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docx(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课题一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常见金属银、铜、金、铝、锌、铁、铅的物理性质,能够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2指出合金可以通过加热金属、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时制得,列举出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有更高的强度、硬度,更好的抗腐蚀性等性能。 3列举出合金可以被应用于火箭、导弹、通讯设备、人造骨等方面,指出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初步学会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金属导电性、密度、熔点、硬度等数据和金属性质的分析初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
2、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在确定物质的具体使用范围时还要考虑到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可以回收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3通过对合金概念的学习,我们对纯净物要辩证地看待,完全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2通过物质的性质及其它因素考虑物质的用途。 教学难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物质使用范围的唯一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学生分析、总结,其中穿插教师理论指导。 教学媒体 计算计、幻灯片、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1放一段有
3、关我国钢铁工业的宣传片 导课2用具体的实物演示 导课3以讲故事或放录像的形式介绍金属的历史。 引言金属尤其是钢铁在工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就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请同学们会思考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有什么用途? 板书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 中形成强有力的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视觉和听觉感趣,对金属、钢铁有一知。 感性认识。 思考 回答 拉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金属的重要性,区分开金属与非金属,为讲金属的物理性质作铺垫。 师大家想过没有,铁锅、铝锅和铜火锅可以用来炒菜、做饭,铁丝、铝丝和铜丝可以导电,讨论 也可以弯曲等等的现象都反映了金属
4、的那些物回答 理性质呢? 师用投影或计算机展示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图 描述并板书 板书1物理性质 颜色导电性密度熔点硬度延展性 学生分析各种金属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并总结出: 师作为金属,它们有着相似的物理性质,比如说大多数为银白色,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密度较大,熔点高,硬度大,延展性好等等。但由于金属的种类不同,他们还有各自的特性。 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金属硬度最高的金属 熔点最高的金该过程是学生加深记忆比较自己所说的物理性质的过程,在比物理性质是否与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印图示相同,并形象更深刻,学习积极性成正确的认识 更高。 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了
5、解金属的特性。 给出铜、铁、铝、金、汞金属的图片及表81属 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表。 熔点最低的金属 密度最大的金属 密度最小的金属 讨论,回答 铁的硬度大,比投影根据我们对金属性质的了解和日常生活经验回答: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质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铅轻,而且铅有毒 银的价格高,不经济 钨的熔点高,锡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熔点低 的思想。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锡受热会熔化发生断路 果用锡制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铬是为了防锈,而且铬的硬镀金怎么样? 度大。如果镀金造价高而
6、且重,不合适 回答 讨论物质的用途是由什么决定的? 板书2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物质的性质是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定物质用途的主的能力 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过渡我们都知道,厨师在炒菜时常常会在菜里加入各种调料,以改善菜的色、香、味,并使菜的营养价值更高。如果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种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 师播放视频资源中的铁合金录像。 板书二、合金 1概念 师合金的性质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性质是否一样呢? 板书2合金与纯金属性质比较 启发学生思考,发散思维 为演示实验作铺垫。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总结的能力。 引出下一部分内容 假设,猜测 课堂
7、活跃 师实验81 填表 师实验82 填表 看 得到合金的性质不同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性质的结论。 师用投影或计算机打出表82常见金属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议论合金用途,扩展知识面 优点 师简略介绍钛合金 板书 3钛合金 作业:P8 14 发表看法,讲一师生互动,达到情感上些有关合金的一的交流,圆满结束本课些知识,故事 题教学。 小结本课题内容较为琐碎,但有主线可寻:合金金属物理性质用途 板书设计 课题1金属材料 一、金属 1物理性质 颜色导电性密度熔点硬度延展性 2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二、合金 1概念 2合金与纯金属性质比较 3钛合金 教学反思 课题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
8、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旧知的回忆与对日常生活中有关现象的整理,认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并从中归纳出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通探究实验,认识两类置换反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并了解置换反应的一些简单判断依据,从而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确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充分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
9、的化学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学生分析、总结,其中穿插教师理论指导。 教学媒体 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叙述、提问 金属的用途不仅与他们的物理性质不关,而且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饮料罐
10、用铝做比用铁做,更好,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用铝做饮料罐的优点。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讨论中作出猜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实验,观察现指导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把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镁、铁、铝、铜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象,对比分析: 镁铝比较活泼,铜铁次之,金最不活泼。而铝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 指导实验探究金属与酸反应规律 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描述现象,代表发言并完成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
