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新人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2931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新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新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新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新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新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新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新人教.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堂实录新人教鱼我所欲也 出示投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学生有感情齐读,背诵。 师:同学们,这是二千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孟子所说的一句话,请大家想一想,大丈夫为什么能够这样呢? 生1:大丈夫有自己的行为准则。 生2:大丈夫有浩然正气。 生3:大丈夫有他的追求。 师:大丈夫的追求,用一个字来说,就是“义”!请同学们看孟子的另一篇文章鱼我所欲也,看看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义”? 生4:作者认为,我们对待“义”的态度应该是“舍生取义”。 师:那你能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吗? 生4:课文开头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

2、掌;生与义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 师:为什么舍鱼而取熊掌? 生5:熊掌贵重。 师:那么,同样的道理,有人之所以舍生而取义,因为他觉得“义”比“生”更重要。想论说舍生取义,却从舍鱼而取熊掌说起,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说理的方法? 生6:比喻。 师:是比喻吗?符合比喻的特点吗? 生6:不太像比喻,但是有相同的地方。 师:这样的说理方法,叫类比说理。类比说理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 师:我们继续看课文第一小节,看看还有哪些句子强调了“舍生取义”的含义?请结合句子的翻译说一说。 生7:

3、这一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指的就是义,为了义,他不会苟且偷生。 生8:这一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那样做可以生存下去,那样做可以躲避灾祸,但是,有人却不那样做,为什么呢?因为他把义看得至高无上。 生9:这一句“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他把“不义”看得比死都严重,为了不做不义的事情,灾祸来临也不躲避。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是的,当生和义只能取其一的时候,舍生取义;当死和不义摆在面前的时候,舍不义而取死,这种精神让人震撼。让我们把这样的正气凛然于胸,一起朗读 1 这些句子。 师:第一小节中这一句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何不为也?”说的也是对待“生”与“义”的态度,大家看看,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生10:是与“舍生取义”相反的态度,是“舍义取生”。 师:为什么要写“舍义取生”? 生11:如果把生看得比义更重要,就可能成为贪生怕死的人,只要能够活下去,什么手段都用的出来,后果很可怕的。 师:对,这其实就从反面来强调了“舍生取义”的重要意义,运用的是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孟子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舍生取义”,同学们能否从正反两个角度,各找一个事实论据呢? 生12:戊戌变法失败后,有人劝谭祠同东渡日本避难,他拒绝了,为了唤醒民众支持变法维新,他慷慨就义。 生13;红岩里的甫志高,忍受不了敌人的

5、严刑拷打,当了一名可耻的叛徒,为了自己的活命,不惜出卖了同志。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使我想起了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一个“义”字而抛头颅洒热血,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需要面临的抉择,也不一定就是“生”与“义”,读课文第二小节,说说有可能是怎样的一种选择? 生14:是人格和生命的选择,因为施舍带有侮辱性,所以宁可饿死,也要保持人格的尊严。 生15:是礼义和实惠的选择,万钟可以带来很多的实惠,但是,如果不符合礼义,即使是高官厚禄,在他看来,也没有什么益处。 生16:是利益和道义的选择,“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师:

6、那么,“所识穷乏者得我”又是什么呢? 生16:是名声,可以赢得一个行善的好名声。 师:把你的两个意思联起来说说看? 生16:是名利和道义的选择。 师:第一小节论说了“生”与“义”,第二小节论说了与“义”? 生:“利”。 2 师:第二小节其实也写了对待“利与义”的不同态度,谁来回答? 生17:“舍利取义”和“见利忘义”。 师:这个小节主要论述了当名利和义只能取其一的时候,要舍弃名利而选取“义”。大家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18:举例论证。 师:这个例子是作者为了论证的需要而假设的例子,所以,我们称之为“设例”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基本上学完了,最后,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关于本文的论

7、点,有的说是“舍生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你同意哪个观点? 生19:我同意后一种观点,因为课文两个小节,分别论说了“舍生取义”和“舍利取义”,我们在平时所遇到的,多数是在自己的切身利益与“义”之间做选择,“舍生取义”是最高境界。 生20:我觉得,“舍生取义”中所说的“生”,应该不仅仅是指“生命”,所以,两个观点是一致的。 师:你说说看,“生”还可以指什么内容? 生20:可以是生命、生存、名利、享受等。 师:真好,那么,文中的“义”,也一定有更丰厚的内容了? 生21:正义、道义、真理、信念、尊严、准则 师:同学们,因为心中有“义”,我们才能抵御诱惑;因为我们把“义”看得高于一切,我们才能舍弃名利甚至于自己的生命!愿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能守住心中的“义,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谢谢大家。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