对,积极应对。 2、“面对考试的不同反应” 活动过程: 1)将三个情境呈现给学生。 2)讨论后面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 目的是是学生认识到,面对考试,态度不同对考试和考试成绩的影响不同,适当的压力非但无害反而有利。理解要使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进步,一定的压力是不可缺少的。 3、“对压力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以往的生活中,是否有过面对压力反而表现得更好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