1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实验现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镁硫酸锌+铁盐酸铜 引导分析 表: 不同。 学生思考 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对实验事实进行简单的分析、加工和整理,让学生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分析实验现象 反应? 小组讨论 2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 代表发言 3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小结规律 4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 生反应? 教师小结、投影 学生板演 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较强,能与酸反
12、应置换出酸中的氢,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较弱。 指导学生书写反应方程式 Mg+HCl=MgCl2+H2 Zn+HCl=ZnCl2+ H2 仔细观察反应方程式,寻找规律: 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Fe+ HCl=FeCl2+ H2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象:铜树银花 完成书本P12的表格 仔细观察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总结它们的共同点。 投影、小结 置换反应的概念 指导实验 铁钉+硫酸铜 铝丝+硫酸铜 铜丝+硝酸银 铜丝+硫酸铝 引导分析 1上述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学生讨论、思考、发言,对置换反应再次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体验。并让学生在观看学生实
13、验、观察现 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化学的美。 2铁钉、铝丝、铜丝能从硫酸铜、的概念进一步巩硝酸银中把铜和银置换出来,而铜固。 丝却不能把硫酸铝中的铝置换出小组分析、讨论 来,这说明了什么? 归纳总结金属的活小结 动性强弱的另一种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判断方法。 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小结 一种金属能置换出另一种金属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即铁和铝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 过渡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化合物反应,可以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 学生思考、回顾刚做过的实验,理解金属活动性的比较方法。 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理解金属活动 在上面对
14、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事实的分析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寻找规律得出结论的实验思路。 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介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零乱的知识形成 体系。 介绍、投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弱) 小结、投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小组交流你学完本课题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 巩固练习 书本P14页2、5、6
15、、7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4Al+3O22Cu+O2学生交流体会,回顾已做实验,再次理解本课题的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考、讨论、发言 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说出一二。使所学知识脉络化。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性顺序的实际应用 D2MgO D2AlO 23D2CuO 3Fe+2O2点燃Fc3O4 活动性:Mg、AlFe、CuAu 二、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面,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
16、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三、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教学反思: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看多媒体或从其他途径搜集的有关金属矿物的素材,能列举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能表示利用铁矿石冶炼铁的原理。 2、通过进行探究性学习课本,能解释金属锈蚀的条件。 3、通过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有关知识的学习,能说出废旧金属对环境
17、的污染及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本p18例题及一些练习题,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某些杂质进行有关计算的方法。 2、通过进行探究性学习课本,初步学习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到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及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通过观看多媒体或从其他途径搜集的有关金属矿物的素材,能说出一些常见金属的矿物,能表示出利用铁矿石炼铁的原理。 2通过课本p18例题及一些练习题,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的某些杂质进行有关计算。 3通过进行探究性学习课本,解释金属腐蚀的条件,说出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
18、方法。 4通过了解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能说出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到回收金属及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含有某些杂质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探究学习 教学媒体 计算机互联网或其他音、视频设备,试管、铁架台等传统教具,黑板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 2Mg + HCl Ag +Hg2 Zn + H2SO4 复习提问 1判断金属活动性 2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Cu + AgNO3 Cu + HCl Hg + AgNO3 Ag + Cu2 Al + CuSO4 Fe + ZnSO4 Mg
19、+ CuSO4 师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也不同,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板书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放录像我国和世界的矿产资导入新课,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意图 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了学生讨论 阅读课本P15-P16 解矿产资源的分布,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 源 过渡人类每年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 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铁冶炼历史和原理。 板书一、铁的冶炼 展示一些有关铁冶炼历史的图片 讲述铁冶炼的原理 板书1原理 学习,记忆 师在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
