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族五服.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939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族五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族五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族五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族五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族五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族五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族五服.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族五服五服与九族-谈五服与九族图 五服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8226;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斩榱(cui)、齐榱、大功、小功、缌(si)麻。 一、斩衰 丧服名。衷通“缞”。“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 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诸侯

2、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衷。至明、清,子及未嫁女为 母,承重孙为祖母。子妇为姑,也改齐衰三年为斩衰。女子服斩衰,并须以生麻束起头发,梳成丧髻。实际服期约两年余,多为二十五个月除孝。礼记.丧服小记:“斩衰括发以麻。”清史稿.礼志十二:“斩衰三年,子为父、母;为继母、慈母、养母、嫡母、生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子之妻同。女在室为父、母及已嫁被出而反者同;嫡孙为祖父、母或高、曾祖父、母承重;妻为夫,妾为家长同。” 二、齐衰 丧服名。齐,下衣的边。衰通“缞”。是次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制做,断处缉边,因称“齐衰”。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服齐衰一年,

3、用丧杖,称“杖期”,不用丧杖,称“不杖期”。 周代,父在父母服齐衰杖期,父卒服齐衰三年。唐代,为母,父在父卒皆齐衰三年;子妇为姑亦齐衷三年。至清代,凡夫为妻,男子为庶母、为伯叔父母、为 兄弟及在室姊妹,已嫁女为父母,孙男女为祖父母,均服齐衰一年,杖与否,各有规定;重孙男女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五月;玄孙男女为高祖父母,且齐衰三月。 礼记.檀弓下:“哀公为之齐衰。”清史稿.礼十八:“曰齐衰杖期,嫡旁及下际缉,麻冠、致、草屦、桐杖.曰齐衰杖期,嫡子、众子为庶母;子之妻同;子为嫁母、出母;夫为妻;嫡孙祖在为祖母承重。曰齐衰不杖期,为伯、叔父、母,为亲兄、弟;为亲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为同居继父两无大功以

4、上亲者。“参阅清吴荣光吾学录.丧礼门一所附丧服各图。 三、大功 亦称“大红”。丧服名。是次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做。服期为九个月。清代,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及姊妹,以及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均服“大功”。史记.孝文帝本纪:“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裴骃集解:“服虔曰:当言大功、小功布也。”明史.礼志十四:“曰大功九月者,为同堂兄弟及姊妹在室者,为姑及姊妹兄弟之女出嫁者;父母为众子妇,为女之出嫁者;祖为众孙;为兄弟之子妇.为兄弟之子为人后者。”清史搞.礼志十二:“曰大功服,粗白布,冠、致如之,茧布缘屦。”参阅清吴荣光吾学录.丧礼门一所附丧服各图。 四、小功 亦称“上红

5、”。丧服名。是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年月。清代,凡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再从兄弟、未嫁再从姊妹,又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小功。仪礼.丧服:“小功,布衰掌,牡麻致,即葛五月者。从祖祖父,从祖父母报;人祖昆弟;从父姊妹篇,孙嫡人者;为人后者为其姊妹嫡人者。”新唐书.礼乐志十:“小功五月殇,正服:为子、女子子之下殇,为叔父之下殇,为姑、姊妹之下殇,为从兄弟姊妹长殇,为庶孙之长殇。降服:为人后者为其兄弟之长殇,出嫁姑为侄之长殇,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之长殇。义服:为夫之兄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殇,为夫之叔父之长殇。”参阅清吴荣光吾学录

6、.丧礼门一所附丧服各图。 五、缌麻 丧服名,是次于“小功”的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较“小功”为细。清代,凡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均服缌麻。服期三月,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即所谓“素服”,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从项中向前交于额上,又后绕于髻。宋人车垓说此仪久废,当时人的袒免亲丧服是白阑缟巾;明、清时,素服,以尺布缠头。同六世祖的亲属便是无服亲了。故礼记#8226;大传云:“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 出五服 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

7、叫出五服,在婚嫁中出五服即可通婚。 相关解释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孔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周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九族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

8、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九族”是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九族中祖孙各代的叫法: 鼻祖 远祖 太祖 烈祖 六世 六世亲属竭矣 天祖 五世 袒免 五世袒免,杀同姓也 高祖 一代 一服 四世 缌亲 四世而缌,服之穷也 曾祖 二代 二服 三世 小功亲 祖 三代 三服 二世 大功亲 父 四代 四服 一世 衰亲 己 五代 五服 己 子 六代 孙 七代 曾孙 八代 玄孙 九代 来孙 坤孙 云孙 仍孙 耳孙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儿之子、己之同族; 母族三是指母之父、母之母

9、、从母子; 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具体请参见“大宗图”,“小宗图”,“本宗九族正服之图”,“妻为夫族服图”,“妾为家长族服之图”,“出嫁女为本宗降服之图”,“妻亲服图”,“外亲服图”,“八母服图”,九族五服图 九族中,纵向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己身、子、孙、曾孙、玄孙;横向,有己身、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妹、堂姊妹、再堂姊妹、 三堂姊妹。围绕着纵横向的九族,形成了九族与五服的家族结构图。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 姑、堂姑、再堂始、祖始、堂祖姑、曾祖姑等。往下数,下辈中有侄妇、堂侄妇、再堂侄妇、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孙妇、堂侄孙姑、侄孙女、堂侄孙女、曾 任孙妇、曾侄孙女等。这是一幅完整的九族五服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