20、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要考虑到除杂问题。 板书2计算 课本P18 例题 练习:可以找有关类似的题,也可以用课本P23的4、5 知识点的学习 根据日常生活所积累的知识讨论铁冶炼的历史。并讲给大家听。 活跃气氛,引起学生对铁冶炼的兴趣 使学生体会到矿产对人类的重要性 进入铁的冶炼的学习 过渡,很自然地进入到有关除杂计算的学习 跟着老师思路,学习并理解此类题的计算方法 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独立完成 巩固并检验所学的知识 过渡到金属腐蚀条件的探放录像有关金属腐蚀所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究 很震惊 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学习时会更加认真 准备好实验物品,做好记录。通过查资料或其他方法分析培养学生的实
21、验探究能力探究铁定生锈 出铁定生锈的原因,解决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法。在课上应给出并得到铁生锈条件的结论 空气、水相接触 结论。 板书二、金属资源的保护 师金属资源对我们人类太重要了,大家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金属资源利用和保讨论,发言,对不同观点可以进行辩论。 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大家在讨论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增进了护的资料,结合课本P20-P21,最后经过概括整理达到共同谈一谈如何保护我们的金属结论。 资源。 板书2.金属资源的保护 防止金属腐蚀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有效开采矿物 寻找金属代替品 板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铁的冶炼 1原理 3CO +
22、 Fe2O32计算 二、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的条件:空气、水、铁制品相接触 2金属资源的保护 防止金属腐蚀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有效开采矿物 寻找金属代替品 教学反思: 2Fe + 3CO2 派代表回答 友谊。友益于培养团队精神,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有提高。 集体努力的结果,认识到团队合作的优越性。 第九单元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生活常识及教师讲解,识别溶解现象,说出溶液、溶剂、溶质、乳浊液的概念。 2 通过对溶液的学习,能表示溶液、溶剂、溶质三者的关系,说出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特性。 3 通过探究固态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温度变
23、化,指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4 结合生活常识和乳化的概念,列举洗涤剂能洗去油渍等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课本,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并报告实验现象。 2 通过物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的探究实验,学习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到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课本p30活动与探究,认识到物质的溶解,是扩散和水合的物理化学过程,并伴有能量的变化。 2 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的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后才能被根部吸收。体会到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
24、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 探究固态NaCl、NH4NO3、NaOH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 知道洗涤剂洗去污渍等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教学难点 1 对溶液概念、特征的理解。 2 溶液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讲解、探究相结合 教学媒体 多媒体、传统实验教具、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课1 溶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已经用过哪些溶液?同学们思考、回答 对于溶液虽有一些了解但还很不够,在这一章,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 听、思考 导课2课本
25、P26从海水的有关内容导入。 导课3通过给学生介绍有关死海的内容。 导入新课、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导入新课,激发学调动感官,对溶液产生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 同上 进入新课的学习 师本章我们就来学习溶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上述的问题。首先来看溶液的形成。 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产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思路,也会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启发师演示实验课本P26实验9-1 观察、并说出现象,试学生思维 着总结所形成的溶液的对溶液有一定的特征 感性的认识 师总结并板书 一、溶液 1特征: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释均一: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都相同 稳定:外界条件不变
26、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练习 溶液一定是 A 单质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以下不属于溶液外观的基本特征是 A 均一 B 稳定 C 无色 D 透明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做练习 检验、巩固所学知识 感性认识和理论分析相使学生对溶液由融合,在头脑中进行整感性认识升华为理的一个思维过程 理性认识 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本P27 讨论 分析、讨论 课本P28实验9-2 讲解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通过高锰酸钾和汽油互溶实验,介绍悬浊液。 板书 2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 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比较、观察、填表P28 比较、理解、记忆 便于学生区别
27、理解、记忆 剂。 通过P29水和油小实验介绍乳浊液 板书 二、乳浊液 师组织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部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混合所得到的乳浊液。 使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对学生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 讨论,发言 师引导学生解释原因。 学生分析、总结 练习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 水银 B 蔗糖水 C 液氧 D 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 讲述实际上,在溶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分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热;另一种是溶质分子和水分子的作用,生成水和分子,这一过程放热。 探究、填表、根据老师提供的理论知识分析,对学生探究、运用为什么溶解不同溶质信息、分析、总结时,有的温度升高
28、,有能力的培养。 的温度降低。 练习 检验、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探究P30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板书 三、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师教师点评 调查与研究课本P32 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特征: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 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二、乳浊液 三、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教学反思: 课题二 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教师对概念的讲解及课本中相关的实验,说出饱和溶液、溶解度、气体溶解度的含义。 2 通过对饱和溶液知识的学习,区分溶液的饱和程度和不饱和程度。 3 通过对溶解度知识及p37活动与探究的学习,
29、能够运用溶解度曲线解释同一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等情况。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最多能溶解多少硝酸钾”的实验,学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 通过测定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溶解度温度曲线,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绘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 通过对课本P37的学习,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 4 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初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区别饱和溶液和不好和溶液时,体会到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的变化。 2 通过对氯化钠溶于水和硝酸钾溶于水的活动与探究,应该认识到: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
30、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有一定限度,即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 教学重点 1 说出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 2 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绘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 学会查阅溶解度曲线。 教学难点 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对溶解度曲线的运用。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讲解相结合 教学媒体 烧杯、铁架台、酒精灯、实验药品等多种实验教具 多媒体 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溶液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溶液?溶液有什么特征呢? 播放一段有关溶液的宣传片 师溶液是溶质溶
31、解到溶剂中形成的,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有100g水,它是否可以无限度地思考、讨论、猜测 溶解氯化钠晶体或硝酸钾晶体? 进行探究填表培养学生实验、分析问P33-P34题、探究的能力。 分析数据得出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论 力。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上一节课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进入学习状态,为本课题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作铺垫。 激疑,引起学生探究兴趣,进入探究学习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在进行整理后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板书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 思考、讨论、回答 在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师刚
32、才我们给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加热,可以变成不饱和溶发现烧杯底部的硝酸钾固体溶解了。这说液。整个实验证明:明了什么问题呢? 只有指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和“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结合实验现象,综合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实验过程和老师讲的理论相结合。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有意义。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表示肯定。进行梳理并板书 板书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学生会有成就感,探究热情更高,学习积极性理解、记忆 更高。 知识系统化的一个过程 强调: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练习 在一定条件下,饱和
33、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相互转化。若要将t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常用的方法有 、 、 。 解析:从温度、溶质的量、溶液的量考虑采取措施。 答案:蒸发水 加入硝酸钾 降低硝酸钾溶液的温度 师通过硝酸钾溶液降温后,有硝酸钾晶学习、回忆实验过程体析出,介绍结晶概念。 理解 练习 检验、巩固所学知识 标准化学用语的学习。 师介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 了解并产生兴趣 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学以致用的一个过程。体现它的应用价值。反映化学回到社会的理念。 第二课时 看书、总结、回答。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一给学生介绍引入溶解度某一固定溶液溶剂的量不同,达饱和时溶溶解度表示一定温度的目的,
34、学生学起来更解溶质的量不同;温度不同,达饱和时溶下,某固态物质在有目的性、针对性,学解溶质的量不同。为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100g溶剂里达到饱习效果更好。 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名词溶解度。请大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家看课本P36第二段。 量。 阅读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然后回答:什么是溶解度?有什么意义? 它表示溶质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的最大程度。 师点评 板书 二、溶解度 1要点: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饱和状态 练习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20g某固态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B20时,20g某固态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35、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20g某固态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D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某固态物质,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答案:D 师介绍溶解度相对大小的分类 师更直观的比较同一物质或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就是绘制溶解度曲线。 板书 2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探究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找几个学生上台讲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师挂图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熟石灰解,其他同学边听边培养。 的溶解度曲线。由学生上台讲解。 思考,使结论更完善。 使学生更大胆 根据表9-1绘制溶解绘图能力,对图表分析度曲线并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 对溶解度
36、有更深的认识,引出溶解度曲线。 练习 检验、巩固所学知识 思维整理 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记忆 板书 意义 注意:大部分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极少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引出气体溶解度,提高学习兴趣 引起注意,注意特殊性 讨论P38 讨论发言 师讲解气体溶解度概念。 板书 3气体溶解度 作业:课本P40 2-9 板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理解,分析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主动学习,根据现象和以有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二、溶解度 1要点:一定温度下、10
37、0g溶剂、饱和状态 2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意义 注意:大部分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极少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气体溶解度 教学反思: 课题三 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解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能够说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 1学会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2学会根据“溶解前后溶质的总质量不变”这一原理来进行相关计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技能。 4学会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一定质量分数溶液配制的学习,意识到做
38、事情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通过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区别与联系的理解,认识到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3讨论不同浓度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4经历市场调查、实验、设计标签、讨论等多种学习活动,体会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价值。 教学重点 1通过讲解,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2通过演示实验或视频,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3通过练习,能够依据“溶解前后溶质的总质量不变”进行相关计算。 4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技能。 5通过做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习题,能够使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计算。 教学难点 1通过做一些习题,学会有关溶
39、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通过亲手实验,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第二课时:调查研究、实验操作、思考讨论式探究学习 教学媒体 第一课时:仪器、药品投影仪、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红糖、水 第二课时:天平、钥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硫酸铜、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创设学习情境展示三饮料瓶的不同颜色的学生自配的红糖水 学生活动 观察、思考 发言 1三瓶溶液颜色深浅不介绍以上三饮料瓶的液体是我们兴趣小组的学生自配的红糖水。 同,颜色浅的没那么甜。 2颜色最深的一瓶可能是饱和溶液,其它两瓶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40、由此你将作出哪些猜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测? 3它们的浓度不同,颜色较深的浓度大,颜色较浅的浓度小 讨论交流,并相互质疑 学生总结发言 1将三瓶糖水蒸干,比培养学生发散没有必要将整瓶糖水 性思维,提高设问对如何验证糖水颜色越深浓度越大的这一2自我解决问题猜想,你有哪些好办法? 全部蒸干,只须取一部能力,养成自分等量的三种糖水蒸主学习,小组教师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化回答,给予肯定,鼓励干,比较即可 合作学习的习性评价 惯。 3颜色深。 4可以在等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糖,制得的糖水的颜色不同,加入糖多的颜色深。 过渡对于某某学生的方案4,我们一起来探究, 是否可行? 活动探究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
4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g,1.5g固体 红糖,振荡静置 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较得到糖质量的多少 将书本上的药品CuSO4溶液改成红糖水,使学生更易和生活联系,亲近化学,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意图 比较三种红糖水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交流活动结果 试管编号 1 2 3 溶剂质量/g 溶液红色比较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1填充上表结果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以及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
42、以组成各不相同。 小结过渡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溶质的质量,如在施用农药时,就应较准确地知道一定量的药液里所含农药的量,如果药液过浓,聆听、思考 会毒害农作物,如果药液过稀,又不能有效地杀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概念灭菌,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和计算式,并进行领悟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和记忆 介绍表明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 这节课主要学习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计算式: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溶质
43、的质量分数为: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使学生了解学习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100%溶液质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结果填在课文P42上表格中。 设问1、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合理变形讨论交流 得到哪些式子 板书 1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完成表格填空 溶质质量/g 10 35.7 汇报结果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溶剂质量/g 96 100 溶液质量/g 200 100 150 溶质质量分数 16% 完成表格填空 巩固强化溶质质量分数概念 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 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活动,选择下列相关数据,你能编制哪些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习题? 投影展示提供数据有 NaCl质量24g 水质量126g 溶液质量1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6% 评价与分析强调解题格式 设问如何将上述计算类型进行归纳? 小结板书 思考,合作讨论 发言 1将24g的NaCl溶解于126g水中,配制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